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得罪了祁侯还想跑?

26天前 作者: 两尺
第162章 得罪了祁侯还想跑?

第162章 得罪了祁侯还想跑?

北军的主要成员都是平民出身,高级将领之中,诸如吕布、张辽、徐晃、阎行等人,也大多起于微末。

因此王景的根基一直都是普通百姓,对于世家和豪族,大多属于合作,在利益上王景是愿意与开明世家进行分享的,毕竟想要别人接受新政,总得让别人先尝点新政带来的甜头吧?

所以能拉拢的,王景都会尽力拉拢,而不能拉拢的,王景则会坚决打击,绝不心慈手软。

只不过师出无名,那就是另一个董卓,所以王景需要有人来点燃新党与旧党冲突的导火索,而这个人还不能是出自北军。

得了王景的打算之后,反推整个事件对许攸而言并不困难:“如今天下诸侯实力仍弱,而且方经历新败,对北军仍有余悸,故而难以真正联起手来,所以对祁侯而言,想要处理内部的矛盾,此刻可谓是最好的时机!”

自己和杨弘,都被王景给利用了!

许攸双拳紧握,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他素来骄傲,自视甚高,就连袁绍和曹操这等诸侯,他其实也并未真正放在眼里,觉得他们能够成名,不过是靠着家族荫蔽罢了,无论智谋还是见识,都并没有比自己高明到哪里去。

但是今天,许攸却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之前不动作,不过是碍于名声,若朝廷真有讨伐檄文,他们必然不会与二袁客气。

王景胜券在握,此时自然有心情玩起这猫戏老鼠的游戏,从容地坐看许攸与杨弘的挣扎和反抗。

对一個谋士来说,没有比这个更让人气愤和憋屈的了。

杨弘和许攸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往往都更怕死,他们并无为袁家粉身碎骨的觉悟,所以王景一句话,就吓得他们心跳再次加速,不敢再硬气了。

因为一旦说出来,很可能会死。

“其实我这个人喜欢讲道理,不喜欢打打杀杀。二位也不必勉强自己装出一副要慷慨赴义的模样,万一我当真了,岂不是大家都很尴尬?”

见两人目光游移不定,就知道他们是在打马虎眼,想要糊弄自己。

诸侯内部又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公孙瓒恐怕就很乐意吞并袁绍的渤海郡,而刘表也必然乐意奉诏讨伐南阳郡,抢夺袁术的地盘。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祁侯当真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所以面对王景的咄咄逼人,他们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王景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经过刚才一连串心理上的连环打击,他们心中已经开始有了屈服的倾向。

许攸和杨弘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屈膝:“吾等愿降。”

因此王景非常需要在其他诸侯身边安插棋子,获取情报方面的优势。

他的布局,他的算计,他自以为是的筹码与策划,竟然早就被人看了个一清二楚,甚至沦为王景的棋子又不自知,还在那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既然没建国,那就不是两国交兵,杀你们两个忤逆朝廷的叛逆,怎么也不能说是斩杀来使吧?”

用间,在兵法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王景现在虽然拥有了暗卫这样一支情报力量,但对信息的掌控,也仅止于治下的区域。

费了那么大的功夫,自然不可能只是把许攸和杨弘请过来吃饭。

“这……”

王景的言语轻飘飘的,然而许攸和杨弘在看了手里的“投名状”之后,却觉得重愈万钧。

对于其他诸侯的势力范围,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祁侯,这是何意啊?”

王景嘴角冷笑,耍嘴皮子他还真没怕过谁。

狗屁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袁术和袁绍现在根本不敢称帝,王景随便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大义的名分压死他。

然而他选错了对手,王景目光冷漠地看着他:“听足下的意思,袁公路这是要称帝建国了吗?”

杨弘抬头与王景对视,还想用口舌之利,为自己求取一线生机。

“没什么,毕竟我这人做事喜欢白纸黑字的立下字据,只是想要二位签下一份投名状罢了。”

而即便二袁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更简单了,直接宣布他们为帝朝叛逆,号召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没有立刻投降,无非是担心自己背后的家族被袁绍和袁术报复。

卫将军府内,宴无好宴,王景图穷匕见:“现在,投降或者死,这就是我给两位的选择。”

可自己是这么好糊弄的吗?

王景心中不屑的同时,立刻叫人送来两份文书,交给许攸和杨弘:“来,一人一份,都签了吧。”

而现在除了自己的北军之外,天下间最强大的两路诸侯便是袁绍和袁术,与他们相比,甚至未来的三国霸主曹操,此时都不过是袁绍派系里的一个打工仔罢了。

语气虽轻,杀气却重如泰山压顶,压得杨弘和许攸喘息不能。

许攸和杨弘很想硬气地表现出自己的誓死不从,可对上王景那冷漠到毫无感情的双眸,一个“不”字却怎么也无法说出口。

因此王景说道:“放心,不是让二位立即就公开投诚,我需要的,是两枚潜伏在二袁的阵营中,当一颗暗子。”

面对王景满是戏谑的目光,杨弘气得山羊胡都翘成了倒八字:“士可杀不可辱,祁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何必在这惺惺作态,戏耍我们!”

