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凡事不能太在意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二百二十六章 凡事不能太在意

万宝强下午送女儿进考场的时候,意外遇到外甥、得意门生监考女儿数学,让他产生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并且小声告诉女儿大胆考试,不要紧张。女儿似乎明白了爸爸的意思。

“女儿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会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点应该是无须质疑的…女儿如果数学能够考到一百四十多分,那么今年女儿就一定能考上一本,说不定真的考上南京大学呢!即使考不上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应该是没问题的。”万宝强坐在山上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小声地自言自语,“女儿上午语文肯定考得不差,二百分的试卷,一百四十分应该没问题……”

女儿能够在这个时候遇到‘贵人’,真是天赐良机,万宝强越想越高兴,心里难免产生窃喜。窃喜之余,女儿上午回家后那种“看似平静”的镜头,不知不觉中又呈现在万宝强的眼前。

“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和平时训练题的深度、广度差不多,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整个试卷做起来很顺手…不少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题目…仅仅是让考生回答问题的视觉更开阔一些…没有遇到不顺手的题目…一切发挥正常。”女儿吃饭的时候,她小声地对妈妈说,“让我有点意想不到的是,试卷前面的五个选择题竟然都对…之前,我在每次高三月考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我认为这次考试总体上比平时月考语文成绩要好一点。”

万宝强和杨建云听到自己女儿如此话语,自然心里很舒畅。但是,由于这是高考期间,所以他们没有渲染这种喜悦的气氛,也没有在女儿面前表现那种‘乐不思蜀’的样子。只是要女儿到楼上的房间里面好好休息一下,准备下午数学考试。

“你上午考得不错,爸爸妈妈为你高兴。”万宝强平静而小声地对女儿说,“下午还有更重要的数学等你考,现在你到楼上休息一个小时,到时间我喊你。”

女儿由于自己对上午的语文考试感到较为满意,便心情舒畅地上二楼休息、复习去了。

女儿那种“乖巧懂事”的样子,着实让万宝强和杨建云感到由衷的欣慰。他们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

“要是我们女儿刚进高三的时候,都能够像今天这样好心情,不要说考上一个普通的二本,就是考上国家重点的一类本科,也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万宝强看着女儿上楼的背影,小声地对杨建云说,“以前那么多不愉快的事情也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我们现在也绝不会为女儿考不上二本而深深担忧的。”

“赶快把厨房的门关上…说话声音再小一点…你的大嗓门哪一天能改掉!”杨建云说,“你不要说那么多废话好不好…我到现在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以前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就那样糊里糊涂?为什么根本不去认认真真地思考自己学习问题,专门歪着脖子跟我们去争吵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火箭班虽然好,但是已经成为泡影,又何必做那么多无谓的牺牲呢?她为什么不清楚强扭的瓜不甜道理呢?她为什么对不能改变的事实还会产生那种不撞南山心不甘的思想呢?”

“弄到那种地步,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事情…我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感到很内疚…如果通过找关系,把女儿弄到火箭班,也不会让女儿受那么多窝囊气,也不会让女儿的学习成绩出现那么大的退步。”万宝强有点懊悔,但是很快为自己狡辩道,“我是一个老师,‘内因决定外因”的道理我还是略知一二的…女儿倒退到‘二类本科’的边缘,她本人是有很大责任的…如果女儿能够有一种较为随和的平常心态,把自己没有被学校领导选上火箭班的那种烦恼心情,转化成为内在的、愈挫愈勇的精神动力,自然就会避免那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不要说了…你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你永远都不会认错的…你总是认为导致女儿成绩大滑坡的主要原因不是你,而是我们的女儿…你这种永不认错的毛病,我真的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改掉。”杨建云有点生气地说,“看来,你是走火入魔了。”

