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景美人和好周原

2个月前 作者: 石阶
第二章第二节 景美人和好周原

第二节景美人和好周原

壬族的城寨并不广大,城寨里面大约只有四百余户人家,不算奴隶,真正的族人只有不到两千人。在癸鹭制造的山洪之后的第三天,族里的一千多口人都集中站在城寨中心的广场上围成了一个圆圈,而圆圈的中心则摆放着十几个高高的柴堆,每一个柴堆的顶部都躺着一个健壮的身躯,他们就是山洪之中遇难的战士。

就在大壬虎和伯邑考相遇之后不久,族里的巫公带着几百口族人来到了那片已经变成沼泽的洼地旁。很多人一看到沼泽中漂浮着的熟悉的身影,就一下子坐在地上再也无法站起来。这些阵亡的战士,其实真的离回家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今却再也无法看到自己的家乡。巫公以泪洗面的带领着众人在沼泽里打捞了三天,只有十六具尸体被找到,还有五个人彻底消失了踪迹,这其中就包括阿一的师傅壬罴。

今天,阿一头绑白布、身披麻衣光着脚跪在了壬罴的神位前面,这一刻,他不是族长的儿子而是壬罴的徒弟,他的神情依然萎顿,仿佛真的是自己害死了师傅。在神位前的阿一恍然失神,呆呆的跪在那里,直到被巫公那高亢的唱词所惊醒。“魂兮归来,以瞻家邦!魂兮归来,永守亲族!”巫公的嘴里反复的唱着这两句话,渐渐地有人开始和巫公一起唱,片刻之后,所有的人都开始唱起来。听着大家对亡魂的呼唤,阿一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始伏在地上失声痛哭,随后,阿一的身后传来大家震彻天地的哭声。

在这哭声之中,大壬虎一言不发的举起火把走向那一个个架起的柴堆,用手中的烈火开启英雄们升入天堂的大门。当十六个柴堆都被引燃,大壬虎虔诚的跪倒在熊熊燃烧的烈焰之前大声的祝祷:“孩子们,愿你们的英灵快些与祖先和天神相遇,与他们一起保佑我们这些还在人间苦苦求活的族人!你们留下的亲人有我们来照顾!你们遗下的家园有我们来守护!你们没有完成的事业有我们来完成!安息吧,我的孩子们!”。在大壬虎的祝祷结束后,广场上的哭声达到了顶点。

葬礼结束,阿一还在广场傻傻的抱着神位,大壬虎走过来摸了摸阿一的头。阿一惊奇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努了半天嘴终于说出了一句话:“阿大,我以为你再也不会原谅我了。”大壬虎看着自己儿子那双原本灵秀现在却变得涣然的眼睛,长吁了一口气,把儿子抱在怀里说:“你是阿大的儿子,阿大怎么会不原谅你,更何况阿大的错误比你更大。阿大对不起那些已经离开的英雄,所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给那些死去的人一个交代!阿大立誓,要把癸鹭的头拿来祭奠那些亡魂!可如今阿大老了。所以阿一,你要打起精神!癸鹭比阿大年轻的多,而你比癸鹭年轻的多。假如阿大做不成这件事,那你一定要替阿大做到!明白了吗?”。阿一听完大壬虎的话,渐渐地低下了头,静静地呆了好一会才把头抬起来说:“知道了,阿大。”这一次,阿一的眼睛又恢复了从前的灵秀。

大壬虎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这次,你和我一起去西岐,好多事情,你应该开始学着参与了。更有一点,你的姐姐阿蓉在你八岁的时候就去了西岐,现在算来也有五年多了。据伯邑考公子说,她现在已经在南宫做了掌管女乐的女官,真是不枉你母亲从小就教她吹笛弹弦,这次你就带着你母亲的笛子单独去见见她,我和你母亲都很想她,这份思念就由你带给她吧”。“是,阿大。”阿一接过母亲骨笛仔细的用手摩挲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问大壬虎:“阿大,那个公子自称周考,你为什么叫他伯邑考呢?这次跟伯邑考公子去西岐有什么目的呢?我们需不需要做什么准备?”。这次轮到大壬虎的眼里露出了精彩的神情:“阿一,果然是可造之材,罴、貘谢谢你们!这几个问题都问到了关键点上”。

