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教育大突围二十一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十一章教育大突围二十一

万宝强经常对杨建云说,温室里面很难育出壮苗。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这句话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真理,但是对这命题有认同感的人却近于百分之百。我们这些做教育的,天天在和学生们打交道,对如何教育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三、四、五、六,因为我们可以说是素质教育中的局内人。可是,不知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热爱、如此熟悉的小学老师万宝强却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万宝强经常独自一人,对着懒散的空气反思:为什么自己能够把别人家小孩子培养成为清华、北大的学生,而面对自己家里的小孩子,自己却无能为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优秀人才?孩子为什么有时会跟自己的父母唱对台戏,父母说过的话为什么孩子总会洋而不睬,爱理不理?究竟是驴不走,还是磨不转?教育自己的小孩却成为很难跨越的槛,问题的根结究竟在哪里?只要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产生父母与子女难以沟通、家庭教育效率低下现象的导演者,往往不是别人,而恰恰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有一天,万宝强坐在自家院子里的苹果树下,被一颗掉下来的苹果砸“醒”了,终于悟出不少教育方面的道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环境,加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是放任有余而严厉不足。孩子在很小时候就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一种安全感、依赖感,很少产生威严感。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对父母所做过的事情,就会产生麻木心理。根据,我们多年的从教经验,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不怕自己的父母(包括教师的孩子),甚至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发号施令”。可是,到了学校以后,就显得很懂事,不但听老师话,而且非常尊重教师。这里面的原因当然非常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不像他们的父母那么娇惯他们,也不像他们的父母在他们面前婆婆妈妈、不修边幅、形象懒散。并且学校的老师能够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利用教育规律,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增长了很多在家无法得到的技能。再说,孩子的父母对教育规律认知水平大都停留肤浅的表面上,不像我们的老师,都是通过教育专业化培养出来的。他们能够怀着一颗灼热的心去让学生接受父母不能给予的新鲜知识;能够用一颗非常虔诚的心多角度培养孩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孩子用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去思考老师所授知识的含金量,择其善者而从之。再说,教育孩子的老师又不是单一的,孩子可以根据不同老师的优点、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去选择其中对自己健康成长的知识、经验,作为自己人生积极进取的旗帜,作为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动力源泉。一些有较强事业心的、懂得珍爱生命的、善解父母良苦用心的同学,便在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脱颖而出。这样,孩子从内心感激你、尊重你就显得十分正常了。

教师不同于医生。医生根据病情开出药方,往往是药到病除。而我们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错误,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学生偏偏不认为这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一剂良方,偏偏认为这种方法是糊弄他们的“空气”,根本不买教师的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对一直关心、爱护、帮助、并且能够开出“教育良方”的老师当做自己仇人。他们根据自己的错误思维、颠倒的善恶标准,我行我素……老师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教育天地里,却成了一个无法驾驭的野人了。你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技能,你希望他们将来能走出学校的大门,在社会上大有作为,可是,很多孩子的一颗沉睡的心,早已瞄准到另外一个、与你想象的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世界里面去了。根本与你设计的美好蓝图不搭“一点”边界。你与那些的学生世界,就像两条跨度很大的平行线,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不要难为情,不要害怕别人说你是傻瓜、是白痴。因为在教育这块天地里,很难走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无敌老师。

不是我们这些做教师所用的功不到位,也不是我们这些做教师对孩子们教育不够认真,更不是我们这些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去胜任教师这个岗位,相反我还会为我们这些教师以及天下所有为自己的孩子教育问题绞尽脑汁的父母们说句最公正的话,我们的付出没有好报的原因,主要是是我们急于求成,性太急,心不静,不能好好地坐下来仔细分析、研究、清除自己孩子所坏的“根”造成的。究竟导致自己孩子(学生)难以成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复原孩子(学生)的聪明天资、积极进取之心的难度需要多长时间?要知道孩子“变坏”、平时犯一些小错误等问题的产生都不是靠埋怨、责备、大骂就能解决的,这都要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做父母的,放下板着的冷面孔、心平气和地、用一种极其成熟的教育策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绝对不能用粗鲁的行为去教训孩子(学生)。任何幼稚的、过于浮躁的教育方法都会加剧孩子(学生)的逆反心理,都给我们这些处正在成长中的、正需要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学生)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最终把我们自己的孩子(学生)送上教育征途上的不归路。我们应该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硬要让我们这些孩子(学生)的教师或者父母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目标,那是极端不现实的。要知道这种坐火箭都无法企及的速度,让我们这些还在“凡夫俗子”行列中的教师们去实现它,你就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么!因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如果我们孩子(学生)的父母(老师),仍然抱着满天的希望去等待,这无疑是希望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一锹挖一个“金娃娃”,那是一个多么肤浅、多么荒唐的想法。你也许会说“天底下的奇迹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骤然而至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天底下任何一个奇迹的产生,都需要一个可以站住脚跟的实地来支撑……

