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个学期,詹老师凭着自己的能力,参加过几次演出,在系里已经小有名气,那个大男孩见到她也主动与她打招呼,偶尔还聊过几句。不过这还不够,还算不上交往,更谈不上交情,离她的目标还差远了。詹老师个子也很高,人不仅漂亮还很热情,“面包会有的”,机会总会来的,她想。那时开水要集中烧,一次她去打水,看见那大男孩也去打水,她就快步跟在后面,没想到这一跟还帮了大忙。他带了好几壶,都是帮“别人”打水。因水壶太多,忙乱之中他关不上龙头了,要不是詹老师及时出手,那烫伤就难免。打那以后两人就算交上朋友了,至少詹老师这么想,这样她很高兴。
不久,第二件让她高兴的事又发生了。几天后,在食堂排队买饭时詹老师就站在他旁边的一排,这次不是她有意跟着他。他和那几个女生在一排,可那一排走得慢,到窗口时就给詹老师赶上了。谁想他该交饭票时竟没带够,那几个女生又都刚买完退出,他一眼看见詹老师,就像看见救命稻草似地一把抓住。这可是她求之不得的,刚才她还后悔没跑几步跟上他们几个,这下是天意要把机会给她,她当然要好好表现了。她像早就准备好似地把手中的餐票递给他,还讨好似地说送他了。她是情愿送给他,可有借有还,才能加深交往啊。那天后,她一想到他会主动来找自己,就好得意,那个时刻她可是都等了好几年啊。遗憾的是,餐票是还了,可不是他本人来还的,是整天跟着他的那几个女生来还的。她们还说他不好意思到班上来找她,就让她们代劳了。拿回餐票后她失望极了,但转念一想,他不好意思来就说明问题了!她这一“阿Q”,就又不介意了。
还有第三件让她高兴的事,那是两人有希望成为好朋友了。大三后她常去图书管看书学习,为了有座位,就得早去。女同学勤快,到得早,不愁没座位,可那大男孩每次到得都晚,根本找不到位置。詹老师就主动招呼他,把座位让给他,说自己要回去做点什么事,找个借口就救了他的急。没过几次,他也来早了,就坐在离她不远的地方,后来他班上的那几个女生也和他一起来,他与她们并肩一起看书,让詹老师觉得酸溜溜的不是滋味,真羡慕她们啊。风水轮流转,一点也不假,不久那大男孩每次要离开时都特意过来叫她,开始她没敢跟他们一起回去,也不是不敢,就是想拿个架子给那几个女生看;可次数多了,端足了架子,詹老师就等着他来了,还大大方方地与他并肩一起从那几个女生身边走过,把羡慕留给了她们,也使“战局”从此发生了大逆转。
毕业后他们二人双双留校,一切都顺理成章,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对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成就了现实版的童话爱情故事。
7
放假虽好,可也有一件事打乱了假期的节奏,让人颇伤脑筋,那就是“继续教育”,是在职教师必须读的,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课时,否则不可申报评职称。如此一看,这“继续教育”还真重要,不然怎么都与职称评定挂上钩了。不过,用心想想,但凡能与决定大家命运挂上钩的事,差不多就是让人伤脑筋的事,而有些让人伤脑筋的事,也是可有可无的事。这就像看病,医生给你开了一大堆药,一看就让人头疼,可这是真正要决定命运了,吃不吃都让人大伤脑筋。听话的病人多难都要坚持把药吃光,不然就于心不安;有点反抗精神的就挑着吃,后来病好了,也说不清楚是哪种药在起作用,反正有些药没吃也不影响什么。这“继续教育”就是这样,有没有都不影响什么,可这“药”都开了,就必须“吃”,不吃则影响大了去,比那一大堆药更伤几倍脑筋。小心谨慎的人每学期都报几个课目,到了双休日就硬着头皮去上课。忙了一个星期了,好不容易到了双生日,还得东跑西颠地去上“继续教育”课,光上课的时间不算,就路上都要花几个小时,谁还会有心积极去上课,所以这“挂钩”是必须的,它挂的就是每个实实在在的人,不然教室怕都得给翘课翘空了。而另外一些有惰性的人,就索性来个一拖了事,平时不报,都留到放假,最后还是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满心欢喜等来的假期,到头来全让这“继续教育”给搅了。
“你说‘继续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是谁想出来的?”一次守着电脑报名选课时马老师问吉老师。
“不知道,反正不像是咱们教师想出来的。”吉老师自己就超烦这“继续教育”。
“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没错,可这上课方式太老套了。”马老师也不喜欢这个花费时间的“天外来客”。
