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四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六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四

“外面雨下得太大了,你还是等雨小点儿再给孩子送饭。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杨建云对万宝强说,“如果雨把你衣服淋湿了,那你很容易得感冒的。”

“这哪能行呢?”万宝强说,“学校下午五点半放晚学,六点钟就要上晚辅导课,饭送迟了,这就意味着女儿今晚上课要饿肚子……叫女儿饿肚子上课,那我们为孩子伴读还有效果吗?”

“好吧,我听你的,”杨建云说,“不过,你等一下,我再从房东那里给你借一件雨衣。”

“不要去麻烦别人了,我有一把雨伞就行了,”万宝强着急地说,“现在已经五点八分了,不走就迟了。”

万宝强没有等杨建云回话就消失在大雨之中了……

“真是好大的雨!”万宝强走进雨中,惊讶地说。雨点敲在他那把黄色油纸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只可惜此时的“爆竹”不是女儿考上大学时候燃放的,而是老天为阻止他为女儿送饭燃放的,他想。

“你好,”万宝强看到一位和他一样为孩子送饭的家长,他首先向这位家长打招呼,“你家孩子读高几呀?”

“你好,”这位雨中的家长客气地说,“我家儿子读高三,你呢?”

“一样的,”万宝强说。

“你的伞是铁柄的……在雷雨天…是不安全的,”万宝强看到这位家长手中的伞便提醒他,“尤其是在山上。”

“谢谢你的提醒,以后我会注意的……家里的好木柄伞,今天早晨被儿子带到学校了,我这把旧伞,已经不能再用了,你看,伞外大下…伞内小下……糊着用…”

很快,他们赶到学校大门口,只见大门两旁还是站满了送饭的家长。

“今天我们不必到宿舍大门口去等了…刚才校长发话…今天特殊…雨太大了…破例让家长把饭送到教室里……”万宝强正打算向宿舍大门去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好心家长对他说。

放学了,还没有等教师走出教室,有些家长就已经小跑到孩子所在教室的走廊上。

由于今天送饭的家长特别多,狭窄的走廊上站满了人,万宝强只好站在女儿所在教室走廊外面喊自己女儿名字,女儿站在教室窗户里面,看到了爸爸,想出去拿饭盒,却被拥挤的走廊挡住,万宝强只好通过“接力”的方式,把饭盒送到女儿手中。

吃过饭后,万宝强知道女儿手里没有伞,在学校走动不方便,便把自己那把黄油纸伞递给了女儿。

走廊上的人逐渐散去,万宝强登上走廊,朝学校大门望去,他看见一位四十刚出头的男人扎起被雨淋湿的裤管,手里拎着饭盒,没带雨伞,顺着教室门前的水泥路朝大门外狂奔。他根据这人手里特殊的饭盒和甩来甩去的“三等西服”,认出这人就是住在自己旁边小院子里面的一位高三学生家长。

提起这位高三学生家长,县城中学附近伴读区的家长很少不认识他的,听人说,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妻子是外地人。儿子出生后,他们一直把培养孩子当作自己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任务来做,儿子五岁的时候,就让儿子进县城最好的学校读书,并且让儿子进很多幼儿培训机构学习,十岁的时候,儿子的绘画、钢琴、小提琴、戏剧、书法等水平已经在本县城小有名气了,特别是在戏剧方面表现得最好,十二岁那年,儿子在本市区少年组黄梅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儿子的优异表现,让夫妻感到非常高兴,儿子上初一的时候,他们便拿出“血本”12万元,让儿子进入本市区非常有名的贵族学校读书,这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这12万元能够在镇街道上盖两栋两间三层楼房,足可见他们对儿子的培养教育是不计任何代价的。这个贵族学校和家长签订协议,采取全封闭教学,吃饭、住宿、学习资料、书本费都不在另收,确保孩子六年后考上国家一类本科院校,考不上国家一类本科院校将退还百分之五十的学费。就是这种承诺,让当时很多家长为之心动。

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他们的儿子在此期间确实表现得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在贵族学校遥遥领先。可是,他们儿子到了高二时候,不知是哪来一股歪风,把他们的儿子吹“邪”了,竟然多次要求爸爸妈妈帮助他转到别的学校去读书。这可把他们夫妻俩急坏了,要知道,他们当初已经跟贵族学校签订了协议。协议上明确规定,中途违约,他们和儿子将不在享受协议上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儿子一旦离开贵族学校,以后儿子学费、能否考上大学都同那贵族学校无关。

就在那一年,在他们家庭中,“残酷”的“家暴”开始了,儿子多次遭到爸爸妈妈的体罚。他们极力要求儿子在贵族学校“呆下去”,可是,他们儿子就是没有半点回心转意的意思,这把夫妻俩气得“吐血”。没有办法,他们只好和贵族学校终止合同,并且好说歹说,才厚着脸要回五万元培养费。

于是,他们找了很多“关系网”,才把他们的儿子送到县城中学读高三。儿子回来后,夫妻俩都辞去了工作,在县城中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专门为孩子伴读。

按常理说,儿子的愿望实现了,应该在县城中学好好读书了,可是,儿子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好。儿子到了县城中学以后,更是一反常态,执意要求回家自学,并且说自己到高考时候,再回到学校参加高考。爸爸妈妈对此很不理解,问儿子为什么不愿到学校听老师上课,他们儿子回答得很清楚,说自己在贵族学校的时候,高三课程已经全部上完,根本就不需要到学校听县城中学老师上复习课。这种叛逆做法,更加剧了本已“恶化”的父子、母子关系。

