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八十七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八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八十七

“你们不要以为对学生的打骂都是应该的,都是对学生好的,都是理所当然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当你们咬牙切齿去对学生进行说教的时候,你们是否想到这样是对学生不公的?是对学生不尊重的?是对学生有伤害的?当我们手拿扫帚、皮鞭对着学生的肉体进行体罚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我们是否想到我们这种过于简单的教育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如果,我说得不客气的话,你们教师在学校的一切行为,包括你们办火箭班,都是为了学校那一点绩效的。”万宝强妻子,对现在学校体罚学生、办火箭班行为非常反感。

“你怎能这样来评价我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呢?我们教师和我们家长都是怀有一样的心情,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前途。”

“呸……呸……你怎么不怕大风扇了舌头,这个世界上,有像县城中学这些灵魂工程师的吗?为了少挣一点钱,就把我们的孩子“折腾”这个样子的?不仅让我们孩子身心受折磨,而且还让我们做父母的跟着受洋罪,我看这些县城中学的教师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杨建云还为自己女儿的读书问题,伤脑筋。最近,她不管做什么事,经常无缘无故对人发脾气。

“你不要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好不好?其实,他们为了获得那一点报酬也是应该的,你想想那些高三教师,起早贪黑,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要起床,五点半之前必须赶到学校,督促学生起床,带领学生进行跑操,然后还要进入班级辅导学生进行早自习,中午的时候,别的老师还可以到家里睡午觉,可是高三的教师,一般没有这个福气,他们不仅要督查学生午休,还要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你要知道,高三每周都要进行周测,这个工作量是相当惊人的,从出试卷、到出试卷、批改试卷、点评试卷、个别学生辅导,就光这一项工作,每周都要比别的教师多付出二十个小时左右,晚上,高三教师,很少有人十二点之前睡觉的,要知道,高三教师晚上都要上课,高三班主任的工作量更是出奇的多,非要等十二点之后,等学生都睡下来,才能急冲冲地往家赶。”万宝强针对妻子对县城中学教师的不理解,感到“痛心”。

“他们老师辛苦,难道我们这些伴读父母就不累吗?……即便如此,这些县城中学的老师,也应该多为学生的自身利益考虑,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呀,对吧?”

“你知道啥呀,你们家长那一点类,和高三教师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你要知道,高三教师除了上面所讲的工作量,还有很多让高三教师累的地方。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后进生,也是所有高三教师最感棘手的问题。因此,高三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发扬“钉子”精神,知难而进,从最后一名差生做起。针对逃学、厌学、迷恋网吧、“崇尚”享乐的学生,高三教师还要牺牲节假日时间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除此之外,高三教师还要把家访工作常抓不懈,对一些成绩特差的学生,高三教师不但要单独开小灶,还要瞄准学生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点进行强攻战,手把手地传授,直到把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弄透为止。如果你能够走进这些高三教师中间,这种业余“专业课”几乎随时可以遇到。”

“依你说,这个读书,就是要孩子跟着教师一起上刀山下火海?如果为了读书,把教师和学生累‘残废’了,这个教育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面对万宝强妻子的发问,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难道就没有一点忏悔之意吗?

要知道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大的收获,是让我们的孩子在弯路上有所醒悟,尽快地走向正道。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结果是让孩子得到更大的伤害,使他们在弯路上迷茫更大,我们又何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知道这种低效高耗的教育,不仅仅伤害了孩子,同样也伤害了自己。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出自自己的私利之心,完全不去考虑孩子的外界条件,不去考虑孩子自身的素质,带着好高骛远的目标,对孩子求全责备,过高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实现那些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对孩子有点残忍了呢?

我记得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名字叫卡耐基,他有一本关于心理方面的科学著作《人性的弱点》,它可是世界一流的畅销书。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它对深藏在人体内部的思想灵魂,有着深层次的赏阅。你用它来推销产品,它可以在无形之中让你很快说服顾客,为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给你带来滚滚财源;你若用它的思想来教育子女,子女们就会像听话的小猫咪一样,始终快乐的陪伴你左右,对你的教育就会十二分的信任;如果你用它的思想结交朋友,你的朋友就会心情愉悦地与你相交,都会很坦率地把自己的心扉打开,愿意与你同甘共苦,肝胆相照。这本书确实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它把人类自身最脆弱的灵魂向世人表露出来,你会根据这本书介绍的好技巧,很快把人性中存在的密码赏阅出来,为你找到与人交往的最理想钥匙,为你轻松打开他人的心扉带来更多的机会。

其实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地方,就是学会对方的观点来说事,不去为失败找理由,不去为多得一点虚假的荣耀而抢风头,它很多的观点,很像我国《论语》中孔子所要阐发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人玫瑰手留余香,避免无谓的争吵,永远不要在争执中取胜。这些看似很寻常的道理,却隐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让跟多平庸的人,通过书本知识的点拨,拨开笼罩在人们交往头上的迷雾,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开人们交往的心结,把最温暖的阳光射进人们交流误区,驱走人们交往中存在的黑夜与寒冷的冬天,让春天的气息常驻在人们快乐的心田,并且日久弥新,从而避免出现人们交往的黑洞。当然,我所说的《人性的弱点》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教育成功的关键,还是要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的努力,书本上再完美的知识只能起到指导人们行动的作用。