“我怎么能会走火入魔呢?自古内因决定外因,这个道理你比我清楚。”万宝强笑道,“那些时候,女儿应该积极地配合自己的父母,敢于直面那些很难改变的事实,应该拿出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艰巨的高考重任,应该勇敢地担负起新环境所赋予她的新使命,绝不能一味地沉迷于那种小小的挫折之中,把自己应该得到的幸福白白地葬送掉……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那么固执!竟然把自己的美好前途当儿戏,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你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从女儿的角度去考虑实际问题呢?我们暂且撇开任课教师素质问题,就从县城中学班级的拥挤情况考虑:一个是三十人的班级,一个是八十二人的班级…我问你,你乐意上那个班级?”杨建云愤愤不平地说,“你不要饱肚不知饿肚饥、坐着讲话不闲腰疼…有更好的条件,女儿凭什么不能争取啊!”

“可以争取,但是不能固执!”万宝强笑道,“当知道事情已经到了无法逆转的时候,应该学会放手才对,要知道把不能实现的事情抓得越紧,往往对自己伤害越大。”

“你应该清楚,我们女儿也是学习文科的,自然明白内因决定外因的道理。”杨建云说,“在找人帮助女儿调班这件事上,你应该清楚,你就是解决问题的内因…所以女儿有理由认为自己高三成绩大滑坡的主要原因,不是自己的无知,而是爸爸没有做到一个爸爸应该尽的义务,不能在自己女儿遇到‘挫折’的时候,去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一味地偷懒,一味地不作为…你要知道,当时连我都认为:只要你愿意抽出点滴时间,就能够瞬间挽救困局…因此我认为以前的‘杰作’就是你的功劳。”

“我可没有那么大本事!”万宝强赶忙解释道,“这完全是你们误会我了!我仅仅是想表达自己愿意和女儿一道来解决问题的诚意,我对自己能不能得到同学、亲戚的帮助是没有足够信心的…你们应该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你不是经常在女儿和我面前炫耀你有多大本事吗?”杨建云没好气地说,“你曾经在女儿说过,你有几个同学、亲戚是当官的…只要你去找这些同学、亲戚帮忙,这点小事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你要知道,你在女儿面前就是天、就是靠山,你说得话,女儿肯定会较真的,这个道理你比我清楚…既然你在女儿和我面前已经把‘空气’放出去,你为什么就像无雨的空雷,光响不下呢?”

“你光知道请人帮助做事,你知道现在请人帮助做事可不是磨磨嘴皮就行的…即使是同学、亲戚也不行!以前买包烟、买点水果,百十元钱就能够搞定,现在,屁大点小事,不花三五百块钱,你根本就过不了关。”万宝强继续说,“你忘了,去年,我去办街道房子房产证,什么手续都齐备,就是办不了…我到镇城建所跑了六趟,到所长家里三四趟,就是没有效果…而那个所长就是我同学的侄女婿,同学打招呼也没有用,结果还不是买了一箱价值五百多元的双沟酒,才把房产证拿到手嘛…还有我妹妹家孩子考上大学,到村支书那里写个证明,不花五十块烟钱,就是盖不了章…现在办事,往往认钱不认人…遇到这种情况多啦!”

“我不想听你这么多废话,如果你不想办事,想找借口还能找不到吗?”杨建云针锋相对到说,“现在做事,我们不是怕花钱,关键是我们不愿迈开那个脚步,我不是心理专家,但是我能够猜中你的心事…凭你良心说,我的话有没有说中你的心头病?不要在我面前耍嘴皮,你的花花肠子,我还能不懂吗!说白了就是你懒字当头!”

“你以为去找人做事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吗?尤其是做这种证明自己孩子无能的事情,更会让做爸爸的下不了手,张不开嘴,迈不了腿。”万宝强万分无奈地说,“谁都有自尊,谁都要顾及三寸半的脸,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你不能不理解…我曾经多次在深夜床上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深夜下定的决心,往往在第二天早上付诸实施的时候,就被强烈的自尊心给拦住了…你说,这种煎熬痛苦不痛苦?当然,这种痛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验其中真滋味!”

