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盛
一九七五年元月的一天,区委办公室通知我去跃峰渠,到新成立的峰峰矿区民工团报到,修渠地点是磁县白土一带,时间是四年,这使我感到非常突然,觉得时间有点长。Www.Pinwenba.Com 吧后来领导安慰我说,你先去,一年后再把你换回来。这时机关一个老同志给我说,修跃峰渠可不是一年半年个活,这工程干不完咋能换人,你做好思想准备吧。果然不出所料,我一上跃峰渠,办公室领导就不提换人的事了。我一直从考察渠线直到跃峰渠通水才回来,历时三年。
(一)
在跃峰渠的日子里,我的主要职责是文字工作,因我原来就是区委办资料科的。从到矿区民工团起草的第一个文件,关于修改渠线向邯郸地区山区建设指挥部的报告(后来改名为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到一系列的民工团文件、会议纪要、典型材料、十里洞、群英洞、向阳洞总结、地市区群英会议大会经验介绍及组织邯郸市跃峰渠指挥部的报告文学集、洋洋洒洒总得几十万字,仅区档案馆就有十几卷,比较系统和完整地反映了艰苦的跃峰岁月。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一日,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在峰峰矿区民工团召开的“打通十里隧洞祝捷大会。”(这里说明一下,十里隧洞是峰峰矿区修跃峰渠的一项重点工程和主要工程,后来提到矿区民工团一般就以十里洞代替。其实矿区民工团修的工程还有明渠和向阳洞、群英洞及其它工程。)这次大会在整个跃峰渠工地是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大会,你想想,邯郸地委第一书记李维新要亲临大会作重要讲话,邯郸市委副书记、矿区区委第一书记薛好义,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指挥长李鸣魁要作讲话,邯郸地市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从百里之外到磁县山区白土峰峰矿区民工团驻地参加大会,这对矿区民工团、矿区区委是个多大的鼓舞啊。一时间,十里洞三个字传遍了冀南大地。很自然,这次会议的主角峰峰矿区区委副书记、区民工团长、党委书记侯春江要在大会上介绍经验,写这个经验材料的担子放到了我的肩上。怎么写这个材料使我彻夜难眠,我拿起笔又放下,写了几句又划掉、思绪万千、无以成文。说实在话,我在机关写大材料也不是一天了,给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写汇报稿、讲话稿、省市转发简报,新华社、《河北日报》、《邯郸日报》也多次刊登我的稿件,这次讲话稿份量再重也重不过区委综合性大材料,然而我还是拿不起笔来。我思来想去,觉得主要还是亲历了修建十里洞的全过程,知道这篇材料的份量,我想这篇经验材料要对得起修十里隧洞的五千民工,对得起为修十里洞流血负伤直至牺牲了性命的民工好兄弟,对得起地区指挥部、矿区区委及全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五千民工、十里隧洞、一年零三个月打通,这在开工初期是谁也不敢想象的事情。曾任地区副专员、地区跃峰渠指挥部指挥长的李鸣魁曾激动地说,你矿区用火柱捅个窟窿也算通。现在真是通了,这位当时年过六旬的老人在各级领导参观跃峰渠,从矿区招待所出发时,曾自豪地说,直奔十里洞,这五个字是多么豪迈啊。十里洞打通时的最后一炮是侯春江亲自在隧洞接头处点燃的,只听一声巨响,十里隧洞豁然开朗,多么令人激动的壮举啊。我回想着这一切,笔下如波涛汹涌,写下了民工们开凿隧洞时的坚强,写下了民工们战胜塌方时的英勇,写下了驱赶浓烟时的悲呛,写下了矿区儿女艰苦奋战时的辉煌,这篇经验介绍,先是上万字,又精练到五千余字,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感人,一气呵成,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时过近四十年,侯春江还多次提到这次大会,保存着经验介绍这份资料。我由衷地说,这篇文字写得好,主要是民工干得好,看看山岭上用石块垒成的大字吧,革命加拼命,打通十里洞。
(二)
