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好习惯方能成就好人生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七十九章 好习惯方能成就好人生

万宝强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问题的人,他经常站在自己租房的二楼阳台上,观看自己所在小院子里面这些伴读家庭中孩子的走路习惯动作。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在上学时,有些孩子像从租房子里面射出的箭,而有些孩子就像病鸟出笼,无精打采,一步三摇朝学校晃去;在放学路上,有些孩子,疾步如飞,而有些孩子就像才战场上撤退下来的败兵,晃晃悠悠地挪到租房处;在楼梯上,有些孩子步伐矫健,噔噔噔很快到达自己的休息室,而有些孩子迈着方步,慢慢地提起书包,沿着墙壁,扶着楼梯,腿像灌满铅似的,慢慢地移到自己休息的地方。

住在万宝强对面瓦房里面的那个姓韩的小孩,由于他动作敏捷,小院子里面的伴读父母都喊他“韩飞飞”,不管万宝强在什么地方看到他,他的走路姿态都是那样的矫健,走路的速度足以跟上万宝强的小跑,因此,放学时,万宝强经常看到他第一个到小院子里面,上学时也总是第一个迈上小院子西边的马路上。

“韩飞飞学,我发现你每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的动作为什么这么敏捷呢?”有一天,万宝强看到第一个进伴读小院的韩同学,便快速走上前,好奇地问他,“你这种良好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你有没有刻意而为之呢?”

“万老师,我的行为能称得上敏捷么?我可从来没有感觉出来,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妈妈身体不太好,爸爸就不让我睡懒觉,早晨眼一睁,我就要立马起来蹲锅门帮助他烧火,做早饭;爸爸以前当过兵,我吃饭的时候,他又要求我像他那样吃饭不超过八分钟,超过八分钟,他就把我的碗饭夺下来,不让我吃,时间一长,我的吃饭速度自然就快了起来。”韩飞飞很干练地说,“我爸爸以前经常在我面前说,人要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我认为这是好习惯…但是,我认为吃饭快不一定是好习惯。”

“看来,你爸爸是一个家教非常严格的爸爸,你爸爸揍过你吗?”万宝强对韩飞飞的家庭教育很感兴趣,便继续对韩飞飞说,“你现在成绩那么好,你认为这同你爸爸小时候对你的教育有关系吗?”

“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肯定挨揍过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不过我挨揍的次数要比别人少,因为,我总会在挨揍过后牢记挨揍的原因,总会在以后的类似事情当中不去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可能做到父母要得到的标准,这样,我就会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中,路走得更快,起床比人更早,离网吧的距离更远,吃饭的速度更快…开始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老是抱怨自己的父母对我太苛刻了,可是时间长了,我对这些快节奏的生活已经习惯了,我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激烈得就像草原上的狼与羊,谁跑得慢,谁都可能成为草原的牺牲品,狼跑慢了就可能被饿死,羊跑慢了就可能成为狼的盘中餐…”韩飞飞越说越兴奋,“至于我的学习成绩,只能说是一般化,和那些优等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我仍然要感谢父母在小时候对我的严格要求,因为他们使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让我终身受益。”

“那你认为现在读书人应该具有哪些好习惯呢?”万宝强觉得眼前的韩飞飞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孩子,便继续和他攀谈起来,“在你小时候,你爸爸还对你进行哪些方面教育呢?”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来看,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一要必须拥有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来识记重要知识点的习惯,因为没有良好的背功是很难在高考中赢得先机的;二要必须拥有能够在众人面前直抒胸臆的演说习惯,因为,当今社会口才才是一个人快速走向成功的捷径;三是具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让我们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让我们终生受益;四是具有良好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日记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五是具有良好的定计划习惯,因为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计划性不强的人,就会让人家推着走,而那些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事先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六是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七是具有良好的自己留作业习惯,因为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八是具有良好的整理错题集习惯,因为不断改正自己,才能找到快速提高自己的新途径。”韩飞飞对习惯这个话题兴趣很浓,“当然,学生应该具有的好习惯还有很多,我不可能说得那么详细,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拥有读书的快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万宝强从这些孩子走路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对读书的态度。万宝强认为,一个行动懒散的孩子,要想从读书上取得辉煌的成绩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我对万宝强这个观念很有同感,因为,一个走路都要跌跤的孩子,又如何面对读书那种强大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负荷呢?

