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文王设宴表心迹

2个月前 作者: 石阶
第二章第三节 文王设宴表心迹

第三节 文王设宴表心迹

西岐,这个承载中华文明源头的城市直到今天还以岐山县的名字屹立在关中的大地上,在岐山县的西南就是那两条孕育了华夏起源的大河:姜水和姬水。在神话传说中,少典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石年另一个是轩辕。石年的封地在姜水(一般认为是今天宝鸡市清姜河),轩辕的封地在姬水(一般认为是今天宝鸡市漆水河),所以石年以姜为姓,轩辕以姬为姓。石年的部落率先掌握了火的应用,因此其他的部族用“炎”来称呼石年的部落;此后石年又带领人们开始播种五谷、识别百草,为了纪念石年的功绩,人们开始称呼石年为“炎帝”。就在炎帝带领着姜氏部族勤耕苦作、繁衍生息的时候,住在姬水被人称为黄帝的轩辕带领着姬氏部族开始对姜氏部族的征战,并最终在阪泉之战中击败的姜氏部族。此后又因为两个部族同样是少典的子孙,所以姬氏部族并没有对姜氏部族斩尽杀绝,而是开始了通婚与合并,并最终以两个部落领袖的尊称来命名自己:炎黄。在此后上百年的时间里,炎黄部族开始不断与生活在东面的东夷部族和生活在南边的苗蛮部族征战,并最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了以九黎族族长蚩尤为首的东夷部族和苗蛮部族的联军,正式成为了中原的主人。此后炎黄部族开始以代表崇高圣洁的“华”和代表中原的“夏”来称呼自己,华夏民族的这条滚滚长流、生生不息的大河从此打开了源头。

呈现在大壬虎面前的西岐,是当时整个西部高原上最繁华的城市,对于商天子来说西岐也是商族文明统治整个西部高原的重要据点。周族所在的西原的西部生活的羌人和北部生活的戎狄部族都是野蛮无知、凶蛮强横的原始部族。如果要抵御羌人和戎狄的进攻,那么就一定要在西岐建立稳固的防御;同样,如果要进攻羌人和戎狄,那就一定要在西岐贮备物资、维护兵器、休整人员。所以,从武乙天子开始,四代(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在位的天子都支援西岐的建设,等到了周昌继承族长之位的时候,西岐已经成为方圆几十里,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大型城市。周族也是羌人的部族,只不过在很早的时候古公亶父就带领着周族就投靠了商族,从此以后周族被确立为商族在西部高原个上的代理人,所以大壬虎面前的西岐是一个堪称国际化的大型都市。西岐城里不但有周族和商族的显贵,也有羌人和戎狄的商旅,还有东夷和苗蛮的匠人,更有数不清的不知来自哪里的平民百姓和奴隶;城中的商铺大都是土木搭建的两层高楼,工器作坊里也宽敞明亮,更不要说建立在夯土高台上的宫殿和鳞次栉比的民居瓦舍所带来的庄严肃穆和勃勃生机;就是最外围的城墙也是修筑在两丈高的夯土台基上用石头层层垒起,显得是那么的坚不可摧,城墙上身穿皮甲的卫兵更带给人固若金汤的美感。

阿一站在西岐的南门里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高如大树一般的烟囱露出了神往不已的表情。伯邑考看着阿一的神情,心领神会的对他解释说:“南门附近是西岐的工匠作坊的集中区,父王从继位开始就用心建设这里,工匠做的产品上缴官府,只要通过检验,不但可以给予报酬更加可以在买卖产品的时候减免赋税,如果有精美的产品被发现还可以赢得荣誉和官职。所以在西岐匠人的地位并不低下,他们生产的产品还可以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你看只有短短几十年,这一大片工匠作坊就拔地而起、欣欣向荣。父王为了保证工坊能够平衡的发展,特别以天子的名义建立了由官府主管的五工三十二坊:木工、冶金、设色、制皮、刮摩等工艺在西岐已经形成了合作生产(《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廖德清),尤其是这两年以来,好东西层出不穷,可以说西岐现在的工坊就是比人口百万的朝歌也毫不逊色。”伯邑考的回答中透出一股骄傲与自豪。阿一听完了这番话,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他看着自己身上穿的兽皮坎肩和腰上的粗麻布围裙,再抬头看了一下西岐人穿着的五颜六色而又精致华美的服装,怯生生的问伯邑考:“我和阿大需不需要先换一身体面的衣服再去见文王殿下?”。伯邑考轻轻一摆手:“那倒不必,父王对礼法虽然尊重但不讲究,只要二位自己感觉得体就好。父王重视人,已经胜过重视一切,我相信,父王现在已经站在南宫的门口等待二位了”。

