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科技作品(2)

2018-04-15 作者: 蔡明
2.2科技作品(2)

2.2.4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Www.Pinwenba.Com 吧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解析:答案是D。分析整句:“描写华夏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主干是“诗词是瑰宝”。意思是,在文学上是瑰宝,在科学上也是瑰宝。“不仅(是)……而且也是……”强调的仍然是“瑰宝”,而不是说它的文学价值超过科学价值。

2.2.50第④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词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解析: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显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危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2.2.51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他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首,我的发现是:

解析:这两句都是说明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地势高低的不同,“春”的脚步也有先后。①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②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

(2005·宁波)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爱恨交加说臭氧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伤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煤、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遭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会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释】①ppm:百万分之一。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2.2.52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解析:臭氧越多越好(臭氧应该越多越好)

2.2.53把第②段中画横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臭氧是微量气体。

解析:(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的(微量气体)。横线上的短句是“臭氧是微量气体”,变成长句就是要在“微量气体”前加一些限定性的修辞语,使它变得更为具体。这些修饰语就是横线上对这种微量气体的形成和它的结构所作的说明。

2.2.5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解析:答案是D。显然“大气预测和空气预报”是不能根治臭氧对人类的危害的。

2.2.55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解析:列数字,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2.2.56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②“毒药”比喻解析: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臭氧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2005·广东)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①鼻行动物栖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岛--哈伊艾爱群岛上。这片群岛是由瑞典人谕姆维斯特于1941年发现的。谕姆维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军队的战俘收容所里逃脱出来,漂泊到这片群岛当中的哈伊达大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km,东西宽16km的小岛,岛上有一座高为1752m的活火山。这个面积为1690km2的群岛,有大小二十多个岛屿,遍生热带植物,分布着固有的特异生物群落。岛上曾有土著居民七百多人。居民们称这群岛为“太古之岛”。群岛被发现后,人们在岛上建立了哈伊艾爱达尔文研究所,国际生物考察团住在那里考查鼻行动物。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鼻行动物生态观察资料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动物学家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动物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

②鼻行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虫类动物,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超进化的道路。

③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有的只有1个奇怪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个名字叫“鼻子步行器官”,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概念,而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的鼻子同日而语。

④鼻行动物的另一个特征是。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其本来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鼻行动物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⑤鼻行动物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长有硬鳞。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⑥鼻行动物第四个特征是尾巴也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用尾巴套取食物;有的尾巴带有毒钩,能置敌于死地。

⑦鼻行动物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般一胎只怀一个崽,妊娠期为7个月到1年,很少一胎多崽。由于它们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因而存活率较高。

⑧令人遗憾的是,某大国于1957年在南太平洋上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大型核武器试验,强大的冲击波致使哈伊艾爱群岛骤然下沉,被海水吞没,岛上包括鼻行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一起毁于一“弹”。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毁灭,鼻行动物展现在人类眼前的时间仅有屈指可数的16年,实在太可惜。它们连一个活标本也未曾留下来,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人类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选自《科学之友》2005年第1期,有改动)

2.2.57给本文加一个能反映说明对象特征的标题:

解析:奇特的鼻行动物(或销声匿迹的鼻行动物)

2.2.58根据③④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

鼻行动物最大的特征是。

鼻行动物另一个特征是。

解析:鼻子极为特殊四肢逐渐退化2.2.59第⑤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不矛盾。开头句“大部分体表有毛”暗含小部分体表没有毛的意思,而结尾句中说“没有毛”的“足尖、耳朵、头部、鼻端”等恰恰是小部分体表。

2.2.60假设第⑧段所述的鼻行动物被毁灭的事件刚刚发生,请你就此拟一则一句话新闻。

解析:某大国秘密核试验导致珍稀鼻行动物灭绝。

(2008·重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一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状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而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系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会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浪费呢?“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来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年12月,有删改)

2.2.61如果说“鸟巢”因其雄伟壮观,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的建筑风格,那么“水立方”则因其,展现出一种的建筑风格。

解析:

梦幻晶莹(只答“晶莹”亦可)

柔美2.2.62本文(一)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解析:通过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水立方”的晶莹美丽。

2.2.6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解析:

不能去掉。

“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

2.2.64“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解析:池水覆盖可减少水蒸发(或“池水覆盖可节约大量的水”);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

2.2.65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解析:“水立方”的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有奇妙的自洁功能(或“它们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2008·山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饺子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铒”,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2.2.6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解析:饺子时间顺序2.2.67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

