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访贤

1个月前 作者: 长歌入汉关
第77章 访贤

张干乃是河东人,因误伤人命,亡命入上郡,藏身胡落之中。

关羽河东杀董卓,雕阴斩樊稠,朝廷通缉发往各州郡。上郡各县中也张贴了通缉榜文。

在关羽养病期间,其名传入胡地。

张干等人在高奴附近寻到关羽,自此追随。

跟着关羽,攀山破盘羊羌,淆水破勉昂,溽水破秀延胡,冒雪破投鹿屠各,鏖战吕布、张杨,大破河东兵,作战勇猛,身披疮痍,深为关羽器重。

这次扩军,张干已确定会被提拔为屯长。

张干不识字,但他并不蠢。在胡地流浪几年后,他已经倦了。这是个没有任何前途的营生。

而关羽,却有可能给他带来前途和希望。

为了这个前途,他不怕死。

丘荣死,丁硕死,王方死,郭聪死,他没有害怕,死则死耳,死也死得明明白白。

能死在为自己挣个前途的路上,而非稀里糊涂地被胡人、被啖人贼、被官兵杀死,那就没有遗憾。

除了晋阳外,其他县城兵很少,如果发动里应外合的突袭,破城并不困难。

黄立和张干将目标确定为邬县。

一条汾水,串连起太原与河东。两郡都是汾水自北向南穿过中央。汾水河谷也都是最繁华的地域。

河东郡二十城,汾水两岸有其八。

太原郡十六城,汾水两岸有其十,其中昭余泽两畔有八城。这邬县便是自南而北进入太原郡的第二座城。

由河东入太原,杨县往北就是山路,约有一百多里,才能到界休城下。

这一百多里山路上有一座关卡非常关键。那便是扼守太原与河东郡界处的永宁关。

永宁关在河东郡境内。

临汾水,倚山峦,险要坚固。

永宁关并非不能绕过,但需要翻山越岭,轻兵尚可,辎重难行。

这永宁关只能计取,无法强攻。

永宁关是一座关城,城内狭窄逼仄,百姓很少,大都是驻兵,约有百余人,日常用度来自于不远处南边的十余里的永安县城。

张干留在邬县活动,黄立亲自负责永宁关。观察数日后,黄立得出结论,潜伏在永宁关内里应外合基本上不可能,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伪装永安县运送补给的郡兵,突入关内。

黄立派人将情报及建议报告关羽。

关羽回信让黄立、张干等继续盯住二处,并时刻留意太原委进、并州张懿的动向,预计还得准备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发动。

郭泰带着麾下大将杨奉、韩暹、胡才等至白波谷拜访关羽。

他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却能拨出时间亲自来访,足见对关羽的重视。

关羽拱手道:“昔日曾对郭君放言,若事不谐,可至走马水西,羽必支应。

言尤在耳,羽却狼狈来此,思之几令人愧杀。

郭君提供容身之所,此恩此情,羽铭感五内。”

这白波谷虽然是无主荒地,但毕竟有郭泰的一些经营,如营地、房屋及防御设施等。这恩情不得不领。

郭泰道:“关君斩将破阵,大败郡兵,威名远播,谈何狼狈?

我等皆河东人,关君亦不必如此见外。还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只要老夫能做到的,绝不皱一下眉头。”

关羽谢过,问道:“不知郭君亲自造访,有何吩咐?”

郭泰回顾帐内,己方只有杨奉、韩暹和胡才,共四人,关羽也只有杨沛、邓生、郑朴、刘密五人,都是亲信,便道:

“哪有什么吩咐?上次曾与关君提到神谕,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关君可还记得?”

关羽颔首。

郭泰道:“大贤良师又获新的神谕。”

关羽望着郭泰。

郭泰收起慈眉善目,脸色刚毅,双眼如鹰,紧紧盯着关羽,一字一句,隐有金戈铁马之声:“那神谕是,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果然!

关羽表情不变。

杨沛等人脸上都露出震骇之色。

郭泰问道:“关君不惊讶?”

关羽道:“不是甲子,便是乙丑,又有多大差别?郭君放心,只要贵部不主动攻我,我必不会与贵部对敌。”

郭泰虽然早从之前与关羽的交往中了解到关羽的态度,现在听了他亲口保证,还是松了一口气。这关羽轻松击败数倍于己的郡兵,战力之强令人骇然。如果他受了朝廷蛊惑,来与自己为难,威胁后路,那就大大不妙。

郭泰忌惮董卓,董卓死在关羽之手。郭泰忌惮郡兵,郡兵败于关羽之手。他能不忌惮关羽么?