马车在伯邑考与大壬虎父子的对话中缓缓向前,在行进了半天后终于穿过了工坊区来到了南宫的大门前。南宫的大门前有一个长宽大约各一里地正方形广场,广场的北侧有四个高高的瞭望台,瞭望台之间有楼板连接外侧包裹着由石块和泥浆修筑的墙皮,墙皮之内由滚轮和吊索构成吊装机械把三扇外包青铜的木门高高吊起。大门之后是一座高十余丈的夯土台基,台基上修筑着三层“回”字形的楼宇,每层楼宇之间有“之”字形的回廊连接。远远看去极为壮观,像极了后世的布达拉宫,在彩云飘飘的时候简直可以被误认为天上的宫殿(依据2014年在陕北清涧县辛庄发掘的商代晚期大型建筑遗址描写)。

在高高吊起的宫门之下,早已经有一群人站在那里等待,为首的的一人年纪大约五十开外,身上穿着白色内袍外面套着杏色的长衣,周身都挂满的白玉和黄玉的配饰显得极为华贵,他身后的人都穿着红色的袍服,只在腰间佩一枚青玉的玉珏。在众人的身后立着两面三丈高的红色大旌旗,旗上用黑色的绣线描绘出饕餮的图案。大壬虎一看这个阵势,连忙从马车上跳下来,飞快地跑了过去,身后留下了伯邑考拉着阿一的手徐徐的前行。

大壬虎在距离白衣老者大约一丈远的地方单膝下跪,抱拳一礼:“壬虎何幸,竟然劳烦大王降阶相迎。”白衣老者听完这话哈哈一笑:“壬虎族长能承认我自命为王的身份,看来我以后再也不用穿这白杏色的天子官袍,终于可以换上我周族的大红锦衣了”。等二人寒暄一过,伯邑考拉着阿一走到文王面前介绍:“父王,这是大壬虎族长家的阿一。”文王拉过阿一,弯下腰仔细的看了看说:“头角峥嵘,壬虎族长,你家的阿一终非池中之物啊,有子如此,壬虎族长真是好福气。”,大壬虎听完文王的话更加谦逊的回答:“大王说笑了,如果大王不嫌弃,能够多多教导一下阿一,那就是他终身受用的福分了”。

文王听完大壬虎的回答,感觉好像话里有话,稍一思索就知道大壬虎的担心所在,紧接着便说:“壬虎族长不必多疑,我周昌不是商天子,不会做给人好处再扣人子嗣的事情。壬虎族长,在这朗朗乾坤下,我周昌可以向你明言,我的确有让西原割据一方,自己自立为王的野心,但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西原各部族的平安。我已经在南宫内设宴,详细情况,我们边吃边谈。这次不但族长您来了,西原上的庸、羌、微等族的族长或使节也来到了西岐,他们都在南宫的中殿等着咱们进去呢”。大壬虎听完这话,赶忙一躬身抬起右手说:“大王先请”。文王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双手搀起起头躬身的大壬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一起上车吧,南宫太高,等我们爬上去,怕是各族的代表都把饭吃完了。”。大壬虎讪讪地笑了一下,把文王搀上了身后双马轩车。

