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仪式的主题在人类学家拉帕波特的研究中得到完美的结合。Www.Pinwenba.Com 吧拉帕波特的贡献不仅反映在生态人类学著述中,其在仪式研究上的建树同样重要。他对仪式研究的贡献是,把人类学研究从环境如何刺激/阻止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的问题,转向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共存关系的问题。在下文的分析中我将考察拉帕波特的策姆巴加人社会和洮州社会的情景。社会史对组织的社会公益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但对生态和生计的关注只考虑某一变量,如“人口压力”或“自然灾害”;对内在于社会组织中的仪式信仰缺乏“深描”。汉学人类学对组织,特别是宗族组织,除了探讨其组织结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权力之下的仪式象征。王斯福认为,信仰世界的结构犹如世间政府的构成。比如土地公是地方警察的首长,保护属地平安,代表地方司法机构。众神的隐喻是权力体系和国家体系。沃尔夫也认为神灵体系复制了现实的官僚体系。比较而言,社会史研究有深厚的历史感但缺乏想象力,汉学人类学视野宽广但缺乏一种贴近乡民原本生活的感觉,而且欧美的中国研究局限在港台和东南沿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使他们的研究受到影响。拉帕波特的生态人类学研究超越了仪式的象征研究模式,他把种群(包括人类群体)和生态系统作为分析单位,为文化的解释提供了新的解说模式和跨学科洞见。生态人类学本质上强调关系,系统间的关系,比如小生境之内的种群关系,人的种群关系,物的种群关系,以及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系,即系统和联系的方法。人、自然环境、资源的生态链网络,也反映在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更高一级关系。他批判了功能主义把仪式和外部世界分割的缺陷,肯定了仪式对外部世界的实质性作用以及外部世界(生态)对仪式的影响。近年来国内人类学界更关注“国家与社会”框架之下的仪式表达和仪式变迁,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中描述与分析仪式的变化过程,通过仪式观察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