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铁骨

2018-04-15 作者: 张培良
红心铁骨

杜来义 武裕守

阳光雨露育青松,**思想育英雄。Www.Pinwenba.Com 吧

一九七六年四月四日,万道彩霞辉映着千杆红旗,染红了沸腾的跃峰渠工地。跃峰渠峰峰矿区民工二团和村营刘岗西连建造的“旌旗渡槽”胜利竣工。渡槽两岸,歌声嘹亮,锣鼓喧天。和村营将要在这里隆重地召开落成典礼大会。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候在这雄伟壮观的渡槽前面。

上午九时,随着一阵清脆的鞭炮声,大会宣布开始。只见一个身材高大,英姿勃勃的青年人,满面笑容,出现在渡槽上面。他那洪钟般的声音,震撼了峡谷深涧:“同志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经过整整四个月的鏖战,我们修建的‘旌旗渡槽’完工啦!”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志们!我们能以较快的速度,建成这座渡槽,这是**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随着又是一阵春雷般的掌声。

这时只见讲话人那紫铜色的脸膛上滚下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

不知底细的人,一定会认为这讲话者是心情太紧张了。

然而,在场的大部分人的心里都非常清楚:这是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在给人们讲话。他是谁呢?

他,就是为了抢救阶级兄弟,身负重伤,一直坚持滚战在跃峰渠战场的硬骨头———刘坛生。

刘坛生,这个二十九岁的**员,一颗红心为人民,舍身忘死战跃峰,表现了一个**员的高尚品德和坚强的革命毅力,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人们看着他的脸颊上滚下的一颗颗晶莹汗珠,那光辉动人的情景,又展现在面前———一那是去年冬天,和村民工营的队伍刚刚进场,就遇上了一场大风雪,原野披上了银装。

一天晚上,也已经很深了,在营部的办公室里,依然是灯火通明。几个领导干部正围坐在火炉旁,讨论和酝酿着分配任务的情况。外面的雪,仍在“扑扑扑”地下个不停。

大家一面热烈地讨论着,一面不时地拨弄着火炉里的火苗。全营大部分连队的施工任务都已顺利通过,唯独在渡槽问题上,出现了难题:有的主张交给刘岗西连队;有的认为渡槽任务艰巨,交给刘岗西一个连恐怕完不成任务,意见一时统一不了。

就在这时,“啪”的一声门响,走进来一个高大的雪人。人们的目光几乎是同时集中到来的人身上。没等认出来是谁,来人就劈头盖脑地问道:“教导员,怎么还不分配给我们任务呀?”

这时,人们才认出,他是刘岗西连的指导员刘坛生。教导员一面给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一面热情地说道:“坛生,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找你去呢。”

“教导员,同志们的心急得快要蹦出来了!”刘坛生急切地说道。

教导员用手拍了一下他的肩旁:“那你呢?”

“我,哈哈哈……”刘坛生笑了,屋里的人都笑了。这笑声冲出屋外。传向那辽阔的天际,回荡在峡谷之中……接着,主管施工的马营长说:“根据上级分配给咱们营的任务,在全长二千八百五十米的施工段上,全部是明渠,没有一座建筑物,但是,在石马沟这个地方,”说着,他从住上顺手拿起图纸,指划着向刘坛生讲道:“按图纸设计,要绕一百三十多米,占用耕地面积二十多亩,如果从石马沟直通过去,只需三十多米,这样就可减少一百多米的明渠开挖。我们的设想是……”不等马营长说完,刘坛生便接上去说:“是不是要加一座渡槽?”

