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018-04-15 作者: 吴义春
第四节 防治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休克的防治,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Www.Pinwenba.Com 吧抗休克的防治及临床护理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补充血容量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因此,应充分补充血容量。同时,应动态观察患者静脉充盈程度、尿量、血压等变化。若有条件,应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入压,指导补液。

2.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和高阻力型感染性休克,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应使用扩血管药物降低血管阻力,改善组织的血液灌流。因血管容量扩大所致的休克(如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则应首选缩血管药,以提高动脉血压,保证生命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

3.纠正酸中毒 酸中毒不仅能加重微循环障碍,且可促进DIC,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引起高钾血症等,对机体危害甚大。因此,必须及时纠正酸中毒。

4.改善细胞代谢 保护细胞、改善细胞代谢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措施。主要措施包括:①补充能量物质如葡萄糖和胰岛素、能量合剂等,以改善细胞代谢和提供必需的能源物质;②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稳定细胞膜、溶酶体膜,防止细胞受损;③使用抑肽酶抑制纤溶酶、蛋白水解酶,阻止激肽和毒性肽分子的大量形成;④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C等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害。

5.防治器官功能衰竭 休克时如果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应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器官功能。

6.临床护理的联系 护理应与临床密切联系,在抢救室中应去枕平卧状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尿量等变化(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力争使呼吸、循环、脑功能等器官处于恢复的状态中。

知识拓展

内毒素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对宿主有毒性。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DIC。

2.休克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各期的临床表现。

4.简述休克各期血压如何变化,为什么?

5.简答参与休克的体液因子有哪些?

病例讨论

1.患者,女性,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 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 ml)、输液(生理盐水1000 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 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 mg。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2.患者,女性,28岁。2010年7月13日以妊娠足月入院待产。入院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Hg,血红蛋白120 g/L,宫口未开。2010年7月14日下午16:00行剖宫产术(因孕妇胎心慢,100次/分,考虑胎儿窘迫),术中顺利取出一活婴。术后17:30返回病房,产妇清醒。体格检查:血压130/80 mmHg,脉搏84次/分,子宫较软,宫底位于平脐,**无流血,切口无渗血。14日20:00测血压100/70 mmHg,脉搏92次/分,**及切口均无出血。加快输液速度。14日21:00再测血压90/50 mmHg,脉搏112次/分,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疑为宫腔积血导致休克。立即按压子宫,经**流出大量血液,内有血块约1400 ml,继续快速补液,吸氧,并增加一条静脉通路,输新鲜血800 ml,静脉点滴缩宫素20 U,米索前列醇2粒塞肛,同时持续按摩子宫。经过及时有效抢救,4小时后症状改善,血压115/70 mmHg,脉搏92次/分,12日后产妇痊愈出院。

问题:该患者为何种疾病?其依据是什么?

(商战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