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287当官就有钱!

24天前 作者: 秋来2
第287章 287当官就有钱!

第287章 287当官就有钱!

嘉靖对内阁首辅既是利用,又加以限制,防范。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内阁首辅处理朝政,成为他的工具人的主要作用。

同时又使得内阁对皇权无法构成实效性威胁,再也不会出现杨延和那种人。

当然了嘉靖也没想到,大明还能出现张居正那种强势摄政的首辅。

朱元璋以前一直都想着,子孙都要照着他写的祖宗之子照做,才是最好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从子孙后代身上学到新东西,新知识哎。

今天朱元璋算是开了个大眼。

瞧着他老朱家出现的权斗天才,一个劲的跟他好大儿朱标感概。

朱元璋恨不得亲自同嘉靖这个好孩子,去沟通交流一二权术心得。

在这方面,他是真的不如嘉靖这个无师自通的权术天才。

张璁、夏言斗争,最终以夏言胜利为结局。

户部发边饷,四成输边,六成入嵩府。

这不利于他对内阁成员的控制。

连溺器都是金银之物,他儿子还专门搞年轻的侍女当痰盂。

他深尊老子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真谛。

嘉靖又扶持徐阶对抗严嵩,结局可想而知。

嘉靖为控制内阁首辅、加强皇权,经常给内阁首辅树立反对派。

“爹,这个严嵩当了那么多年的首辅,可他是个大明最大的贪官,大搞卖官鬻爵,贪污受贿。

最终夏言被杀,严嵩获胜。

或者说嘉靖不允许内阁出现没有争斗的现象。

可真正操作起来,朱元璋是知道有多难的。

在整个嘉靖时期,内阁阁臣之间的斗争贯穿始终,异常激烈。

他对于子孙后代真没想过会出现这种天才一般的人物。

明初的两個党派斗争,朱元璋也微操来着。

甚至连严嵩的家奴、幕宾也都富比王侯,内外大臣想要贿赂严嵩。

可问题是嘉靖内阁斗争,愈演愈烈。

前期以藩王入继大统,手里没有自己的亲信,权术用起来确实让他眼前一亮。

朱元璋一个不小心的操作,给淮西集团势力整的越来越大,最终只能大开杀戒。

因为老朱只管杀。

嘉靖对于内阁首辅越发倚重,使得首辅的权力也不断地加重。

嘉靖使用这些驭臣之术牢牢控制住内阁,使阁权始终不能对抗皇权。

权术这方面,朱元璋在嘉靖面前,还真滴是孙子。

“标儿,你也好好学一学嘉靖这种权术之法。”朱元璋依旧是忍不住称赞道:

“他在这方面简直是个天才,咱老朱家后继有人呐!”

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是杀。

毕竟祖祖辈辈都是给人种田的,谁都不会做春秋大梦当皇帝的。

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全都是在平庸之君位置上,正好依照他制定下来的祖宗之法治理朝政。

这全都是嘉靖有意制造的局面。

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是他的工具人。

朱标对于老爹的话,并没有立即就要反驳的。

可就算是到皇帝平庸这个条件,朱元璋发现也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夏言任首辅后,嘉靖皇帝又扶持严嵩对抗夏言。

只不过他认为过一个皇帝于注重权术,不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啊!

嘉靖对于一个人的信任,不过是基于另外一个人的不信任而已。

权衡二字,说起来很简单。

结果浙东党派被淮西集团打击的毫无还手之力。

张璁当内阁首辅时,气势正盛,嘉靖已经开始扶持夏言对抗张璁,限制张璁权力的膨胀。

尤其是嘉靖同万历的对比,不视朝和不理朝政是两个概念。

但光看着嘉靖的表现,这孙子也不是他们父子那种肯勤政之人。

偏偏老朱自己个,都是逆天改命才有了今天。

虽无丞相之名,但已有丞相之实。

广势良田,遍布于江西数郡。

那必须得先贿赂他的家奴,然才有机会贿赂儿子,最后才能贿赂严嵩。

同严嵩不合的官员,被杀、贬、遣返等等,那些大明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更是投身严嵩,成为严党。”

朱标指着那本自动翻页的天书提了一嘴!

他们父子二人都没有搞过这些个奢靡的玩意,更不用说手底下的勋贵们。

就算王布犁他这个人喜欢享乐,可也没听这般奴役人。

当朝首辅是天下第一贪,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朱元璋最愤恨手底下有人贪污,看到这里也是有些没好气。

“嘉靖这孙子晚年又开始昏聩了,没有搞出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他怎么就敢如此放纵的?”

贪官从古至今都消灭不了,只是看惩罚力度与否。

朱元璋立国之初杀贪官那么狠,也没止住这股子风气。

更不用说后来的官员们,都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洪武年间。

“当官就有钱!”

汤师爷情急之下想出来的自救法子,是真实可行的。

以及当官捞钱的想法,是很多官员普遍存在的。

要不大家怎么都说升官发财呢!

