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九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六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六十九

“这几天家教老师课上得怎么样呀?”一天早上,万宝强看到女儿在收拾英语作业本,便上前询问家教情况,“女儿呀,这位家教老师可是全县一流的英语老师呦,补课的时候…你可要多问几个问题…八十块钱一小时…那可是按时记工资的…你爸爸的一天工资赶不上家教老师的一个小时…这你是清楚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爸,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子呀,”万宝强女儿这几天学习任务太重,心情一直不太好,听到爸爸又在对她说教,便生气地对爸爸说,“你是不是又想给我洗脑呀…我现在要上学…没空…”

万宝强见女儿生气,便不好继续问下去,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让女儿天天保持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同时他也知道女儿的这点小脾气,都是自己给“培养”出来的,这同自己的妻子杨建云无关,也同她所教过的老师无关,因此,现在自己受点委屈也是应该的!尽管他自己有一肚子苦水,但是,他心里更清楚,把孩子教得成不了“大器”,就是再苦再累,也不会招来别人同情的。

他反复在想:论家庭经济条件,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虽然不怎么富裕,但是比起光靠二亩地维持家庭生活的“纯农民”要强得多;论家长教育能力,自己是大学本科生,自己所教的学生有三位考上“清华北大”;论孩子智力,自己孩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过省里组织的奥林匹克化学大赛,并且荣获全省二等奖;论孩子体质,自己的孩子也是相当的健康,连平时的头疼感冒都是非常的少见。应该说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好孩子,就是一块可塑的料!

而几天前自己在大药房遇见的、那位没有进过初中大门的老大姐,她能够用自己充满泥土气息的语言,使自己的孩子在逆境中自强起来,成为县城中学中出类拔萃的好学生,这一点万宝强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也许这一点也是万宝强最感悲哀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导致自己女儿今天不容乐观的状况,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了解万宝强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孩子要求太过于严格的父亲,哪怕对女儿一些常见的小毛病,他都会进行严厉的指责,不管自己的女儿能不能在内心上接受得了。

除此之外,万宝强还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珍惜家庭提供给她良好的读书环境,不能够去体味做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能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争口气。可是抱怨的结果并没有得到他预期的效果,不但没有去除他女儿身上的不良习性,反而成为促使了他女儿坏脾气的养成,使一个本来很单纯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进取之心比较脆弱的女学生。这确实让万宝强感到非常难过!他有时很感到委屈,自己能够把别人家的孩子往清华北大的大路上送十里,却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往清华北大的路上送一尺。他有时感到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就是一个无能透顶的爸爸。

万宝强承认自己是一名不太合格的父亲。尤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显得笨拙有余、聪明不足。与子女交流缺乏亲和力,总是喜欢用一种教训的口吻来指责孩子,总是“挑”对方的小毛病。虽然他在教育女儿的时候说得句句在“道”,条条在“理”,但是,女儿听他的话总会有一种“刺痛”的感觉,所以,他和孩子交流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

他曾经多次试图改变这种难堪的局面,希望能够有一种比较亲和的方式来替代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但是,他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因此与孩子交流起来总是显得那样的艰难。例如,他女儿喜欢看言情电视剧。他总是喜欢在女儿吃饭的时候,与女儿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吃饭时候谈一些“闲事”可以,谈孩子教育的问题效果肯定差,甚至还能够引起孩子的反感。

万宝强教育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噼噼啪啪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让孩子静静地听他说话。可是自己的女儿偏偏不喜欢他这种“居高临下”的教育方法,因此对这种“饭桌”教育很是反感,经常出现“斗嘴”现象,很让万宝强“没面子”。

除此之外,他教育孩子废话特别多。比如:他要求孩子以后少看言情电视剧。他总是喜欢首先表达自己对电视剧的看法:认为电视剧一般故事情节比较诱人,往往看了以后很容易上瘾,人一旦电视上瘾的时候,就很难逃出电视剧对你的诱惑,这样不但耽误你的学习时间,还容易使你招惹坏心情。

有时候他还能够概括女儿“观看电视剧”心理过程:好奇地坐在电视旁边——沉迷电视剧——想走开——下不了决心——看完电视剧心存后悔——坐在电视旁边发呆;有时候他还能够发表很多大道理:这样…父母督促你,让你远离电视剧,你肯定心情不舒服,如果让你带着情绪去学习,你的学习又怎么能得到保证?又哪里来好成绩?

