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悟心境(上)

2018-04-15 作者: 魏凤莲;余春荣
第八章悟心境(上)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Www.Pinwenba.Com 吧

——白居易

一、简单快乐

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朴实且散发着灵魂香味的美。为什么不让心灵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呢?简单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

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了,到处都充斥着金钱、功名、利欲的角逐,到处都充斥着新奇和时髦的事物。被这样复杂的生活所牵扯,我们能不疲惫吗?让我们学会享受简单的快乐吧。

(一)活得简单一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以简单之心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生活的琼浆便会汩汩而出,酿造出最甜最美的汁液。活得简单些,这就是人生的内涵。

1.不妨简单一些

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感到活得太累了。艰难坎坷、窘迫苦涩的谋生,虚假迷离、尔虞我诈的现实,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的人际关系,如一道道人生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破译、去求证、去解答。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一张张生活的大网和一团团人生的乱麻,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一种“贫血”的感觉。

其实,人生本来有很多种选择,也有很多种活法,但由于我们往往逼急了自己,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因而常常被弄得很苦、很累、很浮躁不安。譬如说,同是生命的个体,本是相互平等,却非要仰人鼻息、察人脸色、揣人心事,日子过得诚惶诚恐、没滋没味。本来是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却总是谨慎有余、小心翼翼,生怕因此触动了那张敏感的关系网。一次又一次,面临人生的一些选择,我们本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却非得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一番不可,结果丧失了最佳时机,到头来后悔不迭……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生命个体都要接触一定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心态,还要具备驾驭生活的能力。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自己本身,只要我们想得简单一些,生活的天空便一片蔚蓝。

比如对待得失,我们不妨简单一些。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去善待生活中的不平事,知足常乐。少一份嫉妒,多留一些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命运的光环自然会降临在自己头上。即使命不由人,也不必斤斤计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有你的过法,我有我的活法,眼睛里何必揉进一粒难受的沙子。抛去名利,放开权欲,带着一颗简单的心走过自己轻松而快乐的人生。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味起来,就不会感到寂寞,不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了。

在是非面前,我们也不妨简单一些。社会是一盘杂菜,什么货色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个中是非众人自有公论,道德自有评价。对此,我们不必去理会谁在背后说人,谁在人前被人说。也不必理会谁投来的一抹轻蔑,谁射过来的一瞥白眼。对那些微妙的人际关系,不妨超然处之,排除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干扰,也不必计较自己是吃了亏还是占了便宜。只要拥有一颗正直的心,不损国家,不谋私利,把家与国统一起来,我们心中的阴霾就会一扫而空,心境也会因此变得日益明朗起来。

此外,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也不妨简单一些。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纠缠于那些不胜其烦的繁文缛节之中呢?只要脱去伪装,真诚待人,相互宽容,相互帮助,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分担,人与人之间就会架起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人间的真情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2.心情轻松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到北非蒙哥马利将军行辕去闲谈时,蒙哥马利将军说:“我不喝酒,不抽烟,到晚上10点钟准时睡觉,所以我现在还是100%的健康。”丘吉尔却说:“我刚巧跟你相反,即抽烟,又喝酒,而且从不准时睡觉,但我现在却是200%的健康。”很多人都认为是怪事,丘吉尔这样一位身负第二次世界大战重任、工作繁忙紧张的政治家,生活这样没有规律,何以寿登耄耋,而且还200%的健康呢?

只要稍加留意就可知道,他健康的关键,全在有恒的锻炼,轻松的心情。毫无疑问,丘吉尔既抽烟,又喝酒,且不准时睡觉,这些并不足为训。但是我们是否知道,丘吉尔即使在战事最紧张的周末还去游泳,在战争白热化的时候还去垂钓,而且他刚一下台就去画画,估计很多人也没见他那微皱起的嘴边斜插着一支雪茄的轻松心情吧!

