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上古先秦!亚圣张良!黄石天书

1个月前 作者: 对酒且开颜
第177章 上古先秦!亚圣张良!黄石天书

第177章 上古先秦!亚圣张良!黄石天书

当意识一转。

下一瞬,张玉清旋即来到一片新天地。

“这又是哪个时代?”

他沉吟,打量己身。

身上的服饰有些古老,但做工精细。

再顾视四周,院子四角都有亭台楼阁,饰以仙禽灵兽之纹,阙中隐隐有禁法的灵光,不时可见有遁光飞过,出没其间。

绝非凡尘。

又须臾,意识间一段凭空记忆涌来。

让张玉清顿时变得错愕。

“韩国、新郑!”

放在这先秦时期,实在算不得什么。

他俯视,见小张良正仰着脑袋,双眸似星辰,正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

一个仅次于太公望姜尚的传说人物啊!

他回忆着记忆,自己好像答应要传授张良剑法来着。

好比他眼下所处的府邸,四周所布置的大阵就极非凡,更甚于瀚海锁仙阵,绝非一般先秦练气士所能布置。

张…张良。

这个时代对练气士而言,最出名的可不是什么始皇帝。

忽而便听到一道欢快的稚嫩少年声音传来,

张玉清记忆浮现,先是一愣。

可到了张良,自己竟成了张良兄长。

剑法、刀法相通。

谁能想到这个唇红齿白的小少年,将来会成为汉初留侯,一代亚圣。

而是诸子百家的余晖。

这次族谱竟直接让他来到先秦战国时代。

他眼孔微微一紧,刚意外于此。

但…

张玉清觉得以自己当前修为。

张玉清不假思索,选择传授张良练气剑修之法。

以及诸多行走于人间的仙人。

当真可爱。

因为后世的上古纪元大抵就是在战国先秦时期划了道线。

张玉清微微颔首,道。

“我便传你练气剑修之法,此剑讲究一气一剑,御剑青冥,斩敌千里外,万法皆在一剑中。”

之前族谱赋予的身份都是晚辈。

不次于侄女安安呐!

“等等…这里是韩国相府!”

“阿兄!我也有佩剑了,你看!”

“族谱赋予我在这个时代的身份,是韩国相府张开地的嫡孙。”

连逍遥道乡所供奉的一位道祖太上,就曾在这个时代化作道家李耳,可想而知这個时代的天人何许多。

而后摸着下巴,嘴角噙着笑意。

“可惜,道家李耳的现身距今已有数百年、不对…是数千年之久,实在是碰不上啊!”

转身望去,一个七八岁、唇红齿白的少年握着一柄木剑向他轻快扑来,脸上挂着灿烂笑意。

小张良不挑,天生随性的性子。

一个比神汉天地更久远的上古纪元。

他惊讶一声,接着又蹙眉凝重。

“喏…阿兄教哪种,我就学哪种。”

“所以,张良反而成了我的弟弟。”

“不过这个上古纪元的时间线跨度,远比史书记载要广,不能以常理论之。”

他炼刀法也懂剑法,授法不是什么难事。

张玉清又将剩下的记忆接收,深吸一口气。

“这里竟是春秋战国时代,上古先秦时期。”

“阿弟,阿兄有两种剑法,你想学哪种?”

虽不知道另一个时间线上的张良学的是什么法!

但张玉清觉得,他应更适合练气剑修。

将来不成亚圣,而成天人。

说罢,张玉清伸手一引,小张良手中的木剑飞掠冲入九霄之外,或为游龙宛转,腾挪虚空,剑身裹挟雷光,后又回到他手中。

小张良连连发出“哇”的惊呼声。

“想学吗?”

“嗯嗯…想!”

小张良眼里泛着光,渴望迫不及待的点头。

接下来数日,张玉清待在新郑相国府。

一边教授小张良练气剑修之法,一边了解这个时代的情况。

他可不敢大意,仅是新郑这个韩国都城。

便隐藏着十来个看不透气息的高人。

有武道真人、也有练气士大能者。

“始皇还没成为秦王,韩非也还在新郑,战国最后的余晖啊!”