为啥说做官就能发财?

简而言之就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在历朝历代仕宦的做官发财思想,是中国特殊的官僚封建社会的产物。

做官被看成发财的手段。

做大官发大财,做小官发小财。

不做官,难发财。

做官之所以能发财,是专制官僚统治缺乏实际监督的必然结果。

而专制官僚统治一定要造出官、商、高利贷者与地主的“四位一体”的场面。

一定会造出贪赃枉法的风气。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那只是封建王朝百姓一句无奈的呐喊罢了。

哪个官员会真的往心里去?

宋朝以后。

官绅地主代替门阀士族,成为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的主体。

只要考取功名,选受官职,便能进入官绅行列,成为享受特权的贵人。

成为贵人,那就可以凭借官位和权势掠夺百姓的土地和财富。

从而摇身一变成为官绅地主。

范进中举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严嵩个人也是极为励志的。

他出身也不是个望族。

高祖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去世前就留下一点田地,五个儿子每人分得两亩半。

严嵩往上数三代都没有功名,家境更是一般,经常感慨自己家里穷困潦倒。

他当上首辅后,便迅速的富甲国中。

朱元璋看的两眼一黑。

他发现嘉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皇帝隆庆,竟然也要花一千五百两银子贿赂严氏父子,他才能得到户部发给王府的日常费用。

严世蕃还向人夸耀,天子儿尚行金于我,谁敢不行金者?

内阁成员徐阶还评价世蕃真是胆大于天。

皇子皇孙尚且如此,更何况百官群僚?

“哎,糊涂啊。”

朱元璋终于对嘉靖的星星眼少了许多,连他自己儿子都得向权臣行贿,他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吗?

奇葩事朱元璋在仙境见的有点多,可想要麻木一点,根本就麻木不了。

大明如此未来同朱元璋的构想越来越背道而驰!

即使他知道隆庆上台后,严嵩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可是隆庆登基后,更是热衷于享乐,对国家事务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基本不浏览奏章。

这个时候是高拱扳倒徐阶后站了出来,作为内阁首辅进行了吏治、兵制、财政各方面的改革。

万历上位,张居正扳倒高拱后,继任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受到万历、李太后、冯保联合支持,内阁的权力上升到顶点。

张居正包揽了万历的皇权、李太后的训子权、冯保的司礼监权,以及他自己的内阁首辅阁权,实质上是代王行政。

随着张居正被清算,内阁权力进一步下降。

天启魏忠贤干政,把宦官专权推到了顶峰,内阁成了魏忠贤的走狗,阁权原有的权威,荡然无存。

朱元璋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直都在冷笑,这个立皇帝他看一次就气一次,就想活活剐了他。

待到末帝崇祯登基,更是让朱元璋没料到,他不长的执政期间竟然换了五十相,内阁就更没有什么权力了。

这如何能行?

朱元璋即使想要废相,可找人充当丞相那也都是有才能的。

怎么到了崇祯这里,进入内阁的成员全都变成了废物?

他一个劲的换什么?

谁还肯专心做事?

朱元璋父子两个很快就结束了观看模式,又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瞧着王布犁坐在那里摆弄发光的仙器。

“朕真是没想到废了丞相职位后,这帮孙子们会给朕整出这么一个大活来。”

朱标闻言也是笑笑。

他发现王布犁有些奇怪的词,其实特别容易让他们给模仿去,而且形容的也特别准确。

“爹,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我看完之后,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不甘心?”

朱元璋瞥了一眼儿子,其实他才有更多的不甘心。

大明传承下去了,可又没有按照他想的那样传承下去,完全跑偏了。

像严嵩等那种权臣,老朱是容不下去的。

“不过除了张居正之外,其余内阁首辅的权力并不是很大,而且他们相互争斗也厉害。”

朱元璋捏着胡须感慨道:“这种做法固然威胁不到皇权,但对于国家也并不是极为有利的。”

张居正那个过于特殊,但严嵩等人都非相权,而是协助皇帝主持工作的,只不过是被嘉靖放权的。

朱标心想那能有利吗?

上行下效的,严嵩那么贪财,下面官员送来贿赂的前是从哪里来的?

总不能是从自家地窖里掏出来的吧?

定然是搜刮大明的民脂民膏啊!

自己留下一大部分,送给严嵩少部分,长久下去大明百姓还能有个好?

大明就是被这帮贪官污吏给搞坏了。

可让朱标不理解的是,嘉靖那孙子明明做事就是一个极为精明之人。

严嵩这个贪官成为内阁首辅十五年的时间了,他就这么的放任不管,着实是让朱标想不通为什么!