“周考是刚刚自称文王的周昌的嫡长子,他的母亲就是文王的正妻有莘姒,(《诗经·大雅·思齐》)。有莘姒是商天子因为周昌恭顺而赐婚的妻子,在嫁给周昌的时候不但从商族带来丰厚的财富,更带来手艺灵巧的工匠和浩如烟海的书册,她的到来让整个周族都接受到了商族高度发达的文明,更让周族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就从西方众族中崛起,所以有莘姒在周人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周人也尊称有莘姒为大姒。大姒的地位太过崇高,她的长子周考在一出生就被推举为周族未来的族长,天子也派使者确认了周考西方方伯继承人的地位,所以西岐城就被封为周考的封地,整个西原只有一个邑就是西岐城,西岐城的拥有者就可以在名字中加上<邑>这个字,从此周考就被称呼为<邑考>。周考十岁的时候,被周族的大巫祝和天子派来的巫咸大人共同占卜,得到卜辞说周考的命格上应天星之首的紫微星,可以成为保卫天子的中流砥柱。所以按照天星的排序从名字里加上了<伯>,伯就是排行老大的意思。从那以后周考就被人尊称为“伯邑考”了。”。大壬虎对第一个问题解释的很仔细,阿一则心领神会的明白了父亲用意:原来周考从生下来就被定为未来的王,这种人竟然亲自出使壬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父亲决定带上自己,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和栽培之心,更是为了将来在竞争族长之位时打好基础。

阿一紧紧的握了一下父亲的手,希冀的看着大壬虎。大壬虎开始回答其他的两个问题:“至于去西岐的目的,我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文王既然已经称王,那么周族也许马上就要对商族开战了。六百多年前,成汤也是在称王之后才开始了对夏后氏的讨伐,并在鸣条之战将夏后氏政权消灭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我想周昌也许是想做天下的王成为真正的天子。这是一个关键的选择时期,我们虽然是姬姓部族,但也不要轻易表态,如果感觉周昌不足以成就大业,那我们先虚与委蛇,然后再彻底的投向商族,绝不能做了周昌造反的炮灰!至于准备,一点礼品就可以。这次,是周族来拉拢我们,所以必然不在乎礼物,而伯邑考的谦谦君子之态也许是为了我们全族的牺牲,这样关键的时刻一定要稳住心神。记住,一定不要轻易表态,不要因为感情或是利益而赌上全族的性命,明白吗?!”。大壬虎的最后一句话里充满严厉。

阿一慎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牢牢地把嘱托记在了心里,而后阿一用眼睛微微一瞥,示意大壬虎有人。大壬虎回头一看,发现伯邑考正在远处的驷马战车边静静地等待着大壬虎和阿一把话说完。大壬虎马上笑着拉起阿一的手向着伯邑考走去。

“伯邑考公子,我想带着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起去西岐开开眼界,不知道公子能否应允啊?”。伯邑考听完大壬虎的话后,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回答:“大壬虎族长对周考的一番全顾之心,周考感激不尽。既然大壬虎族长有心,我周族必然竭尽全力来回报。不瞒族长说,族长还是第一个要求带着儿子来我族的。”。伯邑考心里很明白,虽然周族的地位远远高于壬族,但那是在商天子的秩序下。而今,自己父亲周昌公然自称文王,那么在天子看来已经是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这种时候,父亲宴请诸位部落族长,即使对方婉言相拒也无可指责,而大壬虎不但自己要来还要带着儿子来。那这份雪中送碳情谊自己和族人当然应该铭记在心。大壬虎看着文静的伯邑考说:“那么伯邑考公子,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出发吧。”。伯邑考微微俯身一躬,然后回头对着驾车闳季说:“闳季你下车带领徒兵,让大壬虎族长带着孩子上车。我们回西岐!”。

