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暮潮风急(二)

2018-04-15 作者: 细沙子一粒abc
第二十三章暮潮风急(二)

几天以后,学校在QQ上通知说:

“因时间关系,本学期《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推选活动到此为止。Www.Pinwenba.Com 吧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活动时间短,对学生指导有限,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暂未当选,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的课堂已多次出现在学生的提名表上。对于所有在课堂教学艺术上孜孜以求,不断贡献自己才情的老师,在此一并致意!”学校说“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暂未当选”,他们说的都是哪些人的课呢?在他们眼里,什么样的老师算优秀的呢?他们开展这项活动的意图是要树立教学典范,当然是要首选高级教师了。可入选的最受欢迎的课多数并不是高级教师的,也不是老教师的,这肯定是领导没想到的。“由于活动时间短,对学生指导有限,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暂未当选”,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这选课没有达到学校的预期目的。当然,这与时间没一分钱关系。

既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就应让学生自己做主,如若还要指导学生,那就没意思了,就没人愿陪他们“玩”了。这“对学生指导有限,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暂未当选”指的是啥意思呢?难道是想告诉学生选谁不是?还有,“他们的课堂已多次出现在学生的提名表上”,这话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有谁会对这句话感到遗憾呢?等下次学校来指导一下,没准就会变成排排坐的选秀了。唉,上千名未成年学生重复着一个成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出的游戏,结果还用想吗?大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班主任都知道,如果每周一的班会课都要先给老师打分,之后才开班会,那就没剩多少时间说事。凭心而论,成年人会怎样对待这种没完没了的“打分工程”?一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间,可若都让位给了“打分工程”的选什么最受欢迎的课,那可是就轻避重,这也预示着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

可让林思高兴的是,她的课也被学生打成了最受欢迎的课,而她对入选并不感兴趣,她只是看不惯这“怪事”,可又不好说,怕别人误解是她小心眼嫉妒别人。看见自己的名字入选了,她就知道自己又要“惹事”了。“啪啦啦啦啦”,她就上了QQ群发帖去了。

“学生是未成年人,不能说他们欢迎的就是好的。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和目标,所以讲课方法也应百花齐放。老师的工作更多的应该是指导学生学,学校也不应以学生是否喜欢来衡量老师。现在的社会很浮躁,做秀、评比或问卷调查层出不穷,其结果什么也不能说明。不该过早地把学生也卷进这看似光鲜,实则是啥都不说明的评课的怪圈中去。说穿了这不过是猫(校领导)捉老鼠(老师)的游戏罢了。要像过去一样,给老师营造出一种宽松、平静、和谐的教学环境才真正有益教学。

说到底,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想拔出一些高级教师来当骨干,来突出职称的重要性(这招最震人);其二是期望通过此举监督大家。可物极必反,这么做要么是你黔驴技穷,要么就是个“懒”字作怪。看看那个结果,除了打击积极性,还是打击积极性。”发完此帖,林思深深喘了口大气,觉得畅快个爽啊。

最终,这个“超级选秀”提前落幕那是必然,第二学期还又推出个“推门课”也没讨好。有话说创新不怕出弯子,不然就吃不成螃蟹。可螃蟹再怎么好吃,那也要讲究配料,不然吃不出来味儿。这后来的“推门课”到底新在哪里呢,不妨提前展示一下。

每个当老师的人都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能力,就要多听公开课,听公开课的好处不言自明,这与学手艺拜师不一样,这些“师傅”们是不会站在讲台上还留一手,或藏着掖着“祖传的绝招”。每个讲公开课的老师都是全角度开放,尽情展示自己的“法宝”,共大家观摩、共大家赏析。点评或建议、褒奖或批评都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都全盘接受,这就是教师的胸怀。因为大家认定,每一节课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获取一些对教学有帮助的东西。

林思特别爱听公开课。不耻下问、教学相长,无论是老中青、还是语数英、抑或是电脑、财会或礼仪等课,她都全面开花地去听。让她有兴致的是,老师们的课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那优美的语调、标准的普通话、恰到好处的表情,都给她留下完美、深刻的印象。不像有的领导,那话、那调、那音和那气儿,不唏嘘三声,不足以让她静心。