住在万宝强租房上层的那个娇滴滴的、林黛玉似的小女孩,人家都说她是电影中放慢镜头的演员,老虎追到屁股后面,也很难让她把走路的速度提起来。她的妈妈经常在万宝强面前说,她家这个孩子,早餐三六九不吃,中午,感兴趣的饭菜还能吃半碗,不感兴趣的饭菜,把饭碗搅两下,喝两口菜汤就算吃过中饭了…她丢下筷子,独自到楼上房间睡觉去了…老师逼急的作业,她才做一下…更多的时候,鞋子都不脱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只等下午上学的闹钟把她从幽梦中惊醒。

睡醒的时候,看看桌上有没有洗好的美国樱桃、法国的芒果、英国的油桃,如果有了这些爱吃的水果,她才慢慢地揉揉眼,慢腾腾地走到妈妈早已为她准备好的洗脸盆跟前,洗好脸,拿起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又慢慢地朝学校晃去。她妈妈不敢看她慢镜头动作,因为她妈妈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她说看女儿做事的动作,她的血压会上升。所以,有时只能任凭自己女儿在房间里面做什么,她很少走到女儿房间里面。她只能对自己女儿远视,而不能上前去催促;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少上前说她几句。

面对此情此景,早在女儿上高一的时候,他们夫妻俩就已经催促女儿要改正,到现在不但没有效果,恐怕还要在效果前面加上负号。反正他们夫妻俩没有看到女儿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于是,他们夫妻俩便学起了老子、庄子,顺从自然,听之任之。

她知道万宝强是一位老师,希望万宝强能为她女儿指点迷津,其实,万宝强早已对楼上那个娇滴滴的孩子慢镜头动作有所耳闻,因此对这个孩子的妈妈所说之词,只能跟着这位伤心的妈妈摇头。因为万宝强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一个门外汉,对自己的女儿教育方面,也表现出跌跌撞撞的、无可奈何…他也想不出上面妙招……

因此面对别人的请教,万宝强只能痛恨自己的无能,痛恨自己的女儿竟然如此的不争气。有时实在推迟不掉,也只能冒充行家搪塞几句:你的孩子生活习惯有问题…你家孩子的体质有问题…你们夫妻对孩子太娇生惯养了…孩子的胃口不好,可以到医生那里开一点健胃药,孩子胃口好了能多吃饭了…孩子体质自然会好起来的…孩子一旦有了精力,这些慢动作自然也就有所改变了…除此之外,万宝强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安慰眼前这位望女成凤的仁慈母亲了。

一天,午饭后,万宝强正在厨房里与杨建云小声地闲聊孩子上学的琐事,忽然,门西面马路上传来一位男人的谩骂声,万宝强以为这里居民之间发生的口角,再仔细一听,原来是一位伴读的父亲,对自己已经高三的儿子(万宝强从孩子的校服上发现的)大发脾气:“没有出息的东西,你进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是全校六百名,到现在月考成绩竟然下滑到一千二百多名,你还能考上一个什么学校?你妈妈每天为你操心劳碌,你这个没肝没肺的混蛋…我现在就不给读书了…免得高考以后丢人现眼…”

万宝强听到这里,赶往拉大厨房西面的窗户,正好看到一位怒气冲冲的父亲拖着一个已经像丧家之犬一样的儿子从窗前走过…谩骂不听…紧跟在一辆载满伴读用的锅碗瓢盆、小床、被褥等用品的电动车后面…一起慢慢地朝山下走去…旁边还跟着一位五十左右的妇女,手里提着一个半新的茶瓶,一言不发,满脸憔悴,不用问这人肯定是这个伴读孩子的母亲。

