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九十八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九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九十八

出租车在弯弯曲曲的乡间水泥路上“疾驰”,忽然,万宝强从座位上弹跳一下,原来是车子在过“小洼地”的时候,没有减速。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万宝强似乎有所领悟,他回想自己给孩子伴读以来所遇到的奇奇怪怪事情,心里真像倒翻五味瓶:孩子脾气大了、孩子的“任性”频繁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变淡了、家庭教育走上了难以驾驭的“山路”。

他竭力地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家庭教育过于疲软?是不是自己的家教方法过于简单?是不是对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是不是该给自己的孩子来一次小小的“震动”了?……

“震动”这个念头一出现,他就想到了体罚,但是,他又深感这个方法的欠妥:因为现在要去“教育”的孩子,是自己的闺女,在教育方面绝对不能等同于男孩子。女孩子是不易用体罚来教育的,女孩子在生起气来,很难对付,轻则睡在床上不吃不喝,重则离家出走,再重一点问题就会变得更为严重……

如何拿出一个比较平和、但又是立马见效的好方法呢?他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策略……眼看车子就要到县城了,万宝强显得猴急一般!他反复在想教育女儿的万全之法以及教育孩子过后的伴读之路。

他开始琢磨自己女儿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因为万宝强知道要想教育好一个人,要使这个受教育的人,对你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心服口服,必须对这个教育对象有足够的了解,你必须抓住这个人的弱点,不然的话,你去训斥她,她肯定不服,不服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万宝强非常清楚,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看不起你、眼里没有你、孩子肯定不服你的教育。如果到了这种地步,教育孩子就会演变成为低级的、相互对抗的无聊游戏。这样的教育是绝对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

回想这几年,自从女儿到县城中学,他就没少操过心。自己女儿以前习性顽皮,学习不踏实,这都还属于父母能够“原谅、接受”的小问题。因为这些小问题,只要与女儿简单地交流一下,女儿很快就会改变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几天之后,就会见到很好教育的效果……

谁曾想自己的女儿在学习上会下滑到如此的地步!

自从进入高三以后,自己的女儿完全变了,变得让爸爸、妈妈、老师都无法适应…她反而认为自己成熟多了,根本就不需要家长在鞍前马后为她操心。有许多事情的看法上总认为父母是太多虑了,父母的思想开始落后了,对世界的看法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她觉得自己现在可以“君临天下”了,可以对自己的父母发号施令了。他经常看到女儿坐在她的小床上、饭桌旁边,一本正经、很有风度地为杨建云上政治课,甚至有时还为她的母亲指点江山……

为了不伤害自己女儿的自尊心,为了不打消女儿对家庭的责任心,体现现代家庭民主气氛,对女儿一些坏毛病、坏习惯,自己和杨建云一直采取宽容、体谅、粗放的态度;对女儿一些比较新颖、有正面价值的问题,及时地给与赞美与鼓励,甚至对女儿点滴成绩还给与“稍高”的赞赏,从而使自己女儿的自信心,一直处于有增无减的状态。哪知自己的女儿,根本不是一块质地非常优良的材料,赞赏却演变成为自负的动力,自负演变成对父母、对老师的不尊,对友情的傲慢。

自己在此之前,他对女儿的反常表现虽然已经有所觉察,认为自己的女儿毕竟是晚辈,对长辈说话的态度、语气不能过于随随便便,应该让自己的女儿在这方面有所收敛,但是自己在这方面还是错误地认为,孩子的自负与傲慢也是一种人生的需要。她可以在走上社会的时候,避免被人欺负,避免让别人小看。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女儿会酿造成今天的后果。

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万宝强仍然觉得还不算迟,认为亡羊补牢对事态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这种毫无生气的家庭教育。

眼看就要到目的地了,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女儿了。见到自己女儿,第一句话该怎么说,此刻,万宝强倒觉得导致女儿今天的结局,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现在唯一的途径就是不能让事态继续蔓延扩大,尽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她所犯的错误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及时悬崖勒马,并且能够尽最大努力使自己在今年的高考中免受灭顶之灾,让“灾情”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万宝强知道在这个时候自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是,他不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走过的错误道路,让后来者再去重复自己昨天的“故事”……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处理眼前比较棘手的——对自己女儿的读书问题。

车子继续向前开,他的头脑思维也开始异常活跃起来:小孩子平时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亲言谈过于随便,举止粗俗,把对长辈应该具有的礼仪、尊重抛在脑后,这是极端有害的!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一时间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是不容易一下子懂得如何去尊重老人、尊重师长、尊重领导的,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些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常识都不能做到,又怎么能去正确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呢?

