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与上课不一样,后者需要学生参与、互动、表现和直接或间接地发表观点。Www.Pinwenba.Com 吧特别是外语课,如果课堂很安静,表面上看学生们很认真听讲,实则是把课上死了。开会就不同,上百人的会场,如果不肃静,就不成体统,会就开不好;台上讲话的人自以为该讲的都讲了,你们也该都清楚了,可下面的人不见得都在听,如今有了手机,难免有人开小差。如此说来,这会就不好开,弄不好差不多也是白费口舌走过场和浪费时间。
至于到会的人是否在听,这也有说道。讲的好有水准当然不担心有人讲话,若如讲的不好,不达标,那要赶紧上水平,不然就会失去听众。如果你总让别人失望,总提不上高度上不了台阶,也会导致极端相反的结果,那就是,受反作用力的驱使,下面的人更注意听了:看看你到底在说啥,是否又跑调了,抑或又搞出什么笑料没有。说到底,不过是好奇心使然而已,可这也很符合互联网热闹效应,好的就点个赞,差的就猛吐槽。
当然谁也不会像木头那样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侧耳倾听,那会很累、很烦、很闷。就像看世界杯足球赛那样,球迷会在观众席上一排排地集体互动,像海浪一样此起彼落,波连着波,浪连着浪,声连着声,排遣暂时的郁闷或焦躁。可是,如果你发现开会场上的说话声也海浪般起伏不断,多半是讲话的内容不中听,不是水准太低、出发点不正确,就是跑偏转向或举例不当,所以下面的人才有话要说。毕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在哪儿行不通。嘴长在人家身上,你给了人家把柄,还要别人憋着不说,接着继续往下听,那只有一种可能:睡觉。
所以,会场次序好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话筒后面的声音。听到下面有人讲话、议论、叹气、唏嘘,就用瞪眼、指责、挖苦、嘲弄等方式来制止,只能让自己更加难堪;漠视也是一种办法,虽然能把会议不间断地开完,但并不能解决主会人的自身问题,也难赢得听众的好感,弄不好还会给往后的会议留下阴影。
就像老师上课一样,若不幸例子举的不恰当,学生肯定有反应;哄笑也好,指正也罢,其实都是善意的,不要以为谁在与你作对,相反,你应该高兴,它说明学生们在认真听老师讲课。解围的办法是,接着再讲一个更贴切的例子,让学生永远记住这一课,那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这举例子也有学问,不能为了卖弄而故弄玄虚,要实事求是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有说服力、有表现力之效能。可惜的是,这么简单的事,话筒后面的人多数不懂。
“唉,你说这散学会开的,俩校长尽说些不着边的话。”校车一开,姚老师就忍不住开了腔。今天是这学期最后一次坐校车回家,座位都坐满了。
“自己说话不中听,还不让别人说,哪有这好事。”翟老师也表示不满。
“这怕就怕那台上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问题,讲的不咋的,还自觉不错,你说这个会能开好吗?”梁老师说,她很少坐校车,今天学校不给中饭吃了,她就来坐车了。从前不这样,那章校长是不会让大家开完会还饿着肚子回家,那对家远的或要出去买车票的老师不厚道。
“这会开的真是又闷又烦,就不会长话短说吗,说那些没用的干啥。”辛老师说,他是车上唯一的男士。如今的校车都成了“三八”车,男老师大都自驾车去上班。辛老师有车,但平时多走路上班,即锻炼身体,也环保,可今天他没开车,也许是饿了,就干脆上了校车。
“那些买了票要回家的小年青早就归心似箭坐不住了。”翟老师办公室买了票的年轻人恨不得会都不开了,反正也没什么新鲜事。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一宣布散会,顿时掌声大震,就像宣布了解放似的,终于可以开路回家了。”辛老师又说,他过两天也要回家看父母,正想抓紧时间与家人去买点什么,哪有心开那大尾巴会,听他们瞎说。
“就是,没啥说的,就散了走人,还扯什么诺贝尔奖。”胡老师说,“要说也不能瞎发挥,这都是有记载的事,不是能随便瞎说的。”这老教师就是认真。