如果做父母的遇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孩子的综合素质不高,还会固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做父母投入的金钱还不够、对孩子的吃喝用度照顾不周造成的,那就证明你在教育孩子方面太天真。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的父母往往会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手心的宝、当作小公主、小皇帝来培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父母的,仍然坚持把自己的什么工作都丢下来,整天都围绕自己的孩子转,只在孩子的吃喝、用度、创造舒适环境上下功夫,那又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和家长们双方都需要冷静一下,你为孩子考虑的越多,你为孩子做的越多,都会给孩子们发出错误的信号,都会让孩子们意识到不管自己倒退到什么地步,我的父母都不会不管他,都会想尽办法来帮助他,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担当什么责任、面对什么风险,自己的背后永远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在为他遮风挡雨,为他铺路搭桥。这样下去,你付出的越多对孩子的成长也就越不利。因为你脚下所走的路,同孩子健康成长的路。因为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谁能在这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十字路口,能始终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一个敢于舍得、敢于放下、敢于让自己孩子勇挑大梁的人,往往还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我们在这个时候,对孩子教育既怕疼又怕痒、瞻前顾后、始终怀疑孩子独立能力的父母们,只能迎头棒喝:必须立即停止你们“愚蠢”的脚步,必须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敢断言,如果你能够从零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怀疑自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迟到者”,那么你就是一个在教育战线上的很了不起的人,你这个人就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明天的、杰出教育家……

因此,解决孩子(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关键是我们现在不能再为了顾及自己在同事、邻居以及自己亲朋好友的面子而去敷衍教育,要虚心地向那些教育孩子(学生)比较成功的人士学习,多向他们取经,多借鉴他们比较好的教子(学生)经验,决不能一味地想当然;绝不能一味地抱着书中的条条杠杠;绝不能死守自以为是的真理。让自己的孩子(学生)在比较稀薄的教育空气中,上气不接下气地在你的指挥棒下,像一只疲惫的羔羊,跟着你的屁股后面瞎转……要知道固执地让自己的孩子(学生)坚守你错误的教育方向,最终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成为你奴化教育下的牺牲品。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的孩子(学生)考虑一下:他们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哪条道路更适合自己的孩子成长?要知道,始终牵着孩子(学生)的鼻子,硬逼着自己的孩子(学生),朝着自己早已设计好的迷魂阵里面奋力进发……这是教育阵地上的不归路!

万宝强和杨建云在教育女儿方面,虽然都是局内人,但是,万宝强和杨建云在对女儿教育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悟性。杨建云仅仅用一颗爱心来教育孩子,在教育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因此,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能算是一个较为聪明的局内人。而万宝强由于自己是老师,他能够不为局内人束缚,跳到一个视野较为开阔的地带,具有一定的教育高度,因而,万宝强对女儿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万宝强在对女儿实施教育的时候,有点浮躁,有点急功近利,所以,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者。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走上成功呢?如果你只是一个成功教育的守望者,那么你就可能成为爱心的俘虏、愚蠢的朋友;如果你想成为成功教育的实施者,那么你就必须抛弃功利的诱惑,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走过一条狭窄而寂寞的创新道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成功。

早年读书时候,我对苏东坡《题西林壁》颇感兴趣,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的社会,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往往就会得到不相同的结论。我们一贯倡导的真善美,一贯批判的假恶丑,都会因为个人的阅历、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使我们的理解层次、评判标准有所改变。甚至还会得到以假乱真、以丑为美、善恶不分的结论。今天观之,竟然还让我有了新发现:令当局者迷的,可以是局内人,也可以是局外人。只不过局内人迷得可惜,迷得不应该,迷得让人难以理解。作为局外人,本身是一个门外汉,迷了也是可以原谅的,是生命的常态。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是一种不正常现象,都是生命中的特例。我们试想一下,作为当局者,每天身处当局,经常对其中的人和事进行研究、探讨、反思,如果没有偏离主题的功利之心,如果没有敷衍了事的懒惰之性,我们又怎么能对此很“迷茫”呢?至于一个局外人,如果没有对局内的人和事认真思考、分析、研究、深入局内,又怎么能变得清醒起来!所以,我认为深处局外的人,能够“清醒”当局,确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当然,那些绝顶聪明的局外人,能够立足局内、跳出局内,成为精通局内的局外人!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更为开阔的视野,掌控局内的全盘脉络!这样,他们能够对当局高度清醒,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