三两轩车沿着“之”字形的坡道回廊缓缓地行进到南宫的楼宇入口,穿过了三重楼阁来到了“回”字形的中央广场上,广场的正中间高高耸立着一座三层高的圆形的大殿,殿堂上的青色瓦片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最底层的大殿外面竖立着两尊巨大的青铜狻猊用一副傲视天下的神态观察着每一个从他下面走过的人类(结合《穆天子传》及1976年岐山县凤雏村发掘的周代早期遗址描写)。文王拉着大壬虎的手从两尊青铜狻猊之间的石板大道上拾阶而上,来到南宫中殿的大门前,早有二十余个部族的使节站立在那里恭候着他们的到来。

文王与诸位使节简简单单的打了个招呼之后就径直地走到中殿的六阶高台上。使节们各自向自己的桌案走去,纷纷落座之后发现今天文王准备宴会有些奇特,桌案上并没有往日按照商族礼制应该有的牛羊二牲和五谷时鲜,只有一个青铜的措金小炉子,炉子上还有一个黄铜的大耳杯(参见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青铜染器),大耳杯里盛着半杯左右的由酱、醋、梅、盐调制的染料(汤底或酱汁),炉子内的小火将染料加热出一股扑鼻而来的香气,在沸腾的染锅旁边就是一盘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牛羊肉片和一套青铜酒具。

众位使节看了看桌上的饮食,表情纷纷复杂了起来,稍过片刻之后羌族湟水的使节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对文王说到:“大王宴请西原诸部的宾客,难道就是用染锅待客吗?我羌族湟水八部纵然是邦小民少,可是商天子也是按礼制相待,大王想要割据西原,就如此不看重西原各部的脸面吗?”这番话声音很大,听着湟水八部的使节说的慷慨激昂、口沫飞溅的话语,大家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在六阶高台上坐着的文王周昌。文王跪坐在高台的软垫上动也没动的,只是轻轻的抬了一下手指了指供奉在高台右侧的天子贡签说:“湟水八部的朋友,先请坐。这是天子从大邑商发来的今岁的贡签,想必贵部已经接到了吧。”刚刚怒气冲冲的湟水八部的使节看了一眼贡签,点了点头然后一躬身回答说:“已经接到天子贡签,今岁天子要我部进贡粮食十万觳(测量出土的燕国文物一觳约1750毫升,装米约合3斤),牛三百、羊六百,人牲一百,珠玉、黄金、宝器也比上年多了一倍。这些几乎是我八部子民一年的辛苦所得,即使不算运往朝歌的损耗,我八部也无力承担,还望大王上报天子减免我八部的贡品,我代表湟水八部叩谢大王恩德!”说完这名使节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等待着文王的回答。

文王依旧没有回应湟水八部的使节,只是好像在自言自语的说:“周族的贡品也比上一次多了一倍呀,湟水八部的朋友,天子拿走你们一年的收成所得,然后在一顿饭上给你一个人三牲和五谷。一时之间你得到了面子和尊严,等你回去之后你又怎么面对湟水八部的子民呢?”。湟水八部的使节听到文王的话跪在地上汗流不止,沉默了一会才回答:“湟梣明白了,多谢大王指点,湟梣还是要代表八部子民跪求大王开仁德之恩上报天子减免我八部的贡品赋税”。文王看着依旧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湟梣,手一扶桌案站起身来,老态毕现的走下高台把湟梣搀扶起来说:“周昌只是天子册封的方伯,并不能代替天子答应你减免贡品赋税的数量。现在想要减免贡品数量很难,大邑商的情况你可能不知道,你坐下,我一块给大家讲讲。”。湟梣回到座位上,面有难色的看了看周围,发现大家都是同样表情在看着大殿中央的文王。

