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周应秋,还是你狠

2个月前 作者: 凉月凉了
第292章 周应秋,还是你狠

“有的事情,不上称没有四两重。”

一只手在水缸里搅动,搅的水翻腾不已。

“而一旦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甩了甩手上的水渍,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道。

“祖宗设言官,位卑权重,令其风闻奏事、督查百官,本为好意。”

“我大明祖宗之制,虽未授与言官规谏君王之权,但两百五十年下来,他们也没少效仿旧朝言官犯上进谏吧。”

说着,朱由校看向毕自严好奇的道。

但他对这些个人也没个办法。

看着在坐的诸部上书,周应秋毫不掩饰自己对言官们的厌恶。

那叫党争!

“清流,他们是清流吗?他们也好意思说自己是清流?”

“若是有人自称,或被别人称为清流,就让饕餮署、正廉署的人去查一查,看是不是真的清。”

闻言,工部尚书徐光启反驳道。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徐尚书之言有理。”

听完了毕自严说皇帝要给清流定性,周应秋拍手赞道。

“陛下。”

“臣遵旨。”

儒家弟子们都是一群很拧巴的人,这些人既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

毕自严毕竟是朝廷老臣,说话还是有些水平的。

这个病,和目前大明的状况非常的相似,通俗的说就是,免疫系统失控了。

后世有种血液病,叫做白血病。

“陛下方才所言清与流二字,清字臣可理解,但这流字。”

找个机会,给都察院官员升品,正好重建监察体系。

现在顺天府新政弄的人脚打脑后根,这个时候若是再对都察院动手,非得炸锅不可。

毕竟,名头嘛,很好培养的,花钱宣传宣传,相互之间学术推广一下,很容易就弄个才子之类的名头。

一定要浑浊起来。

“臣。。。遵旨。”

“陛下,此事是否需要廷议?”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犹豫了一下后,拱手到。

对于朝中官员结党问题,毕自严不知道吗?

法家三宝,势、术、法。

但这些名头里,绝对不包括“青天”这个名头,这是用钱都买不来的。

周应秋点了点头,对徐光启的表态很满意。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精神就是一振。

“若要言官流起来,恐怕言官品级便会与其资历难以相称。”

“前番,那个以廉吏第一而入京任事的杨涟,因为言事情而被陛下看重,让他以海瑞海忠介公为榜样,让陛下看看他的本事。”

虽说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开会。

闻言,毕自严松了口气。

而现在皇帝告诉毕自严这些话的意思很简单,就两个字,上称。

朝廷这坛子水,不能像沉积淀粉一般的静下来,泾渭分明。

说着,周应秋不经意的瞟了一眼韩爌,却见对方的脸色一片铁青。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总有没办法把自己屁股擦干净的人。

“若认为自己是清流,哪就必须要做到清廉、流动,否则别在以清流之名言事了。”

“陛下这标准法子好。”

看了一眼毕自严,朱由校道。

“我提议,就以昔年海青天为标准,着布袍、食粗粮,令家中老仆种菜自给,不得收纳礼品礼金。”

病情的起因是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又不是不让言官言事,只是要他们别再以清流自居而已,何来轻视?”

大明的清流言官们,作为大明官场调节机构,自正统年间,文官势力抬头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不受控制的状态。

“嗯。”

“就依陛下之意,定个标准出来。”

“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有一个疑问,身为官员,说话不用负责任吗?”

“只是让他们言事的时候,多些思考罢了。”

这些人用的就是势,一旦结党成势,就会在朝堂上形成一个庞然大物,你动一个,就是动全部,令人投鼠忌器。

说着,毕自严看向皇帝严肃的到。

“朕方才说的清流二字的意思,你稍后拟旨,发行天下。”

听到了周应秋的话,礼部尚书孙如游不由的道。

闻言,毕自严犹疑了一下,而后道。

说着,周应秋看向在场众人。

文渊阁内,毕自严刚回了内阁,就让人将六部尚书给请了过来。

“言官所言,天子准与不准,俱在君意。被劾之臣若真被愿望,其人亦可自辩。”

“等到顺天府新政完成,再说廷议不廷议的事儿吧。”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当然知道。

既然这些人能因为“清流”这两个字而聚集在一起,那就从清流这方面去打散这些人。

皇帝对杨涟的诛心操作,已经成了大明官场上,特别是东林一系之人的一段噩梦了。

青天这个名头,是要用贪官污吏的血去浸染,才能在民间宣传开来。

但涉及到太多人脑袋上的官帽子的事儿,是要提前放风,然后再做的。

“朕打算日后对整个都察院都进行调整,到时候把品级提到正五品吧。”

看着离去的毕自严,朱由校忍不住又将水伸进水缸里搅动了起来。

“就怕这消息传出去,那些人又要喋喋不休,说朝廷重循吏轻言官了。”

顾不上,真的顾不上。

这种在国体上动手的事情,必须要经过廷议。

以东林那些连理论都不擅长的人来说,实操这种事儿,属实有些赶鸭子上架了。

“言官品阶低而被太祖授予不因言获罪之权,目的就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若言官行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就失了设立言官之本意。”

说着,周应秋看向在场的众人道。

周应秋这意思,就是要直接将整个清流体系的遮羞布给撕扯下来。

“若是有人自诩清流,表面上一片清苦,暗地里却花天酒地、鲜衣怒马,就依陛下之意,明发京报,将其虚伪之行公告天下。”(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