对伯邑考来说,回家的路悠远又漫长。初秋的好天气并不会维持太久,过不了几天绵绵的秋雨就会到来,一下就是整整十天的小雨,充沛的雨水把回家的道路变成了烂泥地,不要说驷马战车通过艰难,就是行人一脚踏入也会被烂泥拖住脚步。不过好在泰伯的驾车技术高超,闳季的带领的徒兵也配合得当,一路上靠着不停的伐木铺路终于在二十天之后到达了周原。途中虽然一路小心,但还是有两个探路的徒兵,因为在雨中迷失方向而踏入沼泽被永远的埋葬。这让看到了周族城镇的伯邑考在喜悦之余也多了一份阴郁。

车上的阿一发现了伯邑考的异样,便伸手拉了一下父亲大壬虎的胳膊示意,而大壬虎并没有看阿一只是抬起左手轻轻地拍了拍示意阿一仔细观看沿途的景色。阿一仔细看了看周围,“啊~”的一声轻轻的感叹了出来,原来周原上的城镇竟然如此繁荣。

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晴朗,在道路的不远处屹立着一座由泥土和木栅修筑的城墙。虽然与自己家乡的城寨的筑墙方法一样,但显然比自己城寨的围墙要高出一倍不止。城墙的正中有一座打开的大门,大门的外围并没有兵丁的守卫,而是充斥着搭着棚子做买卖的商户,棚子的背后是一辆又一辆卸下了牲口的大车,鳞次栉比的排列在一起,车辆旁边的货物更是琳琅满目:从平时生活里常用的油盐酱醋到通行天下的陶瓷青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在集市的尽头,就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农田里有脖子上带着皮项圈的奴隶在耕作,一位身着布衣的国人(平民)拉着一头牛向着耕作中的奴隶走去。片刻之后,国人从牛背上的褡裢里掏出了一个圆形的物件向着奴隶挥舞,示意奴隶们过来吃饭。阿一仔细一看发现,国人手里拿的竟然是白面饼!就算自己是族长的儿子,也不是天天有机会吃到小麦做的白面饼,可是在周原的国人(住在城市里的平民)竟然拿白面饼来喂奴隶!阿一觉得自己又受到了一次巨大的震撼:周族竟然富足到了这样的地步!

伯邑考看到阿一望着一块白面饼发呆,可爱的笑了笑说:“族长,想必小孩子饿了吧。我十三四的时候和阿一一样,就算把肚子吃的溜圆,过不了两个时辰就开始饿的发慌。那咱们先进丰城吃饭吧。”。阿一好奇的问:“这里为什么叫丰城呢?”。伯邑考拍了拍阿一的头,微笑着回答说:“按着天子定的规制,在连接方伯大邑与大邑商首都朝歌的大路上要修建不同建筑来供行走的商旅和军队休整。每十里修建一个庐来提供饮食;每三十里修建一个路室来提供住宿;每五十里修建一座城(市),城里有仓库、商铺、手工作坊可以供来往的人常住休整(周礼)。可是每个邦国实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把大路两旁的建筑都修完,比如你们壬原上的大路旁就连一个庐也没有。我们周族也是一样,这座城是十五年前我们周族才修筑的,当时父王说修筑完这个城之后恐怕周族二十年之内无力再修筑新的城市了,那么我们就希望这座城市可以给我们周族带来丰厚的生活,所以就给这做城市定名为丰城”。

阿一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又问:“那我们到哪里吃饭呢?”。伯邑考听完哈哈一笑回答说:“城墙里面是官衙、仓库、兵营、工坊和民居。所有的集市都在城门外,咱们向前走,有一家的牛羊和羹(牛羊肉汤)非常不错,喝的时候加一把香葱真叫美味。城门的东边还有卖黍馍(大黄米饼)的,香甜可口保证你会喜欢。买黍馍会路过河边一处做鱼脍(生鱼片)的铺子,他们的鱼脍鲜嫩爽滑,你尝一尝一定不会后悔的。”,阿一听着伯邑考如数家珍的在介绍着美食,觉得自己的口水都快流了下来,忍不住问伯邑考:“公子,我们带的礼物不多,用兽皮和店家换吃的他们肯吗?”。伯邑考听完阿一的话,顺手就掏出一个羊皮袋子递给阿一说:“周原上现在的五十多座城镇都和朝歌一样开始使用贝币买卖东西了。贝币里价值最高的是大邑商铸造的金黄色的铜贝,然后是从东夷人的海边打捞上来经过筛选的大小相等的海贝,最后是我们西岐自己生产的用骨头打磨出的骨贝。三者之间大概是从高到低一换十六的关系,五个铜贝可以买一个奴隶,这个皮袋里有二十个铜贝,就送给你了。记住周原不是朝歌,万万不可以势压人,更加不可以拿拳头说话,吃饭、买东西一定要给贝币,否则一旦被告到官衙,就会有法司的兵丁拿你们去判刑。到时候就是我父王也救不了你们”。

