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大胜仗封裕献计,乡勇令燕地豪杰

2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550章 大胜仗封裕献计,乡勇令燕地豪杰

第550章 大胜仗封裕献计,乡勇令燕地豪杰

四月二十九日

夏帝白枢率后续大军抵达燕营。

王猛率前锋军及刘猛等禁卫军三十多员战将,在燕营门口迎驾。

看着满目疮痍的营墙,几乎没有一处完整的营寨,以及还没有彻底打扫干净的战场,白枢知道这场仗打得有多艰难。

带着喜爱之情,白枢亲自拍打着王猛的肩膀:

“很好,你很好,果然不负众望。”

接着话锋一转,问道:

“慕容皝呢?”

王猛恭敬的带着刘猛上前,只见刘猛双手呈起一个木盒,王猛缓缓打开,一颗不甘的头颅出现在白枢面前。

白枢面无表情,只是略微颔首,便向身后的众将吩咐道:

“派人将慕容皝首级传遍辽东。”

“遵命!”

一员骑将出列,从刘猛手中接过慕容皝首级,将其插上长杆,跨上战马,带着身后数百名精骑,向着辽东方向而去。

可以想象到的,要完成在敌境传首的任务,将会遭遇怎么样的大战。

这数百骑兵,能够回来的,又会有几人。

“入寨吧。”

白枢重新登上御驾,百余名文臣将领纵马跟在其后,御驾前后三十队步骑禁卫将天子銮驾护卫得密不透风。

穿过残破不堪的旧营,抵达在燕营基础上修筑的新营。

整座大营占地十余亩,宛若一座兵城,位于临渝关向北二十多里处。

大营除了夏军士兵的休憩场所,还兼具有俘虏营的功能。

在大营西侧,有一座万余名夏军把守的俘虏营,其内有此战中俘虏的四万多名燕军士兵。

战后经过统计,夏军斩首六千人,俘获四万余,燕军逃窜者二三千,其余都是互相践踏而亡。

再有缴获牛羊三十万头,战马十余万匹,足够夏军接下来的攻势。

五月十日

慕容皝的死讯传遍燕国各地,燕国各地驻守的军队群龙无首,纷纷有了改旗易帜的想法。

这时太子慕容儁在龙城为慕容皝立下衣冠冢,并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灵前登基。

宣誓,定要将夏帝人头夺来,以告慰慕容皝以及燕国数万大军的在天之灵。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燕国主力已经跟随慕容皝丧失在临渝关外。

龙城的守军只有万人不到,如何挡得住夏国的十万大军。

当初慕容儁指挥渤海海战失败,只身一人,乘坐小舟追上逃窜的燕国海船,得以逃出生天。

回到龙城,被慕容皝任命为监国。

五月二十三日

慕容儁面对如何抵抗夏国大军,向手下问计。

燕王记室兼参军封裕(燕国大将封奕的族人)提出建议:

“大王,如今燕国不是没有可用之兵,而是无可用之钱粮,组建可用之军。

不管是大王的族人,还是燕国的汉人豪强大族,手上都有兵,只是看大王愿不愿意舍得一些东西。”

慕容儁如今才登王位,屁股还没有坐热,夏军就要兵临城下,眼看就要身死国灭,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若真有良策,封卿无须担心,国破家亡犹在眼前,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大王,何不颁发诏书,请燕国百姓自行招募乡勇,朝廷依据兵力多少授予官职。

若立有战功,无论身份高低,汉人胡人,都依照功勋封爵。

大王承诺,夏兵退后,与天下人共天下,想来愿意为大王驱使者如过江之鲫,远远而不断也。”

“这。”

慕容儁有些犹豫,这明显就是要将自己作为傀儡啊。

之前先王慕容皝确定了部曲私有制,已经让燕国变为了一个披着国家外衣的军事联盟,若不是慕容汗等人忠心,除了昌黎郡、辽东郡,早就调不动兵了。

恐有数千里的土地,却连十万大军都凑不出来。

如果同意了封裕的提议,自己从此将彻底沦为人人玩弄的傀儡,燕国的军权将不再掌控在自己手上。

对于这些不能用儒家道德约束的胡人、汉人豪强,能不能保持晋国那样的君位,还犹未可知。

这条计策就如同饮鸩止渴,是立即被夏军攻破,还是留得有用之身,以待后效呢?

