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三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六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三

眼看女儿就要参加高考,女儿头晕症状虽然有所好转,但是万宝强心里总感觉不踏实,有时难免露出不快的神情,甚至还会情不自禁从嘴里发出叹息声。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不要想得太多了,这样很容易把女儿的好运‘叹’没有。”杨建云有点生气地对自己老公说,“遇到问题不能冷静,你那叹气声音,能把正常人‘弄’成神经病……自古好事多磨、吉人自有天相,女儿这点小毛病算啥!”

“你骑驴不知拉车苦,”万宝强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家长遇到这些棘手的问题,还能够保持冷静,那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做到的,你真的以为我乐意表现出这种没有出息的样子吗?不是,绝对不是……其实,我也和你一样,也想把自己‘伪装’得快快乐乐的样子,可是,我天生就是‘心胸狭窄’的人,喜怒哀乐总会不经意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不像有些家长那样,遇到难事,总是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让自己背后去痛、去哭,让别人感到他很大度,我知道这种家长是优秀而高尚的,对孩子、对家庭都是很负责任的,可是…我没有这种涵养,我再努力也做不到。”

“做不到?我们现在必须做到!”杨建云不耐烦地说,“我们的女儿很快就要高考,我们所作所为都要多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宁愿自己背后偷着哭,也要在孩子面前装着笑,你要知道,现在我们能够让女儿每天保持好心情,这比我们买彩票中大奖还重要,再说,人总不能仅仅为自己而活,如果我们痛苦的哭能够换取孩子快乐的笑,那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呀,如果我们做家长的,只知道去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知道去考虑孩子的感受,那我们就不是称职的好家长,高考考验着孩子,也同样考验着家长,只不过考验的方式不同而已,也可以这么说,高考教育着孩子,同样也教育着家长,只不过教育的方式不同而已,高考让我们家长和孩子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同样高考也让我们和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折磨,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我们家长战胜痛苦和折磨的源泉……可是,我们又不能过分地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走上失败的道路。”

万宝强坐在女儿的书桌旁边,从一大堆试卷当中抽出一份语文试卷。他仔细看着,觉得女儿试卷书写非常工整,字体娟秀,答题思路非常清晰,给人感觉她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看她的语文试卷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很是一种享受,只不过在作文方面,立意还欠火候,作为高中学生,语文试卷能够做到这样,他知道这在今年的高考中女儿一定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可是当他看到女儿的英语试卷的时候,他的这种自信很快变成一种很大的担忧,因为他没有办法不让试卷上很多的红色“×”号“传播”到以后女儿的高考英语试卷上。此时,万宝强只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的英语成绩会有好的转机,但是,他根据女儿目前身体状况,又不敢抱“太大”希望。

时间在一天天消逝,整个县城的高考“火药味”却在一天天加重,到处都可以看到商家宣传备战今年高考的信息:考生考前专家课程辅导;考生考前专家心理辅导;考生考前补药系列广告;为考生考前算命的,甚至还有那些及其诡秘的为考生代购作弊工具的联系人信息。万宝强明白这已经表明女儿的高考已经箭在弦上了。

万宝强看到自己租房小院内,陌生的人也多了起来,一问才知道,这些陌生的人大多数是新近才过来的高三学生家长,正常情况下,一个伴读租户,为孩子伴读的家长只有一人,而现在,高考临近了,这里的情况也变得特殊起来,为孩子伴读的家长也悄悄地变成孩子父母两人了。万宝强知道,这些后来的家长,大多数是专门从单位请假过来的,目的是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为孩子送去最温暖的关怀、最贴心的照顾、最温馨的祝福、最真诚的问候。

一天下午,五点刚到,万宝强照例拎起保温饭盒为女儿送饭。

女儿来吃饭的时候,万宝强发现自己女儿眼角有点发红,一问才知道,今天的英语测试她没有考好,老师没有训斥她,而是她自己觉得这么多天的努力仍然没有收到效果,便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偷偷地哭了起来,而且哭得很伤心。

“闺女,现在不是责备自己的时候,你现在主要任务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清晰的头脑、保持旺盛的精力。”万宝强心平气和地劝说女儿,“现在不要考虑那么多,在失败与成功面前你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以前…该努力的,已经努力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你现在必须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要知道,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这本身就是人生中最大的胜利。”

由于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面,世道反复无常,天意难问,很多事情都不是人为所能够把握住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都是一帆风顺,不可能永远都没有磕磕碰碰。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你是伟人还是普通的凡人,都要经历失败的磨砺,都要“学会”承受失败的痛苦,都要在失败中寻求摆脱困境的良策。

如果我们都能够基于这方面考虑,我们就会坦然地面对失败,就会对失败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那时,我们面对成功就不会那么欣喜若狂,我们面对失败也不会一蹶不振。因为我们知道了人生中的失败和成功都是生命的常态。失败所给与人将不仅仅是痛苦和烦恼,因为它在给人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也同样把坚强、刚毅、无畏、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转嫁”给你,为你明天的成功铺路架桥,为你迎接明天更大的挑战做充分的准备。

由于失败有时也会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伤害,很容易使人心灰意冷。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所有的包袱,克服眼前所有的困难,顶住所有的流言蜚语,封杀一切对我们恶意攻击的通道。让心中的阳光,照耀着身心中每一个角落;让我们自身中灰色的细菌失去曼延的机会;用我们睿智的“利剑”为我们前进的道路披荆斩棘。