“你光知道自己痛苦,我问你有没有考虑到女儿那个时候的痛苦呢?”杨建云无奈地说,“我到现在还是搞不懂,你为什么眼看自己女儿的成绩直线下降,就是不愿放下自己的臭架子,到同学和亲戚那里去说说,请他们帮助女儿一把呢?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你当时不了解女儿内心痛苦的程度,就是你对女儿的学习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应该可以这么说,导致女儿成绩直线下滑的‘最大功臣’,就是你!你知道吗?”

“好了,你不要在责备我了!”万宝强挣扎地说,“自古吉人自有天相!女儿上午语文考得很好,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这样的爸爸、这样的妈妈,我们作为旁观者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能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的策略,总想在狡辩中为自己的责任开脱,这绝不是家庭教育的正道!我们应该清楚,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关键在于孩子的勤奋努力,别人都是外因。

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操劳、理解父母的难处、体谅父母一些小失误。要知道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百分之百善意的,都是为了子女健康成长的,他们的最终出发点都是想帮助子女朝着理想目标迈进。

如果我们做子女的,发现父母有言过其实的毛病、有偷懒不负责倾向,就应该向父母提出善意的建议,要求他们努力改掉,但绝不能对父母抱有对抗的情绪,应该设身处地为父母想一想,他们绝不是圣人,也只不过是普通的凡人,他们炫耀自己的本身,实际上就是想在你们面前隐藏自己的无能,你们一定要学会辨清真假,绝不可一味当真;面对那些无法克服的困难,你们一定要学会冷静思考,学会转换角度去考虑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绝不能一味地用苛求的眼光去看自己的父母。父母对你们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不管不问,而是努力地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如果他们没有去做,肯定会有自己的难处;有时在你们面前放大话,往往是一种万般无奈的借口。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学会宽容,力避和父母发生无休无止的争吵,要知道争吵的唯一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作为父母亲也绝不能在孩子面前大放“厥词”,使自己孩子心绪难静,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孩子承诺,而不能做到的事情,千万不能说,要知道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圣人,圣人是嘴里无戏言的。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严守这个法则,我们的孩子就会把他们眼里的圣人,逐渐淡化。就会把他们对你们的尊重慢慢地演变成为对你们的愤懑,进而你们就会演变成孩子眼里不受欢迎的‘罪人’。

我们应该清楚,一旦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质变,那么我们在孩子面前所说话的分量就会大打折扣。到那时,我们做父母的,你在孩子面前再去寻找沟通,肯定会引起一些不愉快的冲突。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在头脑里面一定要有平等、尊重的意识,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需要父母尊重的人,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健全的人格,我们平时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坦诚相见,绝不能耍家长的牌子。要知道家长制的观点,在现代文明社会早已失去了它存在的市场。

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情,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做父母都不是天外神仙,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如果我们做父母做错了事情,不能主动地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不能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想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摆出做父母的威严,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时间一长,我们就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严,必然会导致亲情的淡化、疏远,这是绝对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季羡林曾经说过,连孩子都不愿与之交流的父母亲,绝不是称职的好父母。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天底下所有父母的警示语。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是一个大胡子的人,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据说有一个人见到他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里还是搁在被子里面的呢?”张大千先生一愣:“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有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我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大千先生将胡子搁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大对劲;收进被子里面,又觉得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这一下他自己也犯起愁来,以前这可不是问题呀,现在怎么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呢?

大千先生的烦恼源于平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关注。在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这样那样的烦恼,很多家长、老师老是抱怨孩子不听话,自己教育孩子实在太累呢?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父母、老师人为地在自己身上加压造成的,我们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孩子高考分数了,太在意街坊邻居、同事的评头论足了,太在意孩子一次意外小挫折了,太在意孩子身上的一点缺陷了,太在意孩子将来的前途了。要知道,我们都是凡人,烦心事、挫折、痛苦就像身上的污垢,去了还会来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痛苦、烦心事都是生活的常态,要知道受挫也能够教育孩子,也会让他们产生“抗体”。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太在意了,又怎能不让人负重前行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