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2018-04-15 作者: 张松灿
案例分析

中国股市波动说明了什么?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Www.Pinwenba.Com 吧然而,2002年以来,在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大反其道:沪深指数在半年之内急剧下跌,几近折腰,一派颓势。股市下挫,不仅使投资者饱尝套牢割肉之苦,也充分暴露了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因此,反思引起此次股市暴跌的深层原因,防患于未然,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对投资者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价值规律的威力又一次显现

从1997年开始,在经历了5年持续上涨之后,中国股市在2001年巨幅震荡。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2001年6月,沪深指数从最高点急转而下,跌幅达到30%。稍作喘息之后,2002年元月再度急挫,上证指数最低跌到1339点,深证指数跌到2650点,相对2001年的高点,跌幅将近50%!而个股的下跌则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跌幅在50%以上的股票比比皆是,一批“问题股”跌幅将近90%。有13家新股跌破发行价,整个股市的市值损失达12000亿之多。众多投资者本来是相信“国有股减持不会对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的说法,但眼前残酷的现实却令他们难以接受。

直接的导火索是市场难以接受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应该是价值规律再次显示了它的威力。

2001年初,正在许多人乐观地预测上证指数将达到3200点、5000点甚至更高的目标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尖锐地指出目前中国的股市中存在较严重的泡沫成分,市盈率60~70倍,而且投机现象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冒险赌博。与此同时,国外某权威机构做出了观点相同的判断,认为达到20~30倍的市盈率才合理。这些观点当时即遭到许多人的激烈反对,认为是杞人忧天,或者是有意“唱衰”中国股市。但同时,也使许多人开始了认真思考。

根据全球统计数据,在最近百年之中,股市平均市盈率多在15~20倍,这个市盈率水平是市场所认可的投资区域。美国在1929年大危机来临前的市盈率为32.5倍,香港1997年崩溃前市盈率为42倍,中国的股市在1996年以前,市盈率为15~20倍水平。但从1996年开始,在政府有关政策刺激和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下,一路攀升,上证指数从500多点上涨至2200点,深证指数从1000点涨到6000点,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超过60倍,股价严重脱离价值,几十年后发展的趋势已经提前反映了。

同B股和H股相比,国内A股的价格高出其几倍。同是吉林化工,股票在香港市场上为0.54元港币,在国内则长期维持在6元多;中国石化,H股的价格1.02元,A股的发行价却定为4.2元;江西铜业,H股价格1.04元,国内市场价却为4.5元。中国的老百姓并不比香港或外国人有钱,恰恰相反,其人均收入要差20多倍,但却去购买价格如此高昂的股票,并天真地希望能获大利。

陷入价值迷离状态的不仅是投资者,也包括上市公司和有关部门。许多公司高价增发新股,比原始发行价高出数倍。这本身就是违背价值规律的思维方式,受到惩罚乃是必然结局。

二、造假,股市之癌

在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是政府推荐、批准上市的,具有“政府担保”色彩,其可靠的信誉是不应有问题的。这是人们购买并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股市的历史太短,投资者对“股市欺诈”还很陌生,对任何许诺都信以为真,广大投资者是抱着虔诚的心情进入股市的。

然而,由于监管制度的薄弱,更主要在于违法公司骗术的高明,上市公司频频造假,防不胜防:业绩掺水、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违规账务处理、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骗取上市资格;投机的庄家和上市公司暗地勾结,虚假重组,投机操纵,在股价低时大量购进后,发布所谓“重组”消息,把股价提升数倍,转手获取暴利。当造假现象开始增多时,人们感到气愤。而当这种现象蔓延开来,人们感到恐惧和失望。怀疑手中持有的已不是股票,而是一种电子符号。这样,人们对于企业的信誉动摇了,对股市的信心也动摇了,甚至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也失去信心。谁知道有多少公司的业绩掺有水分,其真实的价值究竟有几何?无疑,这是导致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造假,像癌细胞一样侵袭着、扩散着,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制止,中国股市的根基将会被侵蚀。

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股市下跌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中国经济虽然高速成长,但仍难以支撑过高的股价,而入世后宏观和微观形势的变数增多,又使人们把握不定。

真诚地希望市场各方都能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规律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眼前利益,来对待证券市场。风云波折之后,相信中国股市会在更加实际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问题与思考】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相对一般商品市场来说,股票市场以风险大、利润高而著称。股票投资利润以股票背后企业的实际经营利润为基础参考,绝不单纯取决于股民对股票价格的主观意志。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我国股市处于并不成熟、并不完善的发展阶段。案例中有关1996~2001年我国股市的发展情况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实际上,2006年11月至今,中国股市的波动与文中描述的情形十分相似。请查阅有关资料,解释“证券交易所”“A/B/HVN股票”“股票价格指数”“股票市值”“打新股”“配股”等术语的含义,阅读有关从事股票证券经营的法律法规,并运用价值规律和均衡价格理论开展讨论:人们究竟应以什么心态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