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四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三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四

万宝强女儿因为自己不小心,双脚受伤,加上敷错了药,结果害得她不能到校上课。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她被妈妈送到一个亲戚家的诊所里面。妈妈本来想给她带到县城大医院里面治疗,可是,她一想到那吓人的治疗费,便狠下心找一个信得过的私人诊所。她考虑再三,决定把女儿带到自己表哥开的诊所里,虽然路途较远些,但是,她觉得把自己女儿放在那里治疗,心里会踏实许多。

杨建云的表哥,也是农村人,是一个高考落榜生,名字叫刘子昂,其实,刘子昂也是来县城带孩子读书的。他是一个赤脚医生,行医技术较好,为了伴读,他辞去乡村卫生院工作,在山下租了一个房间,开起了私人诊所。这样,刘子昂便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过起了一边行医、一边伴读的生活。

刘子昂三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两个大孩子是女孩子,最小的是男孩子。农村人有一个很传统的思维:不管计划生育有多严,不生到男孩子不罢休。因此,刘子昂家的成员结构就带有很强的典型性。

刘子昂对女孩向来没有偏见,认为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个样,没有男孩子一日三餐不会变;可是他的老婆在这方面就不同,对男孩子和女孩子却存在很强的农村传统观念,她认为家里没有男孩子,就等于天上没有太阳,地上没有空气,简直就让她难以呼吸。

好在天遂人愿,刘子昂老婆终于在第三胎生出了“一个太阳”,阳光每天照在她的脸上,干起活来,特别得有精神。三个孩子也被她调理得很滋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相当出色。

杨建云走进表哥的诊所,仔细打量一下,这个诊所地处农贸市场,本是一间门面房,它在农贸市场大门的北面,由于离农贸市场大门足有二百多米远,不适合做小生意,因此,这个门面房很难被租出去。可是,这个门面房对于行医人来说,就无所谓这个位置劣势了,相反,这个诊所位置稍偏,却是一件好事,因为病人就可以在喧嚣的闹市中,获得一份难得的清静。

刚来的时候,由于刘子昂行医技术很好,加上他的看病费用低廉,他很快此地站住了脚跟,生意显得很火爆。他每月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他一年收入都在四五万元。

古人言,人怕出名猪怕壮。他的火爆生意,却惹怒了对面的私人诊所。他经常在刘子昂背后搞一些小动作、出一些“馊主意”,让刘子昂的诊所,鸡犬不宁。原因是:刘子昂虽然是一个合格的赤脚医生,但是没有拿到行医执照。这给对面的私人诊所带来很多“出气”的理由。于是刘子昂的私人诊所,也经常遭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封查。

这样一来,刘子昂的私人诊所招牌很被取消,为了把伴读进行到底,为了让孩子在伴读过程中少受罪,也为了自己在县城有一口饭吃,他的诊所被迫转为地下。于是,门面房成为一间虚设的“诊所”,真正的“诊所”已经退居到刘子昂的卧室。严格来讲,刘子昂的行医是偷着干的,

这样一来,刘子昂的“行医”生意大幅度下降,收入也大不如前。好在刘子昂非常勤快、技术较好,治病费用低廉,很多老“顾客”依然会光顾他的诊所。为了增加收入,他把原来行医的门面房转租给别人做仓库,只留一个很狭窄的“人行道”。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病人家里看病。即便如此,他的经济收入仍然非常低微。因此,我们只能说,刘子昂是靠着这点微薄的经济收入勉强在县城维持伴读的。

其实,这个卧室诊所,根本就没有诊所的样子,里里外外就是一个住家户。初来乍到的人是绝对不会认为这是诊所,里面几张床本是给家里人睡觉的,可是现在,这几张床已经成为病人临时挂水、临时养病的地方。