张玉清当然知道。

这个看似七国分裂的战国时代,格局即将被打破。

老秦西出,并吞诸国,天下一统。

此功在千秋。

“我对纵横捭阖历史洪流可没什么兴趣,上古先秦的道书才是我的目标。”

张玉清第一念头所想的。

当然是历史中传给张良黄石天书的那位黄石公。

黄石天书又被后世称之为三大天书之一。

为太公望所开创,更是奇门之术的源头。

包括张角所施展的奇门八卦、后世诸葛亮的七星续命灯这些秘法,皆传至黄石天书。

传说这本天书中有窥测天机,扭转命运之伟力。

但这本天书自留侯张良后失传。

神汉天地也仅有残本流传。

实在可惜。

可现在不同,张良是他弟,或许可借此找到那位奇人“黄石公”。

“等二十年太久,我只争朝夕。”

张玉清并不想傻傻苦等二十年,直到张良长大后才遇上那位奇人“黄石公”。

他现在就想要。

“我记得黄石公三试张良的典故应是在下邳,那位奇人隐世之地应就在那。”

说罢,张玉清随便找了个理由。

拉着小张良踏云离开韩都新郑,来到齐地下邳。

此城繁华程度远逊色于新郑。

小张良不断张望,有些害怕,紧扯着张玉清衣角。

“阿兄,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呀?”

“游玩、散心。”

“可我有些怕。”

“有阿兄在,没人能伤得了你,放心玩便是。”

张玉清语气温和,拉着小张良从白云上爬下,走入下邳。

此城繁华逊色,可烟火气息不差。

才不一会儿,小张良便打消了心中恐惧,好奇的游玩于下邳各处,笑语吟吟。

“阿弟,如果有人鞋子丢了记得帮忙捡来。”

张玉清提醒着道。

不过他并不能笃定奇人黄石公会出现。

首先在时间就对不上。

遂他更寄希望于主动寻找,观察着下邳的每一个可疑人。

重点是老者!

第一日过去了,毫无收获!

第二日、第三日、第四日…亦然。

“难道黄石公不在这?或是不想被我找到?”

张玉清沉吟深索,“要不让小张良自个去转转!”

他附着一张纸人放在小张良身上。

又让小张良自己出去转悠了一圈,可一日下来。

哪怕小张良依照张玉清吩咐,帮这个老伯伯捡鞋,帮那个老伯伯卖菜…可结果…还是没遇上那位奇人黄石公。

“我就不信了。”

张玉清沉思,当即取来一巨石,削成石碑,写上:

“六合毕,四海一,天下归。”

“呵…你黄石公就算是东海老鳖也得乖乖给我上岸现身。”

虽是隐世奇人,可对方必定在俯视着天地。

张玉清散布天机,以此为饵,不信钓不出黄石公。

翌日!

他就将石碑矗立于下邳中心,以阵守护。

自己则领着小张良来到城外一条小河,取来鱼竿,挂上鱼饵耐心等待着。

白云聚散,金乌移位!

从清晨到黄昏,时间一点点流逝。

一抹夕阳浮在河面,在河中荡漾起金色涟漪。

小张良安安静静睡在一旁,嘴角挂着两条晶莹哈喇子。

忽而,有窸窣的脚步声响动,老者的沧桑声从身后传来,

“天下归谁?”

张玉清从假寐中醒来,悠悠道,

“天下归秦!”

后人皆知秦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并非天命。

而是奋六世之余烈,加上商君所定的战功制优势,将秦国打造成近乎一台的战争机器,并吞八荒只是时间问题。

“秦?秦蛮有赵楚两国钳制,走不出西蛮之地。”

老者负手走来,语气凌厉。

“未必,西秦自孝公以来,历任秦君皆明,又以商君变革之法,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已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象。”

张玉清盗了一一手贾谊过秦论里的话,摇摇头,

“反之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可见天下诸侯困矣!”

“这天下,非秦莫属。”

老者沉默许久,盖因为张玉清所言属实非虚。

他轻叹一声,“暴秦好战,若天下归秦,百姓苦矣!”

