第296章 公主殿下的谋略

2个月前 作者: 露白霜
第296章 公主殿下的谋略

第296章 公主殿下的谋略

终于,考试时间结束,钟声响起。

考试结束后,评卷官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阅卷工作。

他们的速度迅捷,效率颇高,到了下午未时,一份份卷宗已经整理完毕,附带着每个考生的排名顺序,被恭敬地呈到了赵璎珞的面前。

赵璎珞翻开卷宗,目光首先被前三名的名字吸引。

她心中好奇,究竟是哪些才子能够在这次科举中脱颖而出。

于是,她下令让前三名的考生出列应答。

三名考生依次走出,恭敬地站在赵璎珞的面前。赵璎珞看着排名第一的考生,微微一笑,开口问道:“你可知道冬小麦几时播种?几时收获?”

那名考生显然没有料到赵璎珞会问如此实际的问题,他迟疑了半天,最终也没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赵璎珞心中暗叹,接着又拿前十名的考生进行了一番农学方面的考察,然而结果并不理想,他们的回答都显得支支吾吾,不够准确。

赵璎珞眉头微皱,她意识到可能是阅卷官们在评分时更注重了策论诗赋这些方面,而压低了农学部分的分数。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她决定抽查询问排名第十五名之后的几个进士。

这些进士在试卷上农学部分答得不错,但因为诗赋策论稍逊一筹,所以排名并未靠前。

赵璎珞一一询问了他们对农学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结果令她颇为满意。

这些进士虽然诗赋策论不够出色,但在农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却相当丰富。

最终结果与赵璎珞的猜想不谋而合:排名靠后的进士们在农学知识方面表现出色,对答如流。

午后未时,在宽广的皇宫广场之中,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新科进士们的身上,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紧张。

今日,是公布重新排名后的进士名单的时刻,也是决定他们未来仕途的重要日子。

赵璎珞站在高阶之上,目光扫过这些即将踏上仕途的年轻人。

她深知,自己手中握着的这份名单,将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在近三百名准进士中,她亲自抽查了近三分之一,对每个人的试卷都进行了细致的审阅。特别是那些因农学成绩突出而原本排名靠后的进士,都被她一一提到了排名的前列。

其中,前三甲的状元、探花、榜眼,他们的农学功底让她印象深刻,答卷中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农学知识,显示出他们不仅学有专精,而且对农学的热爱和投入也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内都知王守恩的步伐,一份全新的进士名单被缓缓展开。

广场上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每个人都在猜测自己新的名次。王守恩清了清嗓子,开始逐一宣读名次。

随后,内都知王守恩在公主赵璎珞的授意下,重新公布了殿试的排名,并举行了盛大的传胪大典。

广场上,人声鼎沸,所有的进士都怀着紧张而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自己的名次。

“第一名,状元——林文远!”当王守恩高声读出这个名字时,广场上的人群一片哗然。

林文远,一个出身贫寒农家的子弟,此刻站在人群中,听到自己的名字与“状元”二字相连,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林文远自幼对农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尽管如此,他凭借着对农学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在考试中农学部分答得格外出色。

然而,他深知自己的策论诗赋水平一般,因此对于状元的头衔从未有过太多奢望。

此刻,当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宣布为状元时,林文远愣住了。

他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确认这一消息的证据。旁边的同袍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这一刻他才如梦初醒,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我真的是状元吗?”他颤抖着声音问道。

“是的,林兄!你凭借扎实的农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公主殿下的青睐。恭喜你成为本届的状元!”同袍们纷纷向他道贺。进士排名重新公布之后,皇宫中的气氛一时颇为紧张而又带着几分期待。新晋进士们心中忐忑,不知自己的前途将会如何,而朝臣们也在私下里窃窃私语,讨论着这次前所未有的排名变动。

左相吕颐浩站在一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公主赵璎珞的深深敬意。他知道,这次进士排名的改革,是公主力排众议、一手推动的。如今看到公主如此坚决地支持农学,他心中也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

“左相,”赵璎珞的声音打断了吕颐浩的沉思,“对于这次排名前十的进士,我有个特别的安排。”

吕颐浩连忙躬身道:“公主请讲,臣定当竭力执行。”

“我希望你能把他们全部安排到农部就职。”赵璎珞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吕颐浩微微一愣,但很快便明白了公主的用意。他点头应道:“是,公主。臣这就去安排。”

随着吕颐浩的退下,赵璎珞站在高阶之上,远望着皇宫外的田野,心中满是期待。她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将会为大宋的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朝臣们对于这次进士排名的变化,自然也是议论纷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出身名门望族,对于农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但如今,看到公主如此推崇农学,他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门学问。

“公主这次可是下了大手笔啊,竟然把排名前十的进士都安排到了农部。”一位老臣感叹道。

“是啊,看来公主是铁了心要推动农学的发展了。”另一位朝臣接口道,“这对我们大宋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书院和学堂里,那些原本轻视农学的举子们也开始改变了态度。他们纷纷下到农田里,亲身体验农耕的辛苦与乐趣,学习农学实践知识。他们知道,如果想要在来年的科考中取得一个好名次,就必须跟上公主的步伐,重视农学的研究与实践。

“哎呀,这田里的学问可真是博大精深啊!”一位年轻的举子感叹道,“我以前真是小看了农学。”

“是啊,公主都这么重视农学,我们怎么能落后呢?”另一位举子接口道,“来年科考,我定要全力以赴,争取在农学方面有所建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