解析:馄饨粉角扁食煮饽饽(饼饵、角子)

2.2.68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解析:列数字,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饨两个品种。

2.2.69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解析: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2.2.70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解析:意寓团圆;意寓新旧交替(辞旧迎新)。

(2008·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太空“清洁工”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2.2.7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解析:太空“清洁工”

2.2.72结合选文第③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

解析: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2.2.73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析: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

2.2.74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2008·河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王芳①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②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③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那双鞋只有115克!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④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双跑鞋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时间研发的成果,它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像是一件来自童话世界的艺术品。它总重量只有约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前,设计师们特意拍下了琼斯1998年在美国尤金参加100米比赛的全过程。高速摄像机以每秒500幅的速度拍下琼斯比赛的英姿--在到达终点线前琼斯的脚后跟从不着地。针对琼斯的这一技术特征,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真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⑤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震惊世界,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有谁会脚蹬新的追风战靴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2.2.75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解析:

①点出说明对象;②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2.76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

解析:

①材料特殊;②重量轻;③避震效果好;④附着力强;⑤有回输功能。

2.2.77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解析:举例子。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

2.2.7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1994年,俄罗斯撑杆跳高选手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材料制成的高科技撑杆的帮助下,将世界纪录提高到6.14米。这相当于跳过了一只长颈鹿!

材料二2000年,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澳大利亚“飞鱼”索普身着一身联体的、模拟鲨鱼皮肤的高科技泳衣,劈波斩浪,一人卷走3枚金牌和2枚银牌。

解析:示例:高科技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生物入侵者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万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到“偷渡”地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2.2.79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归咎:

(2)束手无策:

解析:(1)归罪(2)比喻没有办法2.2.80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什么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解析: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2.81“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解析: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2.2.8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解析:“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下定义必须准确、全面,必须能涵盖所有必要的因素。首先必须确定它是一个“物种”,根据“入侵者”可以确定它不是原生性的,且传播途径是非自然的,已经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的。

2.2.8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解析:说明语言特点:(1)生动形象。偷渡者、占领、安家落户、赶尽杀绝、在劫难逃、搭乘便车、漏网之虫等。(2)准确。太大破坏、几只斑贝、非常有限、严重失衡等。

2.2.8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的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二: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材料一、二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看待“生物入侵”的。②适者生存虽然是自然界一个普遍规律,但有害物入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③自然界的平衡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这个过程往往很缓慢,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必然会延长。因此必须人为干预,以造福人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孑遗植物--银杏我国许多名山古刹,总有不少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古树相伴随,它们中除了苍松翠柏、参天杉桧外,还常常能见到一种树干挺拔的古朴大树。它雄姿肃穆,古雅别致,当微风吹拂而过时,摇动着万千碧叶,更显得壮丽非凡。寺院的僧侣把它当做“圣树”,广泛种于庙宇四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孑遗植物--银杏。

为什么把银杏称为孑遗植物?原来,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盛而衰,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白垩纪和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在我国西天目山的深谷之中,以及其他极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珍,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它甚至到了400岁的“高龄”,依然能够开花结果。最“长寿”的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它粗大而又茂盛,高25米,树干腰围达16米,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长寿?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

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大多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这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长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还有一个导致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一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以上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内在原因,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它也是无法长寿的。例如,现存的古银杏大树,大多数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这些地方小气候条件良好,有利于它们生长。同时名山胜地和古庙寺院很少遭受战乱的破坏,因而得到长期保护,这些都是银杏长寿的外在原因。

①银杏不但有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巨大的经济用途。②它的果实叫白果,果肉软滑香糯,做成甜食或其他食品,滋味极美,营养丰富,但一次不宜多食。③在园林方面,银杏也能发挥重要作用。④由于它对许多病虫害有特别的抵抗力,而且能抵御城市中的黑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污染,用它作为城市马路的行道树,比其他植物多几分优越性。⑤银杏的叶片形状别致,到秋天变成橙黄色,非常娇艳可爱。

2.2.85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有哪两个方面?分别概括出来。(各自不超过10个字)

解析:(1)别称(1-3段)(孑遗植物、植物界的恐龙、植物活化石);(2)长寿(4-9段)(公孙树、3000多岁、根系发达、病虫害少)

2.2.86称银杏树为“植物界的恐龙”的原因是什么?请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

解析: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2.2.87从文章第三段看,银杏“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的客观条件有:

(1)

(2)

解析:(1)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2)山脉不断隆起2.2.88第五段中画线的语句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用10个字概括)。

