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请姓高的包粽子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一十六章 请姓高的包粽子

吃过晚饭以后,杨建云收拾好桌凳、洗好碗筷,便独自一人在厨房里面准备包粽子。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她把老公弄来的芦苇叶从塑料口袋里面掏出来,放进较大的铝盆里面。

“我的妈呀!多漂亮的芦苇叶,又大又嫩又绿又有弹性…还是老家滩地长的芦苇叶好,比起超市里面买的芦苇叶高强十倍…超市的芦苇叶既小又黄又老又焦又易断裂,稍不注意,芦苇叶就断裂成几瓣…老公虽然是一个穷教书的,但是做起事来还是挺认真的…这种芦苇叶不是到滩地是很难采摘到的,而且都是高芦苇上面靠近稍尖的那几片叶子…真是太美了!”杨建云一边用剪刀整理芦苇叶一边欣赏老公的“杰作”。

剪理完毕,她用电磁炉烧水,然后,她把老公从老家带来的糯米放进瓷盆里面,淘了两次,便用冷水浸泡,接着杨建云又拿来从超市买来的葡萄干、蜜枣,放进冷水里面洗了三次。

十分钟过后,杨建云把烧好的开水倒进盛有芦苇叶的铝盆里面,直到开水淹没芦苇叶,让芦苇叶完全浸没在开水里面,并且用筷子和长柄的竹铲子,把芦苇叶翻一个身,目的是让芦苇叶完全被水浸泡,这样在包粽子的时候,芦苇叶就更有弹性,更不容易断裂。

接着,她把淘好的葡萄干、后蜜枣放进捞出来的糯米里面,拌匀葡萄干。又等了十分钟,杨建云把浸泡好的芦苇叶捞出来,有用冷水清洗了两遍,然后又找来扎粽子的棉线,和剪割棉线的小剪刀,这样,包粽子的前期工作就算准备完毕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糯米粽子里面放半个蜜枣就可以了,由于女儿明天高考,杨建云没有把蜜枣切成两半,直接把一个整蜜枣放进一个粽子里面。并且每包一个粽子她都要说“早中”、“早中”,仿佛自己不说一边,狠心的上帝就会在冥冥之中不眷顾自己的女儿。其实,杨建云不仅是在包粽子,而且还在虔诚地祷告上帝,请求万能的上帝在明天的高考中保佑她的女儿吉祥如意,一举成功。

半个小时过去了,包粽子工作已经完成一多半了,小钱见杨建云的厨房还是灯火通明,便推门进来,一看杨建云正在包粽子,便惊讶地对杨建云说:“你女儿明天高考,你怎么能自己在家包粽子呢?你又不姓高!我和小张、小李、小王、小麻都请三楼姓高的大妈包的…你现在赶紧停下来,赶快到三楼把高大妈请下来,帮助你包粽子!”

“你怎么不早点对我说呢,现在都快晚上八点半了,高大妈忙了一天了,我恐怕请不动她。”杨建云从小钱的嘴里,似乎感觉到包粽子的学问了,转过头来对小钱说,“你现在和我一起去请高大妈,好不好?”

“好吧,为了你宝贝女儿明天高考‘高中’,也为了我们的姊妹之情,我今天就陪你去请高大妈。”小钱高兴地答应了杨建云的请求。

高大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菩萨,只要有人请做些事情,就是忙得再累,也不会拒绝别人的,甚至是放下自己手里的活,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

“高大妈,你今年五十几了?”高大妈包粽子的时候,杨建云问。

“我啊?五十几岁?”高大妈笑着说,“我这一辈子不会再过五十几了,我今年已经六十一岁了,孙子今年秋天就读初一了,我在这里带孙子读书已经有三年了。”

“看不出来…你每天都乐呵呵的,我一直以为你只有五十几岁的人呢。”站在旁边的小钱说,“人都说仁者寿,这话真的一点不假,你看,你经常帮助别人…一点都不感到烦恼,快乐得很,难怪你有这么好的身体!”