“长者多虑了,天下一统,若能书同文、车同轨、度衡量,此功在千秋万世。”

张玉清摇头,缓缓道。

暴秦、暴秦,暴是暴了些,可对后世影响极大。

若不然,九州当如后世散装欧洲似的。

不过大秦的战争制度也确实难以在太平无战乱的时代延续。

“阁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着实不凡,不知修的是哪家学说?”老者再问。

“那可多了,儒、道、法、墨、农…百家学说都略懂略懂。”张玉清如实答道。

转身,目光与那老者对视。

对方看着像个寻常老者,身上没有半点修士气息。

可越是如此,越是让人觉得神秘、深邃如渊。

“兼修数家,斑驳杂乱。”

黄石公蹙眉,对张玉清的回答不甚满意。

“其实是主修道家,在下灵宝道门一脉练气士。”

张玉清也不是个犟种,便顺着黄石公心意回答。

灵宝道门传承久远,先秦时代也有。

属于道家一支。

“方才言论是你一家之言,还是道家大能窥测天机而得。”黄石公再问。

“一家之言。”

“既是一家之言,那你又何必废心机来找我?”

黄石公隐于下邳,这一地的事自是瞒不过他的眼线。

知道张玉清这段时间在寻找什么!

如今看,所寻之人正是他。

也不知有何目的?

如果能说实话,张玉清会毫不犹豫的直言。

张某为天书而来!

可现实不允许啊。

“因为在下推算到我这阿弟与长者有缘。”

他将小张良唤醒,使了个眼神。

小张良从惺忪状态下回过神来。

拭去嘴角上的哈喇子,想到张玉清之前教他的话,向黄石公俯身一拜,

“小子张良,请老师收我为徒。”

黄石公一只手伸入袖子间掐算,稍显意外。

这少年还当真与他有师徒缘法。

“你怎知他与我有缘?”黄石公对张玉清反而更好奇。

“天机。”

“伱修炼过三易经文,亦或是三坟五典哪一篇?”

三易指的是连山、归藏、周易三篇推演天机之术。

而三坟五典更是玄妙,乃是传说中三皇五帝经文。

张玉清摇头,“都没有,只浅显的看过几篇云笈七签。”

黄石公更是难以置信,“当真!”

“不敢虚言,在下甚至还曾于偶然间神游岁月长河之间,见证了未来一幕。”

张玉清见黄石公不信,再诵道,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黄石公依旧似信非信,似疑非疑。

难以揣摩张玉清的所言虚实。

“长者再看!”

张玉清见他如此,再祭出杀手锏。

伸手一指,虚空间有画面浮现,从神汉、到大明、再到后世那个钢铁洪流的末法时代的画面。

尤其是后者!

深深吸引住黄石公的目光视线,久久挪不开。

“此皆是我所目睹。”

张玉清再以退为进,道,

“还有,长者若不信我便罢了!但我这弟弟有经天纬地之才、亚圣之姿、太公之相、良贤之德,在下不忍他浪费了一身天赋,还请长者教诲。”

在张玉清接二连三的话语攻势下。

黄石公总算心软,妥协道,“先将他留下来,老夫看看他本性如何!”

“多谢!”

张玉清自是厚着脸皮留了下来。

他就不信以自己的毅力,推不开黄石公那扇坚如磐石的心门。

于是!

张玉清又在下邳待了一月之久。

在他软磨硬泡下,黄石公总算一点点松开底线。

先是很简单的将张良收为弟子,张玉清旁听。

到后来,就算是传黄石天书之法也没再避开张玉清。

一并教之。

一个月下来,张玉清总算得到一整部黄石天书玄妙。

此书为奇门起源,内藏天机玄妙。

更有着诸多阵法知识方面的解析。

当然,它更主要的还在于对气运的运用。

黄石天书竟与天人道一脉宗旨极为吻合,让张玉清不由得揣测这部天书会不会是天人道妙法的源头。

毕竟这上古先秦时代,道门还没划分出三座道乡。

只有道家一种学说。

“总之,为得到这部天书可真是不容易!”

相比之下,自己从张角、张三丰那学得神通真功简直太一帆风顺了。

…..

如此!

又是半年的时间过去。

张玉清一边修炼太平要术,一边以黄石天书作为补充。

一身元神修为道行终于触及到九重天桎梏。

又做足准备一番后。

便寻了一地盘坐。

金色近乎实质的元神小人神游于九重天地。

开始了渡自己的内景大劫。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