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暂返京全氏自主,权贵楼柱国坍塌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59章 暂返京全氏自主,权贵楼柱国坍塌

第659章 暂返京全氏自主,权贵楼柱国坍塌

文康元年十一月

白贺回到了武川白氏庄园,先处理了这两年堆积的家族事务,然后就是分析如今的朝廷态势。

可这一看不要紧,直接打消了白贺早先急于返京的想法。

“家主,车马都收拾好了,需要立即返京吗?”

全荫,白贺的近身家臣,记室情报书记、一等家丁恭敬的向白贺请示道。

放下密信,白贺揉了揉太阳穴说道:

“让他们回去吧,先不回长安了。”

全荫知道,应该是自己适才递交上去的那封情报的原因。

虽然他也知道密信说了什么,但他分析不出来里面的深意,不过也并不会问为什么就是了,作为白氏的一把锋刀不应该存在丝毫迟钝。

全荫是当代全氏族人中的佼佼者,年纪三十岁出头,就掌握了全氏多项秘术,因为头脑灵活,被家族派到了主家工作。

逐渐萌生出将所有元勋排斥出权利中心,结束宇文氏与其余几家共权的局面,想要让宇文氏一家独大。

而适才白贺看到的情报,就是全氏通过权贵楼获取的。

这也是白绪在世时,做出的违背祖宗的决定,打破了由白氏掌握暗卫,全氏派人充任骨干的先制。

却说,当初因为成功排斥了白氏,加之李氏的退出,又与几家周国元勋互相交换利益。

之后更是被家主看重,提为专门负责整理情报,对接全氏暗卫的随身书记。

而这一改动,不仅大大加强了暗卫的活力、隐秘、强度,更是减轻了白氏的财政支出

因为白氏并不是时刻需要天下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情报。

再有宇文氏族人的帮助,使得宇文护的势力,让曾经帮助大周开国诸多元勋,如李弼、赵贵、独孤信等都不能与之相比,深深忌惮。

很多时候一些与白氏无关、白氏不需要情报,全氏就会将他们交易给需要的人,以补贴全氏的财政,这让白氏对全氏的投入大大减少。

因此,白氏与暗卫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全氏派往家主身边的情报书记,以及白氏派驻全氏宗祠的账房先生。

上面没有多少信息,只是说了当朝大司徒、柱国大将军、赵国公李弼逝世。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权贵楼是白氏的附属,只以为权贵楼与白氏商队有合作关系而已。

使得宇文护以辅政的身份,趁机夺取了白氏、李氏退出中枢的真空期中最大一份蛋糕,一跃成为了超过李弼、赵贵、独孤信等人权势最重的大臣。

此举也让天下诞生出了一个新的组织,权贵楼,一个纵横天下的情报掮客。

但由于之前排斥元勋中威望最高的白氏,已经引起了很多勋贵的不满。

他认为这也是叔父宇文泰的夙愿,于是他开始紧锣密鼓的实行起来。

不过随后附上的新任大司徒与柱国大将军人选,让白贺敏锐的感到长安的政治平衡已经被打破。

之后,掌握大权的宇文护不再满足于和诸多元勋共享大权。

依托白氏遍布天下的商队,权贵楼成为全氏售卖情报的据点,只要有钱,什么情报都可以出售。

如今的暗卫,与之前不一样,全权由全氏负责,白氏根本不管全氏怎么做,也不会派人前去监督,只是派了一个账房先生,监控白氏流向全氏的资金。

对于已经失势了的白氏来说,此时去长安,无异于羊入虎口。

人们都知道在权贵楼,只要花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想知道的东西,而权贵楼中立的态度,也让许多势力放心。

