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八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三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三十八

箫剑和范进通过“高考捷径”,走上成功之路,让万宝强夫妇很是羡慕,闲暇之余,他们还喜欢在这方面做深度探究。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你说,我们国家在高考招生方面已经越来越规范了,箫剑、范进这样的学生已经没有可乘之机了,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杨建云说,“可是,我又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天无绝人之路嘛,”万宝强见妻子对箫剑、范进这样的学生抱不平,便说出一句让妻子搬不动的话,“现在,虽然我们国家不断规范高考行为,严格管理考生学籍,对不符合当地学籍管理的考生,不准许在当地参加高考,但是,仍然还有家长在‘这方面’动脑筋。

“说来听听,”杨建云不解,要自己老公说清楚这里面存在的学问。

“你听说我们国家字典里面有一个新词——吃空饷吗?”万宝强在给妻子上课。

“你不要在我面前拽文,”杨建云见自己老公故意卖乖,便有点生气地对老公说,“难道这‘吃空饷’还能与考生学籍有什么联系吗?”

“老婆大人,不要生气好吗,”万宝强赶忙陪着笑脸说,“所谓的‘吃空饷’就是有些人在单位挂名不上班,照样拿国家财政工资……我们有些家长根据这种做事原理,早已把孩子的户口迁到新疆、蒙古等地,并且把孩子的学籍也办在那些地方。而自己的孩子在本地不办学籍或者利用本地那些已经辍学学生的学籍在本地读书,等到自己孩子要参加高考的前一学期,再进入学籍所在的学校读书,冲刺高考。”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杨建云笑道,“那为什么外地学校愿意接受这些‘挂名户’考生呢?高考报名关又是怎样通过的呢?”

“你就不懂了,”万宝强继续调教妻子道,“这里水可深了,不知内情的人,很难说清楚这里面所存在的奥秘,你向来心地善良,当然不会知道这里面的‘勾当’了。”

“不许侮辱别人,”杨建云为这些‘挂名户’当事人说情,“他们也在为培养人才做贡献呀。”

“不对,”万宝强说,“这不叫培养人才,这叫损人利己,这些‘挂名户’父母以及愿意接受‘挂名户’的学校都是侵犯别人公平受教育权利的,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特殊省份除外)明文规定,对外省籍考生参加高考,都必须在高考所在地就读三年以上,且有学籍,可是这些家长拿出通天本领与‘挂名’校相互‘勾结’达成双赢协议;所谓的双赢,‘挂名学生’可以走上高考捷径,‘挂名学校’可以粘上‘挂名学生’的名气,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从而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

“那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从源头杜绝呢?”杨建云深感困惑地对老公说。

“这与我们的国情有关,”万宝强说,“现在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落后,我国为了共享繁荣成果,一些教育制度必须向这些落后的地方倾斜,国家很多一流高校都在这些地方进行计划招生。这些美好的举措,却给一些家长、学校带来可乘之机!再说,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本地院校,也会根据地方土政策,降低高考入学门槛。”

“具体点,”杨建云不解,“最好举例说明。”

“好的,”万宝强说,“我有一个同学,他有一个儿子,他很早就想给自己的儿子找高考捷径,儿子读初三的时候,他就通过自己的亲哥哥(他哥哥在北京某地当官)把儿子户口落到北京。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一流大学北大、清华每年计划招生数都向所在地考生倾斜。我同学的儿子,在去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可是,如果他的儿子在我们本地参加高考,至多只能考上我们省的苏州大学。”

“看来,我们国家的教育里面真的还有很多学问,”杨建云把头摇得像货郎鼓一样说,“本人愚钝,目前的水平,我只是幼儿园的小学生,对中国教育问题只能望洋兴叹。”

“不对,”万宝强有点兴奋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像你这样的人,只能表现出匹夫之勇,以你目前的地位、身份,你又能奈他何?”

“你错了,”万宝强对妻子的不理解很是不高兴,气愤地说,“位卑莫敢忘国忧!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谁要把我国的教育当作可以肆意践踏的儿戏,谁就是对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公然挑衅,谁就是对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极大亵渎,谁就是对中国十三亿人民的极大犯罪。中国的现代化教育需要公平、需要公正,需要一个平等的、参与竞争的环境,不能让某些人利用‘歪门左道’走所谓的高考捷径。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才能和世界现代化教育接轨,也只有这样,我国现代化教育才能使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位卑也想为国分忧,”杨建云对老公道,“可是,如果我女儿今年高考落榜,那又有谁为我分忧呢?”

