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莫让高考作弊成为时尚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一十二章 莫让高考作弊成为时尚

女儿明天高考了,万宝强内心却像装着一团火,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感,他总觉得女儿还是一个孩子,自己必须把女儿高考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天衣无缝才行,除此之外,他还担心女儿高考复习会因为没有得到他的指点而把重要的知识点遗漏掉。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他在厨房里面踱着方步,杨建云建议他到走廊的凳子上坐一坐,不要去打扰自己的女儿,但是,他贼心不死,很想把自己最拿手的写作技巧告诉女儿。虽然这个所谓的写作技巧已经在女儿的耳边长成老茧,但是他对此仍然很自信,认为这是女儿明天语文高考制胜的法宝。

现在,他大有手持灵丹妙药不能给病人服用的感觉,并且,他还觉得这灵丹妙药如果今晚不用,明天就会完全失去药效…正在万宝强进退两难之际,他的内侄儿打来电话,说要来这个伴读小院看望他,他很兴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内侄儿是本县小有名气的高中语文教师,现在乡下一所四星级高中任教。他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女儿能够得到他内侄儿的指点,女儿肯定会在明天的高考之中受益匪浅。

万宝强把自己所在的位置告诉内侄儿…没有过多久,他的内侄儿便出现在伴读小院面前。见面后,他们没有寒暄,直接在楼下的厨房里面交谈起来。

“今天怎么有空到这里来呢?你是不是带队的?”

“我不是带队的,而是来监考的…现在没有什么事,顺便来这里散散心…”

“咦,这就奇怪了,我们国家不是明文规定有直系亲属参加高考的教师不准参加高考监考么?难道你不知道国家高考回避制度么?”

“什么回避制度?仅仅是限制有子女参加高考的教师…对于限制有直系亲属参加高考的老师不准参加高考监考这一规定,仅仅是说说而已!如果你不上报,谁又能知道你有直系亲属参加高考呢?”

“难道你就不怕别人举报吗?你要知道,如果有人举报你没有遵守回避制度,你就很可能丢掉饭碗的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认为你现在最好向领导说明情况,不然的话,很容易出大事!”

“姑父,这你也当真?即使是真的,我也不怕,因为我是私立学校的老师,任用权力都在学校董事长手里。”

万宝强经过点拨,想想内侄儿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便有点无奈地摇摇头说:“看来世上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姑父,你是毛泽东时代的人,很多观念要与时俱进,你应该知道现在不少地方高考作弊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甚至不少教师参与其中,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提到高考作弊,万宝强忽然眼前闪现一个镜头。他想到不久前外省亲戚家小孩阿巧打给他女儿的电话。于是他便一五一十地把阿巧嘴里的高考作弊情况向自己的内侄说了一遍。他希望能够从自己内侄嘴里了解现在高考考风的真实情况。

“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我国高考作弊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而且这种作弊工具科技产品含量很高,有一定的市场…”万宝强内侄儿说,“姑父,现在有些地方已经不把高考作弊当作什么可耻的事情了,而是把它作为衡量一个考生以及家长有没有能力的标准了!”

“你不要把高考说得这么恐怖好不好,如果高考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那岂不是我国教育的一大悲哀么!”

“我也知道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也不希望这些都不是真的,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尽管我们国家查处力度很大,每年都要惩治不少高考作弊的人,可是这么多年下来,高考作弊还不是涛声依旧吗?这可不是我随便瞎说的啊!”

其实,万宝强心里也清楚这个惨淡的事实,不少人冒险参与高考作弊,就是因为高考这里面功利性太大,而且这种犯罪风险极低,爱赌博的人都知道高考作弊是回报率极高的商业投资:如果你通过作弊考取大学,几年过后你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大学生,你就是人们眼中的文曲星,你就可以轻松拥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如果被抓到了,也不会伤筋动骨,这确实是一桩好买卖。

万宝强曾经羡慕那些“世人皆醉,惟我独醒”的英雄豪杰。可是世俗告诉他,人世间那些靠实力打拼出来真正英雄,往往会因为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上不会“转弯”而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不争”事实!尤其是,当他们“促襟见肘”的“悲惨命运”成为万宝强眼里一道“风景”的时候,这更会让万宝强感到尘世间的“险恶”。面对今天的高考作弊屡禁不止的局面,万宝强更为“处于边缘境地的真正英雄”鸣不平……

“现在高考,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卯足了劲,下足的功夫,制定了很多密不透风、滴水不漏的监管制度。可是当这些近乎完美的策略,一层一层地传达到具体考场的时候,往往就失去了‘当初’的严厉。”万宝强内侄儿激动地说。“这可能是你一家之言!”