于是,他们每天都要强迫儿子到县城中学听老师上课。可是,他的儿子根本就不去顾及爸爸妈妈的内心感受,只要爸爸妈妈一放松,他就跑到附近的姑姑家去自学。

而他们偏偏就不容许儿子这样做,一旦发现儿子不到学校听老师上课,他们就会立马赶到自己妹妹家,把自己的儿子抓回学校,强迫儿子服从自己的安排,为此,他们和孩子的姑姑吵翻了脸。由于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经常在伴读区发生,因此,这里的伴读家长背后给他们起了一个“很好听”的绰号,一个是“警长”,另一个是“警长夫人”。

今天,这位“警长”在“执勤”的时候,发现自己儿子不在学校,气得把牙咬得吱吱响,便不顾外面的大雨,像疯子一样,向自己的妹妹家奔去……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舞台上,我们不可能永远都是成功者,包括全世界那些著名的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印度诗人泰戈尔赞誉为东方的圣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但是他体罚过宰予,侮辱过宰予,说宰予是朽木、粪墙。他看不起女人,他说过天下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他鄙视田间种菜的农夫,他把田间种菜的人当作“小人”。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教育方面出现“瑕疵”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生当中难以逃避的事情,我们只能力求避免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受到伤害。用我们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打开通向辉煌事业的大道,不留太多遗憾给自己、给孩子;用我们最有力的双手,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托起明天最美的太阳。

即使有一天“失败”不期而至,我们也会感到问心无愧,我们也会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失败永远只能代表过去,美好的未来永远属于那些无畏命运挑战的人。这个世界只有永远失败的懦夫,绝对没有永远失败的强者。只要我们敢于正视血淋淋的失败,我们就会永远握住胜利的利剑,所向无敌。

万宝强虽然也是一个师范专业的本科生,但是他在教育行业上只能称得上一个“教书匠”,对教育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对教育的一些重要观点有时理解还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因此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总的来说还是缺乏科学的方法。有时他自认为在教书这个行业中风风雨雨几十年,积累了不少的教育经验。可是当他把这些自认为很有价值的教育经验,“用”在自己家孩子身上的时候,却很难见到有什么大的效果。

因为万宝强教育孩子仅仅把教育孩子当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始终把孩子放在从属的地位,做一些重复性的“教育孩子”工作;他对教育孩子的规律不能够做深入的研究,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能够从事创造性的“教育孩子”工作。

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分析导致“问题”的根源,总喜欢用肤浅的“教育理论”来看待孩子“原则性”问题,从而使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过于机械。这也许就是他从事家庭教育没有太大“实绩”的根源吧!

他班级有一个叫王稚晖的学生,这个学生勤奋好学,天资聪慧。他在五年级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就是在写字方面有一点“缺陷”,万宝强就单独给王稚晖布置练习写字的作业。第二天万宝强就在王稚晖的课桌上发现一本崭新的临摹“庞中华字帖”的练字贴;五年级学期结束的时候,王稚晖的字已经大有好转;到六年级开学报名的时候,所写的字已经在整个小学最好的了,所写的钢笔字已经得到较高的水准,大有“庞中华”之气了。

在自己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发现女儿所写的钢笔字较差。他也用和要求王稚晖同学一样的练字方法来要求自己的女儿学写钢笔字。可是所起的作用却非常小!后来没有办法,他就给自己的女儿制定具体的练字计划。可是,他女儿每天的练字任务都要在他严格的监督之下才能勉强完成。如果万宝强因为有事而忘记了“督促”,他女儿就肯定想不到自己主动去完成练字任务。虽然在万宝强的督促下苦练了一年功夫,女儿的字比以前有所长进,但是比起自己的学生王稚晖的钢笔字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万宝强自认为自己的女儿在智力上很有天赋,并不比王稚晖差。但是,为什么在完成同一个任务的时候,却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万宝强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知道个体差异的问题,但是他除此知道这些道理之外,再没有任何“改良”的想法,更没有任何创新的举措。我们应该清楚,孩子们眼里的老师和父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们对老师和父母的要求在执行的力度方面是往往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孩子尊重老师的程度要远远甚于自己的父母;孩子亲近父母的程度要远远甚于自己的老师;孩子与老师之间总有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技巧作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和作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所产生的效果肯定不一样,甚至还能够产生较大的差距。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顽皮、随便。可是孩子在老师肯定不可能有这些“情态”的表现,所有的只是对老师的尊重、只是对老师的言听计从、只是对老师的“害怕”。所以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理认知上、任务的完成上、情态的表现上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老师所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要比父母要求完成的作业的效果要好些。

而父母由于和孩子“经常近距离接触”,距离感较小,在督促孩子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时候,往往就没有老师督查的效果好。原因是老师和父母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威慑度”不一样。因此,我们的家长在给孩子实施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和老师一样的严格,一定要和老师一样勤于督促。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就会少走弯路,有利于孩子健康、快速地成长,使自己的孩子更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斐塞司博士从猫喜欢在阳光下睡觉这一现象中,发现了日光疗法;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墙上挂着的地图上,得出了大陆板块漂移说;牛顿从树上掉下的苹果那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每天有许多人见到猫晒太阳,而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日光疗法?有些人几乎天天看到世界地图,可是为什么只有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如果当初的那个苹果不是掉在牛顿的头上,可能今天我们得到的只有:今天真是倒霉,这个讨厌的苹果为什么偏偏落到我的头上?因此,我认为要想在素质教育的阵地上,要想获得巨大的胜利,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比别人多去实践创造性劳动。其实在很多时候,“教书匠”和“教育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不过,我们的“教育家”喜欢在“教书匠”感到“无事可做”的时候能够多想创新性一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