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壮志

1个月前 作者: 长歌入汉关
第78章 壮志

刘备登门拜访,赵霖作为一个有礼君子,自然不好将其拒之门外。

宾主入席。

赵霖拱手道:“敢问贵客来自何方?为何指名要见舍弟?”

赵霖二十六岁,身高八尺,气度不凡,但是脸上有些病容,似乎身体不太好。

赵云就坐在他身旁,也拱手向刘备见礼。

赵云年仅十五岁,却生得身材高大,比刘备还高,看样子还会再长,届时应该不会比其兄矮。

刘备回礼道:“在下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人氏。访友路过贵县,县人皆言尊驾兄弟乃英俊之士。在下向来喜爱与豪杰交游,因此特来拜会。”

赵霖点头道:“原来如此。观刘君左右皆勇武之士,足见刘君之得人。”

双方寒暄已毕,刘备从容言道:“备是布衣,久处寒微,遂知稼穑之难、百姓之苦。

如今宦官秉政,豪强纵横,天灾不断,瘟疫迭生,使得民怨沸腾,民变在即。

世乱,聚众方可保护桑梓。备结交豪杰,正是为此。

常山、涿郡,只隔中山,相去不远,我等或可守望相助。不知尊驾意下如何?”

赵霖笑了笑,问道:“刘君是说太平道?”

刘备不露声色地问道:“赵君何出此言?”

赵霖道:“常山与巨鹿郡比邻,巨鹿正是太平道老巢。诸郡扶老携幼前往巨鹿的百姓道路相属,络绎不绝,我乃常山人,岂会不知?”

刘备问道:“赵君既知太平道有异,想必已有方略?”

赵霖摇头道:“我曾向冯相进言,请其先行将本国太平道渠帅缉拿看押。冯相不允。”

冯巡乃南阳名士,信奉黄老治政之道,主打一个清静无为,政务全部委托给长史、功曹等大吏。这些大吏多为常山豪强。

冯巡对太平道很有好感,认为其导人向善,有教化之功,对官府治民大有补益,应当表彰。

在冯巡的放任下,常山国中大姓横行,豪强恣意,百姓求告无门,流民日多。还有不少铤而走险,入山中为贼。

真定赵氏,也是县中豪强之一。但赵氏行事温和,少有兼并之举,多有济困之惠。县人皆称其德、颂其名。

刘备问道:“既如此,赵君如何应对?”

赵霖叹道:“霖力不能济一国,唯有努力自保。幸好霖兄弟二人,粗通些弓马刀槊,也常与宾客、少年讲武习兵,冀能护得真定一县而已。”

他这么说,刘备邀请二人前往涿郡的话便说不出口,只邀请赵云一人也明显不合适。后者尚未成年,不论他本人是否同意,赵霖岂会放其远游?

只得道:“赵君既有准备,备便放心了。”

又与赵云攀谈,问其志向。方才一直觉得赵云亲切,但是不便越过其兄与其说话。终于跟赵霖谈话告一段落,立即转向赵云。

赵云英气勃勃,慨然道:“不求富贵荣华,唯愿世道清平,万民皆安!”

刘备大为惊异,问了其表字后,赞道:“子龙真可谓赤子之心矣!”遂谈及自己抱负,道:“备与子龙志向略同。只有‘拨乱世,反诸正’,才有可能政清民安。

朝政昏暗,天下将乱,备虽汉室旁宗,寒微已久,但不自量力,思与豪杰之士共振朝纲,再现清平之世。

待子龙长大,愿与子龙携手共成之!”

赵云见刘备一腔赤诚,又对自己另眼相看,不以自己年幼而轻视,心中激动,大声道:“愿与刘君拨乱护民,共造盛世!”

刘备大为欢喜,起身上前,拉住赵云之手,用力摇晃一下,拍着他的肩膀道:“我等着子龙!”

越看越觉得亲切,忍不住道:“若备有此佳弟该有多好!”

脱口而出后才觉得唐突,忙向赵霖兄弟致歉。

赵霖大度一笑道:“无妨、无妨。”

正是:虽未谱金兰,前生信有缘!

刘备又向赵氏兄弟引见张飞、张式、高庸、乐弘等人。

赵霖见张飞等人雄壮,也是惺惺相惜,赞叹不已。

盘桓一日,依依惜别。

离开真定后,刘备对张飞等人道:“子麒文质彬彬,宽仁温厚,子龙英气勃勃,勇武豪壮,兄弟皆英雄也!”