只是因为宇文护将攫取的白氏利益,拿出来共享,这才让他们没话说,也没有惹出乱子来。

这日,大周太师、大司徒、赵国公李弼突然暴毙,死于任上。

按照旧例,柱国大将军的职位,应该让李弼的儿子李耀担任,其旧部依旧由其统领。

但宇文护以李耀军功不够,威望不足,无法担任柱国大将军一职为由,仅仅让其承袭赵国公爵位,只任命他为大将军。

却升任与自己交好,先帝宇文泰的侄儿,大将军贺兰祥为柱国大将军,接替李弼的职位,统帅六军之一。

又任命寒门出身,需要仰仗宇文氏鼻息生存的柱国大将军于谨,担任大司徒之位,进一步降低元勋家族的势力。

此举引起了诸多开国功勋的强烈不满,其中以赵贵、独孤信为最。

文康二年正月

大宗伯赵贵对宇文护的专权,以及逐渐侵蚀赵氏利益越来越不满。

特别是前两日宇文护因为一些小事,免去了赵贵之孙,天官府正五命司会中大夫赵宁的职位,将其任命为正六命的潼州刺史。

虽然看似升职了,但原本赵宁是负责审查国家度支的京官,大权在握。

如今成为了偏远蜀地一个户籍不满五千户的小刺史,十分明显的明升暗贬。

这让赵氏的损失十分之大,也让赵贵敏锐的发现了,宇文护这是想要对自己动刀啊。

这個纵横天下数十年,跟随过尔朱荣、贺拔岳、宇文泰的老将,自然不愿意束手待毙。

于是他立即行动了起来,开始联系自己的旧部,以及对宇文护不满的其他元勋,准备密谋发动政变,诛杀权臣宇文护,正本清源。

正月二十日

赵贵在家中设宴,邀请卫国公独孤信前来赴宴。

实际上,是想要与独孤信商量,想要借助独孤信大司马的职位,获得兵符,调动兵马。

但如此一来,使得行动的主事成了独孤信。

依照独孤信一直以来不喜站在台前的性格,自然不愿意,于是以时机未到,加之没有得到天子宇文觉的命令,不宜动手为由,劝说赵贵再等等。

谁知,两人商议的动作都被小司马宇文盛看在眼中。

经过多方探查,宇文盛确定,两人确实是在密谋政变。

于是连夜进入晋国公府,向宇文护告发。

宇文护当机立断,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调集兵马包围了楚国公府和卫国公府。

赵贵、独孤信二人被提前抓获。

经过审查,发现只有赵贵一人,而独孤信没有参加,但依旧被宇文护以同谋罪免去大司马、柱国大将军一职,只保留了卫国公爵位。

至于赵贵,则是被宇文护下令处死,连带着赵氏一族,统统被下狱,择日问斩。

而正准备前往潼州上任,还没有走出长安近郊的赵宁也不用走了,直接被一免到底,抓回来,以连坐之罪,下狱问斩。

如此赵氏势力彻底被宇文护清除出朝堂,独孤氏的影响力也降至冰点。

见识到了宇文护的雷霆行动,原本有一些想法的人,纷纷开始蛰伏起来。

就连远在武川的白贺,听说赵贵被处斩后,也向朝廷上表,自己因为思虑祖父白续患病在床,无法前往长安述职,请皇帝见谅。

二月

彻底掌控朝政、军队的宇文护虽然想要杀掉独孤信,霸占独孤氏在朝中的势力。

但是因为独孤信的威望太高,仅次于白贺,而且他的几个女儿嫁于各个勋贵,就连宇文氏都有独孤氏女。

害怕因为独孤信之死,造成举目皆反,所以不得不另外用其他办法。

二月十五日

宇文护派人找到了居家的独孤信,告诉他大冢宰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但希望独孤信能够看在族人的份上,多为大冢宰考虑。

老谋深算的独孤信知道,这是宇文护在向自己传达自尽的信号。

若自己不体面,宇文护就会帮他体面。

若真的发展到那个情况,虽然宇文护会遭到极大的伤害,但独孤氏一定不会再存在了。

二月十六日

独孤信被发现自尽于书房,享年五十五岁。

在宇文护的示意下,朝廷赐予其谥号“戾”。

没有了独孤信,独孤氏一族不得不收缩自己的势力,而这也是宇文护乐意看到的情况。

至此,排斥了白贺,死了李弼,没了李昞,赵氏被灭,独孤氏隐退,八柱国中就只剩下了侯莫陈崇、于谨。

于谨自不必多说,宇文氏的附庸,而侯莫陈氏影响力远不如前面五家,可以忽略不计。

宇文护彻底掌握了周国的所有军政大权。

书房中,白贺看着密信中所描述的长安近况,不由的感叹道:

“白刘之好,唯此一家,若陛下长寿,或可为,然陛下早夭,纵使白氏想要助陛下完成伟业,奈何世事无常,何故对彼此如此苛求呢?”

感慨完毕,白贺将情报放在火烛中,静静地看着它焚毁。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