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是18世纪中期至今,欧美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如何运行的描述和概括的总结。Www.Pinwenba.Com 吧他们侧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不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和内部矛盾,分别从微观个量和宏观总量视角,运用多种方法分析经济现象,为资本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开具“药方”,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经济增长。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基础上,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所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以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在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旨在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行科学社会主义而提供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表面深入到经济关系内部,确立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一系列经济理论,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运行规律,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列宁、**、邓小平等都对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理论有新的发展,它们统括于政治经济学体系之中。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在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实际上,停留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表层研究是不可行的,必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等深层研究互相影响。如果离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片面强调从方式、方法的变化来谋求资源配置的效率,那是不可能真正达到“方式的完美”的。因此,致力于在现有社会制度的变革基础上,而不是在绝对维护现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开展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研究与分析,才是经济学的本源使命。
【阅读资料1.5】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词汇辨析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指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基本上可以看作同义语。把“政治经济学”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语,而把“经济学”看成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是不符合事实的。
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来田(1575—1622),意在表示他的研究超出了家庭经济的范畴,拓展为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经济活动。西斯蒙第1819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指出,我们把对私人财产的管理称为“家庭经济”,而把对国家财产的管理称为“政治经济”。因此,有人也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国民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而西方经济学家本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却虚伪地加以否认。
现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一,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经历了列宁、斯大林、**、邓小平、**,以及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家的总结和补充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宁对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根据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列宁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国家或单独一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并在苏联初步实践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坚持了列宁的基本思想,不断根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规律做了探索和总结,创立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成为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我国,邓小平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依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不断探索、改革,逐步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创立了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理论,关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论,关于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以及**所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经济变量的变化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研究特点表现为: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单个经济单位是经济整体中具有独立决策权的经济的最基本单位。如个人、家庭和企业等,都必须具有独立的财产且能够独立行使经济决策权。
2.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资源配置
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中心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最大化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收益入手,来解决整个社会的最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即最大化福利。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的“选择”行为要受到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皆由价格决定或指挥。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微观经济单位,从而调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微观经济学正是为了说明价格机制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化,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均是围绕着价格理论而展开的。亚当·斯密认为,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结果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个量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指出:微观经济学是“关于经济中单个因素——诸如一种产品价格的决定或单个消费者或企业的行为——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须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研究由单个树木组成的森林,从中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2.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资源利用
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探索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等问题。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被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其他理论都是这个理论的运用。国民收入的决定是研究资源利用方式的中心问题。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是指能够反映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主要有两类:一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各个经济单位的收入总和,总投资是各个企业的投资总和,总消费是各个家庭消费的总和等;二是平均量,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总消费、价格水平、增长率、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的平均水平。总量分析旨在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据以说明整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应采取的经济政策。因此宏观经济学也称为“总量经济学”。
(三)宏观、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必须既从个量又从总体等角度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单纯强调任何方面都是片面的。个量和总量的相互补充才能组成经济学的全部。
2.二者都以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
宏观、微观经济学都是把市场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存在前提,不涉及制度变革问题,只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具体方法问题,因此是实证分析的范畴。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构建宏观经济学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二者的结合点。不同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经济学体系,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三、现实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们党结合现代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而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自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来,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这一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日益多元化,我们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党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认识和理论创新,保持了思想的统一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既把握了经济发展规律,又富于经济实践的创造,对我国在新形势下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已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