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奠基科举制度格局

23天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261章 奠基科举制度格局

第261章 奠基科举制度格局

大秦。

震惊始皇一刻钟!

嬴政慢慢抽离自己那满心荒唐的感觉,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你这武周有问题啊!

以李氏妇继位,这是要承接法理安抚旧臣。

但你又追尊武氏父辈和祖先为皇帝。

那你的帝位是传给李氏子孙,还是传给武氏子孙啊?

传给儿子李旦,武周一世而亡,除非她就是过把瘾。

而传给武家外姓……

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

嬴政看了看天幕,随即继续批复竹简。

法理不清,传嗣不明。

武周必不得长久。

……

大汉。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刘邦看着天幕神色如常。

一旁的吕雉也神态自若。

殿内随侍的众宫人将头低的死死的。

“真厉害啊……”

“娥姁啊……伱说朕该如何是好呢?”

吕雉转过头看着刘邦。

虽然样貌依然年轻,但眼睛里透露出的东西却没那么单纯。

“你不是早就安排好了吗。”

“如果我没猜错,此时叔孙通、萧何、张良还有陈平,已经把吕氏从朝堂上摘除干净了吧。”

刘邦靠着软榻看向吕雉,真诚道:

“娥姁,我信你,但不信吕氏。”

吕雉微笑着点头。

“少了个字,也得改一个字,还要加一句话。”

刘邦眉头一挑。

吕雉慢慢开口道:

“你不信我,也不信吕氏。”

“你谁也不信。”

……

大隋。

杨坚偷偷的看向独孤伽罗。

“看什么!你不信我!?”

独孤伽罗被看的不耐烦,顿时一声厉喝。

“没没没……你看我这也没说什么……”

杨坚被吓的一个激灵,连忙否认。

独孤伽罗恨恨的瞪了他一眼,随即上前抱过孩子扭头就走。

“哎!哎!伽罗!你去哪啊!”

杨坚连忙跟上,独孤伽罗扭过头凤目一瞪。

大隋皇帝立刻停止脚步。

独孤伽罗冷哼一声,抱着孩子向西宫走去。

“晚上我去找你啊!”

扶着门框,杨坚高声呼喊着。

……

大唐。

李世民以肘支膝,捂着脸一言不发。

突如其来的冲击使得大脑一片空白。

有所耳闻,见所未见。

还好,还有那个玄宗在……

“啪啪!”

在众臣诧异的目光中,李世民拍了两下脸清醒一下。

随即站起身,背负双手道:

“不管她怎么折腾,就算连国号都改了。”

“但只要她承认是李家媳妇,承认是继承李家江山,她的帝位就具有合法性。”

大臣们闻言惊恐不已。

刚要欲言,就见李世民抬手一止。

“所以,虽然名义上是周朝,实际上还是李唐江山!”

“武家想继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只是被第一位女皇帝这一幕给震惊到失神,但大臣们不是失了智。

言语一点,立马明白过武周的先天不足。

那就是,天子是女子!

是李家妇继大唐江山!

武家与李家没有血缘宗法关系,武家子没有继承大统的理由。

篡位和继位可是两码事。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坐在床榻上,紧紧盯着武媚娘。

武媚娘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呵……”

“你的确有有恃无恐的本钱。”

李治言语讥讽又无奈。

废王立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时已经没时间再去培养一个武媚娘了。

不过……

李治扫了一眼面色平静的武媚娘。

后位就别想了。

随即望向天幕。

执政方法需要大改了。

……

【虽然六十七岁登临帝位,但武则天并不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能力极限。】

【她要证明,女子为帝照样有一番作为。】

【执政十几年的她明白只有酷吏是不可能维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的,她需要任用一批真正的人才来治理国家。】

【自然而然的,她直接把目光放到了科举上面。】

【唐初时期的科举是由考生自己写上姓名和籍贯的。】

【所以考场舞弊现象的时常出现,这导致科举没有公平竞争的局面。】

【因感到这种科举制度难以将德才兼备的人选入朝廷。】

【她决定在今后的科举考试中实行“糊名法”。】

【“糊名法”实施后,有效制止了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这是科举制度的一个极大进步。】

……

北宋·真宗时期

赵恒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是啊,然后用了没几年就给取缔了。

说的好听。

要不是太宗皇帝延续这个制度,早石沉大海不可知了。

……

【公元692年正月,武则天派以宰相史务滋为首的十人巡抚诸道,称为十道存抚使。】

【随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能者留,庸者去”】

【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一边看着奏章一边开口道:

“你觉得她这办法怎么样,高明与否。”

海瑞闻言不假思索道:

“滥以禄位而收人心罢了。”

朱厚熜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武则天授官虽滥,但重视政务官员的任用。”

“尤其是宰相的任用,极为重视。”

海瑞拱手直言道:

“宰相日理万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否得人,关系重大。”

“则天皇后任武承嗣、武三思等宗亲以及心腹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怕不能担任重视二字吧。”

朱厚熜将奏章往案几上一扔,冷言道:

“但她也是时用时罢,即使任用时,也主要利用他们与自己的关系来监视其他朝臣。”

“而行政大权都掌握在德才兼备的宰相手中。”

“对中下层官员,虽说有过滥之讥,但能够依据官员们的实际政绩做到能者留,庸者去。”

“正是在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之法,她才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海瑞闻言,直视皇帝朗声道:

“陛下说的是则天皇后,还是陛下自己。”

朱厚熜一愣,随即脸色涨红!

“砰!”

拍案而起!

“反了!”

随后抓起案本一扔。

“给朕滚出去!”

海瑞捡起脚边的奏折,躬身行礼:

“臣告退。”

朱厚熜看着海瑞离去的身影,怒火攻心。

“反了!”

……

【公元690年二月,为了收买人心,在洛阳殿亲自主持殿试,一时间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好几天。】

【这次殿试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资治通鉴》干脆抹杀了唐高宗主持的那次殿试,称殿试就是武则天开创的。】

【但殿试非武则天开创,确是由武则天立下制度延续的,这点不能否认。】

【最后,她认为有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有胆量、有武功,这样的人,也应该有出头之日。】

【公元702年,开创了武举,让武艺超群的人都来参加考试。】

【而后的历朝历代一直到清朝,都是以此为格局丰富发展,这是武则天在科举考试方面的贡献。】

……

武则天能大说特说的都是私事,正经东西史料里寥寥无几,都是一笔带过甚至不说。

要不就是隔个八百来页突然提一嘴,没头没尾的。

资料都不好找。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