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坚守宁静之地 方能成就美好教育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二十章 坚守宁静之地 方能成就美好教育

高考终于在紧张、忙碌而又焦急的等待中如期而至了,一切都在事先预想、设计的流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这鱼贯而入的考生中,不管是志在必得的还是逢场作戏的,他们都将在这非常“严肃”的考场中,接受国家的挑选。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特别是那些志在必得的考生,他们不敢有半点差错,都在非常谨慎地对待这场“决定”自己终生的“大考”…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考试中有一个非常出色的表现,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里,一举扬名,实现自己十五年寒窗苦读之梦。

有人说,如今的高考真怪!它能够使昔日的丑小鸭,一夜变成白天鹅!同样,它也能够使昔日的白天鹅,一夜变成丑小鸭!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过激,但是,它确实披露了中国目前高考对孩子人生的巨大作用。

哪怕是再普遍的学校,只要它能够在高考中让更多的学生考取名牌大学,那这个学校就是名校,就是其他学校的学习的榜样;哪怕这个孩子平时再不出众,只要这个孩子在高考中表现“出色”,考出高分,被全国一流的大学录取,那么这个孩子就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个孩子的老师就会因此变成“名师”;这个孩子的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的“成功”而变成天底下很出色的名家长。

相反,如果这个学校在高考中没有考出好成绩,没有更多的学生考取全国名牌大学,哪怕这个学校以前的名声再高,也会被社会贬得一文不值,甚至招来骂声如潮。

有人说,高考就是跳板!因为它可以让“一考”扬名的学校跳来滚滚财源;因为这个跳板,考生可以挣来“状元郎”的美名,可以跳到理想的大学里面,不仅仅收获荣誉的滋润,还可以得到更好的深造机会。

也有人把高考比喻成为调色板,它不仅仅能够调出人们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调出人的贵贱荣辱。多少学生在这个调色板上调出自己亮丽的人生;多少老师在这个调色板上调出美丽的名声;多少家长在这个调色板上调出自豪的笑容;多少学校在这个调色板上调出名震遐迩的赞誉。

由于在高考的进行曲里面,不同对象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因此,在这车水马龙的高考大军里面,此刻他们的心情是不一样的。那些平时学习突出的考生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他们脸上所洋溢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总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他们对眼前考试是相当自信的。因为,他们有的是实力!

而那些成绩较差的考生,他们根本就不会要什么父母亲来送考,他们的眼睛是没有目标的,他们的心情是暗淡的,十年寒窗对他们来说只不过身后的一张被自己遗弃的废纸,没有什么留恋,没有什么印迹,此刻,他们的心情就是希望这场高考赶快结束,赶快结束这十五年牢狱之灾,赶快背起自己的行囊到自由的蓝天下去尽情地呼吸没有老师约束的、充满野味的空气。

而那些平时成绩中等,也就是那些平时考试成绩总是在国家二类本科分数线徘徊的考生,此时,他们父母亲心情最为凝重。因为,他们对孩子高考的期望值与孩子拥有的学习成绩存在较大的落差。其实,这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优生少,但是,由于这些孩子在学习方法方面和学习技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以致苦了、累了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都无形中加重了父母的心理负担。

要知道,这些中等生在高中阶段历次考试中成绩往往极不稳定,一次高一次低,因此,他们在高中阶段历次考试中的心情也充满戏剧色彩,总是在悲喜交替过程中进行的。这样的考生,他们的自卑心理往往比较严重,你只要和他们交流片刻,他们在内心流露的,大多数是对读书的怨恨。因为,他们每一点成绩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学习上往往是事倍功半,但是他们对读书的前途还是充满无限憧憬的。

万宝强与小张闲聊之后,他看了看手机,觉得离孩子进考场还有一段时间,他便朝学校的操场上走去…

他看着比过节还热闹的送考人流,心情也变得更为复杂…头脑想的问题也开始多了起来……

女儿从学前班到今年高考已经整整十五了,三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没有留级,没有跳级,一切顺其自然。他不清楚女儿读书花了多少钱;他也不清楚十五年中女儿头疼感冒花去多少医药费;他也不清楚十五年女儿吃饭、穿衣用去多少钱。但是,总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所挣的血汗钱没有什么盈余,仅仅够孩子读书的…他没有烦恼,相反他内心还充满淡淡的喜悦,因为,他认为命运对他不薄,孩子读书生活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其中即使有点“小感冒”,他此时也感到无所谓了!毕竟这个世界完美的事情太少…因此,他觉得自己很幸运。