文王清了清嗓子,从杏色的长袍里拿出一张丝绢的文书给众人展示说:“这是我族的大巫祝接到的天子以巫尊的名义发来命书,内容是要大巫祝确保各邦的贡品按时、如数的运往朝歌,大家都知道从武乙天子开始商族就不再设立巫尊,而是由天子自己兼任,所以天子既是君主又是群巫之长。那么,即便我们可以在行政上向天子申报困难,大巫祝也不会反抗巫尊的命令。这种情况只有武乙天子攻召方和帝乙天子攻人方时出现过两次,这说明这次贡签要求的贡品赋税已经到无法减少的程度。”这句话一说完大殿里“轰”的一声炸开了锅:“殿下,这是要逼死我们呀!”“大王,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缴不上这次的贡品呀!”“周昌,你是西方的方伯!逼死大伙,你就等着被天子分尸吧!”。众人的话语嘈嘈杂杂,不论是恳求还是责骂都没有改变文王脸上的表情。

大家看着脸上依然平静如水的文王也纷纷闭上了嘴,安静的等待着文王继续说。文王环顾了一下四周继续道:“天子这次决意征服东夷。注意,这次不是像以前一样消灭几个部落,而是彻底的解决东夷所有的部落。今年仅仅在朝歌就集结了五百辆战车和数量众多的战象,更有超过四万精锐的甲士已经进入和东夷交界的有苏地区。可以说这是一场灭国大战,从炎黄二帝到现在,还没有人可以征服东夷。东夷战斗力强大,在夏朝初年他们的首领后羿更是带着神射手部队攻克了夏的首都斟鄩,就是商族自己也是东夷部落的余脉。而今天子想要彻底解决东夷问题,恐怕要打十年甚至更久,这期间恐怕我们每年都要按照这次贡签的数量来准备贡品赋税运往朝歌。”文王这番话说完大殿里的众人的心都凉了一半,年年如此的向朝歌进贡不用十年,三年之后西原上的部族除了白骨将再也找不到其他的痕迹。

在大家默然无语的时候,一个长身玉立的使节开口说话:“文王殿下,我是庸原部族联盟的使者庸和,真如殿下所说,我西原诸部灭亡只在旦夕之间。我们诚然想推举殿下割据西原自立为王,可是商族太过强大,六百年以来凡是对抗商族的部落都已经被商族攻灭。刚才您也说了,这次灭东夷之战,天子不算四方的镇守部队就调集了大量的战象、五百辆战车和四万甲士。而我西原诸部所有的战车和甲士加起来也不到这个数量的一半,武器也远远落后于商族,更是没有战象部队。整个西原除了西岐一座石头城墙的城市,其他的土木结构的城镇在战象部队的面前几乎不堪一击。一旦天子认定我们企图割据自立,进而派兵征伐,那么恐怕我们西原诸部会比东夷人更早灭亡。所以还请大王为我们解释一下,一旦我们推举大王自立,怎么能抵挡商族的部队。”庸和的这番话问出了大家最想问的问题,自由是人的天性,没有人希望自己头上永远有一个主子来命令自己,可是如果没有抵抗商族的力量而贸然自立,那就是自寻死路!即便没有贡签事件做***,只要周族有了抵抗商族的力量,那么西原诸部也愿意推举周昌自立称王。

文王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庸和使者,我有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第一,就在今年年初我周族的工坊终于冶炼出了高强度的青铜板材。这些青铜材料的质量不仅仅是合格,在防护和穿刺的测试中的表现更是远远的超过商族锻打的青铜!更加可喜的是,这样的青铜材料的成本低廉,而且易于生产,相信过不了几年,大家都可以用青铜的兵器和盔甲来武装自己部族的战士!第二,我们周族的五工三十二坊已经可以制作出合格的战车,这种由四匹马拉的战车比商族的战车更加坚固,在和商族战车对撞的测试中,保持了五胜一败的记录,虽然制作过程颇为漫长但是也有了量产的能力。第三,我周族从先父季历的时代开始就与北方的戎狄建立了贸易往来,我族已经有了比商族更加强壮而且耐力绝佳的战马,并在自己的马场上繁衍生息。有此三点,即便天子派兵征伐,只要我西原诸部团结一心,也就有了对抗天子王师而自保的能力。最后,我更有一句话要请诸位三思:如果我们不趁着天子跟东夷人交战的时候割据自立,那么一旦有一天天子消灭了东夷,随后也就是我西原诸部的灭亡之日!我们只有和东夷互为依靠,彻底的挫败天子想一统天下、惟我独尊的野心,我们才有存活的出路。如果真让当今这个野心勃勃的天子得逞,恐怕今天我和在做的诸位都要被天子拉到朝歌去做人牲!”。