万宝强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说实在话,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要小看我们这些做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要知道什么叫耳濡目染,什么叫潜移默化,它们所存在的玄机可真是大着呢!它们所产生的作用那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如果我们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语言放纵,不管是得体还是不得体,都像机关枪一样扫射出来,自己孩子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孩子就会错误地学着家长的样子,在与别人交往;如果我们的家长做事情一向不能善始善终,做事情拖拖拉拉,今天的事情可以拖到明天、后天、无止境地向后延续,我们的孩子自然会效仿起爸爸妈妈的做事风格;如果我们的家长,该严肃的时候,仍然在孩子面前表现嘻嘻啦啦,没有一点做家长的尊严,我们的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都是一个善菩萨,在爸爸和妈妈面前可以高一句低一句乱说一通,认为爸爸妈妈永远不会让他们难看。

所以我们认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是要有一点威严、是要有一个做家长的“样子”。如果这方面做不到,肯定是做父母的败笔。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威而不露,宽而不慢,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如果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所做的事情、所说过的话,连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都不屑一顾、都当做耳旁风、根本就不值一分钱,那么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太多、太大的作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万宝强想到这里,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孩子的失败,追根求源,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如何彻底地改变自己以前错误的形象?如何使自己的“小”形象在孩子的心里面高大起来?如何让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份量,并且能够让自己的女儿在听后心里面感到快意,能够产生共鸣?如何让自己的威信重新在女儿的面前确立起来,不再把自己爸爸妈妈当做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配角,只是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如何让自己的女儿知道父母亲永远是她成长过程中的最忠实的呵护着,永远是陪伴左右的不二选择?那才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往往是站在说话不知腰痛,要做一个孩子心目中真正的好父母,那绝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情,那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那是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那是需要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那是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的过程;那是需要不断和自己孩子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绝非是举手之劳、一气呵成的事情。

万宝强非常清楚自身教育子女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他的语言方面也不是一个严谨的、亲和力特强的人;他是行为方面也不是一个十分端正、得体的人;他在态度方面也不是一个和蔼可亲、十分专注的人。总之,他绝不是女儿心目中的好爸爸……一个十分称职的好爸爸。

看来一场重大的考验在等待着万宝强,成功与失败维系自己一身,就自己目前的能力、目前的处境,很难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怎么样”。在这个时候,能够稳住这个读书的局面,才是最为关键的。他似乎在自己的心里也觉察到自己的语言对孩子的作用是相当软弱的,就目前的处境,形同隔靴搔痒,现在唯一可取的就是要给自己女儿一点“颜色”看看,也要让自己的女儿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她所想象的那样无能,那样没有一点威慑力,也是一个具有柔弱和威严并存的爸爸;也要让女儿明白自己的不良行为也不是肆意可以发泄的;也要让自己的女儿从内心深处知道,爸爸、妈妈也是具有一定尊严的长者,并不是自己随便就能够“忽悠”的人。

看来,万宝强对体罚教育开始产生幻想了!目前,他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在体罚女儿方面所要把握的“度”的问题了……他明知在实施体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他的“愤怒”已经掩埋了他的理智。错误的情绪告诉他,今天对女儿实施体罚那是最为“明智”的事情!

当他为自己体罚找到借口的时候,万宝强的内心已经丧失了家庭教育的理智。他开始错误地认为:虽然自己称不上一位好爸爸,但是今天的体罚就是证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爸爸!今天对女儿进行“体罚”就是避免明天被人体罚,就是最完美的家庭教育!

美国心理专家理查德·卡尔森曾经说过:“不要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要冷静,要理解别人,承认事情的多变性。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不是吗,生命的降临,给与世界的第一声清脆的啼哭,根据佛家所言,那一声啼哭,不仅仅是代表着生命的出现,也意味着人生从此将与挫折相随。人的本质,说简单一些,不仅仅是让生命享受属于生命中自我幸福与快乐,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苦与痛。因此,我们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清醒地记住: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您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只有这样,您才能在生活中(包括我们的家庭教育)突然变得轻松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