来看看这后来的第二学期,也就是“将来时”的下一学期开学的第二周,校网上贴了一个通知,大家一看就对此通知又议论纷纷,林思也没搞清楚那通知上说的“推门课”是创新还是用词不当,总之没弄清楚是啥意思。说它是创新吧,那“推门课”一说早就存在,若是用词不当,那就把学校降级了:这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不该用词不当,每用一个词可都应该是要好好推敲的。

那个通知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上面列出了一排老师的名字,还分好了组别和级别,并说明这些人下周要讲“推门课”。啥意思嘛?老师们拼命琢磨也不得其意。“中奖”的老师和没“中奖”的老师都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性质的课,还这么早就推出,又没给多少时间准备,这学校领导们唱的是“赤壁之战”还是“淝水之战”呢?

互相听课是促进教学的好方法,如今都讲创新,公开课类型也越来越多,以往常见的是校际和组际公开课(暂时还没有国际的),每学期都有。其他还有竞赛课、试验课、试讲课、说课、观摩课、交流课、大讲座课等,这些公开课都有助于老师们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反省自己、开发潜力,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老师们把工作做得更好。至于“推门课”,老师们也不陌生,不过那是上面的头头脑脑们或有特殊身份的人不打招呼,随到随听的课。其实,所谓“推门课”,就是突然袭击课,给你来个措手不及,看看你的工作在不在状态。所以,“推门课”听起来就不那么爽,也不那么亲,更不会让人期待。老师们看重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但没听说谁乐意给“推门”。如今来了个“推门课”,老师们就想是否是上面有大干部要来检查工作了。

第一节“推门课”开讲了,去的都是语文老师,因为讲课的是语文老师。其他科的老师没去,怕打扰了上面的大人物吧?林思去了,她要看看这“庐山真面目”。铃响过后五分钟,林思也没发现有上面的首长出现,最大的干部就是本部的部长级干部了。直到下课,也没再多来一个人推门。忽然,林思明白了,这“推门课”就是排队上公开课,一个都不少地出来上,因为通知上还说了要上一个多月呢。按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创新,可新鲜的是,随着课程的展开,去听课的老师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少到连自己专业的“推门课”都看不到几个自家人去听了。林思原本是要一圈都听完,可发现除了那部长就剩她自己还在乐此不疲地去“推门”时,就不好意思了,硬着头皮坚持一段时间后,怕别人说自己是去充“大瓣蒜”,只好giveup放弃了之了。她不明白别人为何不去“推门”,她只发现她听课热情都不见了,连完成任务的坚持劲头都受到了打击。尽管这排好队的“推门课”还在摇摇晃晃地往下推,可林思对它的关注已经变了,她开始想为啥这“创新”没得到重视。这就像去吃“满汉全席”,端上来的是一汤四菜,没其他花样,谁还有胃口吃呢。林思当时就想,这个创新可不咋地,得给它来上一笔。

“大力推讲公开课是个好事。过去学校每学期都安排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事后还播放大型评课视频,活动有始有终,效果非常好。上学期新校长们弄的公开课,只有开幕,未见落幕,应该是有始无终吧?这个“推门课”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会有下文(还真是)。多好的戏,组织策划不行,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啊。”这开了个头,下面她就好写了。

“对于教学,公开课可谓是老师们的良师益友,多听让人受益匪浅。比如:竞赛课让人跃跃欲试、试验课让人充满期待、试讲课决定你的命运、说课让你尽炫才华、观摩课令人大开眼界、交流课让人轻松愉悦、大讲座课忽悠死你才叫厉害。”后来学校真忽悠了好几次,林思也都分别给写了帖。

