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放假那段日子,QQ群里天天都在热议绩效工资分配之事,这都是校长挑起的。Www.Pinwenba.Com 吧当时为了给他新提拔的十个部长加职补,就来打绩效工资的主意,没想到这块地不好碰,捍卫者众多,他们惹不起,只能怪自己打了个无准备之仗。说实在话也不是打了无准备之仗,而是只扒拉了自己的小九九,不顾大家的感受和利益,才遭到了“炮轰”,才不得不撤退了。
这学期眼看就结束了,校长当然还要再提一下这件事,可他一开口,就一下就给自己摘个干净,比广东人膛的鸡还光溜,竟能把责任三下五去二全推给别了人,这也是官人的必会的一招,不然“临时工”就不会那么倒霉。在台上,就见他对住话筒,脸不红、心小跳地说道:“你们对绩效工资分配有意见,我也没法改,我没本事把已经装在别人兜里的钱拿出来装在你的兜兜里。”“哗”,大家不知这话从何说起。是他这新官要选一箩筐的干部,是他要给干部发职务补贴,还是他首先想到了要切绩效工资这块大蛋糕,好把钱放进箩筐里,怎么一下子就变成是大家有意见了呢。说实话,绩效工资发了这几年,就算有人有意见,也没想过这东西能改,压根也没有改的先例,更没人想吃这个“螃蟹”。是他自己不了解情况,放了“哑炮”,现又来给自己开脱,一句话就把要改绩效工资分配之事说成是老师们要求的了,全然不提事情的起因。这老头,想到自己时还就不糊涂了。若不是大家齐心反对他们的馊主意,绩效工资这块“合作社”用地就得被他们瓜分。
实话实说,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哪个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受欢迎。就那点钱,不是你多就是他少,想都满意,难!新华职校的这个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在教代会上大家通过的,
就算有人不满意,也没人提出要修改,因为这个方案突出了多干多得,向班主任倾斜,确实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人都愿意当班主任了。
实事求是地讲,那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案,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该怎样弄,全市各学校弄出来的方案也五花八门,意见众多,而原校长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的,就算有不公平的地方,那也是大家在教代会上反复讨论后确定下来的。正因为方案都是在教代会上讨论了好几次才定下,最后就成为了区里的典范。虽然最后签字时大家还认同,没料到执行起来就发现了问题,总还有分配不公处。这公平不公平永远都是摆不平的,更何况这绩效工资还是个实验品呢。改革中出现个把小插曲也不足为奇,问题是这新校长总说大家不满意这绩效工资,实则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别的地方找不到原校长的茬,就跑到这块田头来讨好老师,这该是新官上任的大忌,一下就让人看出你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自作聪明之人往往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想改这绩效工资,哪那么容易,嚷嚷了一个学期,还是没个下文,还真是高估了他自己的能力,再一次让大家认识了这心胸不开不阔的校长,也再次证明人家那绩效工资方案是可行有效的。如今改不成了,他一句话就把自己撇了出来,还一下子又把大家黑了一把。
最招人烦的是,“你们对绩效工资分配有意见,我也没法改,我没本事把已经装在别人兜里的钱拿出来装在你的兜兜里。”这句话他在后来的教工大会上重复说了无数遍。人老了就是磨叨。总之,他就是不承认别人的工作和他自己不及别人。开始大家还真给忽悠了,还真想改,主要是觉得领导拿多了;可没想到,这校长想改,只是要把老师的钱拿出来装在新上任的干部的包包里,是要让大家发扬风格,让干部的包包先装满。如此说来,这也真是异想天开的大胆设想。想想看,这要是能实现,他的新团队将是何等的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你说,绩效工资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每个人的贡献大与小?”许老师问林思。
“这很难说,谁都觉得自己干得不少,这蛋糕不好分。”林思说的是常态,不过她还是觉得年纪大、且身体不好的老教师明显干不过年轻人了。
“过去没有绩效工资时,老师是按课时计工作量,有了绩效工资,也是按课时计工作量,所不同的是把某些课计多些分,某些课计少些。”许老师说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地方。
“这都是根据高考指挥棒定的,没办法。”林思以为这是目前教育现状决定的。
“你说哪个科组不重要?语数英就比其他科组重要?体育课就不重要?夏天烈日炎炎,操场上有空调吗?没有其他科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学生又怎么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学语数英,不把学生学傻才怪!不能斤斤计较,不必算得那么精,学校不是生产计件产品的工厂,不好算得那么细。教书育人,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能只靠某几个人。”许老师一下说了很多,她这人心地就是善良,处处都为别人想,可她忘了上面要的是升学率,全国都这样。
“只要其他科老师愿意多上课,也能多拿钱,还能减少人员编制,也没什么不好。”林思还是觉得现行的绩效工资方案没大问题,想多挣就多上课或当班主任。至于有人认为干部多拿了,谁让他们投票时算不过来帐呢,只能哑巴吃黄连了。而这新校长提出修改绩效工资前可能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今知道了,当然不想改了,他是不想把自己兜兜里的钱也献出来。如此一看,这钱还真能左右干部的决策。“升官发财”差不多也是“古训”呢,哪个官人不懂得。
“你说咱们两个吃不吃亏?”许老师小声问道。
“表面上挣的少了,但课少也是照顾咱们两个。”林思是指她们俩身体不好,“你又不缺钱,少上点课挺好的。”
“我们刚来深圳那些年真是缺钱,我还在找工作,住处又不稳定,还要购置生活用品,那日子过的真紧巴,手上真是没钱啊。”许老师总是忘不了她的创业史。
“苦尽甘来,你们现今早就奔进小康了不是。”林思觉得再过十年,很多人也达不到她家现在的标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话没错,错的是一些“爆发户”发达后,思想出了问题,尽干些损人利己之事。
“我们如今是不愁钱了,可我这一病就好不起来了,这几年没少请病假,少拿点也求个心安。”许老师一看到别人上那么多课,就不好意思,“我再结婚时,他就说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他那前妻就是身体不好才年轻轻地就走了。”
林思知道,许老师算是塞翁失马,真是那句话:她命好。她也说很享受现在的日子,绩效不绩效的,都一样,她不介意。她家有两部车,又换了大房子,先生有好工作和高收入,每年都去旅游几次,平时一家人还常常出去来个高消费什么的小资小资,有生活,够品味,比下比上她都满足。当然,她也不会忘记刚到深圳时的情形,那时确实过的不容易,还煎熬了好多年。
“决定去深圳后不久我们就登记结婚了,也没请什么人,领了证就成了,在那种情况和心情下也不可能张扬。双方的父母也没说什么。开学后,他就回去上班了。”某次许老师跟林思说过再婚的事,她就是那种好怀旧的人,特别是日子好了,感慨更多。
“那孩子们呢?”林思那时很少听她细说孩子的事。
“都放在各自的父母家,他那孩子小,体质也不太好,我常去看看他,给他买点吃的和用的,希望他能慢慢地认识并接受我。”
“他那时几岁了?”
