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零九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零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零九

在惩罚的字典里,我们是很难找到一个非常完美答案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我们这些做父母老师的,通过体罚孩子能否得到教育目的,可谓是众说纷纭。古往今来,“伟大”的老师也会体罚学生,“伟大”的人也会受到老师和父母亲的体罚。孔子曾经就体罚过他的弟子宰予、毛泽东在年轻时也被“老爸”体罚过。

当然这些事例可谓举不胜举。要不哪有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些具有一定哲学道理的警句呢!但是,任何体罚都是暴利行为,它对摧残人的自尊、伤害人的身心都是我们不容回避的事实。很多有作为的人才,在蓓蕾初放之时,遭受“体罚”的霜雪冷雨,有些优秀人才便灰心丧气,甚至还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很难说清楚体罚是对是错!根据我从教几十年的看法,体罚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但是,体罚是很有考究的,必须严格把握体罚这个度。

这个度有:轻重的度、时间的度、用力的度、次数的度,还有体罚效果的度、爱心的度,因此,作为实施体罚的老师、家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惟有这些具有较高修养的人,才可以去较为准确地掌握其中的分寸、轻重缓急;才有可能去跳好这个教育孩子的“钢丝舞”;才有可能弹好这个教育学生的“手风琴”。如果你是一个不懂教育内涵的人,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我认为你还是不要去冒这个险,因为,体罚孩子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很容易走上教育孩子的反面,得不偿失。

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位好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你能够在自己的家庭里、自己的教室里、在跟受教育者的互动中保持高标准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好的教育工作者。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对受教育者施行管理教育的时候,别以为有了爱心就足够了。要知道一条成功的教育之路,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还会充满艰辛。

如果你的教育效果能够远远超出他人的教育效果,那并不能证明你有什么教育魔法。我们应该知道,孩子的变化都是缓慢的,我们绝不能认为,只要我们把什么好的教育方法朝孩子的头上一套,魔杖一挥,一夜之间,我们就能够把孩子的品行、习惯和学习成绩都转变过来。如果你有这些想法,那只能证明你是一个教育的狂妄者。

因此,我们必须抛开一切荒谬的教育观念,踏踏实实地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原则”,那么,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只能变成徒劳……

万宝强班有一个学生,非常的聪明,可惜他把聪明的头脑不是用在学习上,偏偏是用在邪门左道上。尽管学校管理的非常严,他总是想尽一切可能用的方法,变戏法似的往游戏机室、网吧里面钻。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去照顾他,留在家里照看他的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爷爷。说实在话,这位老爷爷自己都无法照顾自己,所以作为爷爷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管理这个调皮的孙子。

学校老师对他使用多种方法,都无法将他制服,他只能在学校勉强就读。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晚上宿舍大楼的门都是用锁锁住,可是他为了晚上上网、打游戏,他竟然用学生床上的衬单从三楼慢慢地系下来,翻过学校的墙头,径自到街道网吧去包夜去了。如果到了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他更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人能够管住他。

这个孩子在网吧、在游戏机室,那个专注程度,简直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他。如果他能够用此一半的功力花在读书上面的话,考上全国重点本科大学根本就是小菜一碟,甚至能够考上全国有名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别看他个头小,他可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捣蛋专家。有一年春节,他的父母亲都回家过年,当他的父母亲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竟然变成这等人才,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涌上心头,眼泪禁不住地唰唰直流,心里感到格外地委屈,自己常年累月在外面受苦受累、东奔西跑、忙这忙那满心希望能够给儿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读书机会、提供更多的钱财、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实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体会做父母的一番苦心,能够在学校好好读书,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为自己的家庭争光,也为自己将来能够走上一条“体面”而又幸福的人生道路,从此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苦生活。

可是,现实却令他们倍感伤心,心头的理想之帆,很快变成了一只黑色的无头苍蝇;满身的激情也很快瘪得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成为没有奋斗目标的“奴才”,他们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寻找最后的可以挽回败局的希望羽翼。

