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
探讨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的关系,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来探讨,研究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作用,研究它们的成功和不足,对于继往开来,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向前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意义深远。Www.Pinwenba.Com 吧
国内外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模式的论述日渐增多,但一般都是强调中国模式的经济成就,避谈中国模式的制度内涵,甚至贬损中国制度。其实国家发展道路的模式必然含有制度的内生动力。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可能有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中国制度。
对于中国和平崛起与持续、快速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有人称之为“中国模式”,或叫“中国发展模式”。其实,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离不开对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一个失败的制度不可能产生成功的发展模式,世界史上的这类情况比比皆是。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与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如同土壤与植物的依存关系:制度造就的环境滋生了发展模式,模式的成长又丰富和完善了制度,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考察世界各国的发展史都可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形式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与之对应的社会政治制度。它们应运而生,因国而异,应时而变,在各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担当了不同的角色,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模式是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真实形象,不需要刻意打扮,也不应任意涂抹。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综合展现,是基本成型又不固化的发展路径。国家发展模式必定是拥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内涵的社会经济结构。检验模式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准,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能否促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和能否促进社会进步。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差异悬殊,经济基础落后又发展极不平衡,实现长期、快速、持续发展,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或仅仅得益于某些权宜举措,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核心是作为内生动力的制度因素。
中国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可能产生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把中国的和平崛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称为“中国模式”,是一种科学概括。中国模式的成就,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效功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中国制度在中国模式形成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具有必然性的科学抉择。与此相辅相成,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拥有越来越好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的强大基础。
2.中国**的领导核心作用,特别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崇高理想、雄才大略和为国为民的济世精神,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行,既民主又集中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可以最广泛地调动、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领导核心在全民中享有崇高声望,成为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在各个领域推进的核心力量。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和人民的进取精神。对于模式形成和制度完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体制缺陷和机制弊端,对于外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能够运用改革开放的力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不断进行调整,确保模式与制度不僵化、不停滞,确保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4.稳步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中国**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舆论和社会力量,尊重民意,依法监督,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创造和谐发展氛围,营造稳定的国内环境,确保国家发展进程不致中断和被破坏。
5.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理念,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与各国一道建设和谐世界,构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外部和平环境。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国家的现代化目标。这个目标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植根于人民大众的理想和追求。新中国成立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成为建立新模式、新制度的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温饱生活、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是继往开来、相互衔接的阶段性目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举国体制解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兴建跨越多个五年计划的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世纪性工程;组织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和遭受重大灾害的地区实行对口支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都依法按时实行换届,而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蓝图从未中断,重大政策连续、稳定,政府、社会、企业直至个人都从长期发展中获得多种利益,中国**执政的合法性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以上这些,既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制度显示作用的突出表现。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如果把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割裂开来,既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正确解释中国发展的成功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特别是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长期停滞、没有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反动、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压迫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社会制度。这个制度导致了中国不断遭受外部侵略和内部压迫,社会长期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证明了消除这些基本因素是中国模式获得成功的首要选择,是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体现了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适合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当然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是像其他任何一种模式和制度一样存在缺点和不足、面对各种内外挑战,但这是成长中的不足、是历史进程中的问题。重要的是中国社会有必需的动力和机制,中国**、中国政府和人民能够正视问题,坚持推进改革,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呼唤各国按照本国国情完善发展模式与制度,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把本国的事情办好,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
【问题与思考】
这篇文章全面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制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经济活动,必须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再次雄辩地做出了证明。从来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从来没有“不以人的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政治”。请你进一步搜集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欠发达国家的事例,认真考察“特定生产关系制度支配下的经济活动”在这些国家的生动表现,切实增强对“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制度,为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开辟前进道路,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等观点的认同感。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