“有四、五岁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单独去看他时他不跟我,我把买的他喜欢吃的饼干拿给他,他也不要,还不停地找爸爸。好在我还买了一个玩具枪,等我把枪拿出来时,孩子好像眼前一亮,爸爸也不找了,就朝我胆怯地走过来。我把枪放在他的小手上,他就高兴地满地跑,嘴里还‘啪啪啪’地喊个不停。从那以后我每次去看他,他都把那枪拿给我看,他爷爷还说每天早上醒来,他要先看见枪还在枕头边上,才肯穿衣服。”
“那么小就没妈妈了,真是可怜啊。”林思同情地说。
“是呀,那时他们在家都不提‘妈妈’两字,孩子也淡忘了,毕竟他还小,还好哄。我后来还带他出去玩,买些故事书给他讲故事听,还有意多提故事中的妈妈,让他知道了妈妈会给宝宝买好东西,还带宝宝出去玩。”
“他对他妈妈还有印象吗?”
“好像没有,他整天叫的是爷爷和奶奶,看见了爸爸才叫,看不见时好像也不想。我还是他走后才开始走近那孩子,在此之前,我的情绪一直不好,也没法关心他。结婚后,我精神好起来,才发现这孩子虽然乖巧听话,但是胆子小,有时也很固执,他不喜欢吃的东西,说什么都不吃,所以身体看上去不壮实。”许老师一说到孩子,眼圈就红了。
“家里没送他去幼儿园吗?”
“没有,就是怕他看见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我心情好起来后,花在他身上的时间比花在我女儿身上的都多。后来我们调来深圳工作时,最难决定的就是这两个孩子怎么办。两个都带是不可能的,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看管;带自己的呢,又觉得那没妈的孩子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可如果真地带上了他,又不忍心撇下自己的女儿,这一去那么远,如何能放心啊。”许老师的声音都发抖了。
“是呀,把自己的女儿留下得下多大的决心啊。”单凭这一点,林思就觉得许老师真是个通情理的好女人,就应该有好报。
“那时真难,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最后还是他先说了带女儿走,我一听鼻子都酸了:‘那儿子呢,他还那么小,又没有妈妈。’那是我第一次叫‘儿子’。‘条件好了再接他过去吧。’他艰难地说。我知道他也难过,可还在为我着想,我领情了,但为了孩子,应该带儿子走。虽然这个决定很难做,可一想到让一个没了亲妈的那么小的孩子再远离爸爸,那该是多残酷,就算让自己的女儿受多大的委屈也只能受着了。‘还是带儿子吧,他体质差,带在身边还好照顾调养。女儿让我爸妈看着,不用担心。’我忍着眼泪说。有好几分钟他都没说话。‘女儿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我父母也不会说什么。’我又摆出个理由。‘好吧,咱们争取早日回来接女儿。’这也是他第一次这么亲切地叫‘女儿’。那一天,我们觉得这两个孩子就是亲姐弟,我们完全是一家人了。”话音一落,许老师的眼泪也止不住了。
“你还是有福气啊,儿子女儿都有了。”林思赶紧宽慰她道。
“是啊,从那以后,我真是把他当亲生儿子了。”
“这两个孩子当时还合的来吗?”林思问。
“两个孩子那时都放在双方自己父母的家,加上婚结的也仓促,也没给他们什么机会单独相处,大人都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孩子就更没有了。互相适应需要时间,虽说从前都很了解对方,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谁能预料到底会怎样呢。当时匆忙地结婚,一是知根知底,二是同命相连,在一起能互相慰籍,有个依靠,心里就不那么空虚失落了。还有就是那阵子还要顾及父母,我们一下子又结婚了,不知他们怎么想,哪有心情去顾及孩子。好在双方的父母都通情达理,很支持我们,这一关总算顺利通过。但是孩子的事不能急,还是要听他们的,好在他们愿意照看,不让领走。”
“老人们都很宠爱孩子。”
“是的,看不见孩子,他们子就不安心。而且,他们当时还担心总让孩子跟我们出去,以后就不好管了。我们也觉得他们的担心有道理,那就随他们去吧,也就没让孩子们交往,总想今后在一起的日子很多,不急。但是,后来才发现那样做有些失策,哎。”许老师深深地叹了口气,做女人不容易。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