“唯有这‘推门课’,除了让你心惊肉跳,就是紧张僵硬,没准还把一节好课给哆嗦炸锅了,因为有资格来“推门”的都是局里下来的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心理承受力,所以老师们就用‘中奖’来形容‘你给推门了’。”林思还记得,几年前学校评级,就安排了一次大规模的“推门课”。来“推门”的都是教育局下来的“真”干部,都是要给老师打分的,分数不达标就一票否决。那次不说是“如临大敌”,也都紧张得呼吸困难。

“就算部长事先公布了讲课老师的名单,可以多少缓解一下紧张程度,可这“推门”二字确实不“绿色”,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值得推敲阿。创新也要有度,不然就是搞怪了。”林思之所以如此说,是想捉弄一下那部长,听说这都是他的“杰作”。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已经听了好多节推门课了,没看见有上面的人来推门,只看见有一个‘CEO’每次都在。隔行如隔山,听不懂没关系,只要怀着一颗敬重的心去听,就会有收获;只要不是去指点江山,过后又班门弄斧,像万事通似的挑剔,还是听的人越多越好。”林思这话也是说给那部长的。

“以后是不是还要推出一个‘不打招呼课’?听说某公司的产品名侵权了,闹的不亦乐乎,这次“推门课”的提法好像也涉嫌侵权了喔。以后公开课家族是不是又要添新丁了?”林思指的是教育局再来人听课,该叫什么课了呢。

“巧立名目、混淆视听,问题不仅仅是用词不当,从工作总结上看,那课就都是领导听的了喔。当然,这也是学习普通话的好时机,可惜校长都不去推门。”林思是没看见哪个大干部去听课,可这“推门课”的叫法,很容易让人以为是领导们在听课,那岂不是把他们的形象给“光辉”化了吗?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他们有功夫喝茶也没功夫听课。林思还在想:这部长每节课都听,莫不是在挑骨干教师?

选“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也好,整“推门课”也行,都高明不到哪去,而骨干教师用此法子怕是难找到。

这如今的老师都清楚,干这一行,新秀冒得非常快,今天你是骨干,明天就有人超过你,你若真弄出一批骨干放在那儿,没几个人心里服气。说他是骨干,主要是说他教的学生考试的成绩好,可影响成绩的因素很多,不然就不用大抢生源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教的学生的成绩都很好,甚至比高级教师教的都好。高级职称也就是个级别标志,还真不是能力的代名称。

小徐老师就没有高级职称,可她的课却非常受学生欢迎,每次选课她都榜上有名,说她的课是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点也不为过。也许因为她是副科老师的缘故,学校也不表扬她。过去她常讲公开课,新校长来后再没讲过,可每届的学生都喜欢她的课。这是为什么呢?那还要从她上课的风格说起。

大家都听说过,在国内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出到国外,就似变了个人,不仅勤快好学,成绩上的也快,还不自卑厌学了。其原因之一就是讲课方式不一样。小徐老师上课的方式就与其他人不同。常规的填鸭方式若不是为了考试,没人会喜欢。人家小徐老师那种开放式的论说总结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又能启发思想,更能培养学习能力,更适合学生的成长,更受孩子欢迎。小徐老师这些年就是采用开放法教学法,才在学校独树一帜;她讲职业课,这课若是不想点办法,很难吸引学生。现在,学生都喜欢她的课,就是喜欢她那独特的教学风格。其实她的课也不神秘,就是有点像借助了国外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先给他们一个论题,不定框框,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去收集信息、去整理资料,之后自己结题。看起来好像不好完成,可学生们特别喜欢自己动手,他们分好小组,就十分投入地去做。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电脑工夫比老师们的厉害,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这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做出来的结题报告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而且技术手法也非常了得。小孩的特点就是好表现自己,只要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去往好里表现。再说,发现和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这门职业课程用开放式的方法上就比用常规的满堂灌更适合学生。

而文老师是年轻的临聘教师,工作自然倍加认真,她的课也入选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可这并没给她带来多大安慰。前几天,她见报纸上说,临聘教师每个月能拿到六七千的工资,但她从来都没领过那么多,她每月就只有四千多大元,按照报纸上的说法,还有两千多钞票没落到她的腰包里。报纸不说,她也不太清楚这些事,可如今知道了,就不能不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