“我也注意到了崔校长说的那段‘精彩’的段子。”姚老师接过去:“他说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两个科学家拿走了,其中一个是33岁的俄罗斯人。本来这个项目是一个中国人跟着导师在做,可他没有毅力坚持着把石墨磨薄,就打了退场鼓。结果这个俄罗斯人接替他干,他用常见的胶粘带,把磨下的粉末粘在上面,获得了极薄的石墨烯,赢得了诺贝尔奖。”姚老师记的很清楚,肯定是当时就听出问题,就更竖起耳朵听了。
“我听着就不对劲,依我看,他说的那个中国人要是接着干,就谁都拿不到诺贝尔奖,因为他们的思路不一样,走的是两条不同的探索之路。他退是因为彼路不通,人家成功了是因为此路是正道。”梁老师也来了兴致,她当时就觉得这校长该不是糊涂了才说不清楚了。
“例子都‘三国演义’成这摸样,会场再静就不正常了。再说了,这个例子好像与持之以恒、潜心做事就能成功还差半里路程呢,至少还欠些说服力。”辛老师又说。他真不明白,不就是要说做事要有恒心吗,用得着如此弯弯绕?尽整那些自己都不清楚的洋景干啥呢。
科学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骄傲,举个什么例子不好?百度一下就知道:
“36岁的俄罗斯科学家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10-06 09:11:59)
据外国媒体报道,两位在俄罗斯出生的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10月5日因为对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材料预计将在电子学发挥重要作用。
颁奖状称,石墨烯是一种碳形式。作为一种物质,它是全新的,不仅是最薄的而且是最硬的。作为一种电导体,它的性能可以与铜相提并论。作为一种热导体,它的表现超出了任何其它已知材料。由于它几乎全部是透明的,但又十分密集,甚至是氦也难以穿过它。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最基础物质碳再一次使人们感到意外。盖姆和诺沃肖洛夫从一片石墨中提取出了石墨烯,他们用常见的胶粘带获得了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种薄的结晶状材料不可能很稳定。但是,由于获得了石墨烯,科学家们现在可以研究具有独立特性的二维结构材料。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由于它实质是一种透明的、非常好的导体,石墨烯可以用来生产透明触摸屏、灯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它是一种完美的原子晶格。“
这些话说得很专业,看一遍还真有些似懂非懂,拿这当励志故事讲还真是太“深奥”。那老头校长不过是想显摆一下,哪知这么专业的事,他自己也没弄明白。他接着还提到云计算,也没说清楚是个啥。奇怪的是,那几天的电视上的炒股票攻略节目中,那些股票名嘴都在大讲特讲“石墨烯”概念股和“云计算”概念股,介绍是假,实际就是在推荐。这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就是想展示一下他的知识面有多广,连他自己都弄不清的东西他也敢拿来当例子,还真是敢说敢干。”翟老师也认为他那例子有卖弄嫌疑。
“都那把年纪的人了,出了能说点给人想不起来的事,就不会说点入时的事。最后他还莫名其妙地扯出了‘大字报’几个字,真有意思。”姚老师又找到一处‘亮点’。
“真是言多必失,他说的越多,问题就越多。”辛老师也是那种较真的人,“他竟把咱们的QQ帖子比作是写‘大字报’,看来他是非常不喜欢了。”
“谁都听得出他不喜欢我们的QQ群,最不喜欢的就是QQ群上别人对他的看法。可这是网络时代,‘QQ和微博都是百姓表达心声、给领导拍砖、灌水和挖坑的地方’,这还是咱们省委书记的话呢。书记都不反对百姓监督领导,这是对网民的多大支持啊。”梁老师还是在网上看到的那句话,觉得说得太及时了,很多领导就是不爱听百姓说话。
“难以置信的是,他能把学校的QQ群与“大字报”联想起来,怎么说都是老糊涂了的表现。”胡老师也觉得这人一老就剩胡说了。
“现今是网络时代,有微博微信、有藤讯QQ,还有论坛博客,哪来的大字报呢?”辛老师奚落起来。
“大字报是何年的产物,”林思一直没作声,可一听到“大字报”,她就有话要说了,“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她说,“那是‘文革’的标志,是多少人不幸的开始。当年写大字报的活跃分子就是40后和50后。就属他们干的欢、写的欢、折腾的欢。”