假如,女儿这次高考能够顺利地考取国家二类本科院校,那该是一件多美美妙的事情!不管什么专业,四年之后,一定会有较稳定的工作等着她;如果女儿继续努力,说不定还能够考上研究生,还要继续读三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女儿应该属于中国高级人才了,到时候,到国企做一个白领应该是没问题的;再假如女儿继续努力,说不定还能够考上博士生…

如果女儿真的成为博士生,那将是人生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啊!那就是农村中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万人崇拜的“白天鹅”了!那女儿的命运将不再是人人羡慕的小白领了,而是成为人人敬慕的金领了!自古父以子荣、母以女贵,那我就是天上文曲星的爸爸了!那我们全家将来就会彻底摘除“农民”之孙的破帽子…若干年过后,我的后代肯定就是官二代、富二代了…万宝强想到此,嘴角情不自禁地露出甜甜地笑容。

“咦!老同学,你今年也来送考的?现在想到什么美事啦?”万宝强在去学校操场的途中,意外地遇到十几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刁明理,刁明理看到万宝强嘴角甜甜的笑容,便好奇地说,“是不是昨晚梦见女儿头戴博士帽啦?…你那么聪明,孩子肯定比老爸强…将来考一个博士应该没有问题,你就等着做博士生的爸爸吧…不过你不要那么着急好不好?好事总是要慢慢等待的……”

“刁明理!…是你?什么?哦…不,你想错了…我是看到这些鱼贯而入的考生和家长,觉得他们很有意思…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望着鱼贯而入的应考士子,笑言‘天下英雄,尽入吾懿中’…而赵嘏竟然慨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其中又有多少辛酸和无奈啊?”

“万老师,你为什么此时会想到科举制度呢?”刁明理说。

“科举?”万宝强说,“我可不是故意拿现在的高考与古代科举制度相比的…我仅仅是想表达现在的高考太难了…你可不要冤枉好人啊!”

“你不要怕,我是不会给你戴帽子的…众所周知,现在的高考多少有点科举的魂魄附在上面的,你不说,大家也会明白其中真谛的。”刁明理说。

“老同学,你不要贬低现在的高考好不好?古代的科举制度又怎么能和现在的高考制度相提并论呢?”万宝强说,“你怎么还能说现在的高考玉体上面附有科举魂魄呢?这还像你身为国家干部说的话吗?你可不能忘本啊…”

“兄弟,我又不是在贬低当今的高考,只是认为现在高考仍然有科举的影子…不是吗?古代科举考四书五经,现在换成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了…这难道也错了?他们都是强调死记硬背的…它们都是不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它们都是把考试答案罗列得非常详细,考生绝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要考生所做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就会立马判死刑…这种扼杀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做法,不是大同小异吗?”刁明理不慌不忙地说。

“老同学,你说得有点在理,但是它们的内容和根本目的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相差太远了!”万宝强认真地说,“……一个是为了当官,一个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人才……这你懂吗?”

“兄弟,你只说对了二分之一,现在高考让孩子和家长背上沉重的十字架,所有的落脚点都在考取一个好大学上,不在乎对国家做多大贡献,只在乎是否争取到一个轻松、安逸、挣大钱的好工作,不信你去问现在的孩子,保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同意我的观念。”刁明理说。

“你为什么会这么偏激、这么悲观呢?”万宝强说,“不论现在的高考还是古代的科举,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必然,你不能否认科举制度在改善用人制度、推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吧!”

“这个我是不会否认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迷信当今的高考,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多借鉴外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多为当今的高考建言献策,让高考更贴近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化素质教育,不要背离教育规律,不要认为地设置有失教育公平公正的障碍,不要让高考披上科举的盔甲,作茧自缚,要让国家从高考中真正选拔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这样我国高考才能真正发挥它选拔人才的功用。”刁明理说,“你看这些鱼贯而入的考生,从咿呀学语到今日之高考,家长、老师、社会、国家对他们真的付出了很多,但又有谁能够说清楚这里面存在多少真理、多少误导呢?”