“我别的事情没有帮助人家多少,就是每年高考前夕,被别人请去包粽子的事情真的不少…我真的记不清有多少年了。”高大妈高兴地说,“现在,已经习惯了,以前家里孩子多,杂七杂八事情也多,孩子爹不理解,我给别人包粽子,就要请别人帮助我干家务事,也得罪不少人啊…现在好了,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儿子在外地打工,每月能挣好几千块钱呢,我带孙子读书,日子过得挺好的。”

“你这么大岁数,我还请你帮忙,真有的对不住你。”杨建云当知道高大妈已经有六十多岁时,心里真有点过意不去。

“对我你就不要客气啦,那叫我这个人姓高呢?”高大妈乐呵呵地说,“再说,给人家包粽子,本身就是一件很轻巧的事情,边包粽子边聊天,真是挺有趣的…今天,给人家包的粽子真不少,连你家算在内,一共有十家了,比往年多了四五家呢?你要知道现在人家请我包粽子都是象征性的,最多也就包三十来个的…只要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做得好,一家十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高大妈你包粽子速度真快,一分钟能包三个…真的太了不起!”小钱看到高大妈包得粽子既快又好,非常羡慕地说。

杨建云把高大妈包的粽子放在另外一个瓷盆里面,过了一下数,只有十二个,她觉得有点少了,便笑着对高大妈说:“有点少了,我还想请你再包六个。”

“行啊,那你赶快再泡糯米、洗葡萄干、洗蜜枣。”高大妈说。

就这样,杨建云请高大妈包了十八个粽子,非常小心地放进高压锅里面煮了起来。

“你就不要客气,等你家女儿高中以后,不要忘记给我们送喜糖就行了。”临走时,高大妈笑嘻嘻地说。杨建云再三挽留,要她们坐一会儿,等粽子好了带些回去,他们就是不愿意。

过了一个多小时,万宝强悄悄地从楼上溜到厨房里,看到一个瓷盆里面有煮好的粽子,就乐呵呵地伸手拿一个,刚准备吃,却被杨建云一下子抢过来,并且用手轻轻地打了一下万宝强的手,并且对万宝强说:“不要嘴馋,这是刚才楼上高大妈包的粽子,是准备给闺女吃的,你要吃的粽子还在高压锅里面呢?再过半小时后才能吃到,赶快回楼上去,免得你看到粽子就流口水。”

万宝强抓抓脑勺,正准备诉苦,一听说这是请楼上高大妈包的粽子,知道了妻子的良苦用心,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这粽子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粽子了,也不再是可以充饥的食物了,而是一种深深寄托一个母亲对女儿拳拳爱心的吉祥物了,而是母亲对孩子充满殷切期望的象征了…那其中的拳拳之爱,已经超出人的界线,甚至超出任何一种可以比拟的东西。

其实,我们不管为孩子做什么,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也不管为了孩子付出多少,受到多大委屈,就是希望孩子获得成功过后的那份“喜悦”。至于要孩子将来报答什么,很少有父母去考虑。

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需要有尊严的生活,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请不要凭此就说明父母要求孩子读好书,仅仅是为了顾全自己在社会上的面子,要知道,父母这样对孩子的百般付出,是出自于人间最无私的大爱。

父母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总有一天会驾鹤西去。孩子自身的素质、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安康。如果我们都能够从这一点考虑,就会知道父母把孩子能否考上好的大学当着自己毕生奋斗目标的真正原因了,就会对父母无私大爱推崇备至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这番苦心,他们就会对父母拳拳之爱心存感恩了。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有动机都是立足在孩子人生幸福上,他们都是以孩子的幸福为幸福,以孩子的痛苦为痛苦,甚至不惜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孩子一生的幸福。

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尽管有人说通往人生幸福的道路有千条,但是我们非常清楚,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人,一个没有太多技能的人,要想获得人生太多幸福那是非常罕见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再简单的幸福都是有文化支撑的。一旦幸福远离了文化的熏陶,它就会失去生存的载体了。动物也有发怒和温驯的时候,但是他们所表露出的“感情”,都是动物的本能活动,根本就不可能用幸福和困苦来定义的。

现在社会上不少父母对孩子“没有出息”很感没面子,走到人面前总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几分,我对此常怀同情之心。因为,人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比自己强,都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个比较宽广的舞台,都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我认为这是一个进步社会应有“氛围”!