在跃峰渠写材料大都是在工地完成的,这里面有个原因,在七十年代的民工兄弟,大都文化很低,他们善于吃苦,但却不会表达,如果你拿着笔记本,一本正经采访座谈,几乎谈不出丰富的内容来,而且也不允许你让先进人物停下工来给你座谈,紧张的施工没有这个时间。往往是营领导提供一个线索,谈几个轮廓的事我就和这个人物一起去工地,一起吃饭(工地食堂),一起住宿,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情况。如最初写大社营跃峰愚公柴永安受了几次伤,他都是简单的说碰了皮,不算啥。而我去问是谁打锤把他施工中砸伤的,又去问医生给他缝了几针,这样受伤不下火线的老愚公形象就活生生树立在我们面前。我经过十几天的了解采访,写下了跃峰愚公柴永安的先进事迹在全区推广,是矿区民工团第一批树立起来的典型,后又扩充事迹,给邯郸市跃峰渠指挥部写下了报告文学《愚公的歌》,并上了邯郸市《跃峰渠志》。在给邯郸地区跃峰渠群英会推荐三八女子连的先进事迹时,我在和村营原来材料的基础上又重新了解情况,几乎对五十多位女民工逐一作了采访,问她们打的锤叫什么名字,一次能打多少下,她们打锤我在旁边数数;问她们锻石料砸手不砸手,她们伸出手,指头上用胶布缠了一层又一层;问她们推排子车累不累,她们说推着车子就睡着觉了,回宿舍是先睡觉再吃饭;问她们塌方时怕不怕,她们说害怕也得抢塌方,男民工做棚架,俺们搞辅助。我了解到这些细节,在三八女子连材料上作了补充,使这个材料在地区群英会上很受欢迎。至于写材料的地方,那时在民工团没有单独办公室,我从区委办带去一张两面六个抽屉的大办公桌当作集体的了,写材料是到处乱凑地方,在哪儿了解情况就在哪写,在民工营昏暗的电灯下、在工地的料石上,都随手记下典型的人和事,领导过来表扬我掌握的情况多,就是这样来的。在工地,还要练就随手能写的本领,不怕写不好,就怕不去写,下笔千言,倚马可待,那叫真功夫。如在峰峰营战滑坡塌方,区委常委、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都到工地参加劳动,团部在工地树立起了大喇叭,我就即兴编词,从区委书记到区委常委每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挨个赞扬,引起了现场的一片共鸣。这些顺口溜我都忘记了,但这里面一个插曲我却现在都记着,由于区领导太多,我不在意少写了一个区领导,区委办的一个主任马上找到我,让赶紧给这个区领导补编了一段,所以这事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三)
我在区民工团和在后方办公室写材料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是,在后方办公室写材料目标单一,领导交给啥就写啥,写完交稿,领导通过,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然后再接下一个任务。在跃峰渠民工团写材料是和整个团部、五千民工一个整体。说通俗一点,从团部到民工,我们都是修渠来了,修不完渠你不能回去。所以写材料就始终和整个工程心连心,除了领导安排布置任务外,其他很大程度上靠我个人去工地了解、发现、整理出值得注意的情况和问题,然后作为工作安排去部署解决。
如十里洞施工从头至尾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民工的士气。你说什么时候能打通十里洞,那个时候谁心里都没有底,打隧洞没有底,打天井没有底,就是有多少工程量也是按书本推算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里洞是矿区修改渠线改过来的,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当时给的渠线是从磁县五合向东到都党乡,然后向北到张二庄村,过险峰大渡槽到向阳洞进入矿区。而矿区民工团最终选择的是磁县五合经上寨、白土到张二庄村,过险峰大渡槽到向阳洞进入矿区。据当时矿区民工团研究这条线路可能距离近了十多里,但隧洞却是变成了十里之长。矿区民工团都没有地质资料,也就无法实际知道工程量。我在这里无意评价该渠线的优劣,只是想说,听说要打这么长的隧洞,民工的士气确实受到影响,因为民工们没有打隧洞的思想准备,他们原来接受的思想是修渠,现在变成了打洞,而且是地下隧洞,所以畏难情绪比较严重。施工的设备也不适应,开始修渠的时候是准备了铁镐、锤修明渠用的,现在变成了地下隧洞就以掘进放炮为主了,变成了煤矿的开拓区、建井队,大部分连绞车等提升工具都没有。没有思想准备缺乏施工设备,民工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这时候打隧洞已经是骑上马下不来了,所以矿区民工团从一九七五年元月各施工营先遣队进驻都党沿线,后又迅速撤回,直到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五日才召开全线施工动员大会,时间已过去将近半年了,要把迟延的时间抢回来,必须提高民工的士气,这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工作。
