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八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四十八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八

“爸爸,现在我们学校可热闹啦!每天都有乡下中学的初三学生到我们校参观。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星期六中午,万宝强女儿一见到爸爸就嚷了起来。

“不热闹不行呀,”万宝强告诉女儿,“现在县城中学不比过去,要想更好地生存下来,就必须这么做!”

“都必须这么做?”万宝强女儿很好奇地问,“我们初三的时候,县城中学为什么就不搞此类‘游山玩水’活动?”

“现在不同了,到处都是私立学校,如果公立学校再不这样做,恐怕就要吃‘残羹冷炙’了。”

“你说的话,我有点不太明白。”万宝强女儿说,“要知道这些初三学生和带队的教师们到我们学校参观后,还要到我们学校食堂免费就餐,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学校学生。”

“这有什么听不懂的,学校可不能没有学生呀!”万宝强说,“说白了,这就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都在相互抢生源。”

“为什么以前不抢生源呢?”万宝强女儿感到好奇,“那个时候,学校也要学生啊。”

“你现在还是学生,不需要了解太多,”万宝强说,“我希望你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读书上才好。”

“爸爸,”万宝强女儿有点委屈地说,“你可不能老是把我当做孩子看,我也要知道中国教育的现状。”

“好了,我请你不要把这些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万宝强说,“你要是懂的事,就不会拿这些与你现在读书毫无关系的事情来耗时了。”

“这怎么能说这些事同我现在读书毫无关系呢?要知道,这些学生都是用大客车载过来的,而这些大客车的轰鸣声,很容易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更有甚者我们高三教师都有自己的招生任务,严重影响我们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这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万宝强无奈地说,“以前,只有公立学校,学校不准乱收费,整个县城学校都有严格的收费标准,并且每一个学校招生数目都有严格的计划,可是,现在不同了!私立学校在收费、招生数目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性,它们可以用高价把全县‘最优秀’的学生‘买过去’;它们也可以用高价把全县‘最差’的学生‘卖进来’,这就打破了学校原来的招生‘平衡’,只要私立学校有足够的实力、足够的优秀,就很容易让更多的学生流向私立学校,这必然导致生源大战。”

“生源大战?”万宝强女儿吃惊地说,“问题有这么严重吗?小小的学校招生,怎么会产生强烈的火药味!”

“要知道公私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在招生制度、招生策略、招生方式方法都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万宝强字斟句酌地慢慢说。“尤其私立学校跟所有的公立学校不一样。它们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可谓是费尽心机,它们不仅可以高价买优秀学生,还可以高价买优秀教师,着力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着力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的公立学校再继续保持‘高姿态’,就很容易成为成为私立学校的俘虏。即使像县城最好的公立中学,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枕无忧了。”

“那创办私立学校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从远景角度,当然是好事。公私学校相对独立存在,这必然会引起激烈竞争,要知道,办学有了竞争,就可以为我国教育发展增添活力。但是,从目前学校招生竞争来看,还是存在不少‘乱象’的。”

现在我国整个国民教育正处于从“公立单轨”制向“公私双轨制”转型阶段,生源问题就自然成为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问题,谁能够在一年一度的生源大战中,获得较好的生源,谁就能够获得较强的竞争力,谁就可能成为教育战场上的不倒翁。

由于“低级”学校每年都要向“高级”的学校输送“毕业班学生”,而担任输送人才的最后一站,都是由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来“陪伴”完成的,所以,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毕业班班主任老师自然也成为“生源大战”中的“香饽饽”。

为什么毕业班班主任会成为“香饽饽”呢?难道这些毕业班学生是毕业班班主任的私有财产?如果这些学生没有毕业班所有老师的努力这些毕业班的学生能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吗?再说,这些学生在没有进入毕业班的时候,没有非毕业班教师的精心栽培,他们又怎么可能成为毕业班学生呢?但是,世俗的眼光总是认为毕业班学生的成绩都是班主任的“功劳”。从而把其他的老师的功劳给埋没掉。由此可见,我们绝不能把“世俗的眼光”看成是一架真理的“天平”。

我们都知道,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是学生升入其他学校的主要依据。可是,近几年随着“生源大战”不断升温,这种教学常规已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打破了。每年春节刚过,离暑假还有四五个月,一场“声嘶力竭”的生源大战就拉开序幕。

首先,“粉墨登场”的是民办学校。不管是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民办初中、还是民办高中,甚至还有民办职中、民办大学,这些学校的董事长们比谁都聪明,比谁都积极,他们效仿当年邓小平在农村的改革。

邓小平在农村改革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这些董事长们对邓小平改革进行变通,把学校招生任务细化到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头上,并且与高额的奖金做“诱饵”。于是这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扮演“说客”角色,深入到农村所有与他们“对口”的学校。他们不仅仅要对毕业班的班主任“打招呼”,还要跟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其中,民办初中学校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积极。他们向生源学校领导和“毕业班”班主任许诺高额的“美钞”;他们向毕业班学生家长许诺“高额定金后的录取通知书”。据学生家长们反映,这些民办学校的“说客”们向毕业班的学生承诺,只要你们先预交2000元人民币,就一定录取你们家的小孩子。然后根据这些孩子“毕业大考”成绩,来“续交”培养费和学费。而那些民办高中学校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聪明。