此时的路上,有不少行人…不时用两只眼睛斜视他们…但是没有一个人去上前制止这种家庭暴力行为…任凭家长的淫威在“午禁路”上喧嚣而过。万宝强与杨建云面对此时此景,两个人都无奈地摇起了头,他们也不愿意走下楼梯,去制止这种家庭暴力的发生。

“罪过!”万宝强从喉咙深处哼了一句。他说过以后,却解释不了这究竟是谁的罪过?因为他第一反应:这件事情肯定是孩子的错,可是,当他和自己妻子杨建云交流时候,他却感觉到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想到了:不管今天孩子是对还是错…但是这个孩子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他身心发展还没有成人化…还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他父亲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做得如此过分呢?眼看高考了,这样偏激的做法对自己、对孩子能有什么好处呢?

话又说回来,这位父亲能够对孩子高考如此态度,对孩子的前途如此的不顾,他心里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现在已经是兵临城下,作为父亲竟然如此大动干戈,确是有点匪夷所思!

万宝强认为:今天孩子在学习上所做的事情即使全错,但是现在再去给孩子上如此难懂的“政治课”,确实有点不应该。你既然能够对孩子有如此责任心,为何不在早些时候,让孩子悬崖勒马呢?临上轿再去扎耳朵眼,是不是有点太晚了!你知道今天所作所为对孩子今后人生影响有多大吗?孩子今天被你像罪犯一样押回家,孩子心里有多难过你知道吗?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这件事情呢?如果孩子今年不去参加高考,不要说“二本”、“三本”,就是普通的大专他都没有机会去读。这不是你用一时的冲动把孩子一生的前途给毁了吗?

你也许会说,孩子前途已经被自己葬送了,现在还要读这些没出息的书干什么呢?

我的兄长呀!这话可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呀,要知道他现在回家到外面去打工,他既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没有一个可以养生的一技之长,是很难找到条件较好工作的。你多年的心血白流不算,孩子也是在学业上半途而废,即使你能够“忍心”,那你的孩子能心甘情愿就这么丢下这次人生中相当难得的高考机会吗?

不管孩子以前在学习上是多么不用功,是多么的偷懒,孩子能够考上县城中学,就证明当初的学习基础不差。你定要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本科,或者二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每年招收二本以上的学生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占所有参考人数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

本县城中学两千来个学生,正常年份“一本”人数也只能在一百五十人左右,“二本”人数也只能在三百人左右,这就意味着两千来个学生当中,要有一千六百左右的学生要读二类本科以下的大专院校或者直接走上社会。

高考就是一个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型角斗场,谁能够闯过高考这一关,谁就能够到对个人发展较好的大学去深造;谁闯不过这一关,谁就可能成为读书的淘汰品,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高考也是选拔人才的地方,肯定要有一部分人“名落孙山”…我们可不能把“固执己见”当成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

我们就现在高考的本身而言(我们暂且不谈高考制度的优缺点),它既带着十几亿中国人对仕途经济的向往,也带着十几亿中国人民对中华崛起美好心愿。它使更多有才能的人(不排除优秀人才挡在高考门槛之外),搭上健康成长的快车道,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肩负起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历史使命。

因此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不思进取的、游手好闲的、不能勤奋苦读的、没有创新思想的平庸之辈,只能被高考这座无形的高山,拒绝于高校门外。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法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我们人类更不能跳出这个法则。你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你要想超越别人,你必须流下比别人还要多的汗水。梦想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你那只能到神话传说中去寻找,因为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只有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

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孩子“考不上二本以上的大学”当成没有出息的代名词,更不能对自己的孩子横加指责,用家庭暴力来强制孩子臣服于你…如果,我们家长把这些最可怕的家庭暴力当成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法宝,当成理所当然习惯,那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了…

其实,习惯是一把双刃剑,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渐入佳境,成就一番大事业,不良的习惯却能使人在混混沌沌中失去美好的未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入道德破产的境地。”因此,我衷心希望在伴读教育中父母、老师、学生都能够在湛蓝的天空下养成良好的习惯,戒骄戒躁,奋力进取,勇攀教育事业高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