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九十七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九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九十七

万宝强坐在车上,心里不住地在想:我今天怎么啦?我这个身为教师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忙里忙外,可谓尽心尽职,天天为都在为自己的学生——别人家的小孩子操心,自己所教的学生,考上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真是不计其数了,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有十多个,最让他自豪的,现在还有两位“嫡系”学生到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为什么自家的孩子,竟然出了这样的“人才”?真叫他汗颜!真是让他无地自容!……真是家们不旺!……真让他无颜去面对家乡的父老兄弟!真是……

万宝强回想起自己所走过的读书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自己在读小学的时候,由于他父亲是一个过去读过私塾的乡下知识分子,因此,他受到父亲较早的“启蒙教育”,在乡下读小学的时候,总是在全班名列前茅。

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由于成绩出众被提拔到乡里中学读初一,同龄人真是羡慕不已。可是,自己没有去珍惜自己大好的读书机会,在沾沾自喜当中迷失了自我,仰仗自己一点小聪明,上课时候根本不把老师的话当成一回事,总认为自己只要把书认真地看一遍就能够把问题弄懂。

在糊里糊涂当中,看不到自己所要的奋斗的目标在哪里,总认为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今天的作业明天去做也不算迟;在虚假的幻想当中,总认为自己是天边金色王国里面的永远都不可能失败的王子,美好的前途肯定会在鲜花簇拥的明天如期而至;在梦想的彩色云霞里面,总认为自己是那朵最艳、最丽、最纯、最香、可以大书特写的祥云,可以骑在雨后那道万人仰慕的彩虹上面自由地俯视天地;在父母那双期待信任的目光中,固执地走上我行我素的、顺流而下的、无所遮挡的乡曲小道,浪费了青春、自毁了美好的前途。

而自己的父母亲,却不顾年迈多病的身体,含辛茹苦,不辞劳作,满眼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为家庭争光,为自己争光,为儿子争来齐天洪福……可是,最后高考中,满怀希望父母亲失望了……竟然没要看上他们想象的好大学。

这条艰难苦涩惭愧之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轻松地绕过去,以告慰已经升到天堂的爸爸妈妈不屈抗争的灵魂。他不敢想一直寄予厚望的女儿,今天怎么会走到如此惨淡的境地。

车子在左拐右拐的道路上颠簸着,心潮澎湃。万宝强无法忘记自己的父母,经常拖着虚弱的病体去割稻、割麦、挑农肥的身影。他的头脑中依稀记得:当父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自己家里的时候,还要艰难的烧锅办饭。有时饭好了,已经是累得吃不下一点饭,只好躺在锅门口睡一会儿,再去吃一些难以下咽的、没有一滴油、非常苦涩的、萝卜秧和山芋熬得糊子。

父母亲把家里有限的米、面让他带到学校去吃。可是他自己对父母所付出的艰难困苦,熟视无睹,根本不去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在学校里面不能主动地抓住必要的读书时间,经常和同学结伴打闹,有时还偷偷地溜出校门,到校外去看电影……

每每想到此事,万宝强就感到惭愧难当:自己没有在父母有生之年,送去太多的安慰,送去太多的幸福…最后…自己好不容易……历经艰难…………考上大学……加入到教师这个队伍当中……

参加工作后,总是以工作太忙为理由,很少静下心来为自己的父母设计一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多病的父母,总是害怕影响到儿子的工作,“拒绝”儿子为父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儿子,总是“顺水推舟”不拿父母的“幸福生活”当回事……以致,现在一切都无法挽回!

当年自己落榜回家,虽然父母一句话都没有抱怨自己,但是自己知道父母有多悲伤,有多烦恼……他们为了儿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能够跳出“农门”,能够让儿子手里捧上“铁饭碗”,父母真正是操碎了心……让自己的父母在无尽的失望之中,度着艰难的生活……这已经是他今生今世无法挽回的心痛!

万宝强还想到父母曾经对自己的谆谆教诲……而自己总是充耳不闻,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话放在心上;根本不去思考自己“荒废学业、名落孙山”的后果;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根本不去考虑那个时候父母因为自己成绩的下降而产生的内心烦恼。

自己的父母终于在无数次的失望之中、无数次的身心折磨当中,产生了痛苦的“绝望”。这个时候,自己才如梦方醒,才知道自己的不思进取对自己的父母是有多大的伤害、是有多大的“威慑力”。

万宝强曾经多少次对自己说,自己在高考中没有得到的目标,没有实现的理想,绝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再不要让自己无尽的后悔,在孩子人生的舞台上继续表演……

后来,虽然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没有让自己九泉之下的父母失望,但是,自己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所拥有的一切,永远也不能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分享“些许”快乐了!这个的痛,那是自己生命中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事情。因此,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以减轻一直压在自己身上的重负,以告慰自己父母的在天之灵,以补偿自己那些曾经流失的宝贵年华,也使自己那份无限愧疚之心,有一个安稳的理由。