“也是,开了那么多个授课地点,弄了那么多人来给咱们这些老师学生上大课那样讲课,图个啥?”吉老师这个问是很多人的问。
“图个阵势,谁见过那么多在职教师到了休息日就几百上千地挤在一起像小学生一样听老师讲课?多创新,多震撼,多有成就感!”马老师话里有话,他相信一倒双休日,全市有上万名教师像蚂蚁搬家似地浩浩荡荡出动,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个“挂钩”。
“是挺震人,一大片开小差的、瞌睡的、看手机的,是挺别开生面。”吉老师不用特意观察,都知道课堂上的状况不妙。
“还有老师改作业、改卷子。”马老师把他看到的也说出来。
“晚到早退的也不少。”吉老师也干过这事。
“这好说,人家后来发明了个两头点名的高招。”马老师当了一辈子老师,也没用过此招。
“这说明啥?肯定是大家不给他们面子,再不采取措施,还没下课,人就溜光光了啊。”吉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再不想法子堵住‘后门’,屁股还没坐热就溜之大吉的人会有一半”。
“那怕啥,反正最后还要考试,一考定命运就是了。”马老师烦透了那些走形式的考试。
“要不是为了评职称,没几个人会去,更别说考试了。”吉老师一听考试更烦,都参加工作了,还没完没了地去考试,难不成非要等到白发上头了才算完。
“我都考了不知多少年了,可惜过后都忘了学了些啥,真对不起那些上课的老师喔。”马老师口气揶揄起来。
“有啥对不起的,人家又不是白干。”吉老师这话很多人都想过。
“嗯,怎么说人家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且有的老师还是讲得不错。”马老师又觉得这事也不能怪人家上课的老师。
“不管怎么说,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如此蚂蚁搬家全体出动去上课还真有点劳命伤财。”吉老师年轻,真受不了那上大课的架势。
“其实上课的老师也不容易,谁不知道在家里呆着舒服。”马老师又心软了,“再说备课也需要时间啊。”
“备课就不用,想想讲啥,到时一发挥就OK,不然就更没人想听了。”吉老师不喜欢生硬呆板的教学方式。
“这又不是上正课,能照本宣科熬到下课就不错了。”在马老师眼里,照本宣科既是省心省力。
“我听了那么多课,最喜欢老师天南海北地说,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还真能吸引听众。”吉老师对上课老师的要求还很高。
“我也喜欢听老师‘瞎掰’,特别是掰扯眼前的事,比一本正经地讲课更对大家的口味。”马老师也爱听老师海阔天空地聊,那样时间会过得快些,不然他就犯困。
“再说了,有几个人是去长知识的?所以,讲时事、分析当前社会各种现象才最受欢迎。”吉老师这话没错,网上啥都有,想学什么都不愁。这继续教育模式,肯定是那些不懂电脑网络的一帮老干部想出来的!吉老师一恼火就这样想。
“我就听过一个老师讲澳门体制的课,大致内容都忘了,只记住那老师说,澳门的建筑漂亮,可官方办公的地方不怎样,比如他去过那里某地的教育局,那房子是那块地方最一般的,不像咱们这边,领导干部工作的地方不说金碧辉煌,也是鹤立鸡群,肯定是数一数二不数三,绝对是势压群芳的高楼大厦。”董老师至今还认为那是他听过的最好最有特色的一课,只可惜没有官人去听。
“他们那里没有给官员配车,有事外出都归外面派车,自己单位没车。”吉老师跟着说,他也听了那节课。
“吃饭也是,都自己掏钱,谁想请客,就算与工作有关,也得自己掏钱,就没有报销这一说。”董老师没想到吉老师也上了那次的课。当时人太多,他觉得好像都快有近千人在那超大的“教室”里听课,所以他一个自己学校的老师也没看见。
“咱们这儿多好,官人读博都花纳税人的钱,不仅可以报销,而且还能一报就是几十万,出手多阔卓,有脸有面有底气,羡慕煞人呢。”吉老师不无讽刺道。他顶看不惯领导官人的那些有水分的高学历文凭,就算不羡慕嫉妒恨,也从心底瞧不起。
“这种课多听点还不错,不累人,还长见识。”董老师很有感触地说。老实说,他从心里不愿去上那花纳税人的什么个继续教育课,有那工夫自己能学不少实用的东西,好在有个性鲜明的老师,上来讲讲大家关心的时政话题,不然就真可惜了大好时光。
那次课林思也报上了,听后大觉痛快,也很佩服那老师的胆量,用现在的话说,他那节课的内容是大大地超前了,至少超前了六七年。那天是在深圳大学教学点上的课,地点设在一个超大的能容纳好几百人的像是个大影剧院“教室”,听课的人很多,也许是大家都被讲课的人深深地吸引注,个个都静静地听,无一人退场。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林思是觉得那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就像一面镜子,把咱这地界的一切都照得一清二楚,相比之下,要向人家学的东西还真很多。