我们不妨学着丘吉尔那样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丘吉尔的完美,但只要学到一半,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心情轻松的第一要诀是“知止”。“知止”于是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情还有什么不轻松的呢?

使心情轻松的第二要诀是“谋定而后动”。做任何事情,要先有周密的安排,安排既定,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能应付自如,不会既忙且乱了。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当然免不了也会出现偶发事件,此时更要沉住气,详细而镇定地安排。事事要谋定而后动,就能像中国史书中的谢安那样在淝水之战最紧张的时刻还能闲情逸致地下棋了。

使心情轻松的第三要诀是不做不胜任的事情。假如我们身兼数职,却顾此失彼,又有何快乐可言呢?或者用非所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情又怎么会轻松呢?

使心情轻松的第四要诀是“拿得起,放得下”。对任何事情都不可1天24小时地念念不忘,寝于斯,食于斯;否则,不仅于身有害,而且于事无补。

使心情轻松的第五要诀是在轻松的心情下工作。工作尽管紧张,但心情仍须轻松。在你肩负重担的时候,千万记住要哼几句轻松的歌曲。在你写文章写累了的时候,不妨高歌一曲。要知道心情越紧张,工作越做不好。

一个口吃的人,在悠闲自在地唱歌时也不会口吃;一个上台演讲就脸红的人,在与爱人谈心时会娓娓动听。要想身体好、工作好,就一定要在轻松的心情下工作。

使心情轻松的第六要诀是多留出一些富裕的时间。好多使我们心情紧张的事,都因为时间短促而怕被耽误。若每一样事都多留出些时间来,就会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永把自用表拨快一定的时间。时时刻刻用表面上的时间警惕自己,如此则既不误事,又可轻松。

一个心情经常轻松的人沾枕头就睡着;一个心情经常紧张的人容易失眠;一个永远从容不迫的人准能长寿;一个紧锁眉头经常紧张的人定会早亡。给心情放个假,你便会时时感到快乐,无忧无虑。

悟之道: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清静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有诗意吗?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

(二)知足才能常乐

有一首歌写得好:在世上有多少欢笑,能使你快乐永久?试问谁能支配将来,永远不必担忧?名和利哪天才足够,能使你满足永久?试问就算拥有了一切,谁能守住眼前的所有?享受生活、知足是真,因为心灵满足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1.知足者容易快乐

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美丽的容颜,羡慕别人庞大的财富……其实,他们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如安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知心的朋友等,而这些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别让这种美好的生活从身边悄然溜掉,请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学着做个知足的人。

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她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她又冷又饿,来到一个牧羊人家门口。

天使对牧羊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牧羊人很同情天使,就让天使吃饱了饭,还给她穿上暖和的衣服。

牧羊人说:“你即使不是天使,我也会给你一顿饭吃的。不过,你如果还想吃下顿饭,就得自己出力了。”

天使开始跟着牧羊人学放羊。

天使每天收集、梳理一些落下的羊毛,日积月累,她为自己织了一对羊毛的翅膀,在牧羊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飞走了。

过了几天,天使前来答谢牧羊人,问他要什么。

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

羊群里增加了100只羊,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请她把羊变回去,为自己盖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于是,他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你还要什么?”

牧羊人回答:“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们都有很多理想,你难道没有吗?”

牧羊人回答:“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们成了我的累赘。”

天使说:“那么,我送你一样无价之宝吧,就是性格。你想有什么样的性格?”