“其实,当今的高考,哪一个国家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人的满意?”万宝强说,“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你要让迥然不同的个性、迥然不同的爱好、迥然不同特长的孩子,都在这同一个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拼杀,都逼他们走这条唯一的‘独木桥’,这本身就是违背教育规律,只不过有些国家在素质教育方面做得更好一些罢了…我们可不能在骨头里面挑刺啊。”

“谁在骨头里面挑刺啦?其实,我本意也想夸这个现在的高考制度,但是,当今高考确实存在不少弊端,如果我们一味地高呼‘万岁’,那么我国的高考就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科举’。”刁明理激动地说,“不是吗?在现在高考中,除了题海战术还是题海战术,闯过者是英雄,跌落者是狗熊,畏惧不前者更是庸俗鼠辈…这种鲜明的价值观是中国教育思想潮流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谁也不敢对它说三道四,谁也不敢对它大放厥词…谁说了,就会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谁说了,就会有人说他大逆不道;谁说了,就会有人跳出来,骂他是社会蛀虫、社会垃圾!你认为高考真的有那么完美吗?”

“你不是在鸡骨头里面挑刺又是什么呢?”万宝强说,“你应该清楚,高考是我国目前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手段,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可都是从高考中走出来的人…如果没有高考,农村孩子就更没有出头之日了,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了…基于这一点考虑,高考的先进性还是有目共睹的。”

“这一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刁明理说,“你知道我最不愿意看到高考什么吗?它就是让孩子过度地束缚在课本上,束缚在鸟笼似的的教室里,把脑读残了,把手读废了,把嘴读哑了,把眼读瞎了,把腿读瘸了…说一句你最不愿听的话,我们老家那里有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竟然不知道爸爸的堂姐他应该喊什么?这不是脑残是什么?”

“能有这等奇才?”万宝强不解地问。

“这还能有假?人生光阴不足百年,在学校面壁的时间,现在长达二十五年之久…青春燃烧的岁月,大都在面壁苦读中度过…这种育人土壤又怎么能不产生“奇才”呢?谁能够把这笔青春帐算得仔细明了?谁又能说这是对阳光生命的无端践踏呢!”刁明理说,“不错,这里面每一个莘莘学子都非常想到一所好的大学继续深造,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一所自己喜爱的大学一露身手,可是为什么非要把他们过度地束缚在课本上,涉尽题海过后,才能够实现并不算奢侈的美好愿望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几年前听别人讲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农场主在检查谷物仓库时候,不慎把自己一只价值昂贵的金表弄丢了。一筹莫展的农场主对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场孩子们说:无论谁捡到金表,都可以获得一匹小马驹。

在堆积如山的、庞大无比的谷物仓库里面,寻找一小块只有铜钱大小的金表,这无异于大海捞针,被奖赏古董起来的孩子们,忙了半天一无所获。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孩子们一个个无奈地放弃了巨大诱惑,陆续回家去了。

只有一个酷爱小马驹的孩子,在喧嚣的伙伴们离开之后,仍留下继续寻找。他对小马驹的渴望是那样的强烈,他不愿放弃。夜色沉沉,他眼睛看不见了,便开始用手四处摸索。夜更深了,附近的农庄与谷仓都一同寂静下来,就在这时,这孩子突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嘀嗒”声,便循着这“嘀嗒”声音慢慢摸去,嘀嗒声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他凭着意外的嘀嗒声音,这个孩子竟然在漆黑的谷物仓库里面找到了那块小金表。这孩子也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小马驹。

其实,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孩子面临着像金表一样灿烂的机遇,也充满像小马驹一样鲜活的理想,但是素质教育的嘀嗒声,为什么会被喧嚣的迷乱所遮盖?被短视平庸的噪杂所湮灭?被内心的浮躁所吞噬?

我们对理想教育的渴望是那么强烈!但是我们必须坚守宁静之地,因为,我们只有这样,努力才能找准方向,追求才能屏蔽喧嚣,理想才能拒绝浮躁,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听到成功的嘀嗒声。为什么我们常常离成功的嘀嗒声只有一步之遥,却听不到,就是因为我们缺乏了坚守宁静的心态,缺乏了应付心无旁骛的执着!

但愿高考能成为每一个学生翘首以盼的智慧盛宴和成就教育理想的金色桥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