文王的话掷地有声,在做的众人开始频频点头,这时另一个身穿方胜纹布料制作的右衽短衣褶裙的矮胖子站起来说:“文王殿下,我是微原的使臣微珑,我族因盛产美玉,颇为天子看重。所以从文丁天子开始就大肆向我族派遣巫教人员,到了今天,我族从行政祭祀到日常生活已经都被巫教人员所控制,一旦我们真的割据自立,这些巫教人员肯定会第一时间报告天子,毕竟我族再好也只不过是容身之所,而天子身为巫尊才是他们真正的领袖。微珑敢问大王,一旦真的割据自立,我们拿什么对付已经在平民生活中颇有地位的巫教人员,这些巫教人员在我内部作乱,我们应该怎么办?”。

文王看着微珑然然一笑,继而又拿起了另一份丝绢的文书对着众人说:“不需要巫教人员传书给天子,我已经自己写了一份陈表准备上报天子,阐述我们的目的。我们并不是要推翻当今的秩序,天子依然是我们尊崇的君主,我们只是希望西原诸部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比方说这一次,我们就希望天子可以允许我们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进贡物品的种类和数量,而不是依据天子的需要来倾家荡产的进贡。巫教的确在我们西部高原诸多部族中拥有崇高的地位,如果不是巫教的众多巫公带着商族对鬼神的祭祀和拯救人生命的医术来到我们西原,我们今天也还是像北方的戎狄一样处于蒙昧的时代,人口的死亡率也会居高不下,更加不会有今天的城市、乡镇和万民安居的繁荣。所以不只是西原的百姓就是我周昌这样的贵族对巫教也是尊敬有加,巫教对我们西原从来就不是敌人!而今,我们更要把我们的真实想法告诉诸部中的巫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系统传递给天子,好让天子知道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一旦天子震怒,派兵征讨。我周族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西原的未来,就算仅凭我一族之力也要跟天子的王师分个高低!诸位到时候不管做出任何选择,周昌对诸位也不会表示不满,周昌只希望大家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我们西原无数子民的生路。周昌在此拜谢了!”说完,文王双手触地的深深一躬向大家施礼。

殿中的众人慌忙站起走到大殿中央对着文王下跪叩拜:“大王仁德,我等感激不尽。”。微珑第一个跪在地上大喊:“文王替我等诸部触怒天子,我们感激文王恩德,不论何时必定紧紧相随,我微珑愿意在文王给天子的文书上签下我部名称,希望感天地之洪恩,准许我等减免贡品赋税。”殿中众人纷纷高喊:“臣也愿签下我部名称!”。一时间大殿之上文王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被呼声所围绕。文王听罢呼声用双手做下压姿势,示意大家安静:“此事不急,今天宴会过后再行商议不迟。来大家吃饭吧!”。

大家听后纷纷入座,把简单至极的染锅吃了个宾主尽欢,而后,文王一一把诸位使节送出大殿。众人走后,伯邑考激动的对文王说:“父王果然有龙凤之姿,西原诸部无不归心。”。这时文王的表情不再像刚才那样容光焕发,而是一脸阴郁的回答:“龙凤之姿?无不归心?明明是三心二意、阳奉阴违。”随后看着一脸迷茫的伯邑考。片刻之后,看到伯邑考还是迷惑不解,文王一声长叹:“罢了,考儿你毕竟年轻,来,随我来。有一些事情我应该讲给你知道了。”说完这话,文王拉着伯邑考的手一转身消失在了南宫的深处。

注:关于商代战象的问题,有不同的讨论。《吕氏春秋·古乐》上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另外在1935年梁思永先生主持发掘的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过象坑,埋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从史籍记载和考古两个方面证实了商代的确有经过训练的大象部队应用于商族对周边邦国的战争当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