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2018-04-15 作者: 多识仁波切
第六节 倒错识与非倒错识

倒错识是对显现境的错识引起的。Www.Pinwenba.Com 吧显现境是显现在意识面前的客体事物的实体或意象。如显现蓝色雪山的眼识,如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的分别意识之类。

雪山本来是白色,若在视觉中显现为蓝色,此识就是错识。在视觉中雪山显现为蓝色或黄色等非本色,有云雾、天气阴晴光线、距离等客观原因,也有观察者的胆溢症(今指甲肝)、视觉状况等主观原因。在内外条件下形成的感觉,都与所见境物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因此,它是错识错觉。如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都是分别意识。在分别意识中所显现的境相,即显现境,不是具体的境物,而是境物的影子,即境物的总相、意相、名相。因此,在分别意识中,无论执色为常,或执色为无常,都是执色的总相、意相、名相,并非执认具体的色体是常或是无常。执色相为实色,就像把人相当作真人。但在分别意识中是把事物境相当作事物本身看待的。因此,以把事物境相当作事物本身为特点的分别识,就是错识。错识的错就错在以相当物,以假当真。

但错识和倒识是有区别的。错识是把事物的总相、意相当作真实事物的,如把意识中呈现的“声是无常”的总相、意相,当作具体的声是无常的,即是把概念混同于实物的。但在意识中呈现的“声是无常”的意相概念,所反映的情况,即意向境“色是无常”是真实的。因此,分别意识的显现境虽然是假的,但其意向境未必都是假的。

倒识的“倒”是真假颠倒,如“声是常法”的分别意识的显现境,声是常法的意相概念不但是假的,而且,它的意向境纯属虚构,即不存在。因为,属于常法的声音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声是常法”的意识既是错识,也是倒识,合称倒错识。

非倒错识是指:对其显现境认知无误的意识。非倒错识与正确无误的无分别识意义相同。非倒错识,如看到树、瓶、苹果的现观直觉识、瑜伽现观识、如理如量遍知等。

对显现境认知无误之识,对其意向境也是无误识。一切分别识,对其显现境没有不是错识的,因此,非倒错识必定是无分别现观识。但非倒错识未必都是正量识,如七类识中的非理识、现而未决识,虽非非倒错识,却不是正量识。

有声语词和内心语分别思维,对其所对境反映都是选择性的、排他性的。如语词和分别概念反映表达事物时,一个词、一个概念只选择一个对象。如“人“的名称和“人”的概念,除了人的共相外,不反映人的任何属性。这个人的共相是排除了非人的一切事物,选择了被称作“人”的事物。每个个体的人都是“人”的名称、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但“人”这个名称、概念不反映任何具体的人。无分别意识所反映的是非选择性整体,无分别眼识,看事物时所看到的是事物的整体相、全息相。如眼睛看到人时,不但看到人的外形全貌,而且还会看到人的周边可见范围内的其他事物,这种摄取所对境物整体相、全息相的反映功能,是无分别识独有的功能,语词和意相概念为直接对象的分别识没有这样的功能。

以上诸节,是把知识总的分为被认识的对象境和具有认识功能的识两个方面。“境”和“识”是相对的,包括有为和无为法、有的和没有的,凡是认识对象都属于境。境识相对的识,虽是主体,但是心意识又是被认识的对象,因此,境识非绝对对立。

意识又从其性质功能作用分为无分别识、分别识、现量识、比量识,正知、不正知,证知、未证知,倒错识、非倒错识等等。

识对境的反映形式,有三种不同的见解:

(1)一识多相见。就是说,一种识上同时显现多种事相,如一镜同现多种相。如在眼识上同时显现多种色相时,眼识只有一种,不会依色相的不同性质和种类,产生不同性质种类的眼识。此见也称“众相无二见”。

(2)一识一相见。就是说,一种识上只显现一种相,识相对应,如熟蛋切成两半,两半的蛋黄、蛋白与对方完全相同,对这种一识一相见也称“蛋剖面见”。

(3)随相生识见。就是说,现多少相,随着所现境相的性质种类数量,产生相应性质种类数量的意识。此见也称“识相同量见”。

虚相、实相之说:虚相说认为识中所现境相都是属意设虚假相,实相说认为识中所现境相源于真实事物,是实相。上述识相关系三种见都属实相派见解。

虚相派又分有染虚相说与无染虚相说。有染虚相说认为世俗智见都是无明习染形成的,在世俗智中所显现的世俗谛相均受污染,因此,在佛地遍知境中无虚相。

无染虚相说认为世俗谛事相与无明习染无关,因此,即使断了无明习染的佛地也有见世俗谛虚相。

对法称《释量论》的观点,天主慧和释迦慧解作实相见,庄严师解作无染虚相见,法尚解作有染虚相见。贾曹杰尊崇法尚,倾向于有染虚相见,克珠杰尊崇天主慧,倾向于实相见。克珠杰在《七论庄严·破心无明疏》中说:“我师(宗喀巴)主张实相说比虚相说更入理,法称本意也在此意。”搞清楚以上这些内容,就对量学中的“心明”——心智学,能获得概括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心海茫茫,广深无际,无形无相,难以捉摸,如理如量,唯佛能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