我当时已担任了民工团办公室副主任,又主要搞文字资料,对形势的分析就是一项重要工作,深切地感到了劲可鼓而不可泄,痛下决心,任何领导干部都只能是完成修渠任务,才能光光荣荣回原单位。否则不能回原单位。对民工提倡革命加拼命,一人顶三人,每天任务当天完成,目标确定决不放松。所以,我在起草一系列的团部文件、讲话、工作安排过程中,都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士气放在第一位,把五千人的思想统一成一个思想,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如在十里洞全线施工过程中,始终强调增强民工的积极性,劲可鼓而不可泄,树立了跃峰铁人李青春、铁姑娘刘天香、跃峰硬汉李超柱、跃峰愚公柴永安等一系列鼓舞士气,勇往直前,干活翻番的劳动模范,起了很大的带头作用。在十里隧洞全线施工阶段,总结推广了各营连加强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施工技术革新方面的经验,使上千人的农民工队伍迅速成长为专业的打隧洞队伍。在地质复杂、塌方严重的情形下,总结各营连注意安全,制止伤亡的经验教训,把保护民工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的减少民工伤亡。对上述方面的施工标兵、管理先进方面的经验,大都是我多次参与了解总结并在全团推广的。
(四)
在跃峰渠写材料,到工地去、到隧洞去、到现场去是很正常的事情,坚持在工地劳动,和民工同甘苦,每月怎么说也有十多天。有时候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带有一定危险性,这在当时那个环境不算啥,只是越想越后怕。我清楚地记得,下天井就是个难闯的关。天井是为了增加隧洞工作面而开拓的通道,直径在2.5~3米左右,平均深度在44米左右,最深80多米在和村营。而那时候我多次在和村营写材料,不用说也得到第一线去,下天井是必经之路。下天井的工具,最早时是农村打小煤窑上下煤用的荆编篓子,一个篓子坐两个人,每个篓子都是一手搂住井绳,一手拿个木棍,不时往井旁上支撑一下,以防失去平衡。有时候支撑不好,荆编篓子就来回转,吓你一身冷汗。天井上下几十米,有些地段经过的是多年采过煤的老空区,潮湿得很,不停的往下滴答水,成了水帘洞,使你浑身淋个湿透。现在看根本不符合安全生产规程,昨天还在机关办公大楼里办公、今天就到荒山野岭里下井,实在反差太大。坐在荆编篓子里,往上看井口越来越小,往下看井底一片黑乎乎的,不见井底,心想这要摔下去可就没命了,而在实际中确实有民工摔伤的。有人说你说的有点邪乎,我说八十多米相当于二十层楼高,你什么也不用干,站到楼顶上往下看一看,像蜘蛛侠一样就知道啥滋味了。由于我无数次的下天井到隧洞,所以,我写的民工先进事迹现场感就非常强。如在邯郸地区跃峰渠群英会上峰峰矿区民工团的经验介绍“迎风斗浪创大业,劈山凿岭战跃峰”就真实地反映了民工奋力拼搏的创业风貌,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
到工地参加劳动那是非常艰苦的,官兵一致,不分职业,是修跃峰渠就都得上。如在十里洞战滑坡塌方时,我多次扶着碴车上滑坡,坡度在四十五度左右,非常陡,那段时间又连续下雨,使坡非常滑,碴车是由山坡上绞车房开绞车的控制着,开绞车的和推碴车的不能见面互相关照,只能扶着碴车摸索着前进,有时遇到一段陡坡,整个身体就直立起来。有时候两脚就被陷在泥坑里,两只鞋拔不出来,又不能停下车来找鞋,光着两只脚推着碴车。有时候车把一歪,石渣撒了一路,也不能喊开绞车的停下来,因为他看不见推车的人,推车的人就平添了许多困难。我就是这样上上下下、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推着碴车一趟又一趟,两只手磨得一层皮又一层皮,两只脚也在泥水里泡着一个血泡又一个血泡。这就是那种恶劣的工作环境,每个机关干部都不能回避的。
打夯也使我记忆如新,在战滑坡时候,我们机关干部每四个人一组拉绳打夯,打夯必须有人喊号子,只有喊好号子,四个人才能同心同力,力量均匀,高抬重放。我记得是易惠清师傅领着我们喊号子,大意是“同志们加把劲唉,使劲举起夯唉,战胜大滑坡唉,早日通上水唉。”然后四个人一起喊哎呦,把夯绳拉起来。打夯号子,当时都是革命口号,起的都是加油鼓劲的四句一段的顺口溜,也有诙谐闹点高兴的,目的也是提高大家的兴趣,忘掉烦恼和疲劳,同心协力把夯打好。打夯这个活儿干一阵还可以,大家轮流换,但一干一个班人累得就要受不了。特别是赶工的时候,那个夯是越抬越重,约五六十斤,四个机关干部再喊号子也举不起来,累得胳膊都肿了。