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五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六十五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五

“你这样管教自己的孩子,你不感到吃力吗?”有一天,万宝强问“警长”。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吃力,那有什么办法呢?”“警长”说,“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活着就是为了子孙后代。”

“警长”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胖头鱼放到砧板上,准备把鱼杀了,熬鱼头汤给儿子喝。

“你这样硬逼儿子服从你的管理,很容易把儿子逼上邪路,”万宝强担心地说,“你的儿子会诚服你的管教吗?”

“他现在不服不行呀…他是我的儿子…他要是不服我的家庭教育…那我就是他儿子…我向来很自信,”“警长”说,“别看我的儿子比我高,比我壮实……但是,我现在一声令下,叫他跪下,他不敢叫一个‘不’字。”

“你有这么大的威信……确实不简单!”万宝强说,“但是,我认为教育孩子光凭威信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多与孩子沟通才是关键,你说是不是?”

“不错,但是我的话儿子根本就听不下去,你让我怎么办呢?”“警长”无奈地说。

“你把刀刃插进鱼头里面了,鱼头里面的好‘东西’都弄出来了,这样的鱼头熬出来的汤还有鲜味吗?”

“有鲜味,要知道敲碎的鱼头容易熬,”“警长”说。

“你这样熬鱼头汤,我今天才是第一次遇到…让我大开眼界。”

“这完全是我个人的独创…就像我把儿子送到贵族学校一样,当时,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人这样做……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始终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今天,我这样熬鱼头汤,是不会得到烹调师赞同的…我不是烹调师,但是我也不愿意跟烹调师学,因为,我认为这样熬鱼汤很科学、很好吃,别人对我再多的差评都是没有用处的。”

“兄弟,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说了不能算,要想掌握熬鱼头汤的技能,把鱼头汤熬得有滋有味,你还是到大菜馆里面看一看大师们怎么熬鱼头汤的,也许你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本领的……我是门外汉,只是对你这种熬鱼头汤的做法感到很惊讶。”

“警长”听了万宝强的话,不加辩驳,只是擦了擦刀刃,把鱼头放在瓷碗里面洗了洗,然后他把洗好的生姜、鱼头一起放到铁锅里面,准备熬鱼头汤。

“你儿子喜欢吃你熬得鱼头汤吗?”万宝强问,“这样的汤,没有鱼腥味?”

“那我不管,”“警长”说,“我熬鱼头汤,以把鱼头熬熟为准,至于,这鱼头汤有没有腥味,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情…我现在熬鱼头汤的目的就是让儿子增加营养。”

“你的目的是对的,”万宝强说,“但是,你要知道,鱼头再有营养,孩子不愿意吃,这鱼头汤还有什么价值呢?”

“我这种熬鱼汤技术是从书中学来的,书上还说‘吃肉补肉,吃骨头补骨头,吃脑补脑’,那还能错吗?”“警长”认真地说,“

“那你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从书本中学来的?”

“是的,”“警长”说,“六年时间,我为儿子一共花去二十五万元,而且这些钱都是我和老婆拼死拼活换来的血汗钱。”

“到现在为止,你还认为你的教育方法对吗?你儿子连正常的上课都不愿去,难道你还不能从中觉悟吗?难道你真的不后悔吗?”万宝强问他。

“我又不是木头,但是,我不能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因为我是男人,男人要有自己的尊严,”“警长”似有感悟地说,“但愿这是一场梦,我压根儿没有这个儿子……其实,我为这件事真的很后悔,真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因为,我把自己非常聪明的儿子教育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怎么能不心疼呢!”