解析:举例子、列数字银杏是典型的长寿树种2.2.89多选题: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

第九段中加点字“这些”所指内容有:。

A.银杏树根系发达B.适宜的生长环境C.很少遭受战乱的破坏D.生长缓慢,需要养分少E.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解析:答案是A、D、E。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①多选题不是单选题,②“这些”所指内容有(部分是,部分不是)。

2.2.90文章末段中五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

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②/③④⑤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大脑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如果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他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决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2.2.91第②段加点的词“这里”指代的是。

解析:人的大脑2.2.92第⑥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认为”为什么不能删去?。

解析:表示通常的看法。至今还未取得完全的共识。

2.2.93第⑦段以和进行比较,说明了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又举出列宁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的例子,要说明的是。

解析:刺猬老鼠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能量2.2.94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

(1)人脑有。

(2)人脑的神经元有。

(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

解析:(1)超量的神经元(2)丰富的神经突触(3)很大的可塑性(2006·山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①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不断发现而令世人瞩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

②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建筑群体。

③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正房都为瓦房出檐,偏院则为方砖铺顶的平房,既表现了地位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楼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

④纵观乔家大院,斗拱飞檐,彩饰金绘,建筑考究,工艺精湛,整体呈“囍”字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因此这座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⑤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如今,乔家大院业已成为中外闻名的民俗胜地,而且,也成为许多影视剧拍摄时争抢镜头的宝地。

(选自山西旅游网)

2.2.95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全封闭式的,俯视呈,整个大院显得。

解析:城堡式建筑群“囍”字形气势宏伟,威严高大。这道题虽是填空题,但却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和综合能力、全文没有提及“俯视”,但“囍”字建筑只有“俯视”才能看出来,这就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整个大院的气派也只有在通读全文以后才能归纳综合出来。

2.2.96如果说第③段中的一系列数字真实而准确地说明了乔家大院建筑群庞大而有序,那么文中画线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

解析:引用(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乔家大院”在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2.2.97第①段末句“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过渡作用。引出下面说明的重点。

2.2.98文章第⑤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解析:不能。这一段交代了乔家大院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2.2.99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热播后,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请你为乔家大院这座山西名宅拟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有一定创意。(不要用原文语句)

解析:参考示例:商界奇才乔氏致庸抱负远大汇通天下,华夏名宅乔家大院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凡尔赛宫①坐落于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宫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③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2.2.100文章从、、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解析:建筑布局内部陈设和装潢园林艺术2.2.101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解析:(1)作比较(2)列数字(3)打比方2.2.102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

解析: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2.2.103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解析: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海南岛的气候①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冬季温暖,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南部的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更是暖热。冬季风虽达本岛,但势力较弱,受其影响时,全岛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降温幅度由北向南减少。偶遇寒潮南下,降温幅度有所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特别是由于中部山地的阻挡,岛南气温变化不大,三亚市的月均温度仍在20℃以上。

②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全岛普遍高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29℃之间,中部山区比较凉爽。由于受来自海洋、风向偏南的夏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又因夏季多**,天气阴凉,也有“一雨成秋”之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高于38℃,曾有过40.3℃的记录,通常多出现在4、5月份。6、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台风前缘下沉气流影响,也会出现闷热天气。但除中午外,一天中其他时间都可感受到“快意和风海上来”的凉爽感。

③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降水丰沛,除西部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地区。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4-10月的雨量占全年的80%-90%。降水类型以对流雨和台风雨为主,大雨、暴雨次数多,强度大。而冬、春季降水较少。年际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丰水年往往是歉水年的2-3倍,西南部甚至超过5倍。

④海南岛每年5-11月都有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影响,尤以8、9月为多。据统计,平均每年在海南岛登陆的风暴、台风有2.7次,最多年份达6次。近几年来,风灾对海南岛的影响有所减少。

2.2.104综合上文四个段落的内容,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海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充沛,风灾频繁。或:冬暖夏热,降水多,风灾多。或“热带季风气候”。或“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

2.2.105第③自然段中能体现海南岛降水特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抄写出该中心句。

解析:全岛降水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和丰、歉年之别。

2.2.106根据上下语境,第③自然段中“歉水年”一词是什么意思?

解析:降水不足的年份。

2.2.107上述选文大量列举数据进行说明,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列举数字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使之更可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饮水与健康李复兴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2/3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1/3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另外,饮料中含糖,喝多了会抑制摄食中枢,人容易“厌食”。

(选自《自然与人》,有删改)

2.2.108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意思接近即可)。

2.2.10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

关闭