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如何养老?
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提交了题为《银发中国》的研究报告,其语出惊人。Www.Pinwenba.Com 吧该报告是在2006年由中国社科院、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被提交的。该报告以令人信服的数字显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人,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人口的总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繁荣和稳定的发达国家。”
《银发中国》指出中国老龄群体迅速膨胀——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两倍。老年人保障机制亟待完善,3/4的中国职工还没有正规的退休保障。如果不进行改革,将很快面对几百万既没有家庭支持,又没有养老金,也无法享受医疗保障的贫困老人。
二、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在2003年,这个比重就已达到了11%。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呈现出这样的特征: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人口未富先老,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中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社会供养矛盾突出。据统计,5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在银行中基本没有存款,只能依靠子女或社会供养。而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养老的基本支撑。多数人认为:如今占自己开支最大份额的当属医疗费用,他们最担忧的问题就是自己生病卧床时所需的费用。
三、家庭养老:不可承受之重
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养老方式:一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三是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也就是独自生活。调查发现:传统的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首选方式,亲情是老年人最渴望得到的精神抚慰;养老金制度,则是老年人最满意的生活保障。选择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方式的,大多是一些年龄相对不是很大、身体比较健康的老人。达到高龄之后,他们只能走向前两种养老方式。
但是,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很多家庭的第三代只有一个孩子,将来一对夫妇同时需要照顾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和照顾老人的矛盾,对本身是独生子女同时为人父母又要赡养老人的中年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四、社会养老:两极发展,高低难就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第一种养老方式即社会养老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张和强烈。目前,我国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再加上抚养子女,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发挥社会养老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然而我国目前有几亿的老年人,以及仍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却面临着老年福利服务、医疗保健服务远远滞后的尴尬。养老服务机构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老年人口的0.8%,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3%的比率。
在北京、哈尔滨、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一些堪称“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在这些社区里,凡是有老年人居住的房子里,都安装了一套电子呼叫感应系统。当老人生病时,只需按一个按钮,便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上楼,甚至救护车很快就赶到楼下,有专人抬着担架上楼来接其上医院;当独自在家的老人不想做饭了,只需按一个按钮,小区配餐公司便会送餐上门……但大多数老人反映:这些地方的收费,都是一个字:高。这是给有钱人住的,自己承受不了。有的敬老院一个月才收几百元钱,但有的老人住了几天就回来了,感觉只有一个字:差。条件太差,服务太差,吃不好,住不舒服,在里面住是受罪,也不体面。老人们想找的,是千元以下的中档养老机构。可惜,不好找。
五、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我国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采取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解决养老问题。在政策上,要做实个人账户,逐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要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同时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在城市,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日常护理等多项服务,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托老所、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让老年人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不出街道。
【问题与思考】
1.你怎样评价该案例材料所描述的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
2.你将怎样赡养老人?将来的你将如何养老?
3.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开展中国如何破解养老命题的讨论。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