可是,女儿听了他的话以后,心情会越发不开心,因为,这些大道理已经让他女儿产生“免疫力”了,他女儿此刻心里最想做的就是安心吃饭。所以,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请切记,吃饭的时候,要力避与孩子交流那些带有“批评教育性质”的话题。如果我们一意孤行,违背这些教育常识,肯定会得不偿失。如果父母要和孩子交流,请抽出“专门”时间,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感到父母的教育是很“随便”的、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同他们交流是认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的“消与长”都存在它的两面性。因此任何一个孩子教育问题,我们都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它应该包括社会、学校、家庭、自己等诸多因素。我们可以这么说,不管社会、学校、家庭因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都属于事情的外因,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因素。因为内因决定外因这是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

所以,我们的孩子呀,你们一定要振作起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永远都是你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永远都是你们健康成长的守护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每年都要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你们健康成长提供舒适、温馨的教育环境;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每时每刻都会在你们身上倾注心血。

同学们、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明确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常怀感恩之心,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愤图强、迎难而上,为自己的祖国争光;为自己的老师、父母争光,用自己的优异成绩来报答国家、社会、老师、父母对你们的殷切期望,不要去贪图眼前的舒适环境,不要在温室中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用雄鹰搏击长空的勇敢,用蛟龙翻卷大海的魄力,用猛虎飞奔山岗的气势,用心读书,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做一个超凡脱俗的国家栋梁之才,不辜负国家、老师、父母对你们的栽培之功。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清楚天底下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的愿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前途的。他们都是以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孩子作为价值追求的;他们都是以学生、孩子的荣耀为自豪的;他们都是为孩子、学生们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如果,有时感到老师、父母对你们过于严格,语言粗糙、动作有失谦和,那是因为他们太爱你们了!很怕你们在宝贵的年华里浪费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请你们一定不要曲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同学们,要知道你们现在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那是再珍贵的保藏都不能与你们交换的!你们可不能把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人生资源当作不名一文的贱货随意地丢在游戏机室、网吧、舞厅等“花花绿绿”的地方里。古人言:今日有花堪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它告诉我们的,不是要我们去及时行乐,而是要我们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要趁着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及时用功,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不辜负青春韶华。你们绝不能等到夕阳西下、满头白发再去实现那些迟到的美好愿望!

要知道,人一旦这些宝贵的人生资源随着流水、东风渐成背影,这才是人生中最为悲哀的事情!我们应该清楚,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就那么五六年的时间,如果在这段宝贵的时光中,你们任性大意,对老师、父母的谆谆教诲当成耳旁风、当作壁上观,不去格外珍惜,等到曲散人尽,你再去空抱琵琶,独坐幽室,空发哀怨,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说实话,那个时候,又有谁能为你失去的大好年华去“谱写”安魂曲呢?谁又能为时运不济的你大发慈悲之心呢?谁又能为你的丝丝“哀音”做一个不知疲惫的忠实观众呢?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弱者可能受到世人的怜悯,但是对那些守着金盆而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不知变通的人,世人永远都是吝啬自己同情泪水的。

同学们,要知道可怜天下父母(老师)心。当你们整日浑浑噩噩于明媚春光的时候,当你们在寒冷的冬日留恋温暖被窝的时候,当你们在燥热难安的夏日无心看书的时候,当你们在懒意渐浓的秋日对学习心存倦意的时候,你们父母的心都在颤抖,你们父母的眼泪都在唰唰流淌!他们根本就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会这样颓废下去,他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十足的懦夫!他们知道要想激活你们已经“困顿”的心,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你们的父母从来就不敢对你们有半点懈怠之心!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时光对你们太重要,眼前的一分一秒都左右着你们人生的命运!你们应该清楚,他们不愿对你们“放手”、“懈怠”的原因,不是害怕失去自己的幸福,不是害怕年老以后步入荒凉之境,而是害怕你们失去自己的幸福!因为你们的幸福、你们的快乐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幸福、快乐和你们的前途、你们的幸福、你们的快乐相比,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可以这么说,你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只有关怀、只有慈爱、只有温暖、只有快乐、只有幸福。风来了,雨来了,就是天崩地裂来了,他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你们,他们首先呵护的肯定是你们。他们用生命驱赶死神的也肯定是为了你们。他们从来不希望从你们身上得到什么回报,从来都是把你们的幸福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从来都是把你们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从来都是把你们成功的笑容当做比黄金还重要的宝贝精心地收藏在永远的记忆深处,从来都是把你们的失败当做最揪心的疼痛来折磨自己。他们今生今世唯一的希望就是你们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就一番事业,能够看到你们生活得幸福、快乐。

要知道,当你们在人生中有一个安稳的家,过上非常幸福的生活,自己就是现在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他们都情愿艰难地扛下去。他们所希望的都是你们的好,他们所期盼的都是你们的快乐,他们所祈求的都是你们的幸福,他们从来都不考虑你们将来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回报,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报酬都不会去考虑,一生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此天明鉴,仅此而已。如果你们还是不思进取,陷父母(老师)痛心于不顾,良心何在!公理何存?同学们,发愤努力吧!不管你们面前有多少困难,父母、老师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实的依靠,永远都是你们最坚定的支持者!

不久前,我在一本书里面看到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购买上帝的男孩》。小男孩子手里拿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他的“幼稚可笑”的举动引起了一个老者的注意。这位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者笑眯眯问他:“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子流着泪告诉老者,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一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够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很神奇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老者知道原委后,非常同情这个小男孩子,慷慨解囊,让邦迪把“上帝”买回家,终于治好了他叔叔的伤。

其实,在素质教育、家庭教育中,不少老师、父母是在扮演这个“男孩子”的角色。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显得很幼稚、很可笑,但是,他们的爱心确是真诚的、感天动地的。同学们请永远记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与“上帝”媲美的,就是你们父母和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