计中计,谋外谋!

闹了半天,小丑竟是我自己!

这份屈辱,对许攸来说,比杀了他都要难受!

而杨弘怕死,许攸虽然胆子够大,但却并不想自己死得毫无价值。

“话已说开,身份也已挑明,不知二位此刻可有心情用膳了吗?”

杨弘被吓得一激灵,连忙反驳:“没这回事,祁侯你不要栽赃陷害!”

几句话,许攸就想明白了这一切,而坐在他身边的杨弘,后知后觉,很快也理清了头绪,顿时心里发堵,脑子都嗡嗡的。

人不能这么无耻啊!

许攸和杨弘的内心在嘶吼着,他们的情绪更是崩溃的,王景送出的哪里是什么投名状,分明就是阎罗王的索命帖啊。

投名状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内容,无非就是分别把袁绍和袁术的祖宗十八代连同他们本人一起臭骂了一遍而已。

真要签了这玩意儿,那可真就是上了王景的贼船,下不来了。

以袁绍和袁术的气量和心胸,王景只要把这两份东西放出去,他们就死定了!

就算不死,有这样的黑历史在,袁绍和袁术还会重用他们吗?

其他同僚又会如何看待他们?

袁氏兄弟内部竞争激烈,他们今日敢签,日后少不得要被同僚拿来作为打击和攻讦的黑材料。

到时候三人成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还需要多说吗?

但是许攸和杨弘敢不签吗?

签了,是以后死。

不签,现在就得死啊。

人生最无奈的事情,就是明知前方是死路,而自己却没得选择。

两人握着毛笔,颤颤巍巍地在投名状上签下自己的大名,然后一脸哀莫大于心死的绝望表情,双眼都紧紧地闭了起来。

“二位不必担忧,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我重用二位还来不及,又岂会坑害你们呢?”

拿到杨弘和许攸的投名状,王景心中大定,总算是在袁绍和袁术阵营里安插了两枚钉子。

许攸和杨弘此刻也放弃了反抗,垂头丧气地朝王景行礼:“拜见主公。”

宣誓臣服之后,王景没再留难许攸和杨弘两人,依照约定放他们离开,临别前还给了两人一大笔钱,作为搜集情报和买通人脉的经费,出手那叫一个阔绰。

待两人离开,杨修这才上前提醒:“主公,吾观许子远和杨叔大二人神色有异,即便有把柄在主公手中,恐怕他们也并未真心臣服。”

杨修智慧超群,观察力更是惊人,堪称见微而知著。

许攸和杨弘还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和举动,全都落在了杨修的眼里,无所遁形。

“无妨,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对我而言并不重要,我只是需要一点关于袁绍和袁术两人的情报。”

王景倒是看得很开,安排间谍只是顺手为之,至于许攸和杨弘,只要他能继续保持强势,这两人就算现在只是假投降,日后也会变成真投降。

反之,自己要是扛不住其他诸侯的反扑,他们就算愿意与北军生死与共,难道就能扭转战局了吗?

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因此对于王景而言,所谓的绝对忠诚其实意义不大,毕竟人心难测,唯有强大的实力,才是真正难以撼动的根基。

在暗卫的“护送”下,许攸和杨弘从后门离开卫将军府,坐上了开往城外的马车。

马车里,两人四平八稳地坐着,彼此默然无语,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最后还是杨弘先沉不住气:“事已至此,吾等回去之后要如何交代?”

许攸阴沉着脸,他这次来洛阳执行袁绍安排的任务,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自己都给坑进去了。

不过许攸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人,深知这种时候抱怨无用:“任务失败,回去后自是有过无功。然则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其实细细回想,投靠祁侯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你我都多了一条退路。”

杨弘嘴角抽搐,他虽然也觉得袁术这人有点废材,不是干大事的料,可他却没有许攸这样的脸皮,把卖主求荣的事情说得那么理所当然。

读书人嘛,面皮还是要有的,该矜持的,还是要矜持一下。

其实别看两人都答应了给王景当暗子,甚至已经签下了投名状,可他们谁都没打算给王景真心效力。

刚才被王景摁着牛头强饮水,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们还想着回去之后该如何应付差事。

在两人看来,王景纵使再怎么厉害,隔着大老远的,难不成还能飞过来监督我们有没有摸鱼不成?

就在他们这么想的时候,马车外落下几只鸽子,扑棱着翅膀停在其中一名暗卫的手上。

那名暗卫骑着马凑到马车边上,开口说道:“二位,我已收到主公的飞鸽传书,这是你们的第一个任务。”

拿到密令的许攸和杨弘瞪大双眼。

靠,看来是没办法摸鱼了!