谁能够为他们的儿子唤回人性的良知?谁能够为自己的儿子送去“醒酒的仙汤”?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没有任何进展。他们认为:连万能的上帝都对他们的儿子无语摆手。于是,他的父母亲便把这些绝望的委屈,疯化成为一种冲天的怒气,用一种比较过激的行为——拳打脚踢,来强迫自己的儿子走正道。要知道对一棵已经长成歪脖树,我们要想把它理直了那可不是一般的等闲之事,没有三年五年的功夫,绝对不可能有太大转变的。

心急偏偏遇上热豆腐,他们的儿子根本就不领这份情,和他们打起游击战。尤其对父母的体罚甚是反感!因为他觉得自己比父母更委屈!他认为自己的父母一天到晚就知道去挣钱,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做儿子看,半年都不打一次电话,父母把他留给爷爷看管,其实那是把自己留下来照顾爷爷。

爷爷常年身体不好,自己经常留在家里为爷爷烧饭喂药,荒废了大量的读书时间,自己成绩渐渐地落了下来,要说文科语文、政治、历史成绩落下来还能够补上去,对于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落下来就很难补了。其实最要命的就是那些洋文英语,一旦成绩落下来,根本就没有办法提上去。他坐在教室里听英语课,就好像听天书一样,一句都听不懂,坐在教室里就好像蹲牢房一样,读书很快在自己的心里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很快自己的爱好、兴趣都转移到比读书有更大吸引力的网吧、游戏室。在那里,他终于找到了可以麻醉自己的地方。

我们试想一下,等到他儿子在网吧、游戏机室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的时候,到了已经无药可治的时候,再拿起棍棒、抡起拳头来教训,难道不知道这是徒劳无益的么?难道就不知道这样对孩子会有更大的伤害吗?但是,他的父母亲认为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颓废下去。于是,他们对儿子实施了多种体罚措施,结果不仅没有使儿子诚服,反而是自己与儿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第二学期,这个孩子一直没有到校报名,万宝强非常着急,以为这个孩子辍学了,和他爸爸通了十多次电话也没有效果。他顾不上工作劳累,又到这个孩子家找了五次,就是看不到这个孩子的踪影。他爷爷告诉万宝强:“这个孩子整天不归家,家里电话也因为长期欠费打不通,我们真拿这个孩子没有办法。”他爷爷说话时气得直摇头。

一天上午,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星期了。万宝强正在上课,那天风很大,教室的门是虚掩着的。大约在上课十分钟以后,突然教室的门被人推开,也就在门被突然打开的一瞬间,万宝强就看到一个人从教室的门口一闪,紧接着听见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万宝强朝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赶忙跑到门外,一看,只见一个四十开外的男人,去追赶一个孩子,当万宝强仔细一瞧,原来这个四十开外追赶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班级的、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捣蛋大王”,“捣蛋大王”在前面飞跑,父亲在他后面拼命地追,终因孩子的力气比不上自己的父亲大,这个“捣蛋大王”被父亲“生擒活捉”,其滑稽的程度,要比赵本山的相声小品还要精彩。

父亲把孩子拖到万宝强的班级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着孩子的脸上去就给两巴掌,随即还用脚狠狠地踹了孩子一脚,万宝强见此情形,赶忙上前阻止,这个学生乘机朝教室的后排跑去,并且立即打开窗户。万宝强以为他被父亲追得急,跑热了,要打开窗户吹吹风,令万宝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只见这个学生迅速地跳上桌子,登上窗户,一个飞身跳了下去,等万宝强、这个学生的父亲,还有全班的同学缓过神来,这个学生已经迅速地爬上教室外面两米多高的围墙,纵身跳了下去,逃跑了。万宝强和这个孩子的父亲迅速地赶到学校门外,孩子已经跑得无影无踪,这位家长气得两腿发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前几天,我在论语中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闲谈。谈到对他的弟子看法时候,子贡问道:“老师,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好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呢,做事有点过头了;子夏呢,做事有点不够火候。”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了和做得不够火候同样不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当我们仔细品味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孔子说得太好了。我们父母亲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应该考虑一个“度”的问题。我们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我们就会把做事的缺点改正过来,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得到解决问题之目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