“咱觉得这孙子后期修仙问道的,心里都不在朝政上面,才交给严嵩处理,只要他威胁不到皇权就算嘉靖的成功。”

对于自家老爹的话,朱标也不知道怎么反驳,谁也不知道真相,只能如此推测。

“我倒是觉得张居正之后,这帮内阁成员的权力已经下降许多,再也不向以前一样力压六部了。”

朱元璋轻微颔首,内阁的起因他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就是后代子孙当了皇帝后没有一个像他这般习惯于压榨自己,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治理国家上。

大多数人都是想要享乐偷懒,把活都派给别人。

故而内阁成员的权力才会越来越大。

你娘的!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真不知道要怎么训斥这些子孙们。

就算皇明祖训里写上这些叮嘱,难道他们就一定会遵循吗?

别想了,朱元璋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维里有错误的。

着实是因为大明历代皇帝们给他上了及其精彩的一课!

“爹,丞相制度被废,虽说有利于皇权稳固,可也得考虑历代皇帝并不是像爹这般勤政的因素,还需整出合适的代替品!”

朱标斟酌的提了一嘴,既然丞相制度是一定要消失的,到目前为止他们父子都没有什么思路。

“你说王布犁会不会知道解决之法?”

朱标抬头瞥了一眼在仙器那操作的王布犁。

他连连点头:“是有这个可能的。”

“好,你寻机去试探他一遭,不要过早暴露目的。

这小子要是被你缠的烦躁了,便会给你说出法子让你走的,那就赚到了。”

朱标轻微颔首,王布犁那鬼头鬼脑的,给你说出来的办法听着不靠谱,但是有实操性能解决伱遇到的问题。

“爹,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些官员侵吞土地的事情,现在我才发现王布犁那个累进制收税的法子有多高明。”

江西这个地方科举考试过于厉害,每个人都置办田地。

严嵩死后,他侵吞的数郡良田就归普通百姓了吗?

显然不可能啊!

大贪官没了,别的贪官只会从严嵩身上继续分一杯羹化为自己的产业。

“嗯。”

朱元璋也觉得王布犁的法子是个好法子。

大明中后期的贪官太多了,杀都杀不完。

“标儿,你说王布犁不近女色了,也不去耍了,总是用那个仙器做什么呢?”

“爹,我哪知道,难不成我过去问他啊?”

父子俩再次沉默。

这种事看不懂,不如王布犁搞前两种事让人看的直白,还不用费心思去猜测。

胡惟庸叫醒还在打盹的王布犁。

这小子不愧是懂得享受的。

吃完饭也不耽误自己个休息。

听闻他在县衙经常午睡。

这小子是第一个在皇宫睡个觉没什么负担的。

如此心态连胡惟庸自己都没有,真是叫他又酸又羡慕。

“驸马,咱们去接待高丽那群使者吧?”

“不去,他们什么身份也配我亲自接待,等他们换完货物以后参观我再来露个面。”

“行。”

胡惟庸也没想着亲自去接待,他只是询问下王布犁。

万一这小子想要表现呢?

事实证明,王布犁可太喜欢偷懒了。

反正连下套这种事,他也不去亲自谁盯着,这可是天子亲自交代过的。

胡惟庸吩咐人去办这事,他则是坐在一旁,想要趁机同王布犁聊一下。

“布犁啊,你说的那个赋税的事情,我思考了一会。”

胡惟庸斟酌的道:“风险太大,也不容易监控,江南那些人地多,可家里人口也多啊。

可以把多出来的田地分配在他们的名下,朝廷也就收不到强加的赋税了。”

王布犁坐起来精神了一会,缓缓开口道:

“胡相,你让他们分家啊!”

“分家?”

宗族势力在地方上很强,基本算是弥补了皇权不下县的权力空缺。

尤其是大明律还特别强调不许百姓随便分家的。

“这如何能行?”

“简直是胡闹!”

“驸马莫不是睡糊涂了?”

王布犁倒是没觉得这个法子有啥不好的。

“一大家子强行生活在一起鸡毛蒜皮的矛盾太多了,也不利于地方统治,他们会联合起来对付官府。

尤其是分家就能弱化地方宗族势力,使得他们几代过去就没有太多联系了,如何不好?”

“不对。”胡惟庸连连摇头,事情不是王布犁说的这种。

像他胡惟庸出息了,家乡同族皆是依附于他,用这些人办事,也有着天然的信任基础。

大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天子要是诛他九族,这群人都跑不掉的。

胡惟庸觉得王布犁过于没有私心,完全站在皇家立场上想事情。

这小子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宗族势力,所以很多事情都想的过于简单。

就你公主府想要靠着女仆控制永安村的百姓,可她们真的能行吗?

就算是你这代能行,你子孙后代也能行吗?

下一任皇帝还能如此重视你吗?

家族就一定能在皇权的依附下长长久久?

早知道你王布犁连个世袭罔替的爵位都没有啊!

还是过于年轻,不懂得为家族的将来考虑。

想到这里,胡惟庸又低声道:

“驸马唉,大家族为什么不分家?

还不是为了劲往一处使,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当是白说的?”

王布犁同样低声道:

“胡相唉,陛下现在杀人就喜欢诛九族,分家也算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办法啊!”

胡惟庸双眼当即瞪的溜圆:“谬论!”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