由于,刘子昂的卧室变成诊所了,孩子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地方就被占用了。刘子昂为了给孩子找到一个理想的学习、休息地方,他真是绞尽脑汁。他想到再租新房,可是,这对于他这样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来说,再租新房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老公,你看我们平房上面的隔热层怎么样,以前,我们租房漏雨的时候,我到上面看过,里面地方蛮大的……”正当刘子昂走投无路的时候,他的老婆给他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让他看到了“希望”。

原来,他的卧室诊所是一个平房,房东为了防雨、隔热,便在平房上面做起半层楼高的隔热层。老婆告诉刘子昂,可以合理利用楼上的隔热层。

刘子昂认真了观察这个隔热层,它有五十个平方米大,最低的地方有一米高,最高的地方有一米五高。这可把刘子昂乐坏了。他便征得房东的同意,把隔热层进行简单“装修”一下,把全家的卧室,全部搬进了隔热层。说是装修,其实就是用几块木板把两大间房子,隔成几个小房间。

这三个孩子刚搬进隔热层的时候,非常不习惯,都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觉。好在孩子们都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满肚的“委屈”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了。

现在“习惯”了,他们进出这个隔热层,也变得相对自然了。这里没有床,只有地铺,进出必须爬着走,连穿衣都必须跪着穿,不然,就会“四处碰壁”。

“我的妈呀!这个地方怎么能住人呢?真能把人憋死…哎呦,疼死我了……”杨建云刚走进那个隔热层的房间,头就被墙壁碰了一下,她一边摸着碰伤的头皮,一边在“喊疼”。

“注意!当心!”杨建云的表哥提醒初来乍到的表妹,可是,他提醒的话没有起到作用,还是让杨建云吃了亏。

当杨建云爬着走进“卧室”的时候,让杨建云惊呆了,仿佛看到了一个矮人生活的世界。地铺上放满了书籍,电灯、电扇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卧室有三个盆口大小的气洞,外面的光线勉强照进来。虽然有些许光线,但是整个卧室还是比较昏暗的。即使白天,如果你不开电灯你是看不清楚书中文字的。最让杨建云不能适应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一般不能用脚走路的,要到某一个地方,是用四肢爬过去的。

“表妹,我的卧室不错吧!虽然矮了点,但是,孩子在里面学习非常安静,外面的噪音很难进入室内。”刘子昂带有调侃的味道对杨建云说。

“表哥,你的雅居,我们正常人是无法享受的,如果,你要让我在这里过一夜,第二天早晨我肯定会变成神仙离开凡界的。”面对这样的伴读住房,杨建云的心口仿佛有一块砖头堵在上面,让她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你们在这样的房间里,夏天怎么办?下雨怎么办?”杨建云惊讶地问表哥。

“夏天是热些,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人,还能有条件怕热吗?最让我们感到无法居住的不是天气热,而是下大雨,因为,我们的地铺往往要进水,还有水干之后,整个房间都存在那些难以忍受的霉气味。

让杨建云意想不到的是,刘子昂和她的老婆、孩子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四年。大女儿由于成绩突出,今年已经被上海复旦大学提前录取。二女儿在附中读初三,成绩也是相当出色,多次在月考中夺得全年级第一名。至于小儿子,按常人想法,在家里备受家人宠爱,肯定学习很差。可是他的小儿子也竟然是附小多才多艺的尖子生。

“你家的孩子为什么成绩都是那么的好呢?表哥不能向我介绍你的家教经验吗?”

“我哪有什么经验呦,你看我每天都要给人看病。你要知道我给人看病不是光明正大的,往往我都是背着药箱到病人家里看病,有时彻夜不归,很难顾及孩子们的学习。但是,有一点我非常欣慰:我们家的孩子,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到卧室探讨学习问题;电视就在旁边,他们除了看一些新闻以外,很少再去看电视;星期天,他们经常在一起搞英语演讲、作文朗诵、社会知识竞答、数学游戏、俯卧撑比赛、切磋棋艺,根本就不让我烦心。”