尤其是对孩子教育,就更应该如此!因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时得失的问题,而是孩子一生幸福与否的问题。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一件事就能够左右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努力的事情。

如果我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冷静,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争取反败为胜的机会。

如果我们眼前的“教育”给孩子关闭了一扇打向幸福的窗,那么我们一定要重振雄风,开辟另外一种人生通途,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向幸福的门。

要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关键的不是道路上的“障碍”,而是那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只要那个人的雄心还在、智慧还在、力量还在,我相信,就是天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拦他勇往直前的步伐。他一定能够克服眼前所有的艰难困苦到达幸福、理想的顶巅。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孩子都是可塑的,孩子永远都是正确的。因此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的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就显得尤为关键。尽管我们都知道内因决定外因,但是,我们仍然要说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舞台上是一个非常关键重要角色。虽然这个“名师出高徒”的观点被很多人提出质疑,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否认名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起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要知道一个顶级名师,他不仅仅能够快捷地向孩子传授知识,他还可以间接地向孩子传授学习的好方法、好技巧,这些都是那些平凡的人所不能够做到的;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提出过“名父出高子”的说法,但是,关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那些“教育世家”的孩子,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多数是成就非凡的(例如,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儿子很轻松地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而且潜力十足)。

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遗传问题,而是这些孩子从小就接受父母亲良好行为习惯的熏染,并且在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许“虎父无犬子”的说法就是出自于这个道理吧。

有一天,我和街道“熟人”无意中聊起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熟人”感慨良多,他向我谈起了他自身的感受。他认为:孩子能否成才,从小就能够“看出来”,都是靠“自身”的素质。他列举了校园内几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张老师的儿子张朝阳,在三岁的时候,院内的老师逗他,二加三等于几,四加三等于几,这个小张朝阳就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其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而李老师家的儿子李杰,长到四岁的时候,连最简单的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所以这两个小孩子从小学一直到高考,张朝阳的学习成绩就始终比李杰强。为了佐证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他又列举了五六家老师家小孩子学习实例。于是,他头脑里坚信一个观念,从小聪明,不管后来到什么样的学校读书,他们都会取得好成绩的。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点“道理”,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内因决定外因。当我在仔细推敲其中根源的时候,我发现那些从小就聪明的孩子,从小一直陪伴他们的都是一些非常聪明的父母亲和爷爷奶奶,这些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他们的父辈、爷爷辈就开始用一些唐诗、宋词、简单的算术、汉语拼音字母、简单的英语短语、拼图等文化含量不高的识图游戏来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是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这些孩子较早地接受了文化知识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濡染作用,使这些孩子的大脑在较早的时期内得到开发。而那些从小就显得有点“驽钝”的孩子,他们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是没有得到早期的启蒙教育,他们的早期智力没有得到较早地开发,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不出那么优秀的一面。因此,我认为孩子的聪明、孩子的成才,并不是完全出自个人的内因,外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我认为像我的“熟人”那样,单从“孩子的外在表现”来考察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容易单方面夸大自身素质的“天生性”,淡化了老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给后天的教育披上灰色的外衣,使孩子的成才问题浸染上神秘的色彩。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是不够严谨的,是缺乏周密思考的。

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告诉人们人在呱呱坠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的,所有的好恶都是后天的教化得来的。人不可能生而知之,人身上所有的性格、爱好、气质、习惯、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做事的忍耐程度等品质,都离不开他所生长环境的“熏陶”。

好的家长、好的老师,由于他们自身的素质比较好,自然就会把他们得天独厚的自身美德带到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在孩子健康成长的细小事情当中,慢慢地使这些孩子也具备这些好的品质,从而加速了孩子在智力、情感、意志、价值观方面不断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生存环境、陪伴左右的父母和老师等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训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的吧。

我们可以强调内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外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教化之功。基于这方面考虑,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都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严禁自己不良行为的发生,把自己最优秀的品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我们身上的美德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确实太重要了。

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灵丹妙药!请不要小看我们老师和父母平时一句肮脏的语言、一个粗暴的动作,它们都有可能上升为摧残孩子、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定时炸弹”,给孩子或者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甚至让他们走上一条人生的不归路。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嗜好。如果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都在各自的生活中染上一些不良的嗜好,不管是抽烟、酗酒、家庭暴力、说脏话还是打麻将,这些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这些老师和父母们,你们都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克服这种不良的嗜好。

要知道你们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点放纵”,不坚持自己“美好的操守”,但是你们可不能对孩子们的未来不负责任。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你们是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一时快乐,而毁了孩子们的大好前程和一生幸福的。

请你们不要小看这些不良嗜好对孩子们的影响,抽烟、酗酒、家庭暴力、说脏话、打麻将这不仅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它们还能够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能够对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消极作用。靠抽烟、酗酒、家暴、说脏话、打麻将来“摆谱”、装“仙”家、“娱乐”身心,这些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都是极端有害的。它们不仅仅能够麻醉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还能够麻醉孩子们的肉体和灵魂,给我们的孩子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

所以,我们这些做父母(老师)的,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们成长的天空更蓝,让孩子们呼吸的空气更纯净,这样,我们的孩子或者学生才能够在明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