“今天能用‘大字报’这三个字比喻QQ群的人应该是当年没少写‘大字报’吧?”梁老师是70后,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不过是在网上了解了一些当年的那些事。
“差不多,应该说大字报在他心里有很深的烙印,那他一定是55年以前生人,才会对‘大字报’印象特深,常常想起,挂在嘴边。”林思总是想起校长的“神秘”年纪,赶上了就说几句:“我看过那个年代的‘大字报’,但没写过,那时我还不够大。所以,我不会把大字报与QQ群联想到一起。不过听他一比,还觉得很贴切:都是声势浩大,都是众人参加,都是铺天盖地,都是想说就说,用当年的话讲就是‘大鸣大放大辩论’,还真能与QQ一拚呢。”
“这么说,他的比喻可以载入史册喽。”梁老师笑着赶紧跟上一句。
“太可以了,”林思绝没想到会有人把QQ群与‘大字报’等同起来,这话题一开,就收不住了:“如今这‘大字报’三个字都能打出字符串,这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QQ代表当代,‘大字报’代表历史,把把两个词组放在一起,代表的就是两个时代,再一比较,就成了两个时代的碰撞。所不同的是QQ更开放、更包容、参与的人更多。”
“他就是怕大家都来讨论学校的事,就是怕别人提意见。”辛老师表示,他平时就好说学校的事,还不时提出几毛钱意见。
“QQ就是‘大字报’,一下抓住了两个时代特征,他真正是太有才了!我想啊,他应该写过大字报!可能还当过红卫兵。”梁老师忽然对这老头校长感兴趣了:“如此说来,他就不是60后,别不是40后吧!”她好像一下子又有了新发现。“我不懂‘大字报’,不会那样联想,会如此联想之人一定是熟知之人,这个推理成立吧。”梁老师一直觉得这校长怎么看怎么老,现在明白了,他肯定比她这70后长差不快有30几岁呢。都这把老了,还整天到处照相,到处贴,真让人受不了,她又想起了这个学期校网上他的相片都数不清了。
“没错,‘文革’时,60后还是小毛孩,写大字报还没他们的份呢。”胡老师说。
“我说的嘛,60后的男男女女多的是,怎么都不像他那么老!”梁老师与胡老师交换了一个眼神,她相信刚才自己的判断,又接着道:“你看他,往那一坐,就三个字:咋这老!往照片上一挂:怎一个老字了得啊!”梁老师太感叹了。
“这人一老呀,就管不住那张嘴,胡说八说、吃吃喝喝,都坏在那张嘴上。”辛老师也又发现问题了。
“不要喝了汤还骂娘,有的人还喝不到汤呢。”梁老师学着校长的声调说,把一车人都给逗乐了。
“‘千苦万苦,陪领导喝酒最苦!’只有他这年纪的老头才会说这卖老资格的话。”林思一开口,又说到年龄上。岁月留痕,看他那沧桑的老脸,不由得不说。
“别以为他说这句话是酒精作用的结果,不正之风不就是在酒桌上刮得最盛吗。”胡老师一看他校长那油乎乎的脸,就知道他为啥总瞎说。
“他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自己吃了还叫苦,好像公款吃喝还有大功劳了。”林思觉得他这是在炫耀自己:看,就他有资格陪领导喝大酒、聚大餐。
林思最看不惯的是,他都这把年纪的人了,还满嘴跑火车;有些话是不能随便张口就来,讲不过脑子的话,给别人记住了就是大笑话。什么“不要喝了汤还骂娘,有的人还喝不到汤呢。千苦万苦,陪领导喝酒最苦。我不喜欢吃吃喝喝。”等,一听就知道是一个吃喝干部拿来糊弄老百姓的屁话,还敢拿到大会上说,分明就是在戏弄大家。信不信由你,反正老师们不信他!难怪老师们背后总说他不喜欢老师们吃,只喜欢自己吃。通过观察,结论就是:大家说得没错。
要算这个学校谁吃掉的公款最多,还用问?哪个单位不是干部在吃,群众在看。公款消费、人情消费、奢侈消费、浪费消费不都是那些顶着“红顶子”的官人干出来的吗。可恨的是,他们干了那么多不讲原则的事还不让老百姓说,好不容易有个QQ来灌水出气拍砖,他还别出心裁,把这高科技的QQ与“文革”时的“大字报”相提并论,划了等号,这人还真够阴狠的呢,林思想。
“现在一瓶好酒贵到上千上万,一餐下来,恐怕够20桌高三老师的最后聚会。”胡老师
又想起了这新校长上任,克扣了高三老师的最后一次聚餐费,“他就是就不想承认原校长留下的这最后一届高三考得太好了。语数英三科的状元尽收囊中,他这校长不给大家庆功,还竟说他不喜欢吃吃喝喝,他那心里就只想着陪领导喝酒了。”唉,这说话不过脑子还真是恼人又丢人。有些话不是别人要记,而是太“奇葩”,让人难忘。
“看他那鼓起的肚子,就知道有否公款吃喝,这是藏不住、遮不起、瞒不下的,这么多老师的肚子怎么就不像他的那样鼓呢?”辛老师边说边比划,又把车上的人逗乐了。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