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会提的功绩

28天前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会提的功绩

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会提的功绩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民生是最重要的。】

【而武则天执政以后,做了不少荒唐事,例如让面首去领兵。】

【有很多残忍之举,例如清洗李唐宗室,以此清扫大臣。】

【但“民为贵”这条基本路线始终没动摇过。】

【“王天下者,必国富而粟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这是她撰写的《民轨》里提到的。】

……

大汉。

刘邦深以为然。

“做皇帝的不把民生搁到第一位,那就是存了心要像秦朝学习!”

吕雉同样认同这一点。

“况且她还是以女人身份做了皇帝,更要特别要考虑这个问题。”

“否则定会被后世代代唾骂。”

“这句话确实是点在根本上。”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天幕对刘启肃穆道:

“这句话你要深深的记住。”

“它是民贵君轻的最好写照。”

……

大汉·武帝时期

先王贵之?

刘彻眯着眼睛打量了半天。

他倒是没看出什么民为贵,但他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这个人与大臣不是一伙的!

摸着嘴边的胡子,刘彻嘴角翘起。

清洗宗室不稀奇,因为南北朝那些大臣是以门阀大臣为根基。

但清洗大臣就稀奇了。

因为这说明她有其他有恃无恐的东西。

同样不把大臣当人看的刘彻立刻明白了这女子的想法。

酷吏的本质就是夺权!

而夺权的本质就是皇帝从来没有把官员集团看成是一伙的。

大臣吗,就是助君而恤下者!

是帮皇帝照顾好百姓的,是跑腿儿的、帮忙的、办事的。

不是什么不得了的精英。

整肃官员也不用手软,不用怜惜。

……

【刚当皇后时,上《建言十二事》这是她施政纲领的雏形。】

【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徭赋”。】

【说法老套,但疗效不错。】

【她对州县官员的政绩指标有规定,哪里的百姓“家有余粮”,哪里的官员就称职。】

【哪里的官员“为政苛滥”,横征暴敛,那么不到任期就得拿下来……把头拿下来。】

【基于她在朝堂上大战四方的“战绩”,官员的确用心用力。】

【而减赋税,就是施仁政。】

【基本属于正常皇帝的普遍认识了,不多说。】

【但跟做样子抽三鞭子耕牛意思一下的皇帝不同。】

【武则天关注农民是有实在措施的。】

【公元686年四月,将亲撰的农书《兆人本业记》发给各州县主官,命他们在当地刻印颁发。】

【这是历史上唯一的由最高统治者亲撰的农书,现已失传(只于日本留有三卷)】

【史学家考据分析,按照武则天的写作习惯,这大概是集前人农书之大成删削编纂而成的。】

【此后唐朝的历代皇帝都很推崇这部书。】

【最后形成定制,每年二月初一,州县百僚都要向中央进呈一部当地翻刻的新版《兆人本业记》,以示上下都很重视农业。】

……

大隋。

杨坚捋着胡须。

以此看来,这个皇帝做的还不错啊。

也是……

跟那个逆子比起来哪个正常点的皇帝都不差!

……

武周。

原本面色平静的武周脸色一沉。

究竟是失传还是被抹掉功绩,这很难说。

而日本这个名字……

只能说粟田真人太迷人。

那天宴会喝的有点多。

答都答应了,总不能对小国无信吧。

至于什么“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

蛮夷无知所以无畏,从大唐学了那么多礼仪也知道天差地别了。

不然也不会自恶其名不雅,请改为日本了。

……

大唐·德宗时期

李适看着天幕一愣。

失传了?

朕将每年二月一日进呈《兆人本业》定为制度。

这种大事定会详细记于史书。

而这种劝农的史书乃是国家之本,怎么会失传?

而日本……

应是遣唐使带过去的吧。

……

大唐·文宗时期

李昂脸色一沉。

朕早已将三卷《兆人本业》令所在州县复写其本散配乡村。

天下处处皆有此书!

怎会失传?

除非……

李昂面色一变。

除非又有一场如五胡乱华般的动荡之势席卷天下!

……

北宋·哲宗时期

刚刚继位的赵煦向讲解通史的司马光询问道:

“司马学士,为什么《新唐书》与《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此事?”

发须皆白的司马光闻言轻声道:

“陛下,臣所撰者,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起。”

“此等与治道无关之事,臣就不繁叙了。”

“文忠公想必也是如此。”

赵煦懵懵懂懂,总觉得哪里不对。

“陛下,莫有妄念,臣与陛下继续讲解。”

……

【武则天劝农桑的效果非常明显,她统治期内,粮食打得很多。】

……

天幕上。

一群戴着白帽子,穿着白大褂的人员在一处宽阔的土地上扫除史尘。

一块块铭砖从地里挖出,摆放整齐。

……

【1971年,考古学者在洛阳发现大型粮仓含嘉仓。】

【在这个仓库里,挖出了登记粮食入库的铭砖。】

【上面刻的年号有天授、长寿、万岁通天、圣历等,皆是武则天的年号。】

【这证明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共有二百零九个仓窟,每窟可藏五十余万斤粮的含嘉仓都是满盈的。】

【《唐会要》载:“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淮海漕运,日久流衍。”】

【史料与考古双重验证,可以证明那时粮食充足并非虚言。】

……

大秦。

嬴政神游天外。

1971……

寡人的大一统延续这么长时间了吗?

也不知道两千年后的皇帝如何评价寡人。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恶狠狠的看着天幕上的那群人。

什么考古!

你别以为朕忘了!

那就是挖坟!

你们那里的皇帝是怎么回事?

怎么还让挖先人坟呢!

还有,这是什么奇装异服!

……

清·光绪时期

“看啊亲爸爸!”

光绪指着天幕难以自持道:

“这是不是说明大清……有救了!”

慈溪点点头,也喜笑颜开。

“看来哀家还是有几分本事的,皇帝也有几分天时。”

光绪看着天幕,兴高采烈。

……

【同时还兴修水利,《唐书·地理志》中就有二十项大型水渠建设的记载。】

【延续均田,重视屯田“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

【另一个考察指标就是人口增长。】

【贞观时期结束时,大唐户口为四百万。】

【经高宗、武周时期,到公元705年,户口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

【没有计量这逃户在内,这个数据也已经很可观了。】

……

{有一说一,她民生之所以解决得好,首先是天公作美。}

{高宗时期还有很严重的自然灾害,皇帝都要到洛阳去“就食”。}

{到了武则天临朝之后就再没有频繁的灾害,连年丰收。}

{是有几分天时的。}

{这话就没道理,武则天劝农桑、修水利、重屯田,以政策手段鼓励农业生产,这种事情伱不能抹杀吧?}

{她不是大杀特杀吗?怎么民生还治的好?}

{朝中斗争杀人无数,跟一般平头老百姓有毛关系,那些老虎下马了你买房也不降价啊。}

{其实还是对豪门世族的打击造就了根基,一是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二是整肃吏治,也多少遏制了官僚对平民的“灰色”掠夺。}

{只能说,谁让后面继承的团体都是这两类出身呢。}

……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对武则天的功绩是半点不提。

我查了一天,就翻出这点。

也不知道是他们认为民生百姓不重要,还是就想定死武则天是大逆不道。

很难明了。

另外,明天零点那章别等了。

没写完,越写越长……

两章合一章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