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通济渠编组齐民,隋二世天下民动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88章 通济渠编组齐民,隋二世天下民动

第688章 通济渠编组齐民,隋二世天下民动

梁郡,雍丘,通济渠工地。

数十万民夫正在官府的监管下,顺着朝廷派出的工匠预设,严格按照图纸挖掘河道。

一个民棚内,被任命为通济渠工段负责人的白槐,由于常年待在工地,此时胡子拉碴,官袍上尽是泥浆。

犹如一个基层的七品小官,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正四品的大官。

由于在文帝时期上书支持废太子,所以白槐一直深受杨广痛恨,因此常年在地方转任。

江州任期结束,白槐又被历任益州长史、泾州刺史、徐州刺史、北燕州刺史。

最后因为政绩实在卓越,无法再压制,只得在梁州总管任上调入中枢,担任正四品仓部侍郎。

但杨广还是不放心留白氏之人在朝中任职,于是在宠臣江都宫监王世充的提议下,让白槐出任通济渠的负责人。

于是从大业二年开始,白槐就被任命为水部侍郎,负责淮水到黄河段的通济渠工程。

有下级官吏进入工棚,恭敬的在白槐前待命。

这是家族探听到的北方战事结果,上面写了天子征发高句丽失败,损失大军三十余万,民夫受累致死超过十万。

但今年杨广的大举征伐高句丽之战,极大增加了白槐的工程难度。

如今天下人口过四千万,若是休养生息数十年,人口可以恢复到历朝历代的巅峰五千万,再有千万,将是六千万,甚至七千万,这将创造历代之最。

因为他所在的工地,如今是天下百姓聚集最大的地方,但凡有一点动乱,数十万百姓揭竿而起,隋朝就完了。

“来人!”

“昏君,独夫!始皇帝也尤未可及也。”

据白氏内部统计,若通济渠完工,天下间的粮食流通进一步增加,至少能够多养活天下超过千万人。

如此加上文帝时期修建好的渭水段的永通渠,四段沟渠组成了隋朝南北联系的大动脉,极强的带动了隋朝的南北交流。

此时白槐坐在工棚内,正满脸愤怒的看着手中的密报。

不过隋朝完不完他不担心,他担心的是通济渠无法顺利完工,这将对后世造成极大的遗憾。

而河北段的永济渠则由白槐的顶头上司,工部尚书宇文恺负责。

长江到淮水段的邗沟,早已在大业元年完工。

正是因为看到了通济渠对天下的好处,所以白槐才无怨无悔的深耕河南之地数年,带着数十万民夫,任劳任怨的不断挖掘新沟,疏通旧沟。

他清楚,若这个消息散布开来,整個工地将会出现怎样的动荡。

如今终于是挖到了梁郡,再有一两年,就可以挖抵荥阳,这项工程就将完工。

因为有至少一半的民夫,被调往北方,负责远征大军的后勤运输。

“传令下去,立即召集所有官吏,再向周围郡县征调官吏千名,将所有民夫分组编排。”

“以十人为一组,百人为一团,千人为一队,万人为一段,十万人为一场,总计四场。”

“每组都要指派一名衙役,每团指派一名小吏,每队入驻一伍军士,每段安插一名官员。”

“自本官以下,让水部司三名郎中各自入驻一场,给本官严防死守,防止北面战报散布开后,出现任何变动。”

属吏当即听命行事,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官员那里。

由于白槐的身体力行,所以通济渠的官员都十分认真,很快便行动了起来。

周围的郡县长官,丝毫不敢违背白槐这个朝廷水部侍郎的命令,各县都派出几个官吏,凑足一千人,送到通济渠工地。

在白槐的统筹下,四十万民夫很快就被编组在册,在严密的监管下继续开始施工。

九月,随着北方战败的消息传来,天下果然为之一动。

山东的窦建德、河北的张金称,平原附近的刘霸道等农民军趁着本郡府兵都殒命在辽东战场。

郡县兵力空虚,加之频繁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果断开始聚义起兵,不断攻城略地。

杨广听闻后,当即命令当地郡县官员镇压,但收效甚微。

不过杨广并不在意这些事情,他认为这些农民军都是小打小闹,翻不起什么大浪。

所以他此时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第二次征发辽东之行。

大业九年,杨广不顾国内的百姓苦闷,各地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再次发兵围攻辽东城。

趁着随军主力远在辽东,各地起义军发展十分迅速,甚至有攻破县城的。

被杨广任命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见“百姓苦役,天下思乱”,认为可以谋天下,所以便起了称霸之心。

杨玄感是已故楚公杨素之子,素来得到杨广喜爱,跟随杨广南征北战,袭爵楚公,因此命他在黎阳督运大军粮草,可见对他的信任。

但杨玄感并不满足这点官爵,当初杨广能够继位,多赖杨素的帮助,同样姓杨,为什么杨广可以做天下之主,而自己不行呢?

六月,此时来护儿的水军正准备再次跨海攻打平壤,还未出发,杨玄感无法号令众人,于是派家奴装作使者,从东方来,谎称来护儿因失军期而造反。

由于杨玄感是天子的心腹大将,所以得以进入黎阳县,成功夺得一个立足点。

随后杨玄感招兵买马,设立官属,又送文书到周围的州郡,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粮仓所在地相会。

在谋士李密的建议下,杨玄感准备就近攻打东都洛阳,直接攻打隋都。

很快,杨玄感便占据了洛阳,打败了从关中来源的刑部尚书卫玄的军队,并且打开永丰仓,赈济洛阳周边百姓,以获得民心。

占据了洛阳后,杨玄感军势已经超过十万,李密再次建议东出虎牢,攻略关东诸郡。

特别是此时的梁郡聚集着挖掘通济渠的数十万民夫,若拿下了梁郡,这数十万青壮力将成为杨玄感对抗朝廷的本钱。

但此时各路隋军都向洛阳而来,原朝廷的民部尚书李子雄却建议杨玄感西入关中,依据地势,与朝廷军对战。

李密以为不可,关中自北夏以来,十分疲敝,不如关东人才济济,更能养兵。

只是得到了八百里秦川的险峻,却没有得到关东千万人口,独据死地,又有何用。

最终杨玄感还是听从了李子雄的建议,放弃洛阳,西取关中。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