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二十二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二十二

有一天,万宝强的同事问万宝强,你是愿意喝稀饭撑死呢?还是希望被美酒“淹死”呢?万宝强被问得目瞪口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稀饭和美酒的档次距离太大!很难趋于平衡统一。但是,一想到结果是一样的,也就希望自己被稀饭撑死。因为,他想到自己在临死的时候,还能为家里节约一点钱。万宝强顺便也问了这位同事,你呢?这位同学回答很干脆:“宁愿酒中死,做鬼也潇洒!”我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对万宝强同事攀比的观点,感到一脸的无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总是把羡慕的目光瞄准“高楼大厦”。这也许是人们潜意识当中最原始的本能吧。

自从万宝强在县城租房给孩子上学以后,他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到县城出租的房子里去看望杨建云和女儿。一是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二是看看女儿的学习成绩有没有什么长进;三是顺便到学校和女儿的一些课任教师在一起闲聊闲聊,以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教育对策;四是给她们带一些零碎的日用品。其目的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攀升到又一个新高度。

手头经济拮据的时候,万宝强很难看到女儿的租房里面有什么零食。即使有什么零食,大多数也是在县城菜市场的普通货;苹果虽然是红富士,但是那是带疤的;梨子虽然是砀山的,但是只要手一捏,你就会发现梨子是软的;葡萄虽然是紫红硕大的,但是大都是一些没有枝子的、单个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货色,看起来都是富家子弟嘴边的小零食,但是,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里面还有让杨建云心里发酸的难言之隐。看来,贫富是不用上标签、做广告,只要往你身边一站,三六九等,肯定不辨自明。这个大家都知道。

当万宝强的妻子杨建云从外资企业老板手里挣回一些钱财的时候,杨建云在金钱付出的心态上面,却一改常态,认为自己挣来的钱,全是这个家庭的额外收入(她把老公的工资收入,当做自家的额定收入)。应该把这些钱,一分不落地用在孩子的培养上面。这些钱,她化得大气,化得爽快。正如那些喜欢赌博的人,赢了钱,他们便在正常开支方面表现得格外大方。她始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家庭欠女儿太多,让女儿在富家孩子面前没有尊严,没有富家孩子那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对孩子在金钱方面付出越多,孩子就会用十分感激的心态,用自己杰出的成绩向父母回报;对孩子越是关爱备至,孩子在学习方面就会越用功,

在这种极左思想的倡导下,万宝强在出租房里面看到的,往往让他瞠目结舌。到处呈现出一番“丰收”的喜人景象。以前的那些便宜的零食,已经被杨建云崭新的消费观念一扫而空,以前的十元钱能买四五斤的苹果,她现在连眼瞧都不瞧,取而代之的是那油光发亮的、十元钱能买斤吧的红富士,一口咬上去,那白色的、牛乳一般的果汁直冒,脆生生的、甜丝丝的,确实让人感货真价实。就是平时那些感冒后不敢吃水果的人,都要忍不住地吃上几个。那个时侯,杨建云的最大乐趣就是望着女儿吃零食时那种甜蜜幸福的样子。对于女儿的学习成绩,心理动态,不是不关心,而是关心的程度远没有关心吃的方面那么强烈。因为她尝到了一种做阔太太的滋味。

其实在零食方面,档次上去的绝不是仅仅局限于苹果,香蕉、甜梨、黄桔、油桃、哈密瓜、草莓等瓜果也都相应地跳了好几个档次。即使农村中较为稀罕的高档瓜果,也渐渐地成为杨建云租房里面的“常客”。连那些价值非常昂贵的、几十块钱一斤的银杏,她都舍得花钱买个女儿吃。以前从不敢问津的雀巢、白果、龙眼现在也慢慢地进入她这个寻常百姓家了。一贯对物质生活要求处于“淡定”的万宝强,对杨建云的这种近乎“奢侈”的消费观念大为惊讶。万宝强认为打肿脸充胖子,那是不长久的。要知道泡沫过后的失落,那将是更大的心理不平衡。

“杨建云,现在你身上有两个小钱,就不知天高地厚,冒充阔太太。四五十块钱一瓶的雀巢果珍,你都舍得买!要知道这些贵重的东西,就是有钱人家也很少吃,我的祖辈们连看一眼都没机会,现在你信手拈来,你就不怕孩子吃了伤着舌头!”

“你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多辛苦,早上五点多一点就起身,中午在家打个盹就上学,晚上十点半才下晚自习,到家吃点饭又要看个把小时书。你不给她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又怎么能受得了!”

“你不能这样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让孩子承受一些生活的艰辛,这样也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育!你不要只知道整天给孩子吃-吃-吃!”