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格,那就是知足。”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是不是也一样明白了知足是一件无价之宝。可是我们往往不把这件宝物当宝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它不屑一顾,结果我们总是被无休止的愿望缠绕,搞得身与名俱灭。

“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句话是说知足的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弃,更懂得适可而止;而不是说他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

2.知足是快乐的源泉

人们追求的名、权、利皆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把它看得太重。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知足了,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知足了,就可以给他人少添很多的麻烦……

知足常乐并非阿Q精神,它是一种自我解脱,是调整情绪、取得心理平衡的安慰良药。拥有它,就会变得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而快乐也将会常伴你的左右。

互联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只看我拥有的,不去看我没有的。”王梵志也有一首诗说:“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首诗虽然有点阿Q的意思在里面,但当我们面对无休止的**的时候不妨自嘲一下。当你回头望一望那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活着,有饭吃、有班上,就已经很幸福了。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够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单、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上的5亿人。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身,你已经比世界70%的人富足。

如果你的银行户头有存款,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上最富有的80%的人之列。

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感恩,你是真的幸福——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可以这么做,但是他们没有。

“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你的确有福气,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于上帝才能做到的。”

悟之道:

知足者常乐。在困境中,知道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乐而忘忧。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三)快乐在你心里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可能人人都想获得快乐,但究竟快乐在哪里呢?很多人却并不知晓。其实,快乐就在我们心里。

快乐从哪里来?快乐的钥匙掌握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悲伤或者是痛苦的时候,打开自己的心灵,清扫心中郁积的消极情绪,让快乐释放出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靠外界条件去影响自己。

1.拥有快乐的心

一个烦恼少年四处寻找解脱烦恼之法。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横笛、逍遥自在。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你能教我解脱烦恼之法吗?”

“解脱烦恼?嘻嘻!你学我吧,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牧童说。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走啊走啊,不觉来到一条河边。岸上垂柳成荫,一位老翁坐在柳荫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

烦恼少年走上前去询问:“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之法吗?”

老翁看了一眼面前忧郁的少年,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烦恼少年试了试,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遇到一位在路边石板上独自下棋的老翁,烦恼少年上前寻找解脱之法。

“哦!可怜的孩子,你继续向前走吧,前面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一个灵台洞,洞内有一个幽谷老人,他会教你解脱之法的。”老人一边说,一边自个儿下着棋。

烦恼少年谢过下棋老者,继续向前走。到了方寸山灵台洞,果然见一个长须老者独居其中。烦恼少年长揖一礼,向幽谷老人说明来意。幽谷老人微笑着摸摸长须,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烦恼少年说。

幽谷老人笑道:“请回答我的提问。”

“前辈请讲。”

“有谁捆住你了吗?”幽谷老人问。

“……没有。”烦恼少年先是愣然,而后回答。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老人说完,摸着长须,大笑而去。

烦恼少年先是一愣,继而顿悟:“哦!是啊!又没有任何人捆绑我,我又何须寻求解脱?原来,我心目中的烦恼是自找的,我是自己捆住了自己啊!”

快乐既不需要依靠他人,也不必去借助外物,如果你把自己的心全部放到家人和事业上,你的情绪就会完全被外物控制,这就失去了自我的愉悦。如果你把自己束缚在社会复杂的钱权关系之中,那你的错误世界观会导致快乐烟消云散。快乐就是藏在心中的根,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根,并让它生根发芽,那么你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这个故事正说明了快乐就藏在我们心中,如果舍弃了藏在心中的快乐,那就等于舍弃了你自己,把自己交给了悲伤,让别人左右了你的情感。

2.寻找快乐的因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8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答案(1)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工作,有工作,就会使人快乐;答案(2)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对未来充满希望;答案(3)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答案(4)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能力,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

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正所谓予人快乐予己快乐。

历史学家维尔·杜兰特希望在知识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幻灭;他在旅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疲倦;他在财富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纷乱忧虑;他在写作中寻找快乐,却只找到身心疲惫。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女人坐在车里等人,怀中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个男人从火车上走下来,走到那对母子身边,温柔地亲吻女人和她怀中的婴儿,小心翼翼地不敢惊醒他。然后这一家人开车走了,留下杜兰特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深思。他猛然惊觉,原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蕴藏着快乐。

无论你多忙,你总有时间选择两件事:快乐还是不快乐。早上你起床的时候,也许你自己还不晓得,不过你的确已选择了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

梭罗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而使心神分散。

悟之道: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虽不能活得出人头地、风风光光。总之,再简单点,你就是快乐的。

二、大爱无痕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句,其意为:“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大爱蕴涵了智慧的灵光,不彰显,也不哗然,却高尚持久,如润地无声的涓涓细流;如吹面不寒的杨柳和风,给人最贴切的关怀,却不留任何痕迹,因而说大爱是无痕的。

(一)感悟父爱母爱

爱有许多种表达方式,而有一种爱,它发自灵魂深处,存乎举手之间,无需用语言表白,难以用辞藻形容,质朴、自然,这是最真挚的一种爱,这就是父爱和母爱!