万宝强听了“警长”的话,镇住了,因为,他一直认为“警长”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空有一腔热血,根本就没有做爸爸的仁慈心肠。他做梦有没有想到“警长”也是一位很有智慧的爸爸。

此刻,万宝强不再去想“警长”以前的不是,而是在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敬意,他不知不觉地注视着眼前这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警长”:他为了儿子的读书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他被残酷的教育现实折磨得很憔悴…他看上去要比真实年龄苍老十岁…他四十四五岁,脸上已经没有了红润的光泽,眼角的皱纹已经呈现蜡黄色,眼角下的两个大眼泡就像多少天没有睡醒一样……

“我原不该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贵族学校读书的,”“警长”说,“因为,我这样不顾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顾儿子的自身素质盲目地做了,不仅仅伤害了儿子,而且也伤害我和妻子…我现在只能把懊悔的泪水往肚子了咽…万老师,这样的痛苦,我从来都不敢对别人说,今天我对你是一个例外……我把自己多少年憋在内心的痛苦全部倒了出来…希望你不要介意我的不敬。”

“得了吧,兄弟,我一直把你当作真正的兄弟……你所有的付出,我都在密切地关注……我真的为有像你这样的兄弟而感到自豪……你为儿子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你把自己折腾得太‘狼狈’……我真的为你心疼……我认为你现在最要紧的是倾听儿子心声……去了解儿子不愿到校学习的真实意图,去看看儿子对高考有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去分析一下儿子对读书前途有没有绝望……然后把你和你的儿子心态都调整过来……拿出战胜眼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勇敢得面对高考……因为高考毕竟是人一生中相当重要的一次抉择。”

“但愿万能的上帝能给我和儿子战胜高考的智慧,”“警长”说,“我原本认为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最聪明,其他家长没有想到的我都想到了…其他家长没有做到的我都做到了,甚至其他家长不敢想我都想到了、不敢做的我都做到了,什么胎教呀、什么少儿高等教育呀……我都努力过。但是我的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眼下儿子就要参加高考,可不是抱怨‘自己错误’的时候,现在,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帮助儿子振奋精神,为儿子做好“后勤”服务,让儿子顺利地通过高考。”

“你这样疯狂地阻止儿子在家自学,以前有没有人给你提出建议呢?”万宝强问“警长”。

“怎么能没有呢?我听得耳朵都长出老茧子。”

”那你为什么不去听听别人的建议呢?”

“天知道当初我头脑是怎么想的,”“警长”说,“我就知道儿子不愿到校上课,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天大的错误,这是不容狡辩的真理……现在,儿子变成这个样子,我不愿去想他今年高考究竟能考出什么名堂,我只希望儿子今后不要再闹笑话给人看……除此之外,我还希望把自己教育儿子的故事写成书,为天下所有的家长留下一个反面教材……”

“兄弟,你不要把儿子想得那样坏,要知道,你的儿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位神童,他的智商非常高,那是普通的孩子无法企及的,你现在最好别把儿子想得那么差,也许,你儿子想法是对的…目前你还是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心态吧,把孩子的心态调整好,让你儿子在这剩下的时间里自由复习…如果你儿子还不愿到学校复习,你就高抬贵手放他一马…你儿子的学习基础那样好,头脑又是那么聪明……在最后几十天,我想这不会影响你儿子今年高考成绩的。再说,你的强制之功未必还能奏效……”

由于教育孩子是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学会因材施教。

在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今天用这种方法使孩子很快越过眼前的障碍,并且很快让孩子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可是当孩子再次犯同样毛病的时候,我们再去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孩子,就会发现那个原来非常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突然行不通了。

于是,我们大喊:“这是我们成功的教育之道!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可是,孩子面前的困境并不能因为我们的“大喊”而有丝毫改变。

于是,我们大显“强制之功”!可是我们的“强制之功”并不能改变现实,反而容易使自己孩子的身心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于是,我们惊呼“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可是,就在我们惊呼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和我们越走越远了!

我们知道这也许是“代沟”因素所造成的,殊不知这“代沟”,也会变成“定时炸弹”,能够把我们的教育之道,炸得“面目全非”。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已经超前的了,殊不知那所谓的超前,仅仅是“孤芳自赏”,并且还是:你是站在席上,别人是站在地上。当你和现在的一些教育精英们相比,就会发现你已经落伍到大山后边了。

所谓与时俱进,不是我们嘴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很多“血的”代价的。当代的一些教育名家思想,虽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富有创新的教育理论,漠然置之,那么你恐怕真的要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绝不能随大溜,要知道受教育的个体都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差别还比较大,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一定要根据施教的对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创造出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新途径,着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多引领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竞争,不断增强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们综合素质。