“姑父,对高考我绝不敢信口雌黄,现在不少人对高考产生怀疑,本来中央对高考要求非常严厉的,可是到了地方,严厉的等级就开始衰减了,甚至有些地方高考中还会混进“日伪”帮办来协同作弊呢。”万宝强内侄儿继续发表高论。

“你可不能瞎说呀,你这是在歪曲事实!”万宝强对内侄儿的话不以为然。

“怕什么,我说的都是实话…我又没有杀人放火。”万宝强内侄儿不屑一顾地说,“现在,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这也是事实存在的现象!”

万宝强听了内侄儿的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痛,他只能对着内侄儿轻轻地摇摇头……

“姑父,现在的高考,表面上还是还是非常严格的,谁也不敢明目张胆在高考这个战场上耍花样,但是,只要考生能够在作弊方面非常谨慎,不露声色,巧妙地运用鬼谷子的‘阴阳’战术,考场的监考老师还是较为‘开明’的。如果你作弊时候胆大妄为成为众矢之的,我们的监考老师,就会由温顺的小山羊演变成一只秉公执法的独角兽了。”万宝强内侄儿继续高谈阔论。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监考老师总希望自己的本校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总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因为高考成功而在社会上取得更好的口碑。”万宝强内侄儿说,“再说,如果监考老师在考场上过于严厉,那么回家路上就很可能遇到麻烦…这种‘倒霉’事情,在全国并不少见。”

“依你说,考生在考场作弊就没有人敢管了,那还要你们这些监考老师干什么呢?”

“当然有用啦,你要知道监考老师对绝大多数考生还是起到威慑作用的……如果你的作弊行为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已经威胁到他“饭碗”的时候,他也就会毫不留情地为你挖掘地狱之墓了。”

“现在监考老师这么‘照顾’考生,这里面究竟有多大学问呢?”

“现在的高中学校,从领导到普通老师,都非常‘宠爱’自己学校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名列孙山之上。因为这样,学校的主管领导就多了一份辉煌的业绩、多上一个荣升的台阶;所任教的老师就多了一份额外的奖金、多了一份炫耀他人的资本。另外,这些考生的家长也多了一份父为子贵、母以女荣的荣耀;那些考取名牌大学的考生更是高考最大的受益者。就连本校那些高一、高二的老师也会因为学校地位的提升而获得意外收获。”万宝强内侄说。

“天啦,利益链这么长啊!”万宝强惊讶地说。

“是的,在这特殊的战场上,监考老师和考生、家长都是站在统一战线上,他们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甚至有人恨不能用“抢手”代替和自己利益相关的、所有没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的考生,让他们都能够考取清华大学…”

“这么圣洁的高考,为什么到你嘴里就有铜臭味呢?”

“姑父,这绝不是我个人成见,我仅仅说一些真话而已,我敢说在这种功利教育大环境中,不沾染铜臭之气的,真的很难。至少我本人到现在还没有逃出功利教育的樊篱。或者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得到这种物我两忘的纯教育境界。”

万宝强听了内侄儿的话,已经从惊讶上升到惶恐了。因为在他眼里,高考乃是最威严、最圣洁的殿堂,绝不是藏污纳垢的龌龊之地。他向来对高考顶礼膜拜!总觉得这个圣洁的地方,乃是天底下所有读书人万目景仰的地方,总认为别人所有的关于对现在高考的流言蜚语,都是对高考的亵渎,都是对今天高考的诽谤。

