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二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六十二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二

“想开点,不要把懊悔挂在嘴上,”万宝强努力安慰最近连续几次被骗的杨建云,“每过一天,离女儿高考就少一天。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虽然损失了几百元钱,但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防止以后上当受骗的知识,这样,我们就会在今后的伴读中变得更为聪明,防骗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对未来生活也会变得更自信。”

“我们不要过分自信,你忘啦,上次买西洋参‘失败’以后,你也不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吗?有什么效果呢?”杨建云沮丧地说,“这不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而是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骗子们的行骗手段也来越高明,真是防不胜防啊!”

“还不是我们‘救女儿’心切吗?等女儿神经衰弱、头晕的毛病消失后,我们就不会去考虑为孩子买药了,那时,我们还能够上当受骗吗!”万宝强说,“可是眼下我们还得提防才好啊!”

“其实,防止上当受骗的最好方法,就是到大药房里面去买,就是到正规的商场里去买,如果不是真‘货’的话,我们还可以到商家那里去退‘货’,”杨建云有所感悟地对万宝强说,“上次你买的西洋参,虽然没有什么大效果,但是,我敢肯定那西洋参绝不是假货,仅仅是‘不对症’而已,绝对不存在太大的安全风险。”

“好了,”万宝强说,“我可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前被骗是因为我一时糊涂,我相信我的智商绝对不会再给骗子任何机会了。”

一个星期过后,万宝强女儿神经衰弱、头晕的毛病逐渐减轻,精神也比先前大有好转。万宝强和杨建云内心轻松了许多,他们看到女儿晚上回家又能够轻松地趴在书桌上挑灯夜战了,便重新燃起对女儿参加高考的信心。

“我又看到女儿考上一类本科的希望了!”杨建云悄悄地对万宝强说,“女儿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

“对孩子高考不寄厚望那就是傻父母,”万宝强说,“这种做父母的人也是不配给孩子做父母的……其实这就是一种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是人一生中的罪过。”

“别说什么罪过啦,我们为孩子伴读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罪、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如果把这些都累加起来,那真的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你还说什么罪过吗?更何况我们这些农村父母根本不懂这些呢。”杨建云不高兴地说,“我根本不懂这个,也说不清我是不是应该相信我所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罪过,我就知道我教育孩子没有好策略是罪过,也许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也是一种罪过。我看应该是的,尽管我和老师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都是怀着同一个目的,希望我的女儿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成为罪过啊。别想罪过吧!现在想它着实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了,我的女儿不到一个月就要参加今年高考了。还是让后来的人去考虑这件事吧,我天生是一个农村女人,正如高考就是给读书设置的跳板一样。我们村里的小秃子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男人,在人面前三句话都说不了,他竟然能够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生,你说这是罪过,还是最大的幸运呢?”

万宝强不喜欢把这些比较复杂的人生问题都卷在一起思考,因为他认为人生就是由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组成的。你没有好爸爸,出生又是在贫穷的乡旮旯,要钱没有,要地位也没有,考不上大学,你只能背着破背包到苏南去打工,给人家瓦工提水泥桶,人家还嫌你没有力气……他越想越多,更说不清这是“幸运”还是罪过。

孩子必须在读书的时候,发愤苦读,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想。努力使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这虽然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但是这同时也是父母证明自己价值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成功父母的标志之一。

一个“骗子”,他往往通过“美丽谎言”骗取人们的信任,获得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往往也会给自己孩子带来更大的“前途”。这些“骗子”看上去比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更成功,但是,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骗子”最终要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喜欢这样的“骗子”,那就是最大的罪过。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生活中虽然有些“美丽的谎言”对人有一定帮助,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美丽谎言”是对人有“巨毒”的。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千万要慎重使用“美丽的谎言”。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美丽的谎言中是永远开不出灿烂鲜花的。”

我们现在有很多教育工作者非常欣赏“赏识教育”,认为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可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碰壁”,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恶劣”的后果。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欣赏“赏识教育”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耐挫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教育孩子关键要选对策略,要知道不当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都知道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亲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都是在关注自己孩子教育的。由于每一个父母接受的教育、职业、性格、价值追求、社会阅历、道德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在疼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存在得法与不得法的问题。那些得到父母真爱、教育得法的孩子,就会在学校、家庭双重健康教育中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上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

而那些由于父母亲在疼爱的方式、教育方式存在这样那样的残缺,使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误,使孩子的成长偏离了正常运动轨迹。于是这些孩子的正常“天性”就会被扭曲;这些孩子的正常“思维空间”就会下起灰色的雨;这些孩子的正常价值观就会发生畸形的裂变;这些孩子的正常审美情趣就会变得过于庸俗。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及时调整教育方向,那么我们就只能眼睁睁望着自己的孩子朝着平庸、没有“太大作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都是可塑的,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的,所以谁来担当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谁来为孩子的明天负责?父母、老师责无旁贷!对孩子(学生)教育成功了,我们这些做父母(教师)的,当然可以抬头挺胸,为自己的孩子成功自豪,为自己学生成功骄傲,因为,他们可以在孩子(学生)的成功当中,慢慢地品尝到自己“艰辛背后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也会在孩子(学生)成功的喜悦中有一种浓浓的成就感。其实,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生活要求、对孩子要求都非常简单。不图赞美、不图回报!他们心里面最需要的,就是孩子成功后给他们的一种浓浓的成就感。