…………

初平元年,十月秋末。

自灵帝病逝,何进被杀,董卓败亡之后,如今的京师之地,又因为王景的被刺一案而掀起波澜,局势再次变得波谲云诡起来。

世家,豪族,分成了不同的派系,矛盾逐渐尖锐,彼此间产生了强烈的对立的情绪。

尤其是新党与旧党之争,大有从文斗变为武斗的趋势。

终于,在洛阳治下的平阴县城,首先爆发了一场武力冲突。

“杀入城中,宰了翟介这个狗官!”

本地豪族杨达,因为不满翟介以登记财产为由清查田亩,竟召集家丁和护卫千余人,起兵造反。

幸好守城的一名年轻小将反应迅速:“快,关紧城门!”

县衙,翟介原本还在重新整理和记录鱼鳞册上的数据,忽然手下急冲冲地进来:“县尊,大事不妙矣!”

“何事如此慌张?”

“豪族杨达纠集上万叛军,此刻正在围攻县城,南门情势危急!”

“什么!”

翟介被吓得霍然起身,丢下手中书册就往城门方向赶。

还未走近,喧嚣的声浪便席卷而来,让人闻之色变。

待上了城门,激烈的喊杀声更是伴随着浓烈的血腥气息扑面而至。

一员年轻的小将,正率领几十名官军,奋勇作战,抵御十倍来敌,护住城头不失。其骁勇的姿态,让翟介都大为惊奇。

翟介刚想上前询问,结果左右的属官和衙役,因为害怕而两股战战,他们面如土色,心中更是惊惧不安,甚至就连掌管城防军的县尉高栋都劝翟介说道:“县尊,如今贼兵人多势众,我军在城中只有三百甲士,不如吾等先从东门离开,向洛阳求援。待援兵抵达,我们随时可以再杀回来。”

“你的意思是,让我丢下平阴县的数万百姓,不战而逃?”

翟介横眉怒视县尉高栋,口中更是大声呵斥:“墨家从无贪生怕死之辈,再有敢言弃城者,我亲手斩之!”

说完手按剑柄,目露杀气。

墨家在先秦时代,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群仗剑行走天下的豪侠,甚至多次打出诛灭暴政的旗号,斩杀祸害地方的各国官吏。

而翟介除了熟读墨家经典之外,更是从小练得一身好剑术,《非攻剑法》火候不浅,已然踏入武道第三境界,再配合一些天志弩之类的墨家机关暗器,即便是武道四境级别的高手,也未必挡得住他的剑锋所指。

现在翟介横眉怒目,浑身杀气,自然没人敢再触他的眉头。

否决了弃城而逃的提议后恰巧,城门上的战斗也已结束,墨家最是擅守,而叛军也缺乏攻城手段,眼见强攻无果,便如潮水一般退去。

不过却也并未走远,杨达带着万余人于三里之外的一处临河地段安营扎寨,打算长期围困。

“卑职参见县尊!”

年轻小将一回头,看见翟介亲至,连忙行礼。

翟介却面带微笑将他扶起:“非常时期不必多礼,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姓魏,单名一个延字。”

魏延心情十分激动,只因为翟介是王景的亲信手下,这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能够功成名就的机会。

想当初王景在洛阳征兵,广邀四方豪杰,不以出身论英雄。

听闻过王景平河东却匈奴,最后还孤身震杀董卓的英雄事迹,魏延便心生崇拜,之后更是独自一人离开义阳老家,来到洛阳投军。

可是因为只有十六岁,身体还未彻底长开,又是寒门出身,未曾修炼过任何一门功法,所以考核的成绩不太理想,入伍之后大半年时间才混上了一个队率的职位,这让心怀壮志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魏延非常郁闷。

但北军内部待遇不错,而且又有许多不要钱的功法任由士卒修习和参悟,因此魏延进步神速。

在翟介被任命为平阴县令时,魏延也被选中,一同委派过来,当了个看守城门的屯长。

本以为平阴县地处腹心之地,没法捞取战功,却不想今天居然遇到叛军攻城,别人都是快要吓尿了裤子,可魏延的眼里却只有满满的兴奋和激动!

“如此天赐良机,我必须好好把握住机会!”

魏延握紧双拳,双眼里仿佛燃烧着野火,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翟介见魏延如此表情,很是好奇:“你难道一点也不害怕?”

魏延咧开嘴巴,露出两排白牙,竟是笑得十分豪迈:“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不怕死,我只怕这一生庸碌无为,不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好,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壮志,当真是好胆识好气魄!”

翟介本就是一个不怕死的墨家门徒,如今越是看魏延,就越是欣赏,随后又想起了贪生怕死的县尉高栋,顿时心念一动,对魏延问道:“贼军兵数过万,伱觉得县城能否坚守至援军到来?”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