可是今天内侄儿对他所说的话,却像一把铁锤重重地击打在他的心坎上。他觉到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窒息感,令他难以呼吸。因为别人的话,他可以不听;别人的“亵渎”,他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的一向为人忠厚、一向以诚信为生命的内侄儿(自己的得意门生)所说的话,那是绝对要相信的。

万宝强此刻想得最多的,就是现在的高考对自己女儿不公平。他知道现在农村的小孩子要想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就必须跳上“本科院校”这个跳板。因为高考就是现在普通老百姓家孩子健康成长的快车道。如果高考这座殿堂轰然倒塌,那老百姓家孩子的出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知道,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都让那些不学无术的蠢才成为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么我们整个社会大厦又怎会有稳如泰山的可能呢?韩非子早在两千多年就强调要让那些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对社会进步能够起到中流砥柱的人,给予众人羡慕的社会地位,给予令人眼红的金银珠宝,给予前呼后拥的随从;同时要让那些社会上无能的人、社会上没有太大价值的普通人,去追随“前者”,去羡慕“前者”,去敬仰“前者”。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快速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个世界都让无能的人来主宰这个世界,让世界上所有的奇珍异宝、所有的高官厚禄都被那些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拥有,那么,我想这个世界的末日就离我们不远了。这个结论绝对不是“预言”,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我不相信今天的高考会有如此灰暗的色彩!”万宝强把自己的拳头攥得吱吱响。这是社会固有的“惯性”?还是社会上个别人存心作乱的“闹剧”?万宝强对着“空气”大声责问。但是,话又说回来,导致今天“惨淡高考”现状的,绝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够形成的气候。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功利存在的地方,就必定存在“作奸犯科”的小人。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那样,利益总是和违反犯罪的概率成正比,当利益能够左右人一生命运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法律都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它应有的威慑作用。

小小的万宝强又能对这个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端怎么样呢?我敢说,“功利高考”存在之日,作弊现象就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万宝强也知道这种高考作弊现象,绝对是少数,绝对成不了大气候。但是今天,能够让人在高考中嗅出较浓的作弊气味,这确实让万宝强感到委屈。因为,这对他向来以作弊为耻的女儿来说,就是不公平。尽管这不公平的含量比较低,但是这气息会像细菌一样肆虐受害者的心。

我们试想一想,如果让作弊成为所有考生心系向往的事情,还要让学校的领导、老师参与到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当中,那高考应该有的神圣光环就会变成阴森可怕的黑洞,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肯定是非同小可的。

应该可以说,高考作弊它不仅仅能在高考直接受害者心里产生愤恨,而且还能够使整个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同样那些因高考作弊而考取的大学生也会对高考产生一种少有的麻木,他们的进取心也肯定会大打折扣。

这种强烈的负面效应,如果不能得到高效的制止,它会像“瘟疫”病毒那样让更多的人对我们高考现状产生恐惧,进而对这个社会产生不满。这还不够,它还能成为制约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毒瘤。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劳而获,你还愿意花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索取吗?如果每一个人都想通过不劳而获,那这个社会的财富又有谁去创造呢?长此以往,一个国家还能够生存吗?如果生存都成为困难,那进步又从何说起呢?

中国人向来喜欢走“捷径”的人,可是诺贝尔奖向来是“拒绝”那些喜欢走“捷径”的人。因此,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的底蕴可谓是博大精深,自然科学的兴起更是源远流长。为什么那么灿烂的文明,经过一代一代人的星火传承,在今天会变得如此沮丧和狼狈呢?

要知道在世界古代发展史上,我国在十四世纪之前,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西方使臣来我们中国都要对中国君主顶礼膜拜。到了明清时候,我们巍巍中华为什么会一落千丈?当我们聚焦明清文化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巍巍中华落后西方的痼疾所在。这同落后而又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关!这同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国策有关!尤其是明朝,他们科举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忠实于皇帝的奴仆。

当我们从历史的废墟中依稀辨清落后根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重复昨天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好好反省历史的过错呢?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六国覆灭的判词: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而弊在贿秦。如果我们知道六国灭亡的道理,而不能深刻反省六国灭亡的教训,则必重蹈六国灭亡覆辙矣?由此,我又想起杜牧《阿房宫赋》中对秦国灭亡的判词: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