“请你不要这样想好不好?你要知道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的利益。”万宝强语气平和地对妻子说,“后来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和‘范进和箫剑’类似的学生,他们都用这种捷径方法考入了大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考不公平现象!近几年,我们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痛下决心,通过落实多种措施,这种类似事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们应该高兴,可是……”杨建云欲言又止。

万宝强似乎明白妻子的意思,但是他不愿像自己妻子那样“懦弱”,他要尽自己最大能力为中国这种教育现状开处方……

“是萧剑践踏了我国高考制度,还是我国教育制度践踏了像萧剑那样优秀的同学呢?”他自言自语道,“当我们面对今天高考制度中出现的不公平的时候,不管是地方录取分数差距造成不公平,还是像箫剑同学那样由于钻高考制度空子而造成不公平,我们会想到什么呢?难道这些看似矛盾的怪事,不值得我们今天教育工作者好好地反思吗?”

杨建云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自己的老公。

“教育公平?”杨建云愤怒道,“箫剑就是因为没有走教育公平路,才走上成功的,难道他的成功,也是一种错误?”

万宝强无语。

就我个人而言(当然,我的观念不一定正确,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敬请赐教),我对箫剑、范进两个“同学”也非常熟悉,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我也比较清楚,他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箫剑在医学院工作,从他手里培养出的研究生,不低于100名;而范进是某高校的副院长,著作等身。

因此,我会说他们是社会的“幸运儿”,命运没有亏待他们!他们在优秀的教育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之骄子,是值得可喜可贺的;我绝不会说这些优秀的人才是贪天之功取得的,我更不会说这些优秀的人才是“欺世大盗”(因为当初,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禁止的制度),因为,他们只不过拥有了一个“绝好”的机遇,让你们走上了“康庄大道”。

“要是天底下所有的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都是非常优秀的,不就会从根本上杜绝‘高考捷径’现象产生吗?”杨建云非常向往地对万宝强说。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万宝强非常清醒地对妻子说,“你见过天底下有长得一模一样的萝卜吗?”

“没有。”杨建云说。

“这就对了,”万宝强说,“萝卜是绝对没有一模一样的,萝卜也会分出三六九等的,更何况是‘人’的学校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杨建云说,“那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读好的学校,这是人之常情。”

“家长可以为自己孩子选择好的学校,但是,你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你的话,我听不懂,什么叫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只要有好的学校和差的学校存在,就一定存在教育不公平。”

“不错,”万宝强似乎从妻子话当中,明白了自己想要寻找的答案,“我们国家必须在均衡学校资源上下功夫。”

“那如何才能均衡学校资源呢?”杨建云问道。

面对妻子的提问,万宝强陷入痛苦的思考当中: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什么叫教育公平?什么叫优秀教育资源?什么叫知名大学?他们的办学模式,他们的办学理念,为什么在全国不能得到高效地推广?我们的大学、我们的中学、我们的小学、我们的学前教育,为什么不能在教研方面多去做一些创新性的探索?我们国家努力解决教育公平,可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却在努力制造教育不公平呢?

“这个话题太沉重,”万宝强伸了伸懒腰,继续说道,“均衡教育资源,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做这件事,但是很少做到成功的。”

“为什么?”杨建云问道,“国家在方面投资很多钱,为什么会做不成功呢?”

“有些人素质太低,”万宝强愤慨道,“电脑每台只有三千多元,采购电脑的人却硬说是五千多元;白板装上了,可是与之配套的电脑却没有,让上课教师干着急:学校要求所有的教师上课必须用多媒体,可是很多教师不愿用,嫌它麻烦;多媒体需要课件,很多教师做不好,也不愿学;现在学校已经要求用多媒体上课,可是上级主管部门在检查教师备课时,还是检查手写的教案;上级主管要来督查‘均衡’到位不到位,有些人总是喜欢人为地制造一些虚假的表象,让督查人员认为你学校已经‘均衡’到位了。哎,这叫什么世风呦?仿佛又让人回到‘浮夸’年代。”

由此看来,要想在我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真的还有很多路要走。

“既然这条路难走,我们为什么还要致力于这件事情呢?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很难办的事情交给‘教育市场’呢?让‘教育市场’来调节教育公平,这样不就可以避免那些烦恼吗?杨建云问道。

“不可以交给‘教育市场’,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特质之一,我们虽然做不到绝对的教育公平,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到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万宝强抬头看了看晴朗的天空继续说,“我的希望和我的信心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我听到远处的山风已经鲜活过来了,正朝着我们的身边赶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教育公平之花肯定会开遍祖国每一个角落。”

写到此,我想起一句话: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利用《简爱》(Jane Eyre)里的主人公简爱之口对那个富有的雇主——罗切特斯说:“我的心灵与你一样的高贵,我的心胸和你一样的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用自己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彼此平等,本来也如此。”

我曾经无数次地被夏洛蒂勃朗特的话感动过。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是太多了!对我们今天的城乡教育、择校教育、高考制度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并不是只知抬头看天,不知眼前看路的人。我深知我国教育公平是一条非同寻常的曲折之路,这里面不仅仅存在人的素质问题,还存在我国经济发展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够齐心协力,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改观,未来像箫剑、范进这样的好学生,绝对不会再用走所谓的高考捷径,他们一定会在教育公平的蓝天下,不需要借助所谓的外力,就能够自由自在地展翅飞翔,轻松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