郭泰还想争取一下,道:“关君,朝廷昏庸,无可救药,君勇武盖世,何不与我等携手,共救苍生?”

郭泰如此诚恳,关羽也不想说什么虚言,直截了当地道:“郭君,我不喜说假话。上次见面我也跟郭君说过,朝廷有精兵良将,地方也有英雄豪杰,不易对付。

君等人数虽多,却是普通百姓,又不习战阵,不通兵法,如何能是朝廷对手?”

郭泰摆手止住欲发怒而起的杨奉、韩暹,问关羽:“假如若关君而言,我等不是朝廷对手,那么朝廷胜了,也不会放过关君吧?关君如何应对?”

关羽道:“朝廷若胜,以大军临河东,我便回上郡,入胡地。朝廷大军走,我便再来。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如此不消数年,彼便疲矣,破之易如反掌。”

郭泰皱眉道:“如此不就是流寇么?能成得什么大事?”

关羽解释道:“现实是朝廷尚强,不得不避其锋芒耳。”

郭泰摇头道:“关君这个观点老夫极不认同。郡兵如此羸弱,一战即溃。北军即使再强,又能强到哪里去?”

关羽没有再出言反驳。这个纯粹是个人对未来之事的判断,现在不可能争出结果。

郭泰见无法说服关羽,便又换了个话题:“若朝廷自并州派兵南下攻我,关君可否阻滞数日?”

关羽道:“郭君即使不提此事,我也要去并州征些粮谷,并找机会寻张懿的晦气。这点尽管放心。”

郭泰大喜,道:“有关君捍卫北边,老夫无忧矣!”

郭泰等人辞别后,杨沛问道:“太平道当真要在明年造反?”

关羽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郑朴道:“这贼世道,反了就反了!”

郑朴本是冯翊一名猎户,打猎为生,后为本地豪强勾结县吏逼迫,家破人亡,狼狈逃至胡地,入伙做了强贼,劫掠商旅,杀人越货。其首领处事不公,郑朴便辞去,闻关羽入上郡,慕名投奔。

他对官府殊无好感,没觉得造反有什么大不了的。造反失败要杀头,做贼杀人被捉住也是杀头,没啥区别。

杨沛毕竟做过郡吏,心理上还有些包袱。做贼,是在赦免之列,造反这种大逆,属于不赦之罪。

关羽对他道:“孔渠放心,我不会举造反旗号的。最多是杀些为富不仁的豪强大姓,诛些残民害民的贪官污吏。”

杨沛松了一口气,道:“那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关羽道:“积粮,扩军,垦荒。”

洗劫邬县,属于积粮,不算战事。

关羽最开始定的不劫掠的原则其实已有些变化。

贼寇的劫掠,是不加选择,能抢就抢。关羽的攻击则有针对性,主要针对那些民怨沸腾、横行乡里的豪强。得乡民拥护的豪强,即使再富,关羽也是不取的。

邬县大姓张氏,太原郡望,世为郡县大吏,也曾出过二千石。族长张训,田连阡陌,家室巨富,号称张半城。其子张典任太原郡功曹,在郡中算得上一号人物。张氏还攀上了兹氏县令黄群。

这黄群可不得了,乃是中常侍张让的宾客。

黄群横行县中,无人能管。郡守委进也是阉党,两人沆瀣一气,抢男霸女,谋财害命。谁要被他们盯上,都是家破人亡,死路一条。

张氏作为地头蛇,向委进、黄群积极靠拢,通过金钱开道,美女搭桥,渐渐被委、黄接纳,形成一个上至郡府下至乡里的罗网。这张网将整个太原郡当做鱼塘,肆意打捞,不管这鱼到底是谁家养的。

张懿作为并州刺史,本对郡守有监察之责,却畏惧张让、赵忠权势,不敢做声。

关羽盯上的就是这个张氏。

必须一击建功。

若是要张氏反应过来,必然是一场恶斗。根据黄立、张干情报,张氏能在旬日内武装数百人,内中不乏轻侠、亡命,不缺勇士、壮士。

在关羽虎伺张氏、随时会发动雷霆一击之时,从并州穿过太行山回到冀州的刘备,终于见到了亭卒口中的少年英雄——赵云。

刘备是特意登门拜访的。

辞别关羽后,刘备一边赶路,一边思考。关羽向他描述的未来景象,让他深为震动。以前看了信,只是当做一个可能发生之事来看,还没有那么重视。跟关羽两次深谈,刘备不得不放弃幻想,回到现实。

天下大乱不是一种可能,而是一种必然。

乱世之中,聚众才能自保,自保之后才能谈重兴汉室。身家性命都不能保全,谈什么大志?

聚众首要在得人。

接待刘备一行之人是赵云之兄赵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