万宝强有时感到很委屈,因为自己在与女儿交流的时候,总是非常注意之间的语言,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甚至为了和女儿很好的交流,他狠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女儿始终不能与自己站在统一的立场上。

有一天,是一个星期天,杨建云回农村老家有事去了,女儿一个人呆在出租的房子里面。接近上午八点的时候,万宝强非常关心地打电话给她。

“你吃饭了没有?”

“没有。”

“赶快到厨房里面做饭吃。”

“你不用担心,我不会饿死的。”

“你现在干什么?”

“我还能到哪里去呢?”

“你看那个小院子里面,还有没有学生没有回家?”

“这个小院子的学生都回家去了。”

“感觉吃苦了吧!如果你看书累了,你可以到外面走走,散散心。”

“太苦了,太累了!”

“有时候,我想你现在正是你读书的大好时机,多吃点苦,也许是好事!”

“啊?什么?应该的?我现在与你没有话可说了,我挂电话了。”还没有等万宝强说完话,就听吧嗒一声,女儿已经把手机关了,愉快的交流还没有开始,就被女儿给终止了。万宝强没有办法,只能无奈地关掉手机,轻轻地摇头叹息。

因此,我常想,交流是一个双向的问题,绝不是单方面就能“愉快”起来的事情。如果光有单方面的兴趣、光有单方面的努力,往往就会在交流方面产生尴尬的局面,使交流无法进行。我们不要抱怨现在的孩子不近人情、不通世故!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家教的土壤里面,心甘情愿承受学校教育的春风,社会教育的雨露,自由快活地成长为当代优秀的人才呢?又为什么有些家长始终得到孩子的尊重,在家教的天空中春风得意?

因此,当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当事人都必须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必须调整一下自己的交流方式,对于以前出现的错误的做法,我们一定痛改前非,千万不要以为,我是父母做错了就不道歉;同时也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孩子,做错了事情是应该的。我们的当事人一定要放下自己的特殊“架子”,用一个平等的身份、心平气和的态度、公平公正的原则走到一起,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我相信,在这样的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绝对不会成为很难办问题。

我记得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个读过私塾的农村小知识分子,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是没有特殊本领的,只是在我从学校回到家中的时候,要我把从学校学到的算术题、所教的新词语讲给他听,然后他再让我把课后的习题、生字词写给他看。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但是,它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除了课本知识还有那些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童年的自信、童年的荣耀、童年的那份对学习的渴望,大体都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因此,我在小学时候的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在小学生初中的时候,我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被乡中学录取在当时最好的班级。到了中学的时候,由于我家离乡中学有几十里土路,父亲教育我的时间和次数就相当的少了,只是偶尔在星期六回家的时候,碰到我说几句关于我读书的事情,他的嘴边时常重复一句话:“现在可是你这一辈子最好的读书时候,这一年就等于以后的几十年时间。”

我的父亲没有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去教育我,但是,就是这一句话,却成为我奋发进取的最原始的动力。由于得不到父亲更多的教诲,所以我在中学读书时候的成绩,要比小学的成绩逊色,但是我还是比起我们同村的同龄人要自豪得多。因为他们没有识字的父亲,更谈不上所谓的家庭教育。我今天能够站在中学的讲台上,我要感谢的第一人就是我的识了不多字的父亲。因为,他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我人生发奋读书价值观形成的最早点拨者,我敢说如果没有他对我最早的人生教育,我今天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不可能的。

我的父亲的言语不多,偶尔看到我不务正业,他也会向我发脾气,但是,我当初不理解父亲对我无比的关爱,把他的谆谆教诲当做耳旁风,以致我优秀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保持到高中,我没有考上当时的名牌大学,这是我人生中永远都不能够原谅自己的遗憾。我辜负了父亲和母亲、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使我过早地走上了一条十分艰难的人生道路。当我明白自己父亲对我教育的时候,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好在人生中有些事情能够给你回旋的余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是一种人生中难得的惊喜。我不会嫌弃我所从事教书的职业,因为,我可以从父辈那里学到的很多关于教育的道理,拿来教导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也算是对自己父亲、老师、社会的一种无声的回报吧!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作为教育者,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必须学会与学生融洽地沟通,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一点也不理解,对他们的观念一点也不理会,往往就会使自己的学生误入歧途。……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如果轻率地给学生们下断语,往往就会失去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这种教育者反而比学生们更为幼稚。因此,要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就必须老老实实地与你的学生进行融洽地交流,好好地研究一下交流的学问吧……由此可见,要想实施成功的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融洽地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