“对!对对!”教导员接住说。

“那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吧!”刘坛生肯切地要求道。

教导员看着他那刚毅的面孔,高兴地说:“好!刚才我们就是讨论这件事。”说着,教导员停了下来,在屋里踱来踱去,那微笑的面孔也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不过,架这座渡槽,一、时间急迫,二、任务艰巨,三、缺乏经验技术,困难大得很哪!”教导员试探地说道。

“困难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们按**的教导办事,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刘坛生挺胸答道。这简单朴实的语言,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像开山炮,震撼着整个天地都在摇晃。似乎在说:太行山啊!你巍峨巨大,但是,今天新时代的愚公,定叫你“移房搬家”!漳河水啊!你凶猛难降,今天新时代的主人定叫你穿山越岭,听人召唤。这短短的两句话,发自于一个革命战士的内心,却反映了我们整个时代的光华。

刘坛生的面孔被炉火照得红光闪闪,他继续说道:“第一,我们成天和石头打交道,大部分同志,都会起石锻料;第二,我们过去曾经修过一些小渡槽,有这方面的经验;第三,我们有……”

教导员接着说:“有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争上游的雄心壮志!”

刘坛生笑笑道:“那这个任务就算交给我们啦?”

炉火随着人们的火热心情,越烧越旺,把整个屋内映的通红通红。

这时候,营里几个领导惊喜地看着他。教导员满意地点了点头。一个“好”字还没出口,刘坛生已经冲出了门外,踏着茫茫积雪,消失在漫天飞舞的雪夜之中。大家望着他身后留下的一串深深的脚印,无限感慨地说:“他可真有股子虎劲呀!有这样的好领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渡槽任务交给他保证没问题。”

可又有谁能想到就在第二天,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疾风展红旗,炮声震太行。

十二月四日下午,北风呼啸,雪花飞扬。人们随着那震山撼岳的隆隆炮声,不等硝烟散去,犹如勇士冲锋一样,杀上了战场,激战在冰天雪地之中。

只见十一连指导员刘坛生,头戴安全帽,身穿一件粗布衣,站在那写着“胸怀朝阳战跃峰,甘洒热血绘宏图”的石壁下,挥舞着十二磅的大锤,“叮当!叮当!”不停地打着炮眼。雪花落在他的脸上、身上,和汗水融化在一起,如同刚揭开的蒸笼,喷发着热气。他这已是连续打了三个炮眼了,仍不罢休,看他那股虎劲,真是一锤就把地球砸个窟窿,才觉得痛快。

“看!咱指导员,真有使不完的劲呀!”在一旁锻料石的姑娘们议论着。

一个小伙子接着说:“可不,指导员不是给咱们说过吗,‘为了早日引来漳河水,改变咱们这里的落后面貌,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贡献,没有一股干劲是不行的,学大寨,就得拼命干’!”

这时,刘坛生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极目远眺,那蜿蜒曲折的跃峰渠上,一杆杆火红的战旗迎风飘舞;一幅幅战太行、劈鼓山,普及大寨县的醒目标语,激励人心;一处处革命大批判专栏,像一团团炽烈的火焰,熊熊燃烧。英雄的汗水,融化了严寒的冰雪;战斗的激情,鼓舞着人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好一幅改天换地的雄伟蓝图……就在人们干得正起劲时候,工具保管员刘从良在工具棚门前炉火上蘸钎子,忽听得棚内有响声,往里一看,棚顶正往下落土,有塌落的危险。他急速地呼喊了一声:“指导员,快来呀!”就跑进工具棚内往外拾掇工具去了。

刘坛生听到喊声,放下手中的铁锤,飞速地朝工具棚跑去。当他正要抬脚进门时,只见刷、刷的泥土,从工棚顶部直往下掉。抬头一看,是由于棚顶泥土过重,正中间的木檩已经裂开一条大缝,四周的泥土又向中间集中而来,压力越来越大,顷刻间棚顶就要坠落。刘坛生意识到进棚已经十分危险,呼喊正在棚里收拾工具的刘从良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脑海里闪现出王杰、刘英俊等英雄人物舍己救人的情景,他想到了阶级兄弟的危险,就是自己的危险。**“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伟大教导,像鸣钟一样响在刘坛生耳边。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促使他忘掉了一切。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用尽全力,猛地一下把刘从良推到了一边的安全角落。没等他的手缩回来,只听得“咔嚓”一声,木檩折断了,棚顶像一座山似地向刘坛生压来。