在求知成才的道路上,不外乎有两种情形:一是参加工作以后靠自己自学“成才”的,二是从院校“成才”后再走向工作岗位的。如果我们从结果看,他们都成功了,但是他们在成功后所获得的“快乐”、“幸福”,往往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打一个比方,假如你通过努力在高三考入南京大学,接受相当好的高等教育,你在这所高校获得了比较高的知识技能,你毕业以后,凭你所学的良好专业技能,很快就会找到一个较为称心的工作,获得较高的经济报酬。你的生活水平自然也会因你的工作、经济收入在逐步提高。由于,你工作环境相对优越,你的工资收入相对多一点,自然社会就会有很多人“青睐”你,这样,你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超出普通人。

假如不是这样,而是你成家立业以后,看到人家凭借“雄才大略”而“雄踞一方”,你顿生进取之心,也想考入一个南京大学。试想一下,你所付出的努力一定要比在“正常”情况下多得多,即便你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考取了南京大学,要知道你这个时候的年龄、身体、精力都会在你发愤自学的时候打上岁月的痕迹,皱纹、白发、憔悴一定会在你的生命里扎下了根。虽然说婚姻的幸福与你的事业、地位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仍然要说,前者的婚姻要比后者的婚姻要“高雅”的多。因此,我要说你要获得前者所拥有的快乐幸福,那一定是难上加难了。

鉴于此,我奉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书求学阶段)奋发努力,争取早日成才。这不仅仅对你们自己有益,而且对于你们的父母亲、对你们的老师、对你们的朋友、对我们的国家都是大有裨益的。

有人说人生最珍贵的就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没有“第一次”那么让人羡慕了。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第二次”就会有一种被人“嚼过馍”的滋味。至于“第三次”那就更淡了,淡得比白开水还无味。你要问这个世界人为什么会如此的“无知”?智者会告诉你:无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这个答案,不管你是如何的不理解,但是这个社会早已认同了这个答案。例如:社会普遍认为应届生考上名牌大学就是要比往届生考上名牌大学强;在高三考取大学的总比成家立业后考上大学强;第一次出门看大海总比第二次看大海更有趣味、更有快乐感,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持有不同看法,那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个人的不同看法已经无法左右这个社会了。

我们可以这么说,成功的道路往往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逆境中孩子,更是艰难。因为,他们的身心不仅要克服经济的苦难、物质的困乏,而且还要忍受世俗的冷眼;他们获取点滴知识都要凭借自身的主动努力,凭借对知识的无限热望,克服很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才获得的。所以,我认为逆境中孩子学到的知识是有很深“血痕”的,是带有“征服”气息的。他们每获得一点知识都是在披星戴月的征途上,迎着七月流火的“热浪”,踏着三九数尺的“坚冰”,用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志征服换来的。有时,流言还能淹没他们的“头顶”,讥讽还能撕碎他们最可怜的“自尊”;有时,在孤独的夜晚他们只能对着满天的星斗说话,在凄凉的清晨他们只能对着无数棵瑟瑟发抖的小草谈心;有时,他们只能在远离亲情、友情孤独中,独守一份坚强,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综上所言,你也许知道了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了,我就是要告诫那些正在读书的学生们,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读书机会,要知道这些读书机会太难得了!小而言之:那是父母绞尽脑汁得来的;那是父母血汗换来的;大而言之,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是强大的祖国给你的。你一旦失去了这个读书机会,流浪江湖,即便以后有一个非常想读书的愿望,一个能够让你安心读下去的条件,你所获得的读书回报你也是无法与现在努力所得到的回报相提并论的。

万宝强在这方面深有感触,自己的读书阶段,没有把握好读书机会,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当他怀着很多遗憾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上太多的艰难,让他彻底地明白,原来所谓的在校读书之苦,比社会上所说的“皮毛之苦”还要“淡”得多!

刘子昂的几个孩子,在读书上获得“较大”成功,他们能够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组成合作团队,相互学习、相互制约、相互竞争,把贫穷当作跳板、把绝地当作舞台、把苦难当作前进的动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请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