因为,就是这种成就感往往使他们忘记了“来时”的贫困、平庸、烦恼、劳顿、疲惫、忧伤;就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在崭新的天地里有了一个更为满足、更为自由、更为健康的“自信”;就是这种成就感,使自己的灵魂找到更为安稳、更为阳光的住所;就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了一种“蜜饯”的思维,万物从此披上嫩绿的颜色,万事从此烙上舒适的甜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花更香,鸟更欢,鱼更肥,整个世界便生机盎然起来了。

如果对孩子的教育过于平庸了,或者是说失败了,首先,我们这些父母、老师就会感到愧对了孩子、愧对了学生。尽管我们平时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不争气,但是,一旦失败的结果已经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做教师的,总是能够勇敢地承认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并且能够积极地寻找“弥补”的策略,为孩子取得下一轮成功做积极的准备。我从教几十年,很少看到父母、老师主动放弃对孩子、对学生教育的。因为,教育孩子是我们做父母、做教师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是“很难轻松”去面对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失败。因为,我们都是正常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都有自己的理想坐标,都把做事成功当作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就好像一个农民“很难轻松”面对把辛苦得来的肥料撒在野草上一样。

所以我们做父母、做教师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谨小慎微,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要只顾孩子眼面前的事情,要着眼孩子的长远发展,必须着眼于孩子的终生幸福。即使,眼面前遇到很大困难、遇到很多挫折,我们都不要退缩。要知道,我们的努力是有“美好”回报的,是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如果我们经不起暂时困难、挫折的考验,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终生的“痛苦”。

因此,我们不能用自己“一时的糊涂”来让孩子慢慢咀嚼一生的“烦恼”。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失败”、有很多“痛苦”,究其根源都是由于“当初教育”的失败造成的。因为教育失败它能够使孩子过早承受世俗冷风的侵袭;它能够过早地使孩子承受尘世间阴霾的伤害;它能够使孩子过早地对美好生活丧失了足够的信心;它能够使孩子过早地承受人生道路上的“精神重荷”;它能够使孩子过早地伤失搏击长空的机会。

我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人生装扮的富丽堂皇、分外妖娆。所以我们总希望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一份失败,多一份成功。尽管我们都不是什么完美主义者,但是在并不完美的人生中去追求完美这是每一个的天性;尽管我们都能对“残缺”的人生有一个比较哲理性的认识,但是当生命中“残缺”到来的时候,我们有时还会感到有些茫然若失,我们的脚步多少还会表现出有些急促与慌张,我们的心跳多少还会表现出有点加快甚至是有点心悸,我们的笑容多少还会带有一点勉强或者是苦涩,我们的幸福还会多少带有一点不足和遗憾;尽管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我们在人生中还总是尽可能避免失败,不可能追求失败。因为,失败的滋味总是“苦的”!

当然,我们都喜欢咀嚼成功的“幸福”,没有人喜欢咀嚼失败的“痛苦”。但是,我们每一个都必须面临一个事实,人生道路上绝不可能没有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承受失败的“痛苦”,必须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绝不能因此而伤失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失去了战胜失败的胆识;一定要顽强地和失败作斗争,把失败当作人生中一个“催化剂”,当作人生中一个自我完善的“钥匙”,当作人生中一个挑战成功的“机会”;尽可能减小失败的频率,尽可能争取更大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正在享受成功快乐的人来说,他们都会有一种“美奂美轮”的幸福感觉。因为,快乐能够使人的脚步变得轻盈;使人的思维变得没有“遮拦”,使人的呼吸变得更加均匀;使人的心跳变得更加平和;更有甚者,快乐还能够使人在鲜花簇拥、掌声如潮、美酒飘香、祝福如歌的环境中尽情地享受这个世界给他们特殊的恩赐。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留恋于人生中每一个成功的快乐,都希望能够在成功的宫殿里多逗留片刻,让人尽情享受这个世界对他们的青睐。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大家,成功的地方,诱惑太多,陷阱太多。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海中淹死的人是绝对少于酒杯中淹死的人。这就是人生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

有人说: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交、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三大乐事。至于古人为什么会这么说,这里面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这样”的事情能够给人精神上带来无与伦比的满足感,能够给人的心灵带来无与伦比愉悦感,能够给人生活的空间带来祥和与温馨。

再说,“这样”的事情在人生当中实在是太难得!古人言物以稀为贵,其实做事情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越是那些很多人都无做到的难事,而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难得的机缘,让你捷足先登了,让很多人踮起脚尖仰望你的高度,“汗颜”你的威仪,羡慕你的欢乐,这时,你自然就变得高贵起来了。当然“这些难得的事情”必须是吉祥的事,顺心的事,快慰的事,祖宗八代都感到自豪的事。

前几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教育小故事。一个在狱中的少年,讲述了他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从小到大,在分东西的时候,母亲总是问他要大的还是要小的,他明明心里想要大的,嘴上却总是说要小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母亲的一句称赞——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还能够得到自己心里想要的“那个大东西”。当他长大的时候,就一心想要世界上所有的“大的”,可是,他得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甚至是“无法得到”。于是,他便学会了去偷、去抢。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使我想到了那个狱中少年残缺的家庭教育。难道这失败的教训,不值得让我们家长好好反思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