早上吃的窝头,中午吃的馒头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那个时候吃饭也是个人掏粮票和饭票,没有工作餐那一说。你就是在工地干一天,也没个休息地方,我们团部机关在工地搭起了大工棚,既是指挥部又是宿舍,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去工地就在工棚休息,几十个人一个大工棚,你休息、他开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根本休息不了,但就是那样的工作和休息环境,所以说每个机关干部在十里洞都是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不少材料也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写出来的。
环境艰苦点还好说,遇到危险的时候也很多。谭继业时任矿区计委副主任、民工团副团长,多次说十里洞的命都是捡回来的。他说那一次我和老邵(矿区农机水电局长,民工团副团长)去隧洞,快到隧洞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呢,邵说我下去看看,我给他打着手电筒,他刚刚下到隧洞,我就听到咚咚的炮声爆炸了,气浪迎面把我吹倒,一片又一片的碎石在我身上和旁边落下,这时我想老邵完了,赶紧起来喊,老邵,你在哪?停了还半天,老邵才说我在这。我这才松了口气,真吓死个人,原来是民工放炮没有放警戒。那一天,正是阴历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五,举家团圆的日子,外面月亮正圆,而他们几乎把命丢在隧洞,这位老人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我对在劳动中发现的这些典型人物先进事迹都及时予以了总结宣传。你不身临其境,是不可能掌握那么多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信息资源的,这是我的一贯体会。
(五)
我在矿区民工团的一项职责是接待各级媒体的采访,有新华社、河北日报、邯郸日报的、有地市指挥部写报告文学、编写工地诗歌的,到十里洞施工后期,来采访的记者就非常多了。我的任务是准备好团里的综合资料和各营连的典型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材料,陪他们搞好采访,好好的宣传我们打通十里洞的英雄事迹。如打通十里洞后,我陪《邯郸日报》李培星一行四人的采访队采访十里洞,后来在《邯郸日报》用一个整版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为题发了矿区民工团打通十里洞的长篇通讯报道。有意思的是时近四十年后,曾历任邯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邯郸晚报》总编的李培星和他们当年的采访小分队又重返跃峰渠,每人写下了千字文稿,回顾了当年采访跃峰渠的经过。其中李培星写下了《又见十里洞》一文,对十里洞殷殷之情跃然纸上。《河北日报》三名记者在矿区民工团住了一个星期,也写出了长篇通讯,里面大篇幅描述了十里洞。新华社记者李荣昆从河南红旗渠、山西漳河管理处一路采访到跃峰渠,后来在矿区民工团住了有十多天时间,写下了河北、河南合理分配利用漳河水的内容,引起了中央的注意,水利部特地在安阳召开会议,由河南、山西、河北三省有关地市抽调人员,成立漳河管理局,对三省市利用漳河水进行管理。这里应该提到的是,这些媒体的记者采访作风都很深入,都能够深入到隧洞了解情况,和先进模范人物进行面对面座谈,而且轻车简从,在生活上不提任何要求,这对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邯郸市跃峰渠指挥部还组织编写了《跃峰渠颂》报告文学,我也积极做了很多组织协调工作,其中描写王看营舍身救人的董光柱,描写义井营跃峰铁人的李青春,描写大社营柴永安的愚公的歌,描写十里洞的报告文学都被选用,为记述十里洞的真实历史留下了宝贵记录。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还组织编写了跃峰渠工地诗歌,矿区民工团被选用十几首,我也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真是一滴汗水一支歌。
修跃峰渠快40年了,现在每天流淌的滏阳河,那就是通过我们修建的跃峰渠流过来的漳河水,感到非常高兴。现写下上述文字,以表达对当年峰峰矿区民工团五千民工修渠的纪念。
2013年9月3日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