住在万宝强租房隔壁的钱女士,她是某镇镇长夫人,人长得眉清目秀,真是一个相当漂亮的阔夫人。听说她是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小学毕业生,别看她文化不高,可是在打扮上,她算是那个伴读小院里面独一无二的专业高手。修眉、拉皮、眼部造型、秀发造型、嘴唇涂红、衣着等都表现出独特的智慧。她虽然四十四五岁,但是从她的外表来看是绝对不超过三十五岁的,不仅会打扮,而且在保持身材苗条方面很有独到的研究。

她虽然在自身的保养和打扮方面令人刮目相看,可是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表现出相当的随意、相当的拙劣,连一点的主见都没有。她听别人说,面临高考的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增加足够的营养,于是她每天都要从菜市场买一些营养丰富的肉食给孩子吃。今天牛肉、黄鳝,明天就是龙虾、排骨,后天就是草鸡、鲫鱼;饭后还要给孩子买一些健脑益智的昂贵水果给孩子吃,今天是核桃、桂圆,明天就是樱桃、山楂,后天就是油桃、红富士苹果。

总之,对高营养、健脑益智的食品,她往往会毫不吝惜地把它们弄回家给孩子吃。由于她是干部家属,腰里的钱包总是鼓鼓的,所以在买食物的时候,出手就是大方,根本就不去考虑这种食物价格的贵贱问题。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她家的儿子在那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面前,吃得把头和上身连得紧紧的,根本看不到颈脖在什么地方;下颌的肉堆得把脸盘都挤大了,“顺势”把眼睛挤小了;腮帮的肉把耳朵都挤横了,要不是这个孩子个头长得高,那简直就是一个“羊脂球”。这个小院子里面的人很少看到这个孩子说话,仿佛他每说一句话都要拿出吃奶的力气。

这个孩子晚上睡觉的呼声特别的大,他家的房门关起来,他的呼声都会穿过厚厚的墙壁直送到万宝强的租房里面。她儿子每天给人的感觉老是没有睡醒的样子。由于她家孩子的胃口好,好东西吃得太多了,这个孩子不但在学习上没有进步,而且使这个孩子在白天上课的时候,都打不起精神来。有时在课堂上竟然打起呼噜来,逗得全班学生大笑。当镇长的老公抱怨她不会带孩子读书,她总是说自己的儿子长那么一身横肉都是属于遗传问题。殊不知给孩子身体增加营养也是大有学问的。

呜呼哀哉!故虽有智慧超群的孩子,而毁于无知的家长之手,败于无知的教师之口。是真的孩子天生驽钝乎?还是真的我们这些老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顺应天理,“玩弄职守”,荒于平庸之流乎?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绝不能道听途说,迷信于别人的家教,迷信于仙师的指导,更不能想当然。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只凭自己的主观认识,那是不能适应现在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光凭自己对教育的肤浅认识,那也是徒劳无益的。

我记得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孩子教育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比其他教育家又多想了一步。他说了一句令世界教育界大为惊讶的话: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百分之八十半途而废、没有取得成功的学生,都是由于“身体欠佳”造成的。当我细细分析、“咀嚼”他这个“教育理论”的时候,竟然觉得他所说的话很有道理。

因为,我们知道,在学习上很多学生不是不想把书读好,而是走进教室就没有精神,老师上课就犯困,一看书头就疼,人家做作业做到半夜还是精神抖擞,可是自己做作业,几道题目一做,马上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哈气连天;有些学生也想在天刚亮的时候,到校园僻静的地方去读英语,可是一睡到天要亮的时候,自己多少次想挣扎起来,就是身体支撑不起来,昨天满身的疲劳仿佛涂了粘连剂似的,就是在自己的身体里面“阴魂不散”。

他们躺在自己的被窝里老是抱怨自己的毅力太脆弱,自己在读书方面下不了决心,其实,他们的身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在学习方面朝着“纵深处”迈进的很大障碍了。他们的父母、老师总是抱怨这些孩子是死脑筋,头脑迟钝,不是读书的“料”,因为,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从这些孩子的外表是很难看出那种“乌云密布”的病态从孩子“身体骨子眼”里面来的。因此,我们做老师和父母的,要想真正关心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就必须要学会关心他们的身体。因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