万宝强想到这里,他越发感到多年苦苦经营的美好愿望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一触及破的肥皂泡,自己多年期盼的理想,原来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他感到周围的空气已经变得如此的稀薄,稀薄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苍天呀!大地呀!他在内心不断地责问自己:为什么也要让我的孩子走上自己以前的老路?为什么要在我今生今世都无法愈合的伤口上,又狠心地撒上一把给我带来钻心疼痛的毒盐呢?为什么又要让我再去尝试一下自己父母所不愿尝试的绝望痛苦呢?这是老天对我的惩罚、对我的报应吗?……

想当年,自己的父母也不是在这种无奈的境地下,气得咬牙切齿,把自己的书包扔到几十米开外吗?也不是在万般失望的气氛中,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硬逼着自己扛起锄头,跟着他们的身后到庄稼田里去锄黄豆吗?……而自己对当初的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却无动于衷,干活累的时候,还不是撒谎自己肚子痛,要求回家逃避吗?只到今天,女儿展眼已经是高三学生了,仿佛昨天的“好戏”又要在自己和女儿之间上演了……看来这杯自酿的苦酒,还是要自己亲自品尝……

面对女儿今日反常之举,他仿佛才从当初爸爸妈妈的那种焦急眼神之中,看出对自己的失望和对自己的殷切希望无奈之情;只到今天,才从自己女儿的身上,体会到自己的父母亲为什么当初三番五次的让自己跟着他们收麦、插秧、割稻、打场的苦恼心理,而自己竟然暗地里埋怨父母是搞“家庭暴政”,是在有意与为难他,成心在耽误自己读书时间……成心与他过不去……

到现在才意识到当时自己真正是“太聪明”了!连父母这点良苦用心都亵渎了!难怪苍天也要让自己尝一尝被孩子亵渎感情的滋味……这也许就是苍天对自己亵渎父母感情的惩罚吧。

万宝强认为现在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昔日的过错,绝不能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那条崎岖难捱的山路,应该用现代的教育新思维、教育新理念,彻底改变女儿反常的读书轨迹,让她转过身来,朝着充满阳光、充满生机的金色大道上奋力前行,把自己女儿强行纳入正常的人生轨道上来。对自己女儿的幸福、对自己女儿今后所走的人生道路肩负起一个做父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来,为女儿的光明前途做好坚实的掌舵人、领航人,绝不能在让自己的女儿在自己的视线里迷失了方向,一定要让自己女儿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现在女儿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在这个骨子眼上,能够出现这样一个令千万个父母亲头痛的事情,着实让万宝强感到措手不及……

如何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处理好这个很棘手的问题,这是万宝强此时心里最感到纠结的事情,因为,他非常清楚眼前这个的问题的复杂性、危害性。如果自己此时,稍微不注意分寸,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引向处理问题的反面,很容易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痛。

过火了,孩子承受不了,极会使孩子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对读书产生彻底的绝望,甚至还能僵化他与女儿之间情感交流,形成敌对关系……很有可能裂变为无法修复的创伤……

如果自己现在继续迁就女儿,措施过于软弱,对自己女儿仍然没有什么大作用、大改变,这无异于隔靴搔痒。自己女儿根本就会继续不买他的臭帐,很容易使自己女儿继续疯长娇生惯养、蛮狠无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难以开化的古怪心理:父母气得暴跳如雷,她照样哼着催眠曲,仿佛她自己是一个局外人;父母一转身,她会嘻嘻哈哈去逗她调养的小金鱼了。

他坐在车上心里早已像翻江倒海一样,难以平静,如何把握教育子女的尺度?他反反复复、不住地在拷问自己:我究竟该用什么方法去处理眼前这个问题,他深知教育是没有固定方法的,也没有什么固定模式的,也没有什么教育先例供自己参考。而在自己眼前可以与之商量的就是孩子的班主任,还有自己的妻子杨建云。

他非常清楚班主任的为人、为师作风,在万宝强的眼里,班主任是一个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大声“训斥”是他的教育法宝。班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对他敬若神明,在他的面前是大气不敢出。惟独自己的女儿对他的班级管理极有挑战性,班主任叫她上东,她偏偏上西,根本就不睬他的那一套。班主任不止一次,在万宝强面前表明女儿的叛逆性,也不止一次要求万宝强要严加管教自己的女儿,而万宝强对班主任的忠告,老是不以为是,总认为孩子这样做自有它的道理,总认为孩子是可以通过环境的磨合,逐渐会自动变好的,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在这方面去调教她。

此刻,他想到了班主任,想到了班主任先知性的良言,看来班主任是对的,自己的女儿根本就是一块欠“大声训斥”的料,不给她敲一次“警世钟”,她是不会“猛回头”的……但是……班主任那种做法……也是欠妥……

万宝强深感自己语言的苍白,深感一个做父亲的失败,他愧对自己的女儿,愧对自己所主管的家。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和自己差不多,也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招数,除了一些简单的交流,一到教育孩子重要的“关键”时期,她就会感到手足无措。

所以,眼前这两个可以商量的人,他也感到那么的遥远,现在对女儿采取什么措施,最终还是要自己定夺。他现在才意识到自己作为孩子的爸爸,肩上所承载的责任是多么的巨大,他学过的教育理论不少,对教育的规律也是有所了解,可是,当下必须解决的教育问题,确是教育理论所无法鞭及的事情。

万宝强面对“此情此景”,很纠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