“给你吃有什么用?你又不能帮闺女考上重点本科大学?我这叫智力投资,你知道不?你每天就知道关心人家孩子的成绩,我从来没有看到你在女儿身边静下心来辅导她学习。我现在给女儿多吃一点开发智力的营养品,你就心疼的受不了。幸亏现在我还没有花到你的工资钱。不然的话,你一定心疼的受不了。”

“不要不到黄河不死心。你现在根本就清楚孩子健康成长究竟需要什么?不了解孩子的读书究竟为了什么?你应该知道孩子考上大学,不是终点。孩子走进社会,不仅仅是需要知识,更需要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高分低能的学生大有人在。清华大学毕业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们现在培养孩子可不能只着眼于学习成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力、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新能力、勇敢面对纷繁复杂的抗挫折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孩子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而这些丰厚人生素养的取得,我们做家长的、教师的,必须正确地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美好的明天奋力前行。这才是我们家长、教师所必须认真考虑和探讨的问题。任何投机取巧、执迷不悟、自以为是的错误思想,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面前唱高调!女儿考不到分数,就不能进大学,这就是最残酷的现实。进不了好大学,你总不能让自己女儿高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吧!”杨建云有点着急。

万宝强被杨建云驳斥的哑口无言。不错,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可是在众多素质当中,学习成绩又是摆在相当突出的战略地位上。孩子得不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又怎么能取得良好的素质。虽然社会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校,但是它培养孩子的周期太长,谁愿意把自己的小孩过早地放在很难速成的社会大学校中去接受教育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高效低耗才是现代科学培养孩子的捷径。因为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都不希望在自己老态龙钟的时候,才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器晚成。要知道一所好大学就是孩子人生的好跳板,没有了这个好跳板,孩子就会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风霜中艰难行进。而那些残酷的现实又往往把那些比较脆弱的孩子精神支柱击垮。因此,能够独立面对残酷现实的,能够从逆境中无畏前行,突破障碍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那可真是孩子中的精品。所以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都是讲究经济实效的,好高骛远只能徒增痛苦而已。

此刻的万宝强,心里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他不管说什么好话、举得例子如何经典、如何具有说服力,要想改变杨建云内心的初衷,都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如果在这个时候,你还想力劝她不要买那些高档的食物,她会委屈得受不了。

在杨建云的眼里,对女儿的关心就是让她吃好、睡好,让她和那些富家子女一样,尽情地享受着父母们对她无边的物质帮助。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物质的享受方面与富家子女存在较大的差距。

杨建云的眼泪有时太不值钱,在她租房子的那个小院里面,富家的孩子有十多户,当她看到富家子女手里拿着高档的点心从自己的眼皮底下走过,而自己的女儿正在啃着比较普通水果的时候,她的内心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平衡心理。她的眼睛就会立即湿润起来。总会在自己的内心不住地拷问自己,为什么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而我家的小孩偏偏没有呢?我真是太无用了!我要想办法,想办法让自己的女儿也要得到!我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受如此委屈。这种残缺的、比较畸形的攀比心理,使这个一贯过着非常简朴的农家孩子,渐渐地染上追求时尚、漂亮、高档、奢侈等虚荣心。

“对面那个孩子家,他们真是太有钱了,每天中午,吃得不是山珍就是海味,龙虾吃过就是螃蟹,黄鳝吃过就是老鳖,天上的飞禽吃过就是地下的野鸡。”“这样的孩子每天都吃得那么好,他的学习成绩又怎么能不好呢?”每当周末,她总会把这个小院子里面那些富家子女在物质消费方面,通通地、非常仔细地向万宝强做一次汇报。杨建云从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关爱。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其实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相互攀比是生命的常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让自己从中获得幸福感和自豪感,最终找到心理上的平衡统一。因此,攀比的对象往往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穷人可以攀比富人,富人也照样会攀比穷人。只不过他们所要攀比的对象不同。在物质上,穷人往往攀比富人的奢侈、豪华;但是在精神上,有些富人往往会攀比穷人生活的简单、朴素、自然。因此,我们要客观、辩证地评价攀比,攀比是一把双刃剑,正当的攀比可以促使人去努力,不正当的攀比可以增加你的自卑和痛苦。公元前6世纪,老子写了一部《道德经》。《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之一切,存在之一切,无不关乎平衡统一。”老子已经作古二千多年了,但是他这句饱含哲理的话,到今天还能够保持超强的温度,让我感到震惊。现在,三岁小孩都知道想方设法使自己比左邻右舍的小孩子更强悍、更富有,总想打破低级的平衡统一,向着高级的平衡统一努力。所以,我们面对攀比,关键是如何把握,不能盲目攀比,要正确把握攀比的度、攀比的对象。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