他们利用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这个事实,他们可以向初三毕业生们“大肆敛财”。他们向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许诺:你们到我们的学校读书,不仅仅不要钱,还让你到我们学校最好的班级去读书(这里所谓最好班级,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外地高薪聘请过来的。这也许就是他们向外“敛财”的最高明手段!而普通班教师都是他们私自签约的普通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公立学校的教师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甚至还能够向成绩“特好”的学生许诺:你们到我们学校读书,不仅仅可以不交培养费、学费、住宿费、伙食费,还可以得到足够多的奖学金。他们向生源地学校领导和初三班主任许诺让人咋舌的“高额美钞”,至于这个数目有多大?只有精通时务的人才能知道,反正这个数目很大,对于一个毕业生在500人以上的“中型”学校来说,往往一个学校的奖金额都在二十万元左右(这个数字还是保守数字)。这种庞大的“招生经济”刺激了很多学校的神经,同时也是很多学校滋生“灰色”效应的土壤。

这些“堂而皇之”的民办学校,给我国传统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它们虽然隶属于我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但是,它们的人事权力、自主招生权力、教师工资待遇发放权力都掌握在学校董事长们的手里。我们应该知道学校董事长们办学的第一目标是什么?是钱!是金条!这和我们国家公办学校不一样,因为我们国家公办学校的第一要义是培养人才,同“赚钱”无关!

由于,现在民办学校与国家公办学校在第一要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只势必需要我们国家制定两个不同的教育制度来引领和促进他们的发展。可是,现在我们国家还是用“一种教育”制度来制约“两种目的的”教育,这肯定会有失偏颇。

其次,是那些还没有走向规范的公立职业学校。由于这些学校在技能培训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不管是专业配置、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还没有得到“一定”的水准。他们对专业的配置,既没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也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足够多的就业协议,更没有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此,这些职业高中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师资队伍建设更是堪忧。专业化教师实在太少,很多“外行”教师充当“内行”教师去教书。例如:用美术教师、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去兼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

你想想,这样的教学效果,岂能留住更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招生很特别,往往采取行政措施,进行“特招”。“特招”就“特招”,这本身不是坏事,这不仅仅让考生少花钱、有书读,还能够让考生学到技术。关键是这些被“特招”去的学生,有没有去读这方面专业知识的“意愿”?有没有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措施”?

我认为学生“单招进去”并不难,关键是这些学校能不能把这些学生的心留住?能不能让这些学生学到自己喜欢在专业知识?能不能把这些学生带进“健康成长”的“快车道”?这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熟虑、竭尽全力办好的事情!要知道,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

我们可不能像过去“抓壮丁”那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先把你带进那个学校让你“屈从”再说。要知道盲目的招生,必定蕴藏更大的“招生危机”。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而不去努力改变这种“惨淡”的教育招生现状,必定会重蹈“六国覆灭”之辙也?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进程中,我们学校毕业生升学考试,是整个学校级别最高的考试。应该是对全校所有教师的大检阅。因为,这场考试规格较高,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往往是最为“真实”。由于学校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绝不是空中楼阁式的产物,他们也是从学校的最低年级一步一步“学”出来的。

因此,他们的“大考”成绩,也应该是这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大检验。他们不仅仅要毕业班老师、非毕业班老师的精心培养,还需要这个学校管理阶层的领导“齐心协力”。所以在这种“传统”的教育进程中,不管是领导、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都希望在“毕业大考中”取得好成绩,进而录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

可是,现在的招生“格局”变化了、招生的制度变化了,这种好的教学传统也被改变了。学生不在认为有了好成绩就可以到好的学校去读书;学生不在以自己的学习成绩为光荣。学生这种突如其来的思想变化,不仅仅对现在所有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冲击,还给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带来严重冲击,甚至这种冲击一直衍射到整个社会。助长了“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滋生。

就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而言,教师们独守一份清贫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即使对那些靠自己实力争取得到五六万元的老师,我们社会也不应该对他们产生妒忌。因为他们只不过得到了他们早就应该得到的东西。

当然,在这还算较公平的教育市场上,出现那些靠不正当手段“先富”的人,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因为他们的所得,毕竟不是经过他们“正当”汗毛孔“流”出来的。这不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教育政策。据我所知,农村学校中每年能够拿到五六万元以上的老师非常少。他们主要分布在各个学校任教毕业班的班主任身上:小学的是六年级班主任、初中的是初三班主任,高中的是高三班主任。

从整体上看,他们得到这个待遇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不仅拥有这个学校一流的教学技能,而且还拥有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应该说他们的确是整个学校的骄傲,整个学校的骨干力量。全校最吃苦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口碑比较好的初三、高三班主任,更受到社会、学校的器重。但是从做教师的原则上,拿那些“招生经济”的钱还是有失身份的。

如果我们学校领导拿这些不光明正大的钱,作为调动班主任积极性的手段,作为“恩宠”班主任“优惠券”,我认为这样做也是缺乏远见的。因为你这样做,难免其他老师认为你存在私心。这必定会对学校的整个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知道,在一所学校里面,不管是毕业班班主任还是非毕业班班主任,也不管是毕业班老师还是非毕业班老师,他们在学校所起的作用我们都不能忽视的。因为就是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是从学校的最低年级一步一步地学上去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学校师资水平上存在差距,让那些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在学校里面得到较多一些利益,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学校对他们一种激励!这种激励,我们学校领导如果“使用”的非常好,它不仅能够使一个学校朝着正常的发展方向,一天天地进步,还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相反,如果这种激励机制调配不好,就会使一个学校不断地走向低迷。甚至还会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使整个学校到处怨声载道,纪律松散,活力“倦怠”。

尤其在经济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更会加剧这些“疾病”的发生。说到底,我们的教育竞争必须公正、公平,我们的教育制度必须不违背教育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然心甘情愿选择了这么高尚的教师职业,那么,我们的胸怀就应该比“蓝天”更广;我们的境界就应该比“宝石”更纯;我们的付出就应该比“愚公”更多;我们的索取就应该比“奶牛”更少;我们的价值观就应该比“阳光”更灿烂。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化教育才能快速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