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二十三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二十三

“以前我给你借的那些关于学生营养方面的书籍,现在究竟弄到哪里去了?那些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吃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科学。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万病口中入,我们现在虽然吃的不是毒素细菌,更不是要人命的劣质东西,但是我们不要以为吃得档次越高也就越健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越有帮助。要知道,过多的营养很容易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堆积下来,如果不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将这些过多的能量排泄出体外,最终成为你身上的赘肉。这不仅使孩子容易产生疲倦感,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育。这势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影响到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此时的万宝强像一位布道师一样,妄想在理论上说服杨建云,让杨建云改变自己在孩子饮食方面的一些“过分”行为,欣然接受自己的自认为较为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红富士苹果,口感松脆、香甜,对大脑的正常发育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长期食用,不但能够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而且还能软化血管,对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有着特殊的保健功用;砀山大梨,不但能够防止中暑,而且能够解渴、降脂、清心、明目,对防治高血压有着特殊的疗效;再看这些紫云峰槐花蜜,里面含有数十种维生素,不仅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而且还有润肠解乏的作用,对学生因为长期坐在座位上面,缺少足够的活动时间,而导致的肠胃蠕动缓慢,形成的肠胃消化不良、便秘有着奇特的、神奇的、奇妙的治疗效果……。”哪知杨建云听了老公的话,不但不能接受,反而认为万宝强的教育思想有问题,她越说越带劲,越说越兴奋,仿佛自己不是来给孩子烧锅办饭洗捞的伴读娘,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专门来给自己孩子当保健的医生。

“相信书本,但是我们不能迷信课本。课本上的知识是要经过社会实践反复检验,才能上升为真理。况且科学的东西,它也有它适用的时间、地点、对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你开始用那些方法比较灵验,现在为什么会不灵呢?其实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也许,孩子刚来的时候,身体比较瘦弱,这方面的营养比较欠缺,你用那些饮食恰恰弥补了身上营养的空缺,使孩子在身体方面得到较大的起色。现在不同了,孩子身体很健康,不缺少那些营养了。你再去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食物去给她吃,这岂不是中了刻舟求剑的毒吗?你要知道科学的本身,就是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主张变通,主张探究、创新。你如果还是每天那么热衷你的菜篮子,热衷你精心挑选孩子的零食。我看你就不是帮助孩子,这就是给孩子找罪受。”万宝强对妻子的所谓的科学论断表示反感。

“你说谁中毒了?明明是自己中毒还硬说别人中毒,你说这些话看上去有科学依据,很有道理。其实,你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用多少时间去研究了?你用多少时间设身处地调查了?现在,我最有说话的权利。因为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者。至于我的做法对不对,不是你说的。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还在实践当中,还需要……时间……耐心……去证明。你呀……到现在,我才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中毒最深的,往往不是无知者,而恰恰是那些自以为大智大勇的最聪明的人。”

“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籍,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很有真理性的味道,但是,我们如果对它崇拜的五体投地,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我们这个时候很容易被其中的要点产生幻想,产生绝对的迷信,这无疑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的科学判断能力产生反面的影响。”万宝强面对妻子听起来蛮有哲理的语言,好不容易说出多年从教经验中积累出来的“经典”。目的是让自己的妻子在自己高深的理论当中,有所醒悟。可是自己的妻子杨建云偏偏不买他的帐。在我们这些旁观者来看,他们每个人所说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清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在对事物作出评判之前,我们决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把天底下所有的结论,都操作完成,这样难免会出现有失水准的错误后果。

我们知道万宝强不是光在办公室不出门的人,他也是一个热衷实践、推崇实践的人,他的结论是对杨建云所做事情的反思后形成的。而万宝强的妻子杨建云像天下所有热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们一样,都有一颗非常善良的慈爱之心,总是把家里面最好吃的东西往孩子的嘴里塞,把家里面最漂亮的衣服让自己的孩子穿,自认为这是真理,绝不会有半点错,可是事实上,这种善良、疼爱的做法,已经和她所需要的结果唱对台戏。因此,教育孩子光凭善良、疼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需要责任、需要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和创新。善良、疼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值多少钱!

几个月之后,一个始料不及的结果在杨建云的面前出现了。女儿本来只有九十来斤,可是现在女儿的体重已经疯长到了一百二十多斤。以前女儿上学校,总是身轻如燕,两里山路只要十分钟,脚走在石头铺成的山路上,就像在一位钢琴演奏家的手指在钢琴上面轻轻弹唱,一点力气也不费,走到学校仍然能心平气和。可是自从杨建云把女儿的吃喝档次调上去以后,女儿上学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本来上学要十分钟,现在却要十五分钟以上,而且到学校的身体情况也有较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心平气和到现在的气喘吁吁;本来上校时候,她的脚步非常轻松,就像手指在琴弦上面弹唱,可是现在孩子上学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哪里像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高中生?

人们常说好事要成双,可是这些不如意的坏事也会变着戏法来凑热闹,杨建云的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其实,她认为这是最健康的饮食),导致的结果远非仅仅表现在身体方面,在学习方面也渐渐地显露出它的不良反应,学习成绩也在每次月考当中看到倒退的迹象。

直到这个时候,杨建云才意识到自己的好心也能办坏事,好心也能得不到好的报应,自己天真的善良换来的却是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自己心爱的女儿学习成绩的退步。她不住地在自己的内心责问自己,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经过几天的内心挣扎,经过几天的内心拷打,她终于明白了,盲目地迷信一个自以为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到头来跌落的疼痛要比普通的犯错而导致的疼痛要厉害十倍。她终于在现实的痛苦中,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终于承认自己以前所犯下的错误,给孩子、给家庭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她为此感到惭愧。

“看来读书确实是一门大学问,读死书,死读书,都是相当害人的。”杨建云在现实的惨痛教训之中,领悟到自己的错误。她不再对自己的从书本上面看到的片言只语所反映的局部真理,奉若神明。她要改变自己以前一贯坚持的“书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思想。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像爱因斯坦一样的聪明人,也会有变成傻瓜的时候,你不可能在一生当中没有过失。要知道太阳光可不是从你的背后照射出来的!你只有脸向着阳光,不断对照身边的镜子,才能看到你脸上的“黑字”!即使是这样,我们还必须记住这样的教训:当你发现镜子上有一颗黑字的时候,你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命令镜子擦去“黑字”,因为那个镜子只起告诫作用,改正错误才是你应该履行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改正错误有多彻底,那就要看你的决心有多大!

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冲,著有《论衡》。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他在《订鬼》文章中指出,天地鬼神迷信都是人在有病、身体虚弱、精神专注过分而导致的。细细分析其中的道理,让我惊讶地发现,当今有很多素质教育问题,老是原地踏步,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原因,就像身体虚弱、有病缠身的老者,在教育舞台上,幻想太多、迷信太多,以致使中国素质的教育举步维艰。就拿万宝强一家教育子女这件事,也能从中看出端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