大壬虎听到伯邑考的最后一句话身体猛然一震,拱手施礼问伯邑考:“公子,难道在周原上文王殿下的谕令还比不过法司的判决吗?”。伯邑考认真的回答大壬虎:“是的,五年前父王颁布大诰,明确只要是法司做出的判决,除非天子阻止或者修改,否则就算是他也不可以改变。其实从我的祖父季历开始,周族的族长就不会改变法司的判决,并且也不同意巫师以占卜为由更改法司的决定。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就很难破环法律的公平,让每一个生活在周原的老百姓都有了追求公平的机会。父王说只要周原上能让百姓感到公平,就会源源不断的有人来到周原追求幸福的生活,所以保证公平是我们这些公伯子弟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大壬虎听完这番话,再次躬身施礼的说:“文王贵为方伯竟然还在乎百姓的公平,真有成汤王的风范。其实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问公子,还请公子一定要解答。文王方伯的地位其实在大邑商的官爵排序中仅次于天子和师、保、尹这三公,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为什么还要做出自称文王的行为,如果让天子知道无异于公然的谋反。文王的智慧我无法期及,还请公子为我解答疑惑”。

伯邑考心里一声长叹:终于等到这个问题了。伯邑考盯着大壬虎的眼睛,铿锵有力的说:“父王说,方伯的职责是替商天子管理土地和百姓,即便他做的再好,只要商天子一声令下,他还是无法阻止天子把整个西原上的大大小小六十多个部族的送上人殉的祭坛。父王希望在未来,西原上的部族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继续奉天子为天下的共主,但绝不可以再让商族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所以,父王自称文王希望得到西原部族的支持和天子的承认,那样的话,我们西原的部族就可以争取到自己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利”。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承认天子,那我们就是天子的百姓,一切都可以由天子来决定。而如果我们承认了文王,那我们就是西原的百姓,然后文王会以公平为原则让我们每个部族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是这个意思吗?公子。”大壬虎听完伯邑考的回答后,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反问给伯邑考。“是的,族长您理解的很正确。”伯邑考的回答非常的干脆。

大壬虎听完伯邑考的回答,思考了很久才说:“这个答案,还说服不了我站在周族这边,但是我现在十分期望见到文王殿下。公子,等阿一吃完,我们就尽快赶往西岐吧。”。伯邑考听完这番话,丝毫没有失望的神情,只是依旧和蔼的说:“那是自然,族长原本也不必在一时之间就表态。关于我父王,我已经传书给他说明您已经带着儿子赶往西岐,我相信等您走到西岐城的那一刻,他已经在南宫的门口等您了”。

不一会,阿一从集市里吃的肚子圆圆的走了出来,一边向马车走一边对车上的人喊:“阿大,公子。这里的饭食实在是太好吃了。羊肉和羹我吃了三碗,鱼脍更是鲜美非常。咱们在这住一天再走吧。阿爹,你也去尝一尝,保证你会流连忘返的。”话语之中,那种被美妙食物所充斥的幸福感溢于言表。“阿一,上车吧,文王殿下在西岐城等着我们。”大壬虎的语气平静而又有力。阿一看着自己的父亲猛然想起了出发前父亲的叮嘱,头脑一下子冷静了下来:“是的父亲,儿子贪吃了,这就洗干净手脸和您一起去西岐。”。伯邑考看着这对父子,和善的笑了笑,朝着驾车的泰伯一挥手。“啪~~”一声响亮的缰绳抽打马匹的声音响起,驷马战车的车轮又开始转动了起来。大壬虎看着远去的城镇和两边茫茫的林海,心中无限慨叹:西岐,越来越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