当我们面对一个对孩子是否优秀都无动于衷的父母,我们对他们的印象是不会“美好的”,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是需要比较健全的审美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地从低级迈向高级,我们的人类才能不断地从简单的进步走向更大的繁荣。

应该可以这么说,上至中央领导,下至黎民百姓,他们对孩子的期盼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迈向社会门槛的时候,能够到一个非常优美的育人环境中,去接受最好教育资源的熏陶,去学到走向社会的真本领,让自己孩子胸有成竹地面对社会,去接受社会的洗礼,去接受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挑战,使孩子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能够更好地表现自己,去展示他们的聪明智慧,去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有人说这是天底下所有“痴心”父母的共识;也有人说这是天底下父母最能体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方。但是,我一直认为这也是天底下父母最能够感天动地的情结所在。因为不少优秀的父母,他们心甘情愿做孩子成长的阶梯,用自己“一腔碧血”为自己孩子打拼最美的“江山”!难道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不值得赞美吗?

也许有人会说,父母为自己孩子拼命奋斗,仍然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所谓的价值、顾及自己“二寸半”面子,把自己今生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转嫁给自己的孩子;也许有人还会说,父母的体能、智慧、机遇等因素都在“日落西山”,现在只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青春复制品,把自己无法兑现的儿时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它有一个无悔的“结局”。但是,我还是要说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是“高尚的”,是值得孩子永远尊重的。

有时,我在想,人生中要实现的理想很多,但是,我们苦于自己的心智不够“健全”、我们的体能不够“强大”、我们的激情不够“威猛”。当我们回望蓝天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到烈日偏西,英雄迟暮。所以这个时候,你丢下自身奋斗的大旗,精心培养孩子,这不仅没有错,反而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可是,有些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太高,就是让爱因斯坦转世也难以企及,所以他们只能在那些很难实现的幻想中纠结、烦恼、痛苦、“荒废”下去。

有些父母在要求孩子实现理想的时候,明知孩子的能力有限,但是还是希望通过各种非理性的手段,来让孩子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上,艰难跋涉,用血汗浇灌“野草”,用艰辛书写“孤独”,用奋斗诠释“困惑”,用泪眼对视“失败”,最后只能让天地“悲鸣”,让日月“哭泣”。

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可以释放整个太阳的能量,所以他们老是用光速的“眼睛”来审视自己孩子学习上的进步。每当孩子出现失误的时候,抱怨、冷嘲、热讽、叹气就像唱戏的鼓点,接踵而至,让自己的孩子整天提心吊胆、难以心静。

我们试想一下,即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智慧聪颖的天才,也会被这些狂热的父母搞成白痴。古人言:欲速则不达。要知道一个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美好的心境颠簸得“支离破碎”,很难把握好孩子健康成长的脉络,很容易使自己的孩子在浮躁不安的环境中,慢慢地失去“通向成功”的智慧。

我们现实中不少父母,在对自己孩子实施教育的时候,方法呆板,眼光短浅,做事幼稚,甚至有些父母明知道孩子不可能得到那样的目标,还是一根经地让孩子去努力,让孩子无选择地往苦海里面跳,最终导致自己的孩子在错误的引导中,失去了另辟蹊径的最佳机会,使孩子大好的时光,荒废在没有效益的学习中。悲哀!可叹!我敢说,这种很让人揪心的闹剧在社会教育的大舞台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可是又有谁能够把这样的悲哀划上“绝世”的句号呢?

面对高考,我们这些父母的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正确无误呢?这是我们所有父母都在关心的问题。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到处都能够听到引导考生父母的做法,可是,我们的考生父母却很少在意这些问题。即使在意了,他们也很难把那些专家的科学方法,当成可以为孩子助一臂之力的灵丹妙药。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这些考生父母根本没有认清这些科学方法的真实价值。总认为这些无非是白纸黑字,只要自己在方面简单地做一下即可,根本就不可能用“谨慎入微”、“善于变通”的做法来认真对待这件事。我们都知道同一件事,马虎和认真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有很大区别的。

万宝强现在是一个正在全力以赴孩子高考的人,而我是一个已经从中过来的人,当然他没有我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多,所以我建议考生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高考期间的休息,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注意高考期间的饮食,多留意一下登载在报刊杂志上面的考生食谱,在饮食上一定要卫生、清淡、营养,肉食不能多食。

如果要想食用肉食的话,我建议家长让孩子吃点鸽子肉,据中国中医世家和不少“过来”家长说,鸽肉易于消化,具有滋补益气的功能,对头晕神疲、增强记亿力是有很好补益作用的。当然,我说的话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因为它绝对没有坏处。但是,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至于在迷信方面:我建议家长不要枉费心机!要知道只有科学才能使汗水变珍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