高奇不服道:“我兄弟就非英雄么?”

刘备笑道:“你兄弟二人自然是英雄。赵氏兄弟一凤一龙,你们则是二虎。”

高奇仍旧不开心:“我们这虎,不如龙啊。”

张式拍了他一巴掌:“大兄只是随口比喻,要不你们也改字为龙?你兄叫大龙,你叫二龙,如何?”

众人大笑。

高奇还待再辩,又被兄长高庸拍了一掌:“闭嘴!”只得悻悻住口。

众人没有取道往北,而是往东而行。

从真定往东,就进入巨鹿郡内,属于下曲阳县。

再往东过了鄡县,便是安平国。

冀州郡国有九,除了巨鹿、魏郡、渤海为郡外,其余六个都是国,分别是北部的常山、中山、安平、河间,南边的赵国和甘陵国。

冀州乃是光武帝龙兴之地,本在十三州中名列前茅,户口众多,百姓殷富,然而自本朝中叶起,兼并严重,徭役繁杂,百姓困苦,流亡日多。

刘备一路行来,多见田地荒芜、村落凋敝者,摇头叹息不已。

渡过漳水,不一日到达观津。入城后刘备带头穿街过巷,很快来到一里。里监门见刘备一行人皆骑马挎刀,气度不凡,担心乃是寻仇而来,不肯放入。刘备再三说自己乃是牵招故人,都不能通过。

刘备三年前到过牵招家,所以认的路。这里监门乃是个新人,不认识刘备。

张飞怒道:“若我等有歹意,早就将你砍为两段,还会啰嗦么?”

正争执间,一人从远处走来。叫道:“可是玄德兄长?”

刘备回头看去,见那人二十余岁年纪,身材修长,面红齿白,人物风流,不是牵招又是哪个?忙摆手叫道:“子经,正是为兄!”

牵招走近,对里监门说道刘备乃是好友,里监门面露诧异,一个文弱书生怎么交了这么多奢遮人物?打开里门,放刘备等进去。

刘备跟着牵招来到其家中。

牵招父母看到刘备一行气势迫人,都吓了一跳,还好牵父认出刘备正是三年前曾造访过之人,勉强止住担忧。

牵招引刘备入席。

刘备问道:“子经是从乐师处来?”

牵招道:“正是。我跟随乐师已数年,学得越多,觉得所知越少。乐师高山仰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难以望其项背矣!”

牵招十余岁时,大儒卢植因病回乡,乐隐自认为不如卢植,为牵招学业着想,写信给卢植遣牵招前往学习。卢植十分感动,悉心教导牵招。后卢植被朝廷重新启用,私学遂散,众学子各自回乡。

刘备与牵招就是这段时间认识的。

两人年纪相差三岁,刘备为兄,牵招为弟,一见投契,同门数月,遂订生死之盟,结刎首之交。

刘备长大后, 渐成涿县一霸,牵招则继续从乐隐求学。

刘备交接轻侠,游历幽冀,多次与牵招相见,两人情分益笃。

刘备从关羽处得知天下将乱、黄巾将起的消息后,欲聚众自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牵招。

牵招看似文弱,其实腹藏甲兵,心雄万夫。

宾主落座,牵招听了刘备对于时局的分析,毫不犹豫地道:“大兄分析天下大势,如掌上观文,清晰如画,我有何疑?若太平道果然作乱,弟必率宗族北上投兄!”

刘备起身上前,一把抓住牵招之手,将他从席上拉起,拍着他肩膀笑道:“有子经相助,何愁功业不成!”

刘备与牵招聊了半日,批评朝政,抨击阉宦,畅谈自己施政方略,虽然有些稚嫩和想当然,但满腔热血,说到激动和愤怒之处,忍不住纵声长啸,引吭高歌。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刘备“喜音乐”,那自然是通音律、善讴歌的。

牵招作为儒生,乐乃六艺之一,也不会陌生。

牵招抱琴而坐,琴声铮铮。

刘备唱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张飞等作为燕人,皆有悲歌传统。燕人悲歌,首推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首诗刘备经常念叨,他们很熟悉,当下跟着相和:“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众人一起高歌,声震梁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