封裕见慕容儁陷入内耗之中,并没有出言催促,而是静静的等着。

“报,启禀大王,夏军前锋已到达宾徒,宾徒令已经投降了夏军,如今夏军正朝着龙城而来。”

慕容儁终于不再犹豫。

“本王同意你的计策,立即起草命令,传遍各地。”

封裕眼睛一亮,拱手称是。

当日,一封《燕地百姓抗夏令》从龙城发出。

其中除了号召燕地汉胡百姓抵抗夏国的入侵外,最重要的就是放开汉人豪强招募乡勇的限制。

以及对胡人部落首领部民私有制的正式承认,不再像以前那样模棱两可。

随着这条命令的下发,慕容儁成为了真正的联盟盟主,因为手中的实力只有万人不到的宿卫军。

就连胡人部落的税收都放弃了,只靠着贫瘠的汉人城池赋税。

可以预料的,再过一两年,汉人势力崛起,就连郡县的赋税也不能完全收上中央。

慕容儁连这支万人的军队也维持不了,最多掌握一支三千人的精骑,靠着贩卖手中诏书度日。

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慕容儁一连多封敕封诏书向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将发出。

请他们务必把守好自己的防线,不要背弃先王的期盼。

对驻守辽东的兄弟慕容垂,敕封其为辽东公、辅威大将军;

镇守漠北地区的慕容恪,敕封其为多伦公、辅国大将军;

镇守玄菟郡,防备高句丽的慕容评为玄菟公、辅弼大将军;

驻守昌黎的昌黎太守阳骛为昌黎公、辅义大将军;

镇守漠南地区,正在袭扰夏国六镇的慕容汗为柔然公、辅勇大将军;

被慕容皝剥夺官职,赋闲在家的原燕国大将封奕为渝徒公、辅仁大将军。

一连六份敕封,让燕国各地的汉人豪强,部落雄主看到了机会,纷纷聚集乡勇、部民,想要在这一战中分一杯羹,为自己博一个富贵。

他们的积极性十分高,毕竟以前是为慕容氏打工,所得需要给燕王室慕容氏抽成,还容易被慕容氏处罚。

如今是为了自己创业,所拼所得,十成十都是自己的,不可同日而语。

而效果也是十分显然的。

五月二十五日

开始有源源不断的乡勇军来到龙城集结,想要让慕容儁兑现承诺。

慕容儁任命封裕为敕封使者,对兵力达到五百人的任命为司马;兵力达到一千人的,任命为校尉;兵力过五千的,任命为将军;兵力过一万的,任命为称号将军。

五月二十九日

夏国前锋军抵达昌黎,找到了燕昌黎太守、昌黎公、辅义大将军阳骛的顽强抵抗。

即使王猛运用各种计策,始终攻不破这座不大的城池。

六月十日

白枢大军抵达昌黎,继续围攻。

此时昌黎城中,只有阳骛所部万余人,以及各地前来的“义军”数千人。

阳骛知道,仅凭自己这点人,是不能抵挡住的。

这时,有勇士名为耿占,自告奋勇,愿意冲出重围,为守军向龙城传达消息。

看来人一身健肉,面庞看起来是汉人与胡人的混血,仔细询问,果然,是昌黎附近一个的豪帅,在乡里间素有威名。

带着自己族人,以及母家支援的数百部民,合计千余人,又得周围交好部落资助,得到数百匹好马,组建了一支千人骑队,前来投军。

有人愿意出战,阳骛自然高兴,手书一封求援信,以昌黎太守、辅义大将军的身份,任命耿占为骑都尉,前去龙城求援。

当天申时六刻,新一轮夏军攻城退下,昌黎西门陡然大开,千余骑兵从城内飞驰而出。

夏军一看,连忙派出骑军拦截。

片刻之后,正当耿占将要杀穿夏军包围圈,一员夏将领三千余骑杀来。

耿占与夏将对上,两人不分上下。

夏军当头之人正是刘猛,以手中长刀荡开耿占长枪,拨开战马,指着他大喝道:

“来者何人?”

耿占长枪一横,拍马直冲刘猛,大声道:

“昌黎耿占,拿命来!”

刘猛许久未遇勇将,心里发痒,大笑道:

“好贼子,看刀!”

两人又相斗数十回合,谁也奈何不了谁。

耿占见拖得时间过久,己方士兵只剩下六百余骑,知道不宜久留。

当下用力拨开刘猛长刀,虚晃一枪,拍马便走。

“贼子休走。”

刘猛带人紧追不舍,耿占见夏军粘得紧,下令骑射。

在燕军精湛的骑射之下,夏军伤亡颇大,就连刘猛都险些受伤,还好甲胃足够坚硬,将箭头阻挡,只是擦破了点皮。

见燕骑愈来愈远,刘猛愤恨不已,只得回营报告。

然对于白枢等人来说,这只是一支小插曲,丝毫没有放到心上。

六月十九日

得到昌黎急报的慕容儁,当即亲领五万大军来到昌黎西边三十里处扎营。

意图与阳骛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当然这五万大军,只有万余人能够让慕容儁完全掌控,其余的四万人都是前来投军的各地义勇军,汉胡皆有,均是带资入组。

由于燕军开始变得越来越难打,夏军很难再有建树。

由于燕军骑兵众多,使得夏军很难抓住他们,想要直捣龙城,确有担心后路被昌黎所断,陷入绝地。

于是夏燕双方在昌黎城下展开了对峙。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