阶级兄弟得救了,可刘坛生却被压在了近两米深的泥土下……十一连得民工跑来了、何庄连的民工跑来了、南八特连的民工跑来了,很多很多人跑来了。人们拼命地用手刨啊!刨啊!寻找着阶级兄弟。手指划破了,指甲刨劈了,但谁也不肯停下……一分、二分、五分,十分钟过去了,刘坛生同志终于被刨了出来。几百双眼睛含着热泪盯着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的刘坛生。盼望着他苏醒过来。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

“他醒啦!他醒啦!”几乎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声音喊了出来。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刘坛生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环视了一下四周,第一句话就问:“从良怎样?”刘从良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指导员,我很好,你……”刘坛生接着说:“只要你没问题,那就好。大家都干活去吧,我没事。”但人们看着他却迟迟不肯离去,只见他咬着牙,用尽全力支撑着身子站了起来:“你们看,我这不是很好吗。”说着就向前走,一步、两步、三步……一直走了近两丈远,脸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串一串地往下掉。他又昏过去了。

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英雄受伤的消息,迅速传向了四面八方。刘坛生昏迷地躺在担架上……。

“坛生、坛生……”刘坛生在一阵阵的呼唤声中又醒过来了,睁开眼一看,教导员和营里的几个领导同志正围在自己身旁,关切地望着自己,他惭愧地说道:“教导员,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就……”

“坛生,不能这样说,你做得对,你是我们全营指战员学习的榜样!现在,你需要马上住医院治疗!”教导员还没有说完,刘坛生又急忙接上去:“不!我不需要住院,我不能离开工地,不信你看看!”说着他就要从担架上坐起来。教导员和同志们赶忙把他按了下去。人们知道他那脾气,硬说是不行的,于是,边瞒哄着他,迅速朝驻地赶去。

团党委派出的救护车和医生赶来了!

公社党委的负责同志赶来了!

峰峰矿务局四矿的救护车闻讯赶来了!

人民医院和村分院的医生骑着自行车赶来了!

当刘坛生“被迫”送上救护车时,他还喃喃地说道:“我不能离开跃峰渠,不能离开战斗……”救护车开走了,工地上一颗颗心仍在惦念着。

夜幕渐渐降临了,北风仍在刮个不停。

经过检查,刘坛生的伤属于严重的压缩性腰脊椎骨折,治疗需要躺三个月的硬板床,不能参加任何体力劳动,否则,万一腰椎神经挫断,就会造成下肢瘫痪。刘坛生对于这些,一点也没有听入耳内,没有挂在心上,一颗火热的心,早已飞向了热火朝天的跃峰渠工地,耳旁又响起了隆隆的炮声,眼前仿佛出现了和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的壮丽场面。

他躺不住了,趁着营部派去负责护理他的刘菊云同志打饭之际,一轱辘爬了起来,急切地向门外走去。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越刮越急。刘坛生艰难地行进在通往驻地的道路上。走啊走!路没走出多远,跤却摔得不计其数。疼痛无情地折磨着他,路上的泥泞在阻拦着他,刺骨的寒风在扑打着他,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摔倒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给他浑身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使他勇敢地爬起来,又坚持前进。在他那摇摇晃晃的身后,留下了革命战士的坚强脚印。

这脚印,表现出了**员公而忘私的硬骨头精神。

这脚印,迸发出革命战士努力攀登思想革命化高峰的青春火花。

这脚印,深深地扎在了**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

渐渐,驻地的灯火越来越近了,步子迈得也越来越快了。又是一阵阵针扎般的疼痛,头晕目眩,眼看就要摔倒。

就在这时,追赶他的刘菊云赶到了。原来,刘菊云打饭回来,人已经不见了。他断定刘坛生一定是回驻地了,于是,便追了出来。在刘坛生又要摔倒的一瞬间,他赶忙扶住了他。只见他浑身是泥,满脸淌汗。不知是惭愧还是心疼,也许是被刘坛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使他流下来眼泪,不但没让他回医院,反倒不知不觉地扶着他向驻地走去。