父爱和母爱饱蘸着几十年人生风雨积淀起来的浓情,唤醒了许多曾经被遗忘、被漠视、被躁动所淹没的记忆、体验和希冀,隐隐约约的,又是沉甸甸的。

最高的爱是不需要挂在嘴边表达的,而是表现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上,大爱无言!

1.伟大的母爱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年轻人听了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落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口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他沮丧地答道。

门很快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在灯光下,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沐浴着母爱的人是幸福的。在母爱的支撑下,母亲需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当我们真正地感悟到母爱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2.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年,一次8.2级的地震几乎铲平美国洛杉矶,在短短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夺去了30万多人的生命啊!

在彻底的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在家里安顿好之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而触目所见,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

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目睹曾经的学校成为了一堆瓦砾,真叫人绝望。但父亲的脑中仍然牢记着他对儿子说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忆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后面,位于右边的角落里,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当这位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束手无策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揪心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一些好意的家长试图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全死了!”“这样做没用的”“回去吧,这样做只会使事情更糟”。面对种种劝告,这位父亲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们愿意帮我吗?”然后继续进行挖掘工作,在废墟中寻找他的儿子。消防队长出现了,他也试图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频出现,四处都在发生爆炸,你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回家吧!”对此,这位慈爱、关切儿子的父亲仍然回答:“你们要帮我吗?”

警察赶到现场,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但是你这样未必能找到你的孩子。回家吧!我们会处理一切的。”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愿意帮我吗?”然而,人们无动于衷。

为了弄清楚儿子是死是活,这位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他挖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后,父亲推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达!”儿子的回音听到了:“爸爸吗?是我,爸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了,他们也就获救了。你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你永远都会在我的身边,你做到了,爸爸!”“你那里的情况怎样?有几个人活着?”父亲问。

“我们有14个人活着。爸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

“快出来吧!儿子!”

“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先出来吧!因为我知道你会在和我在一起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永远都会来到我的身边!”

3.母亲的八个谎言

有这样一种母亲,她为了她爱的孩子,“撒”了很多美丽的谎言!而千千万万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爱的谎言中慢慢长大……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他的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弓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个借口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说,“我不爱!”——母亲撒的五个谎。

男孩和他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2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最后一个谎。

说完,在“谎言”里度过了一生的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悟之道:

父爱和母爱,就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静静地倾诉,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份潜藏的祝福,一份超越时空的关爱……

(二)人间第一情——亲情

亲情,是人间第一情。那里不仅流淌着相同系统的血液,还传承着彼此心灵的默契。永远不要漠视亲情,不要忽略你的亲人。漠视亲情,你就会成为一个怪物。忽略亲人,你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

1.人间第一情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生猛海鲜给这位叫周豫的读书人,正是他最嗜吃的鳝鱼。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周豫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它的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自然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了,身体犹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取了一把刀来,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是为何,需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

周豫看到这一幕,呆呆地不知在原地站了多久,泪水禁不住地潸潸流个不停,寻思鳝鱼犹舍命护子,自己对母亲,却仍于孝道有亏。周豫感慨之余,发誓终身不再吃鳝鱼,并对母亲加倍地尊敬与孝顺。

2.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牛肉汤饭,热气腾腾的。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牛肉汤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一个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50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到来。“81,82,83……”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时候,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悟之道:

挚爱亲情,人间真爱。亲情可贵,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