就林思而言,她比较喜欢选深圳大学教学点的课,不仅是环境好,坐车方便,主要还是那边的课相对好听点,说白了就是质量高些。她还在深大听过一次“当代散文作家作品论”的课,本以为老师会按发下的讲义来讲,没想到那老师一下讲义也没翻,上来就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把个全国形势和现状分析个透彻,还无话不说,无观点不亮;言语之犀利,态度之中肯,评判之入理,让学员拍手叫好,更有不少人跟着一起探讨起来。那气氛好似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大学时代,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下课的铃响了,很多人都不愿意走,还围着老师说个不停,差不多都把老师当知音了,把平时的诸多疑问都一股脑地抛了出来。
老师们整天站在讲台上,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继续教育”课再不变个花样,不把人闷死也得烦死。好在还有真正理解这些老师苦衷的人,把课上得别开生面,似一缕清风,一阵细雨,着实让大家都大大爽了一把。后来,该老师的小说集出版了,并被评为优秀作家。能做一天他的学生,林思觉得荣幸,也明白了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他的课,原来是选到了“高人”的课,那才是:受益匪浅,三生有幸。
还有一次也是在深圳大学教学点,林思选了个英语科目的课,老师要讲英国文学欣赏。这对英语专业的她来说,确实一点也不新颖。她是冲着学分去的,因为用林思的话说,那老师也是咱们娘家人,这学分是拿定了。如此一想,她就报了名。学分当然是稳拿了,而且还是最高分:优秀,但更重要的是欣赏到了老师充满激情的教学艺术,她第一次发现教师讲课的热烈情绪如此重要,完全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效果,林思觉得那已经不是一种教法,而是教学艺术的高级表现形式。林思记得,当时老师是通过对英国某作家的一篇短篇小的分析欣赏,来看英国文学写作。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而言,很难说有吸引力。难得的是,老师巧妙地用说理方式,设置出许多疑点,再像福尔摩斯般带着大家一层层揭开疑团,此间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情绪和教学技巧,他要把一个个问题扔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抢着接,这才考验老师讲课的艺术才能,就是用何法子让学生不自觉地跟着他走,还乐在其中,否则就只能自问自答了。这,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容易,那就是:情绪饱满,感染学生,让大家都进入状态,进入角色,这课就成功一半;之后,还要全程保持住情绪,方能一个都不少地带领学生跟着老师一路且说且议、深入其中,虽下课铃响,仍无法停下,那就大获全胜了。当然,那老师的功底也很厉害,全程流畅地英语授课,这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最欣赏的,不然也调动不起学生的情绪,这也是让林思佩服的。总之,虽然那只是文学欣赏课,林思却有大发现,既是:讲课的艺术就是要全情投入,这样的老师定受学生欢迎。可怜的是,中学老师总在赶课,赶着赶着,就把热烈情绪全赶跑个精光。
后来林思意外地在央视的英语频道节目Close up 上看到了该老师接受专访的节目,他还是那样从容不迫,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自然,像在与观众友好交流一样,给全国英语爱好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电视节目。时隔这些年,林思还记的当时在电视上看见那老师时自己的反应:“哇,那不是咱娘家人吗,太棒了!”过后,她觉得自己在选课上还真有点火眼金睛呢。只是,让人赞叹不已的好课实在不多。
【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