天已经很晚了,刘岗西连的民工们,还在惦念着指导员。当刘坛生又出现在面前时,不知是惊奇还是高兴,一起围了上去。

就这样,一个腰椎骨严重骨折的人,步行八里,重返自己的施工驻地。水没顾上喝一口,饭放下不吃,首先召开干部会。第二天一早,又召开了全体民工会议,布置了高产计划,随后又到了工地亲自指挥战斗。领导命令他回医院治疗,他硬是不肯。不料,第三天又出现了大便不通,疼痛加重的现象。不得已,刘坛生第二次被送进了医院。

人虽然进了医院,可他的心却仍然丢在了工地上。刘坛生再次躺在病床上,仰望着墙上悬挂的**像,思潮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逐浪翻滚,久久不能平静。

刘坛生,这个贫农的儿子,他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解放前,由于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再加上连年灾荒干旱,不用说吃饱肚子,就连吃水都得跑到十几里外去担。他的大爷和叔父就是这样被夺去了生命。是党和**把他从苦海里拯救了出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旧社会那斑斑血泪史,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远磨不灭的烙印。他从心眼里热爱**,热爱**。平时,他认真学习马列和**著作。革命当闯将,生产打先锋。在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为捍卫**的革命路线,被群众推选进了新生的领导班子,担任了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一九六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刘坛生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并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现在,自己高举拳头,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情景又映现出来。

想着想着,刘坛生再也躺不住了,又第二次当了病床的逃兵,回到他时刻挂念的跃峰渠工地。

刘坛生走了,医护人员守着没有病人的病床议论起来:这人真是个铁汉子,真有股钢劲啊!

烈火炼真金,豪气贯长虹。

刘坛生一回驻地就忙个不停,它不但及时地召开各种批判会、座谈会、赛诗会,还亲自到现场参加战斗。他每天一到工地,把棉袄一甩,就猛干起来,不是抬石头,抡大锤,就是推车子,锻料石,跟没受伤一样。一次,有个抬料石的民工解手去了,他怕影响施工进度,放下手中的铁锤,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抬杠。另一个民工看着他连腰都直不起来的身子,担心地说:“指导员,你……”刘坛生乐哈哈地说:“时间不等人,来,快抬!”说着抬起一块二百多斤的料石就走了起来。一步又一步,一步一身汗,抬杠压得吱吱响,和他抬料石的民工好像听见了他那受伤的腰椎在吱吱作响,但他仍然昂首挺胸步步向前。当那个民工回来发现指导员替自己抬料石,急得简直快要哭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去,二话没说,接过抬杠,急速地登上了渡槽。

当工程进入决战阶段,人员紧张,他就冒雨摸黑翻过三道山岗,步行二十多里路,赶回去召开支委会,发动群众。当他发现河沙不够用时,就带领民工,顶着寒风,到三十多里外的?河去装车……一天的劳累,使刘坛生晚上躺在炕上,腰疼得如躺在针毯上一般难忍。就这样,他除每天组织全连学习外,自己仍坚持学习**著作,一学就是深夜,第二天又继续战斗。和他住在一起的连长刘守云常给他说:“你每天晚上疼成这样,白天就不用上工地去了,你多出点主意,我带领着干就行了。”

“我不到现场去了解情况,怎么出主意呀!”就是这样,刘坛生身先士卒,既指挥、又实干。学习、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领导为了让他早日恢复健康。特意向他送来了六斤多香油,他一点未尝。送来了二十多斤鸡蛋,他一个没吃。送来了六十多斤挂面,他一碗没喝。全部让民工们吃了。民工有病,他嘘寒问暖,关心倍至;民工有了思想问题,他深夜促膝谈心;民工的事,哪怕是微小的一件,他都挂在心上,唯独没有他自己。民工们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变成了行动。劳动热情越来越高,干劲越来越大,工程进度突飞猛进。

人们一提起刘坛生,都不禁赞叹地说道:“他哪里像个腰椎骨折的病人,简直是一个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刚强铁汉啊!”

就是这样,在他的精神带动下,刘岗西连担负的渡槽修建任务经过四个月的激烈奋战,提前二十六天胜利竣工。

刘坛生受伤四个月,忍着极大的疼痛,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奋战了四个月。出色的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今天,他和同志们一起,沐浴着红太阳的灿烂光辉,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