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童年的记忆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412章 童年的记忆

不说这些小孩子都没瞧见,就算有瞧见的,在李如意面前,谁敢指出这事。

十几个小孩子同时摇头都说没瞧见,小香也一副认真的表情,说真没人绊她老婶,这让陈巧珍还咋说,只能自认倒霉了,而且还得在陈老太太的怒骂下,也别等明天了,不是都来了,那就一起干活吧。

因为怕丢,掰下来的苞米随着掰,随着就用大马车往回拉,车不够用,就用人往回挑。

现在还真是,哪有闲人啊,不管多大岁数,只要还有一口气,还能动弹,还想挣几个工分的,就没有不上工的。

尤其村里现在还成立了托儿所,一个小队出两个人,八个人要照看全村三岁以下的小孩子,那肯定是不够用。

然后李三爷和李三奶奶,就号召村里那些啥活都不能干的老头老太太,去哪唠嗑不是唠,都去托儿所,用眼睛帮着照看一下孩子不也比没人看着强。

正好用来当托儿所这几间破屋子,就在大队旁边,因为是无主的房子,这几间破房子之前一直空着。

这的房子虽然破,但因为紧挨着大队部,院子又很大,李富斌还想过要把这里好好改造一下,用不了几年,就会有大批量的知青下到乡下,他这个有预知本事的大队长,不得提前做好迎接的准备。

决定把这里先当托儿所后,李富斌还找来两个木匠,把窗户门,房梁都修理了一下。

两铺大火炕也是重新搭的,还有灶台,都是新的,大铁锅那还用说吗,必须得是新的。

总之在李富斌的张罗下,没两天,这个托儿所就算办成了。

之前看着破败不堪的几间破房子,现在不但有了窗户门,还糊了花花绿绿的棚纸,墙上也糊了报纸,然后也不知李大队长从哪淘弄回来的,还整两张年画贴墙上了。

这环境搁在后世,别说城里孩子不敢往这样的托儿所送,就是乡下的孩子,也瞧不上这样的环境啊。

可搁在这种时候,这屋子可老带劲了,尤其这两间屋子糊的棚纸,没看那些小孩子都可爱看了。

实际都不用弄的这么好,一听能有人帮着她们照看孩子,不用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被大耗子啃了,那些当娘的就已经很知足了。

更何况李大队长还给这些孩子搞回来很多黄小米,苞米面,这样中午当娘的赶回来晚一点,孩子们也不至于饿着。

现在托儿所里最大的孩子就小北那么大的,最小的才一个月大,因为再小一点的就不要了,不然刚生下来几天的,都有想送过来的。

不过大一点的孩子这几天都跟着哥哥姐姐去捡土豆,捡粮食去了,所以现在待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多数都是一些走路都走不利索的小孩子。

这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在家里都喝不上小米粥,托儿所根据李大队长的要求,别管孩子们在家吃没吃早饭,九点之前必须有一顿小米粥,中午大人回来都会把孩子接走,下午上工前再送过来,这样三点多,还有一顿小米粥。

不过这几天因为太忙,中午大人都不回来吃饭,孩子们中午也没人接了,就变成了早晨七点半一顿粥,中午十一点半一顿白面掺苞米面的面条,下午三点半还有一顿粥。

托儿所的一切,李富斌都交给李三爷李三奶奶了,他把东西搞来,送过来就不管了。

这等信任,可把李三爷李三奶奶给紧张坏了,不但粮食看的紧紧的,就连这几十个小孩子,那也是看的紧紧的,生怕那个磕着碰着,或是给饿瘦了,他们可没法和李大队长交代啊。

这段对于孩子们来说的幸福时光,他们肯定是不记得,不过因为总听大人提起,很多孩子长大之后,都会过来这边看看,念几句李大队长的好。

当然,那时的李大队长,早都已经不是什么李大队长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是李富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黄振飞也跟着学的很好。

李家庄后勤做的好,农民就更有干劲了,黄振飞过来看了之后,回去靠山屯也搞了一个托儿所。

不过他们大队能力有限,黄小米那可是金贵粮食,他们可搞不来。

然后黄大队长就给托儿所特批一些新苞米面,还批了一些土豆地瓜,总之是别饿着孩子们就行。

吃饱喝足的孩子肯定是好看啊,以往在家都整天哇哇哭的孩子,反而在托儿所,都不哭了。

能吃饱,就有抵抗力,就不容易得病。

不然为啥这几年出生的小孩子,得个感冒都能要命,这事李富斌在几十年后都听说过。

他们一家三口能重活一回,就算干不出啥伟大的事,知道的一些灾难,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

所以说,能把他们一家三口送到这地方来,也别管是不是那辆汽车的力量,还是天时地利人和造成的,总之,他们的到来,肯定是整个李家庄的福气。

如火如荼的秋收还在继续,苞米一拉回来,打谷场那边不但得有人看着,还得组织一帮岁数大的,负责在家扒苞米。

第二天孙凤琴就被派到场院这边来了,郑强让她组织一些老弱病残,在场院这边负责扒苞米这一摊事,不用跟着男劳力去割苞米杆了。

这是郑强对她的照顾,这个情孙凤琴得领啊,然后她又找来几个需要送奶的年轻妈妈,不然都指望那些老年人,这些苞米啥时候能扒出来。

干啥啥家什,用来扒苞米的锥子,是那种用竹子做的,长度也就半个筷子那么长,宽也就大拇指这样宽,然后头是尖的,上面追两个眼,用个小布条,套在中指上,然后一戳一扒就是一穗,这样扒苞米叶子,是真快啊。

对这东西,孙老师还真有些印象,好像她小时候,真用这东西帮大人扒过苞米?7K妏敩

那时她多大来着?七八岁?还是十来岁?

扒苞米的工分是按车计算的,扒一车给多少工分,人挑回来的,就按堆计算,大概差不多就行,多点少点,也没人去计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